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如何融合驻地资源提升党建成效
扩展阅读
共享主机资源是什么意思 2025-02-06 15:54:24
配口罩成本是什么 2025-02-06 15:36:30

如何融合驻地资源提升党建成效

发布时间: 2023-08-08 03:57:06

㈠ 如何统筹社区各类资源丰富党建活动

紧紧围绕“区域型统筹、网格型管理、活力型团队、融合型联系”四大主题,全面整合辖区各级各类服务资源,合力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深化升级。
一是围绕“区域型统筹”夯实服务基础。跳出过去单位党建的“内部循环”,依托“港桥”优势,推行“区域型统筹”,实施“小区域大统筹计划”,以“组织联动、党员联管、设施联用、口岸联防、活动联办”为主抓手,把隶属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联系比较松散的各类优质党建资源统筹整合起来,探索开展沿海社区、边检警区、港口港区“三区共筑党建桥头堡”活动,促进区域内优势党建资源“开放共享”,形成整体服务合力。
二是围绕“网格型管理”健全服务体系。改变过去党委政府部门条条式“粗放行政”模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行村居“网格型管理”,以150户居民为单位,将全区划分为296个管理网格,建立网格基本信息库,在网格分布图、楼栋图上标示区分,把管理服务延伸到社会末梢。
三是围绕“活力型团队”壮大服务力量。注重从强化规矩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出发,大力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计划”和“党员成才计划”,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培训项目市场选择机制,扎实推进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全力打造一支“群众工作能力强、发展经济能力强、协调沟通能力强;致富群众的帮手、为民服务的能手、善于竞争的强手、解决问题的高手、落实执行的快手”的“三强五手”型党员干部队伍。
四是围绕“融合型联系”缩短服务距离。推行“融合工作法”,把党员干部推向一线,建立健全“扎根蹲点”和区领导联系乡街、部门、村居、企业、项目等制度,强化重点工作指挥部和领导小组工作模式,区四套班子领导挂帅12个重点工作指挥部和领导小组,区直、街道机关各部门将办公室“位移”进村居、企业和项目现场,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办公。

㈡ 企业如何为社区服务开展资源共享 共建成效 区域党建

区域党建驻区企业“拿出”资源服务居民文:城南小北“鸿运数码照相室”位于什刹海街道鼓西大街142号,是退休党员王广智开办的个体照相室。个体照相室可以说是本小利薄,但自从“创先争优”活动以来,老王带头签订了《鼓西社区党员公开承诺书》,以自己的“小企业”为基地和社区爱好摄影的党员志愿者组建了现在的“鸿运数码摄影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目前,工作室已为10余名80岁以上老人和3名残疾人免费拍证件照,为居民优惠照相、洗相片达到1000余张。还多次为社区党员的参观、居民郊游以及社区各项文体活动义务摄像、拍照,同时给予优惠冲洗。不仅如此,工作室还推出了定期为社区爱好摄影的居民讲解、传授“摄影知识交流座谈会”,深受喜爱摄影的居民欢迎,在社区群众中树立了党员的良好形象。“尽管我的照相室不大,但是一样能为居民群众服务。”王广智说。鼓西社区有许多的老党员曾多年参加社区活动、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现在年岁大了搬离社区和子女居住,社区党委想要看望他们又没有车,这时基业达公司主动承担起派专车送社区党委工作人员到老人家里去探望。社区居民王姐患了红斑狼疮,还要独自抚养女儿,果子市幼儿园得知后主动为王姐的女儿提供教育服务,缓解了王姐的后顾之忧,使她能够安心治病……还有许多驻区企业与社区资源共享的例子,急地区居民之所急,助困、助学,只要能帮的都二话不说。在看到发挥驻区企业作用为居民服务取得了显着成效后,鼓西社区党委进一步挖掘企业单位资源,在完善驻区企业服务居民的体制机制上做文章。社区党委联合珠穆朗玛宾馆等单位一道联合组织开展文艺表演、趣味运动会、棋牌比赛等联谊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立了充满浓郁文化氛围的“康乐家园”,并不断扩展出“红色家园”、“学习家园”、“和谐家园”、“共建家园”、“关爱家园”,最终形成了家园式的“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四环社区润得立综合市场有限公司是西城区最大的一所综合农贸市场,占地面积16000多平方米,摊位600多家,经商人员1300余人,管理人员20多人,经营品种从吃穿用玩到各地小吃品种齐全。由于其品种全,特色多,也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到此参观品尝。商户99%为流动人口,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其中口袋党员、隐性党员不乏其人。如今,四环市场至少每月举行一次集体党建活动,“流动党员连心家园”让离家多年的流动党员们终于又有了自己的活动阵地;由地区居民自发捐书组成的“党员书屋”为流动党员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以“平面楼宇党建活动第二阶段推进会暨杜绝白色污染我先行”为主题的绿色环保活动,联合周边商户互相监督,杜绝使用不环保的塑料袋,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这些例子不一而足。以党组织的名义,各家商户形成品牌、诚信等同盟共识,抱团作战,携手共赢,形成了良好的社企联建的双赢效应。企业为居民服务、党组织为企业服务,换来的是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上半年街道各社区党组织联合单位开展的服务活动中受益居民达5000多人次,同时驻区企业也在居民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增加了经济效益。

