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如何合理使用防疫资源
扩展阅读
食盐怎么做钻石 2025-02-06 21:34:54
无资源整合怎么赚钱 2025-02-06 21:13:37

如何合理使用防疫资源

发布时间: 2023-08-05 14:56:08

A. 疫情防控措施有哪些

疫情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外出佩戴口罩。

2、主动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主动测量体温。若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口罩及时就近就医。

3、办公场所要注意加强通风清洁,配备洗手液、消毒剂等防护用品。食堂也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建议错峰吃饭,减少聚集。

4、注意营养,适度运动。

5、出行前若无可疑症状,可正常出行。若出现可疑症状,建议居家休息和就地就医,待症状消失后再启程。

(1)如何合理使用防疫资源扩展阅读:

纵观国内外疫情形势,常态化疫情防控是一项艰巨繁重又较为持久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只有把疫情防控这根弦绷紧,把常态化疫情防控抓紧抓实抓细,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不断巩固发展疫情持续向好形势,才能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B. 疫情期间,政府对防疫物资如何配置这属于什么类型的资源配置方式

源配置的方式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
(一)计划配置方式:政府通过社会需要和可能进行配置资源,常说的政府宏观调控就是计划配置方式。疫情期间,国家征用口罩、调控口罩价格便体现了计划配置方式。
(二)市场配置方式: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

C. 防疫经费使用范围

以山东省为例 为规范和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以下简称“疫情防控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日前,省委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山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明确,疫情防控资金主要用于采购开展疫情防控所需的防护、诊断和治疗专用设备以及快速诊断试剂等物资,落实患者救治费用补助政策,对参加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我给予临时性工作补助,以及疫情防控必须的其他支出。疫情防控资金管理遵循统筹安排、分级负责,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力保障、强化绩效的原则,既要满足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又要避免浪费。
【拓展资料】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按照《河北省财政厅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做好学校 幼儿园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冀财教_2020_2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疫情防控专项资金的用途和支出责任,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资金是指由学院预算统筹安排及上级财政补助,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使用原则:
(一)防控物资及时到位。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加快资金拨付,确保疫情防控资金及时到位,并强化资金使用监管。以满足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首要目标,简化采购流程,采购疫情防控相关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可不执行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方式和程序。
(二)资金专用专管到位。专款专用、专账管理。此次疫情防控资金管理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疫情防控资金应突出重点、合理使用,不得用于与疫情防控无关的支出。畅通绿色通道,强化支付保障;畅通电子通道,强化线上办理;畅通联络通道,强化快速反应。
(三)资金预算绩效到位。按照绩效管理的要求,严格开支范围和标准,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态势,分析研判延期开学对学生返校、教育教学、学生资助政策落实等工作的影响,做好资金统筹安排。
第四条 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一)落实患者救治费用补助政策,对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之外的必要救助资金等。
(二)对于参加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我给予临时工作补贴。
(三)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所需的防护用品、诊断用品、转运设备、急需药品以及治疗专用设备采购经费。
(四)疫情防控物资采购所需资金。
(五)在校学生和教职工餐饮、医疗、日用品等后勤保障所需资金。
(六)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或疫情防控工作实际需要用于疫情防控工作的资金。
第五条 使用管理部门工作职责:
(一)学院财务处是专项资金的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1.参与疫情防控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2.加强与疫情防控部门的协调、沟通,提出资金保障建议。
3.确保专项资金足额及时拨付到位。
4.开展对专项资金使用效果的绩效评价及监督检查。
(二)相关疫情防控部门是专项资金的使用部门,主要职责:
1.会同财务处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2.根据疫情工作实际需要制定部门资金使用计划,保障防控资金的及时落实。
3.加强内部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4.完善对疫情防控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对申请的专项资金及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
第六条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疫情防控专项资金使用部门要按照学院预算绩效管理有关规定,认真做好疫情防控专项支出绩效管理工作,严格开支范围和标准,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优化绩效管理方式,加大绩效监控力度,确保专项资金支出全部及时用于疫情防控工作。
第七条 专项资金监督管理。
(一)使用疫情防控专项资金的部门,对其部门资金计划编制、项目确定、资金使用及监管负主体责任。
(二)疫情防控专项资金依法接受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
(三)疫情防控专项资金应按照有关要求,专款专用。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及未按国家有关规定使用资金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追究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D. 疫情防控措施和做法

