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人力资源驻厂前景怎么样
扩展阅读
惠普哪个产品比较好 2025-02-05 17:23:56
五金工具台钻怎么拆 2025-02-05 17:23:48

人力资源驻厂前景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3-08-17 00:24:02

‘壹’ 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发展前景如何

您好,智慧365小编为您解答:
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发展前景如下:
要明确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人力资源管理在整个企业运作管理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国外,企业有专门和专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包括招聘、培训、绩效等每一个人力资源岗位,建有企业大学。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也息息相关。
目前在中国,人力资源不受重视,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也就是人事。这和中国企业的发展阶段也分不开的。目前很多企业愈加觉得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个人从现状推测,5年以内可能不会有太好的发展,但是十年以后,人力资源必定用其专业性得到更多高层的青睐。
目前可以到外企锻炼锻炼先。从知识范畴看,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一个专业,当人力资源管理与某个行业结合时,就会产生具备行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现阶段某些行业市场化改革较滞后,人力资源管理更多停留在人事管理的阶段,因此反而加大了职业发展空间,机会多。
现有市场不缺发工资、搞人事事务性工作的人员,真正缺是具有战略视角,系统运用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论和相关标准工具,依据战略有效配置人力资源,推动员工与组织绩效的有效达成的专业人才。

‘贰’ 做人力资源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我刚涉足人力资源。我觉得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有人力资源的组织系统管理。因此人力资源有很好的前景。

一、人才的变化。未来的人才特别是研究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学习的能力和研究方法,也就是说,他们能很快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并适应这个新的领域。一个非所学专业的学生能很快进入新专业的角色。 二、终身学习的理念开始伸入大学,毕业生在大学所学的东西并非仅仅就是专业知识,而是在广泛涉猎专业以外的知识。他们在毕业后能较快进入其他专业领域的工作。 三、未来的组织极其注重的已不再是工作人员重复原来工作,技能的发挥,而是创新能力。来自不同专业的人员特别是大学生,研究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多方面的知识是创新的前提条件。 由此看来,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范式关注的已不再是招聘到对组织来说是“成熟”的人,而是极具创新能力的人。也就是说,人的经验和专业要求已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创新的意识。 在这种变化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式也应有所变化,应由原来的侧重于招聘到什么样的人转向到如何对招聘到的人进行激励以发挥其创新的潜能。

‘叁’ 劳务派遣公司的驻厂管理员有发展前景吗

晋升空间比较小,工作任务就是管物料派遣、车辆派遣、统计工作,算是比较基础的工作,但也不能说没有前景,如果受领导赏识甚至可以做个组长或者经理之类的。也要看你自己的能力,如果觉得自己有更大的能力胜任更好的职位,那这个工作就不是最好的选则了。
以下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其用工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一笔服务费用的一种用工形式。英文是Labor Dispatching,又称人力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雇员租赁。
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要派企业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服务费,劳务派遣机构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起源于20世纪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后传至法国、德国、日本等国。90年代在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制度改革中,出现了为安置下岗职工而产生的劳务派遣,可跨地区、跨行业进行,现年薪通常为5万-10万。
《劳动合同法》第66条规定:第六十六条 劳动合同用工是中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前款规定的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规定。

‘肆’ 人力资源管理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1、职业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中的人事部门已转化为人力资源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已不再是传统认识上的人事行政管理和事务工作,而是把人力资源能力的开发与广纳人才放在战略的位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目前掌握过硬的专业性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从业人员十分稀缺,据了解,HR人才的缺口在全国达50万人以上,该职业的人才已成为社会中的紧缺人才,尤其经过专业学习的HR人才,基本都已成为企业争夺的对象。

在“亚洲最紧缺的30种人才”调查中,人力资源专业也位居其中,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前景非常乐观。

2、薪资水平

在近些年来的招聘会上,“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职位频频出现在众多求职者面前。有关专家介绍,HR是如今少数几个行情持续看涨的职业之一。

一项薪酬调查显示,人力资源部门的月薪,总监一般为1万元至2万元;薪酬经理、招聘经理为6000元至1.2万元之间;人事专员为2000元至4000元。高薪,使HR成为许多人眼中极具吸引力的热门职业。调查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职位的薪酬水平在未来几年内,还将有望继续上升。