㈢ 如何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推动区域化党建自由共享,优势互补

xx街道xx社区关于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xx街道《关于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的要求,按照“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有利于实现资源整合,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原则,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我社区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条块联动、组织联建、党员建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原则,全力构建以“党员代表会议+区域化党总支”为核心,以整合区域内各种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为手段,以服务区域内广大党员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以区域内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为推动“商务高地.宜居武侯”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目标任务
以“两会一化”(党员代表会议、区域化党总支会、区域党建工作网格化)建设为工作目标,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区域党建工作,共同促进区域和谐稳定、科学发展。具体达到以下目标:
(一)建立条块结合的组织设置模式。突破“单位建党”的限制,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挥作用的要求,坚持务实管用、灵活便捷原则,科学设置区域党组织架构,实行党组织对党员的多重管理,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
(二)完善联动共建的党建工作体系。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之间、区域内各类基层组织之间的互联互动,形成辖区及驻辖区单位基层党建工作、党群工作一体化的运行体系。
(三)形成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机制。建立区域范围内的组织、工作、人才等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推动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和良性互动。
三、党员代表会议的产生
在街道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采取结构席位制,社区组织区域内单位党组织及各类党员群体,选举组建社区党员代表会议,实行党员代表会议常任制和党员代表任期制。
社区党员代表会议:
1、 代表总数27名以内;
2、产生范围和分配名额:社区直管党员20名、区域内党组织3名、居住在辖区的在职党员3名、流动党员1名;
3、党员代表产生方式:
(1)社区直管党员代表由召开支部会议,按照自荐、的程序,从符合条件的党员中民主选举产生;
(2)区域内党组织按照分配名额党员代表;
(3)居住在辖区的在职党员、流动党员采取自荐和院落

民情代表议事会、小区业委会的方式,经社区党总支讨论通过产生;
4、主要职责:选举区域化党总支成员;选举街道党员代表会议代表;听取和审议区域化党总支的工作报告并进行民主评议;讨论和审议区域化党建工作年度计划等有关工作;听取和审议区域化党总支提交的其他事项。
四、区域化党总支的产生
在街道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民主推选党员代表,组成区域化党总支。
区域化党总支: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议事决策
1、党总支成员人数:7人
2、党总支成员拟构成人选:社区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重点驻区域党组织党员代表3人,在职党员代表1人。
3、产生方式:
由社区党员代表会议差额(或等额)选举产生(票选应过半数以上),区域化党总支书记原则上由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任。
4、主要职责:整合辖区党建资源,加强区域内党的建设;制定区域化党建工作年度计划;收集、办理党员代表建议案;协调、组织区域内党组织、党员积极开展为群众服务的各项主题活动;加强区域内党员的教育管理。
五、工作
社区设立区域化党建工作联络员,由各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具体负责党员代表会议、区域化党总支的组织、协调及日常工作。
六、实施步聚
第一阶段:筹备阶段:(2011年3月-5月)。完成区域化党建工作前期摸底、调研及宣传动员,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氛围。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6月-7月下旬)。社区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形成具体实施方案,推行“党员代表会议+区域化党总支”工作模式,基本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
第三阶段:(2011年8月-2011年底)。探索、完善区域化党建相关工作制度,形成深入推进的工作措施,进一步提高辖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中共xx社区总支部委员会
2011年1月20日

