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俄罗斯东部油气资源蕴藏概况
俄罗斯东部地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碳氢化合物资源预计有850亿~900亿吨,包括石油200亿~220亿吨,凝析油30亿~50亿吨。2002年6月俄联邦政府制定了西伯利亚经济发展战略,战略中着重提出要在东西伯利亚建设新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中心。
一、西伯利亚油气资源概况
1.西西伯利亚
俄罗斯的石油主要蕴藏在西西伯利亚地区,其石油储量占全俄的2/3,石油预测储量集中在鄂毕河中游地带,这里分布着下瓦尔托夫斯克、苏尔古特和萨伊姆三大油区。
下瓦尔托夫斯克油区包括萨莫特洛尔、麦吉昂、瓦金、洛科索沃、阿甘、萨莫伊洛夫卡、别洛泽尔斯克和索斯宁斯克油田。其中萨莫特洛尔油田是西伯利亚、也是原苏联最大的油田。该油田发现于1965年,面积为1800平方千米,地质储量高达60亿吨,可采储量约26亿吨;油田共分5个油层,厚度达78.5米;原油含硫量为0.75%~0.85%,含蜡量为1.45%~4.42%;油井深度为1685~2230米,1969年投产。瓦金油田发现于1963年,可采储量为5000万吨;油田共分8个油层,厚度达18~34米,油井深度为1690~2450米,于1965年投产。阿甘油田发现于1965年,油田共分3个油层,油井深度为2184~2280米,1973年投产。斯拉夫石油生产公司在麦吉昂,有麦吉昂石油天然气公司和麦吉昂石油天然气地质公司。
在苏尔古特油区,分布着乌斯季-巴雷克、西苏尔古特、良托尔斯克、贝斯特拉亚油田,其中乌斯季-巴雷克油田发现于1961年,探明储量为6.8亿吨;油田面积142平方千米,共分14个油层,厚度为28.7米;原油含硫量为1.33%~1.51%,含蜡量为3.3%~3.6%;油田深度为2000~2020米,1964年投产。西苏尔古特油田发现于1962年,可采储量为3.18亿吨;油井深度为2000~2330米,共分6个油层;原油含硫量为1.53%~1.82%,含蜡量为3%~3.2%,1968年投产。
萨伊姆油区是西西伯利亚开发最早的油田,有特廖赫澳泽尔诺耶油田、乌宾斯克油田和莫尔季米亚—捷捷列夫油田。
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储量大。西西伯利亚天然气潜在储量占全俄的60%,A+B+C1天然气储量占全俄的70%。天然气主要蕴藏在西西伯利亚北部约62万平方千米区域内。这里分布着乌连戈伊、扬堡、梅德韦日耶、塔佐夫斯基、克鲁津什捷尔诺夫斯克等气田。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质量好。天然气中甲烷含量超过97%,而且含硫量小。天然气的开采成本也是国内最低的。这里每开采1000立方米天然气,费用比高加索地区低44%,比乌拉尔-伏尔加地区低34%。秋明州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是西西伯利亚地区天然气的主要产区。俄罗斯最着名的乌连戈伊、扬堡和梅德韦日耶等气田都位于该自治区境内。
2.东西伯利亚
东西伯利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蕴藏在西伯利亚地台南部。西伯利亚地台的石油储量为13.3亿吨,天然气储量(A+B+C1+C2)为3.64万亿立方米,石油和天然气探明程度只有11%和8.3%,潜在储量分别为118.3亿吨和43.79万亿立方米。
西伯利亚地台的石油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尤鲁布切诺-托霍姆斯克、索宾斯克和伊尔库茨克州的维尔赫涅琼斯克、科维克金以及萨哈共和国的塔拉甘斯克、恰扬金斯克、中博图奥宾斯克、中维柳伊斯克、中琼格斯克等油气田(表3-1)。
表3-1 2000年西伯利亚地台主要油气田的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
资料来源:Б.Г.萨涅耶夫.俄罗斯亚洲地区和东北亚国家间的能源合作前提条件与可能的方向.21世纪中俄区域合作展望(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2001:258
3.西伯利亚各州、边疆区油气资源分布
秋明州和托木斯克州是西伯利亚主要产油区。此外,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和新西伯利亚州、鄂木斯克州也有少量油气生产。
秋明州的汉特-曼西自治区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石油产量约占全俄的58%。下瓦尔托夫斯克和苏尔古特油区的大油田都位于汉特-曼西自治区。目前汉特-曼西自治区的石油开采存在一定的困难。多年来,这里石油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一直赶不上开采速度,导致石油储量的保障水平下降。
汉特-曼西自治区现有几家俄罗斯大型石油公司,如卢克石油公司、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斯拉夫石油股份公司、秋明石油股份公司等。尤甘斯克油气公司在汉特-曼西自治区有28处采油区,东西伯利亚油气公司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埃文基自治区有两处前景看好的油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新西伯利亚州、托木斯克州及哈卡斯共和国早就与尤科斯合作。该公司所属的安加尔斯克石化公司和阿钦斯克石油加工厂负责这些地区的燃料供应。此外,尤科斯在俄罗斯南部及阿尔泰边疆区也有相当稳固的地位。