3、人才紧缺

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竞争性、效益性,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的单一型知识结构或技能结构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必须是复合型的才能适应。而我国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人才十分稀缺,据调查显示,很多都是干行政出身的,最近几年有高校开设了人力资源专业,但是这些毕业生和市场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反映为人才资源队伍的国际化水准不高,国际通用型人才十分紧缺。

‘伍’ 人力资源发展前景如何

1.人力资源在企业的重要性逐渐的提高,但是离真正被重视还有很大的差距。绝大部分的企业领导,仍然把人力资源部当做人事部来看待。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领导仅仅是口头上重视而没有认识到HR为企业能做的贡献。第二,绝大部分的人力资源总监本身并不具备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知识体系。不知道如何让领导重视人力资源。第三,人力资源表面上看是一个成本中心。领导往往以施恩的态度来对待人力资源部门。
当然,困境就是机会。如果等大部分公司都重视人力资源时,你想进入这个领域,也没有多大机会了。因此,对有高度主动性和企图心的员工来说,人力资源的前景非常广阔。
2.每个职位工作都应该很繁忙,不然就是人力资源的失职,没有有效地利用人力。一个目标清晰的企业中,行政工作是由行政部负责的,不是人力资源去越俎代庖。人力资源管的是人的事,人又是企业各种资源中最复杂的一项。所以琐事当然也少不了。但是,如果你自己能有清晰的人力资源体系知识,你就会知道现在干的事会有什么影响,也知道如何控制能让后遗症最小,避免琐事不断增加。而如果观念正确,做法正确,很多琐事可以由员工自行分担掉,而你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人力资源有很多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完整的全局观、预测能力和工作耐心。只要你具备这样的性格特质,性别的影响并不大。不过大部分的企业希望用女生,一方面普遍比较有耐心;另一方面让主管赏心悦目;最后,由于人力资源工作需要大量的沟通,女性也比较容易被员工接受。
3.你觉得通过考试之后,你的能力是否就提升了?这并没有绝对的关系。但是,你去找寻某个工作机会,用人单位并不知道你的能力如何,只能用这种很不客观的客观条件(如学历、证书等)来进行初步判断吧。所以,考试,确实能增加你被录取的机会,但是对你的能力不一定有明确的影响和证明。

‘陆’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不错的。

人力资源主体是劳动力个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现代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基石;而对于人力资源系统性地开发、管理、与培养,则推动形成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国外比较成熟,我国人力资源发展较晚,改革开放至今经历探索-规范-变革-统筹发展阶段。2007年后,我国先后在法律与政策中加入对于人服行业的表述与规划,行业正式进入发展“奔跑期”。

据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蓝皮书统计,中国人服行业机构数量由2015年的2.7万家家增加至2019年底的3.96万家,从业人数由2015年的45.10万人增加至2019年的67.48万人,年化复合增长率均在10%左右。

从行业市场规模来看,2015年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整体营收为0.97万亿元,2019年营收规模达到1.9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接近20%,且近三年来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这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趋势是吻合的。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人力资源服务新动能不断形成,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催生了对人力资源服务的旺盛需求。

‘柒’ 现在注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前景怎么样

没有前景,一眼就能看出脑袋的工作。人力资源部门是一个消耗部门,不为企业创造价值。工资普遍较低,职位可替代性强。薪酬=员工为企业创造的工作岗位和价值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我劝你转行,销售,营销,客服,运营,产品,这些都比人力资源赚钱。基层HR不具备接收简历、打电话、面试的资格。年纪轻轻就遇到老职场,就不行了。

目前在考人力资源管理师职称证,也就是经济师人力资源方向。而且,2022年人力资源经理不需要一步一步申请。专科毕业6年,本科毕业4年,可以申请中级!自2022年以来,该应用程序从助理级别开始逐步实施。为了保证有需要的同学可以直接跨级申请,可以先点击链接审核申请条件,填写学历,工作经历等。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人事部门已经转型为人力资源部门,但是很少有员工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