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实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何克抗教授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提出:“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发挥在情景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等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小孩子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新课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我听了本校老师上的《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她利用课件播放了一段“啊凡提分金条”的动画故事,先把一金条平均分成2份,让啊凡提取1份,但啊凡提不要,他觉得拿1份太少了:又把金条平均分成4份,啊凡提还是不要;最后,把金条平均分成12份,这一次啊凡提开心的拿了6份。啊……学生大笑了。老师问:啊凡提现在为什么这样开心?……像这样,播放一段精彩的故事,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注意力,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吸引着,轻松愉快,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拼茂的特点。所以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这一重难点,我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动画,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剪拼,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引导学生观察,怎样才能使这个圆转化成最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再以剪拼动画32份、64份……形像生动的活动过程展现眼前。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调整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
心理学表明,小学生课堂上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一般在8---10分钟时间,加上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如教“比的意义”一课,电教室的屏幕上出现一面鲜艳的红旗,长3米,宽2米。通过两种量的比较,同学们都学会什么叫做“比”了,并掌握了比的各部分名称很快就学会求比值,如果进行反复的练习,学生好象有点厌倦了。这时,我马上打开“天安门的国旗”的网页,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飘扬。这是一面特种型号的国旗,谁能找出它的长和宽是多少米?同学们一听,兴趣来了,争着上网查阅……。最后让学生查出长5米,宽3.33米。这时,学生好奇极了,有的学生在说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有的求出长和宽的比的比值,有的在议论和比较我们学校的国旗……。下课了,还在议论。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例如,我听了一节五年级 “数学活动课”,录像播放师游“广州东方乐园”的情景。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有980人,教师38人。门票价格为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3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6元。请你设计一种最为省钱的购票方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创设生活情景,突出主体地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例如,我听过一年级教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让学生模拟人们排队买票的情景,把静止的画面变成生动的场景,在生动有趣的生活中学生加深了对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学会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发挥其主导作用,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贰’ 教师如何开发课程资源_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进行数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主要包括各种实践活动材料、录像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以及报刊杂志判老、电视广播、少年宫、博物馆等。教材编写者、学校管理者、教师和有关人员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需要教师用心去发现、挖掘与利用。没有发现的意识,课程资源即使在身边也会被埋没;不善于挖掘,课程资源就会从身边逃走;不会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就在身边闲置、浪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勤于积累、勇于探索,抓住契机,课程资源就随手可得。要想真正成功教好数学课,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
(一)结合实际,灵活使用资源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给教学提供了基本的教学内容、方法、规范和要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已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尊重教材,深层次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用理性的态度和全面分析的方法来理解教材、处理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但教材不是圣经,它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由于教材的编写不可能适合各地区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可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变迁。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必须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应结合实际,创造性地用活教材,对教材重组、整合,使其更好地为我所用。例如,讲七年级数学“字母能表示什么”一节,在导入新课时可并尘增添新的内容,借助DVD光盘资源,截取学生熟悉而有趣的儿歌(让学生看投影):“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接下来,让学生说出4只、5只、10只……100只、a只青蛙的嘴的数目、眼睛的数目、腿的数目、跳下水的次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用字母表示出来。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用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然后再举出课本上的例子。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去问题便迎刃而解。
(二)抢抓机遇,巧妙利用资源
学校的一些活动与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各学科间的教学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抓住这一纵横交错的纽带,巧抓机遇,不失时机地借用活动资源、学科资源,用于数学教学。如在学校的《行事历》上,有一周安排进行“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这是体育课教学的内容,也是数学课进行“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一次绝好机会。笔者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让学生在接受体质健康测试时运用数学知识,主动地参与经历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统计过程,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然后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得出明确的结论。掘蔽升结果,有的学生调查了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男生、女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还有的学生将自己或是别人的身高、体重、肺活量与本班、本年级的平均值进行比较,产生了不同意见,给出了不同解释,引出了许多问题,甚至发生了争论。有一位学生还提出了向学校索要前几年的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档案资料,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写出 调查报告 ,为学校制定决策提供依据,为学生、为家长的生活习惯提供参考资料,以指导和保护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发展。由此,学生体会到了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这样的巧妙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三)精心设计,恰当运用资源
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一个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已经到来。数学教学要充分利用宽带卫星通信技术所提供的教学电视和多媒体数据广播通道和网络所提供的教学环境,有效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使其成为教师了解社会的平台、学生学习的得力助手,从而使数学教学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与学。如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在计算机上做数学题,查找有关资料,解答历年中考试题等。
教师在利用媒体资源时,不应简单地追求形式,而要恰当地使用,要关注对其教学效果的优化,不要一味地照抄照搬。如在讲前边所提到的“字母能表示什么”的第二个例子――用火柴搭正方形时,提出教材中的四个问题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各自的方法。学生的热情很高,有的学生借助拼摆解决问题,有的学生试图寻找规律……之后再让他们交流。等到学生的讨论有了一些结果时,播放特级教师的DVD教学光盘片段,师生共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学得开心,记得牢固,教与学都收到了实效。
总之,教师要随时留心身边的事物,巧妙地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充实自己的教学活动,才能使教与学互利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