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如何修改自然资源领域
扩展阅读
配口罩成本是什么 2025-02-06 15:36:30
热风鞋子价格怎么看 2025-02-06 15:33:14

如何修改自然资源领域

发布时间: 2023-08-08 06:05:49

自然资源部:推进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改和政策出台

据自然资源部网站消息,自然资源部日前召开会议指出,将加快推进《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改和配套政策出台,即将公开征求意见;新《土地管理法》实施前,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已经受理的建设项目审批,按照原有规定执行。
2月23日下午、24日下午、28日上午,自然资源部先后召开部党组扩大会议、部直属单位及派出机构视频会议、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含省会城市)视频会议,及时掌握当前各地自然资源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部署统筹推动落实疫情防控和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自然资源工作,全力支持保障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会议强调,要清醒认识国内国际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加强防控决不放松,坚守防控底线,准确掌握干部职工真实流动情况,进一步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针对地方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会议就如何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一一做了回应。一是如何做好新旧《土地管理法》实施政策衔接。自然资源部将加快推进《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改和配套政策出台,即将公开征求意见;新《土地管理法》实施前,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已经受理的建设项目审批,按照原有规定执行。
二是如何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党中央、国务院以及自然资源部已陆续下发了部署文件、编制规范、技术指南以及生态红线、保护区中存在的各种冲突解决方案,部里正按照“充分体现党中央精神、广泛凝聚全社会智慧”的要求,形成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的框架,再深化、细化重大问题;各地要按照部署要求,立足国土“三调”基础,深化自然地理空间承载格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格局等方面研究,做好各种控制线调整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三是如何做实国土“三调”工作。国务院三调办已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优化工作流程,调整工作重点;各地要在疫情期间集中力量做好内业工作。当前仍要聚焦现状数据真实性,深入分析现状真实性与现状合理性的关系、准确分析“三调”与“二调”数据的变化。
四是如何加大疫情结束后的土地供应。部已报请国务院同意,今年开始改革土地计划管理方式,不再采取因素法分解指标,实行土地要素支撑跟着项目走,总量指标完全可以满足需求;各地要积极对接建设项目储备,做实做深项目前期工作,并继续加大力度盘活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各地要按照住宅用地公告供应量和住宅用地完成交易量双口径统计的要求,准确反映政府土地供应和市场供需关系,合理增加住宅用地公告供应量。
五是如何加快建设用地审批。今年以来,部里结合《土地管理法》修改,推进下放土地审批权改革,采取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方式、加密会审频次等方式,进一步加快用地用矿用海审批;有关地方要抓紧做好基础准备,确保下放审批“接得住、管得好”,按时完成土地审批有关补正工作,各地要继续探索“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
当前,要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已经受理的各类建设项目用地审批,一季度内现有存量项目审批清零,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全力保障后续建设项目落地。
六是如何加强执法工作。在疫情期间,要动用遥感卫星等各种技术手段,结合已有专项执法数据库,合理比例进行样本抽查,确保有关专项整治行动按节奏完成。
疫情发生以来,部党组多次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国家领导人关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要求部机关和直属单位调整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方式,确保疫情防控不放松,重点工作不延误。
特别强调支持地方力度要加大,重大工作任务要继续加快,用地用矿用海审批等机制性工作要持续改进,基础性工作要强化,应急性工作要及时到位,要求深入分析疫情对自然资源相关工作的影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同时,林草系统要迅速大力度加强野生动物执法相关工作,并深入研究野生动物法律修订工作。期间,及时印发了疫情防控期间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矿业权审批、土地出让金收缴、国土“三调”等特殊政策规定。

⑵ 林业执法怎么改革

林业执法是指林业和草原系统的行政执法权 行政执法综合改革,重点在农业农村、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市场监管五个领域执法,整合其他行政执法权,以县为主体 在党政机构改革中,由于机构定员的影响,县级林草局的设置有两种方式:在地方林草局职能突出、任务较大的地区,可以设立林草局作为政府部门,由自然资源局管理;大多数县和区的林业局和草地局与自然资源局的职能相结合,并列入自然资源局

但是,随着行政执法综合改革方案的实施,以及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部委对行业内行政执法机构改革的指导,一些重大原则已经明确 行政执法机构实行“局队合一”,设立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构,实行资质管理,全面退临时人员,禁止辅助人员参与执法 执法机构的设置以县区为主。设区的市、区整合成立执法机构,乡镇试行团队管理执法 林业执法机构的设立和执法方式也将按照这些原则进行

⑶ 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设的具体举措包括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生态搜腔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制度。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世漏衫有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意见》明确了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保障。有几个特别突出的亮点,需要加以特别关注。
第一,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监督管理。产权是使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关系到一个行动者使用和控制有价值资源的权利。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逐步建立,在促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产权制度在自然资源资产领域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意见》以扩权赋能、激发活力为重心,探索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努力提升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管制作用,促进自然资源权利人合理利用资源。
第二,坚持综合统筹,分门别类细化权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体系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意见》考虑到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特殊性,又兼顾到资源之间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确立了综合统筹和分类改革相协调的思路,提出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为重点,以落实产权主体为关键,以调查监测和确权登记为基础,着力促进自然资源集约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监督管理,注重改革创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同时,《意见》抓住“处理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关系”这一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点,进一步明确了自然资源资产归谁所有、如何保护、怎样开发、谁来监管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坚持问题导向,提出“管用有效”的改革举措。《意见》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抓住自然资源资产底数不清、所有者不到位、权责不明晰、权益不落实、监管保护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认识到这些问题导致产权纠纷多发、资源保护乏力、开发利用粗放、生态退化严重等后果。明确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明确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推动自然生态空间系统修复和合理补偿等九项主要任务,提出“管用有效”的改革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关键是要尽快将《意见》中的制度落到实处。
第一,坚持“制度自信”,以“中国话语”指导实践。改革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它需要改变旧的制度、旧的事物,涉及到利益的调整和变动。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阶段特征,针对性地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进行预先部署和设计,这是中国语境下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的重大举措。应当确立足够的“制度自信”,贯彻落实《意见》形成的主要任务,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基础支搜镇撑。
第二,建好改革“前哨站”,强化试点示范带动作用。试点能否迈开步子、_出路子,直接关系改革成效。对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涉及的具体内容,要因地制宜开展探索,充分积累实践经验。要建好改革的“前哨站”“侦察岗”,及时掌握改革动态。充分发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探索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作用,充分发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区域探索开展促进生态保护修复的产权激励机制试点作用;充分发挥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试点地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等其他区域,部署一批健全产权体系、促进资源集约开发利用和加强产权保护救济试点作用。通过总结试点经验,探索改革的实现路径和实现形式,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
第三,加强衔接协调,督促改革落实。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到土地、矿产、海洋等方方面面的资源,包含明晰产权主体、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调查监测评价等各项改革内容,体现出涉及面广,综合性、系统性强等特点。对于已出台实施方案的,如《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的意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方案》等,将加强与本《意见》的衔接协调,确保与改革总体要求保持一致;对于今后出台改革文件的,要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专项改革任务落地实施;最终要将本《意见》及其专项改革任务与《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彼此呼应、相互衔接,共同形成中央关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和制度构架。
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