托木斯克州是西西伯利亚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开采和加工是本州的支柱性产业。托木斯克州的石油天然气工业也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苏联对西西伯利亚油田的大规模开发而得到发展的。托木斯克州石油产量位居全国第9(2000年数据),天然气产量位居全国第5(2000年数据)。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石油天然气的储量约占全俄的10%,在全俄位居第2位,仅次于秋明州。这里的石油质量高于西西伯利亚的石油,但开采量较小。
伊尔库茨克州石油天然气开采仅为满足本地区需求,开采规模小,产量低,有原油加工企业。位于伊尔库茨克市东北450千米处的科维克金天然气田是东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天然气产地,探明储量1.9万亿立方米,科维克金天然气田62.4%的股份属于秋明石油集团,开采权属于鲁西阿彼特罗列乌姆公司。目前该公司虽然获得了开采权,却只能用于再加工和内部市场供应,至今未获得出口许可。
二、远东油气资源概况
远东地区面积620万平方千米,占俄联邦国土面积的36.4%。该地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在俄罗斯的比重占35%,仅次于占40%的西伯利亚地区,大大高于位居第3的乌拉尔地区(占25%)。其中就包括石油和天然气。远东所有行政区都拥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含油气的面积约160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地区总面积的25%。从宏观上来说,主要分为三个大油气区:①临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萨哈林州东北邻海);②北极临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楚克奇海)大陆架油气区;③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大型油气区。这三个主要油气分布区的各种碳氢化合物的潜在储量分别为197亿吨(占全区预测总储量的41%),176亿吨(占全区预测总储量的38%),100亿吨(占全区预测总储量的21%)。整个远东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的潜在总储量高达473亿吨。
萨哈林州是远东地区最重要的石油产地,约有62个油气田,大多是中小型油气田。20世纪末,萨哈林州陆地和邻海大陆架已探明石油储量3.88亿吨,天然气8770亿立方米,其中80%分布在该州东北海洋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远景储量分别为9.97亿吨和4.157万亿立方米。萨哈林油气田的地质特点是油气层多,构造比较复杂。萨哈其他林原油的含硫量为0.2%~0.3%,芳香烃比重大,属优质油。但其他成分各不相同,不仅各油田的差异很大,甚至同一个油田内,其深度不同,也各有差异。有些油田的胶质含量不高,如涅克拉索夫卡油田为1.61%,帕罗迈油田为2.7%。有些油田树脂含量很高,如奥哈油田竟达17.2%。萨哈林气区的天然气大都属于重烃少的甲烷系,普遍不含硫化氢,含氮量也少,氩和氦的含量较多。天然气的质量在全俄是最好的。
远东地区陆地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勒拿-通古斯流域、哈坦加-维柳伊流域、萨哈林州北部、阿穆尔河中下游、阿纳得尔河流域、堪察加北部和乌苏里斯山地等。
萨哈(雅库特)共和国是远东地区油气资源最富集的陆地地区。据2001年俄方公布的资料,萨哈共和国西南部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已探明的可供工业开发的天然气储量为2万亿立方米,预测储量高达16亿立方米。石油预测储量29.16亿吨,凝析气储量3.88亿立方米。萨哈共和国的天然气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质量也是最好的,有工业浓缩液,有乙烷、丙烷和丁烷馏分,不含有害杂质,有利于发展高效能的天然气加工业。
萨哈共和国(雅库特)境内的塔拉干油气田(石油储量1.24亿吨,天然气储量470亿立方米)的开采权掌握在俄罗斯第四大石油公司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公司手里。塔拉干油气田是东西伯利亚地区规模最大的油田之一,油气储量估计超过3.5亿吨,占俄罗斯石油开采量的13%。而塔拉干产出的原油正是俄罗斯计划供应远东原油管道第一阶段工程的。公司计划修建塔拉干—上琼斯克耶—乌斯季库特石油管道,管道建设起于塔拉干油田,连接上琼斯克耶油汽田(石油储量2亿多吨),终点站为乌斯季库特市勒拿输油站,全长500千米,造价10亿卢布(约合3486万美元),年运输能力260万吨。初步计划建设13个输油站,在勒拿站使用铁路油罐车,纳入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的管道干线系统。公司总经理博格丹诺夫此前宣布,塔拉干—上琼斯克耶—乌斯季库特石油管道项目建设工作将于2005年内准备完毕,2006年开工,2008年完成,3年后纳入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干线系统,与泰舍特—纳霍德卡管道连接。