15份防控技术方案经整理汇总如下:

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

一、工作前的准备

(一)保障防护物资配备。准备口罩、消毒剂、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体温计等防控物资。强化人员培训。安排专人进行消毒操作规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训,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在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入口处要提醒人员,必要时佩戴口罩。在醒目位置张贴健康提示,利用各种显示屏宣传新冠肺炎及其他传染病防控知识。

(三)可增设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用于投放使用过的口罩,并注意及时清理。

(四)预防性消毒。日常以通风换气和清洁卫生为主,同时对接触较多的公用物品和部位进行预防性消毒。必要时对地面、墙壁等进行预防性消毒。

(五)对员工进行健康监测。实行每日健康监测制度,建立体温监测登记本。外地返回工作人员需进行登记,并按属地管理原则进行管理。每天上班前应当对员工进行体温测量。

(六)健康教育。对复工人员发放宣传手册,在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人流量大的地方张贴卫生防护海报,播放宣传视频,以及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定向推送防护知识资料。

二、场所内的卫生要求

(一)通风换气。

1.优先打开窗户,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

2.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时,应当保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转正常。应关闭回风,使用全新风运行,确保室内有足够的新风量。

3.应当保证厢式电梯的排气扇、地下车库通风系统运转正常。

(二)空调运行。

1.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并关闭空调加湿功能,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进风口清洁、出风口通畅。

2.定期对空调进风口、出风口消毒采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加强对风机盘管的凝结水盘、冷却水的清洁消毒;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进行。

(三)垃圾收集处理。

1.分类收集,及时清运。普通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口罩等防护用品垃圾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垃圾筒及垃圾点周围无散落,垃圾存放点各类垃圾及时清运,垃圾无超时超量堆放。

2.清洁消毒。垃圾转运车和垃圾筒保持清洁,可定期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垃圾点墙壁、地面应保持清洁,可定期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

(四)自动扶梯、厢式电梯。

1.建议尽量避免乘坐厢式电梯,乘坐时应当佩戴口罩。

2.厢式电梯的地面、侧壁应当保持清洁,每日消毒2次。

3.电梯按钮、自动扶梯扶手等经常接触部位每日消毒应当不少于3次。

(五)地下车库。

地下车库的地面应当保持清洁。停车取卡按键等人员经常接触部位每日消毒应当不少于3次。

(六)会议室、办公室、多功能厅。

1.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

2.工作人员应当佩戴口罩,交谈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

3.减少开会频次和会议时长,会议期间温度适宜时应当开窗或开门。建议采用网络视频会议等方式。

(七)餐厅餐饮场所(区域)、食堂和茶水间。

1.保持空气流通,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

2.采取有效的分流措施,鼓励打包和外卖,避免人员密集和聚餐活动。

3.餐厅每日消毒1次。

(八)卫生间。

1.加强空气流通。确保洗手盆、地漏等水封隔离效果。

2.每日随时进行卫生清洁,保持地面、墙壁清洁,洗手池无污垢,便池无粪便污物积累。

3.物品表面消毒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对公共台面、洗手池、门把手和卫生洁具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三、疫情应对

(一)设置应急区域。可在办公场所或公共场所内设立应急区域;当出现疑似症状人员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二)加强健康监测。员工在岗期间注意自身健康状况监测,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做好自我管理。经营单位应当合理安排员工轮休。

(三)出现疑似病例应对。当员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时,要及时安排就近就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工作活动场所及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经营场所须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实施隔离观察。

