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渔业资源有哪些价值
渔业资源指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鱼、虾、蟹、贝、藻和海兽类等经济动植物的总体。它是渔业生产的自然源泉和神数基础,又称水产资源。按水域分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和海洋渔业资源两大类。其中鱼类资源占主要地位,有2万多种,估计可捕量0.7至1.15亿吨。海洋渔业资源蕴藏量估计达10至20亿吨。开发利用的渔业资源中,70%直接供人们食用,如鲜品、冻品、罐藏以及盐渍、干制等加工品;30%加工成饲料鱼粉、工业鱼油老瞎雀、药侍早用鱼肝油等综合利用产品。
② 渔业资源是公共产品吗
以下供你参考:
渔业公共资源一般指2类:一类是地理空间上的公共性,如一座大型水库公共养殖,万顷滩涂;另一类是生物资源上的公共性,如洄游的金枪鱼,专属经济区的渔业资源。
由于渔业公共资源的自然形态、生产力基础、生产关系的社会属性以及政治文化的潜影响,而呈现出类型的多样性。目前,渔业公共资源主要有以下类型:
(1)共有空间渔业资源,比如公海,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第86条定义:公海是“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公海不受任何
国家主权支配的法律属性和地位,公海自由原则,包括了捕鱼自由。但是在海洋渔业生产实践中,从格老秀斯时代延续至今的“捕鱼自由”理论,业已受到世界各沿海渔业国家的渔业公共资源管理和国际渔业管理的制约。
(2)洄游性渔业公共资源,当作为渔业对象具有洄游性时,且在跨国、跨界、跨地域、跨权属所有人领域或管理者领域的情形下,都会表现出公共资源属性以及所带来的开发、利用、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在专属经济区边界,对于渔业资源的生物性,海洋气象、海况的作用下或生物自由地索饵、产卵、越冬、越夏、追觅等原因的跨边界行动是自然的规律、不为人工设定的界线所阻隔,也就是说法律阻隔不了生物交流。另一种情形是,溯河性或降海性鱼类洄游,在河海之间跨国界的洄游,都存在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渔业公共资源管理协调问题,而且此类在世界七个大河流中都有诸如此类事件。即使是内陆江河、水库、山塘,一旦几家拥有公有权属或管理权的,捕鱼作业所捕捞就是一个典型的公共渔业资源。
(3)公共捕鱼、采捕区对象为公共渔业资源。对于专属经济区、领海、内水中的渔业资源公共捕鱼的开放性,使捕捞对象或资源成为管理的棘手问题。船网数量限制、网目限制、禁渔区等投入控制,以及配额捕捞、伏季休渔等产出控制,都旨在有效地利用渔业资源。但是由于渔业生物对象的洄游与移动,除给区域边界管理带来困难之外,对于渔业资源的多样性、渔获多品种特征和渔业兼捕性等都会带来资源管理的公共问题。尤其是单鱼种配额制在中国近海、河口渔业可行性值得商榷。
(4)滩涂水面的养殖渔业区域。一般来说,滩涂水面养殖渔业区域在明晰产权或占有权或管理权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公共资源问题,但由于渔业生产的水域整体性,取水、排水或通道、营养盐需求及排污等都是公共资源管理潜在问题。我国领海以内的海域、滩涂、内水都明确以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的法律权利。然而,渔业资源的自然属性,使人为法律化的产权在处理相邻权和外部性时则表现出公共资源的屙陛。
③ 渔业属于农业吗,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
渔业属于农业。渔业是指捕捞和养殖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及海藻类等水生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渔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改革开放以来,渔业产量迅速增长。渔业产量特别是捕捞产量的下降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人口的增长,海上项目的建设,污染物对大海的过量排放等。
一、渔业属于农业吗
1、渔业属于农业。渔业是指捕捞和养殖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及海藻类等水生植物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主要可以分为海洋渔业、淡水渔业,渔业能为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提供食品和工业原料。
2、渔业是中国国民经济里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改革开放以来,渔业产量开始迅速增长,除中国以外的世界渔业产量在1980年代以后就趋于稳定并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中国则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渔业大发展。2003年中国渔业总产量为4704.6万吨,比上一年增加3%,总产出中捕捞产量为1649.2万吨,约占总产量35%。
3、渔业产量尤其是捕捞产量下降主要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比如人口增长,海上项目建设,污染物对大海的过量排放等。最重要的原因是对渔业资源缺乏管理所产生的过度捕捞,捕捞区域的扩大和捕捞强度的加大都会导致渔业资源严重破坏。渔业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它的使用不是无限度的。
二、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
1、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海域部分。虽然大陆架水域只占海洋总面积的7.5%,但渔获量却占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9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区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非常丰富的营养盐类,所以浮游生物茂盛,这些浮游生物是鱼的饵料。
2、捕获渔业资源时有一定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根据渔获对象的各个生活阶段及产卵场、越冬场和幼鱼发育的具体情况,规定禁渔区或禁渔期或保护区,这样做主要是保护亲鱼进行正常繁殖和稚鱼、幼鱼的索饵生长,保护鱼类顺利越冬。
3、规定禁用渔具和渔法。只要是严重损害鱼卵、幼鱼或会导致渔获群体大量死亡的渔具渔法,都会破坏渔业资源,因此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的禁止使用或淘汰。
④ 渔业资源的特点包括,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
渔业资源的自然特性是自律更新性、移动洄游性、共有财富性、自然变动性。渔业资源是指天然水域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鱼、甲壳类、贝、藻和海兽类等经济动植物的总体。已开发利用的渔业资源中,70%直接供应人们食用,如鲜品、冻品、罐藏以及盐渍、干制等加工品。在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上可分为利用枯竭、过度利用、充分利用、未充分利用。
一、渔业资源的特点包括
1、渔业资源的特点包括自律更新性、移动洄游性、共有财富性、自然变动性。渔业资源是指天然水域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鱼、甲壳类、贝、藻和海兽类等经济动植物的总体,渔业生产是自然源泉和基础,也被称为水产资源。按水域主要分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和海洋渔业资源两大类,其中鱼类资源占主要地位,大约有3万多种,估计可捕量为0.7-1.15亿吨。
2、在已开发利用的渔业资源中,有70%可以直接供应人们食用,比如鲜品、冻品、罐藏以及盐渍、干制等加工品;30%是加工成饲料鱼粉、工业鱼油、药用鱼肝油等综合利用产品。
3、在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上主要可以分为:
①利用枯竭,即在很长时期内资源量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②过度利用,也就是资源已衰退,但只要采取一定保护措施就可以恢复。
③充分利用,即可以适应资源自然更新能力,保持最适持续的产量。
④未充分利用,即资源利用还有潜力。
二、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
1、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海域部分。虽然大陆架水域只占海洋总面积的7.5%,但渔获量却占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9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区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非常丰富的营养盐类,所以浮游生物茂盛,这些浮游生物是鱼的饵料。
2、捕获渔业资源时有一定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根据渔获对象的各个生活阶段及产卵场、越冬场和幼鱼发育的具体情况,规定禁渔区或禁渔期或保护区,这样做主要是保护亲鱼进行正常繁殖和稚鱼、幼鱼的索饵生长,保护鱼类顺利越冬。
3、规定禁用渔具和渔法。只要是严重损害鱼卵、幼鱼或会导致渔获群体大量死亡的渔具渔法,都会破坏渔业资源,因此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的禁止使用或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