远东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开展得很不均衡,重点在萨哈共和国和萨哈林州。迄今共钻出普查井和勘探井2500个,其中90%在萨哈林州;另外,马加丹州境内100个,楚科奇半岛70个。在萨哈共和国共发现了30多个油田和油气田,还发现6个大型天然气田。该地区石油天然气的探明程度很低,根据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专家的分析,分别为5%和6.5%,而西方国家的评估数字更低,只有4%和6%。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探明程度高的当数萨哈林州,分别为46.3%和28.1%,其次是萨哈共和国,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为8.7%和12.8%。
此外,在堪察加半岛、楚科奇自治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还发现了一些规模不大的油气田。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在楚科奇和白令海大陆架三个地方有油气开采许可证。该公司从2001年开始在楚科奇勘查钻探,在该地区总投入20亿卢布。由于勘探工作的重点是萨哈林周围的海洋大陆架和萨哈共和国的陆地油气资源,并在上述区域发现了大批大型油气田,因此,萨哈林州和萨哈共和国不仅油气资源开发规模大,而且也是外国投资合作的热点地区。
❷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的自然资源
我国各种能源资源在地域分布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平衡性。
煤炭资源分布的面较广,全国2300多个县市中1458个有煤炭赋存,但90%的储量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尤其是晋陕蒙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量的63.5%。从东西方向看,煤炭85%分布于中西部,沿海地区仅占15%。在煤炭资源比较贫乏的大区中有相对较富的省份,如东北区的黑龙江,华东区的安徽,华中区的河南;而在能源比较富裕的大区中又有相对贫乏的省份,如西北区的甘肃,华北区的京、津两市。从分省探明储量看,超过1000亿吨的有山西、陕西、内蒙古;200~1000亿吨的有新疆、贵州、宁夏、安徽、云南和河南六省区,合占全国的25.3%。
石油、天然气资源集中在东北、华北(包括山东)和西北,合占全国探明储量的86%,集中程度高于煤炭。储量最大的省区是黑龙江(占全国31.8%)、山东(18.6%)、辽宁(12.7%)和京津冀(12.7%),其次是新疆(8.1%)、河南(4.4%)等。
水能资源的分布主要在西部和中南部,在全国技术可开发资源量(3.7亿千瓦)中合计占到93.2%,其中西南占67.8%。占全国10%以上比重的省份有四川(26.8%)、云南(20.9%)和西藏(17.2%),其次为湖北、青海、贵州、广西,各在3%~8%之间。与燃料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相比,水能资源与之在空间上有较强的区域互补性。
全国能源资源结构是以煤为主(占75.2%),水力居次(22.4%),油气为辅(2.4%)。各地区呈现明显的差异。就省区而言,北方大多数省份以煤炭为主,而南方一些省份则以水力资源为主。在省内能源结构中水力比重在80%以上的有西藏、浙江、湖北、四川、福建,50%~80%的有广西、广东、青海、江西、湖南和云南。能源资源结构具有综合性特色的省份很少,但油气资源占相当比重(超过10%)的有黑龙江、山东、辽宁、吉林和京津冀。
人均能源资源量是衡量能源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按照可开发资源数量计算,全国人均246吨标煤。以大区论,西北达695吨,华北682吨,西南367吨,均有一种或数种能源特别丰富,具有全国意义。分省区看,西藏、宁夏、内蒙古、新疆、山西均超过1000吨,青海、云南均超过500吨,可算为最富裕省区。而另一方面,广东、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吉林、广西均在80吨以下,可视为极贫乏省区。
能源资源分布同消费分布脱节
无论从每一能源种类或能源总体看,其分布与消费区的分布都很不一致。尽管在能源相对贫乏地区努力进行资源勘探和加大开发强度,有的地区甚至在全国能源生产中的比重已高于其资源比重,然而由于主要经济发达省市几乎都是能源相对贫乏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快速增长,能源自给率逐年下降。如华东区三省一市,能源资源只占全国5.4%,通过加大两淮徐州等煤田的建井规模和较充分地开发浙江水电,一次能源生产的比重仍只占全国4.2%,而能源消费量却要占到全国的11.4%。华南的情况同样突出,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量分别占全国2.3%,2.6%和7.0%。华中的能源消费量也超过生产量。以上三区合计要消费全国能源的1/3(见表),他们的供需缺口主要靠华北甚至东北(供油)解决,需长途运输,诸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武汉及其周围等能源集中消费区均离北方和西部主要能源基地一二千公里以上。即使在能源富裕的东北与华北,主要消费区如辽中南、京津唐,由于能源消耗量十分集中,也需要由黑龙江、山西、内蒙古远途输入能源。因此,能源由北而南和由西而东的大量运输将是长期存在的基本态势。
❸ 东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差异有哪些
东部地区风能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多于西部地区,但西部地区水能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地质资源等多于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