工业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

为指导工业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做到稳步有序复工复产,根据《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疫情防控组织领导

1.成立疫情防控机构。企业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要成立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建立内部疫情防控体系,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明确疫情防控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

2.落实疫情防控责任。企业要将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班组、岗位和个人,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生活保障、治安保卫等工作。配备专人负责体温检测、通风消毒、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宣传教育等工作,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疫情防控情况的收集和报送工作。

二、加强员工管理和健康监测

3.有序组织员工返岗。提前调度掌握返岗员工健康情况,对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员工,合理组织分批次返岗。对返岗员工能够集中运送的,鼓励采取专车或包车等方式运送并做好防护。

4.严格返岗员工管理。建立员工健康台账,按照当地要求进行报备和分区分类进行健康管理。设立可疑症状报告电话,员工出现可疑症状时,要及时向本单位如实报告。

5.做好日常体温检测。每天在员工上下班时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指定专人每天汇总员工健康状况,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告,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三、工作场所疫情防控和管理

(一)矿山企业。

6.厂区出入口登记与管理。对进出厂区的员工进行体温检测,发现体温异常人员立即将其转移至临时隔离区域,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加强外来人员登记与管理,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来人员进入;确需进入厂区的,需询问单位、健康状况、接触疫情发生地区人员等情况,体温检测符合要求并佩戴口罩,方可入厂。

7.井工矿防控管理。按照采矿、掘进等不同工序作业特点,采取错时上下班制,合理分流,有效避免人员集中出入井。

分时段、分批次乘坐罐笼、人车、架空乘人装置(猴车)和无轨胶轮车等运输工具,罐笼、人车和无轨胶轮车设定乘坐人数上限并分散乘坐,架空乘人装置(猴车)加大间距。

缩短班前会时间,会议室保证通风良好,参会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增大座位间隔。

采矿过程中如打眼、支护、瓦斯抽采等作业应当避免人员聚集,工作面回风侧应当尽量减少作业人员数量和工作时间。

合理组织安排班中餐,确保分时段、分区域、分批次就餐。

在安全允许的条件下,使用有效的消毒剂(禁止使用酒精)每天定时对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巷道路面、硐室和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井下作业前应当对频繁接触的设备设施和劳动工具等进行消毒。出井口设置洗手池,配备必要的洗消用品。人员出井交还的矿灯、自救器、人员定位卡等应当消毒后再归还。

更衣洗澡分时段、分批次进行,应当使用淋浴,洗澡时增加与其他人距离,洗澡更衣后尽快离开。

8.露天矿防控管理。穿孔、装载、运输作业优先使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带空调驾驶室的设备,司机换岗时应当对驾驶室进行消毒处理。车辆进出时,门卫室值班员和司机应当避免不必要的接触。

9.其他矿山开采防控管理。针对有多人操作的设备,应当定时对操作按钮、把手等人员接触频次高的物体或部件表面进行消毒,允许佩戴手套操作的岗位,员工尽量佩戴手套进行操作。

(二)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企业。

10.厂区出入口登记与管理。对进出厂区的员工进行体温检测,发现体温异常人员立即将其转移至临时隔离区域,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加强外来人员登记与管理,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来人员进入;确需进入厂区的,需询问单位、健康状况、接触疫情发生地区人员等情况,体温检测符合要求并佩戴口罩,方可入厂。

11.工作场所清洁和消毒。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卫生,定期消毒。做好工作场所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应当对操作按钮、把手等人员接触频次高的物体或部件表面定时消毒。操作岗位允许佩戴手套的,员工尽量佩戴手套进行操作。

12.工作场所通风换气。工作场所应当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首选自然通风,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辅以机械通风。采用机械通风的厂房,应当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人均新风量应当≥30m3/h。使用中央空调通风时,要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指南》对空调系统进行管理,定期对空调系统进行清洗,对空调回风口过滤网进行消毒。采用全新风模式时关闭回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