㈣ 社区怎样搞好党建共驻共建,资源共享

蓝图共绘 理清思路 按照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指导和帮助结对村制定完善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结对村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深挖潜力、增强后劲,理清发展思路。 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立仙洪验区的战略部署,一年多来,试验区完成了14个乡镇、407个村镇发展规划的编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样板;选择鄂州市作为市州级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整区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在2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中选择7个县(市)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全省88个县(市、区)各选择一个重点乡镇开展整乡镇推进新农村建设;采取组派省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驻村帮扶措施,整合优势资源,指导和帮助驻点村开展新农村建设。五个层面的新农村试点工作,覆盖了全省近30%的乡镇和村,形成了全方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格局,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项目共建 夯实基础 各地各部门坚持把“着力选准一个好项目”作为“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五个目标任务之一,整合项目和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城乡上下采取“联建”、“共建”、“帮建”等措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乡村公路改造硬化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田土地改造工程,以及“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和村庄整治。同时,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形式的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先后投入专项资金2。9亿元,建设优势农产品板块基地2700万亩,支持46个粮食大县建设,发展30个畜牧大县,新增规模养殖小区200个,建设26个水产大县、100个高效渔业示范村和500个亩均效益过万元的高效养殖示范户,打造武嘉线50万亩百里蔬菜长廊、长江三峡200万亩柑橘板块经济区、200万亩精养水产品出口大板块经济区。 民生共保 完善服务 各地各部门把“城乡互联、结对共建”作为实现一二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无缝对接、上下联动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城市与农村、机关与基层之间联动抓整改、保民生、促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加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注重把“城乡互联、结对共建”与巩固扩大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开展好第二、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百名局长联百村”、“百名常委联百企”、“千家单位联千村”、“万名党员联万户”等活动,集中力量帮助基层解决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目前,全省70多个县市开展了以“一建三改”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综合治理工程,已建沼气池36万口,建无害化厕所20万户,饮水安全受益的农户达到200万人。同时,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县(市、区)为单位全覆盖,扩大农民受益面;支持3400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文明共创 丰富内涵 各地各部门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为抓手,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发挥“帮、带”作用,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格局。 省委、省政府把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作为2009年全省“十件实事”之一,先后安排2000万元补助资金建设100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投入1750万元支持农家书屋建设,实施了120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项目。充分利用流动舞台车、流动图书车、流动电影放映车等,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以及“三下乡”、“四进社区”等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艺术活动;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便于参与、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 党建共抓 强化保障 各地各部门坚持把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作为提升基层党建水平的重要途径,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扎实推进“五个基本”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 积极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形式,在村与村、村与基地、村与企业、村与协会之间横向联合建立党组织,实现优势互补、以强带弱,促进共同发展。南漳县先后在18个产业协会、2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个龙头企业、9个专业市场建立了产业党组织,产业党组织里的党员90%以上成为种养大户,3961名产业党员共与7960多个农户结成了帮扶“对子”,辐射带动产业农户25600多户,帮助12。5万多人走上产业致富之路。 同时,着眼竞争择优选人,全面实行公推直选,大力实施“回归工程”,把外出经商的致富能人请回来,全省首批共选聘826名大学生到村任职、支持100名有创业项目和能力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涌现出了一批立志扎根基层、服务农村黎锦林式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农村党组织活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