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加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加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是做好我区科普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和谐江干、品质江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区科普资源建设虽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仍存在资源分布不均、重复建设、利用率偏低、集成共享机制欠缺等问题,为此,我们建议:
建立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和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共同建立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联席会议制度,编制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发展规划,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加强部门间协调合作,合力推进资源建设。
优化共建共享环境。要注重健全有利于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政策,制定《奖励办法》、完善《管理办法》,以项目化形式和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和调动科技社团和科技企业积极性,加强民间科技合作和交流,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作用,调动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建设与共享工作,不断优化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环境。
加强科普设施建设。从百姓的实际需求出发,切实加强对全区科普资源的调查、规划和建设。要进一步规范社区、村科普活动室、标准科普画廊、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把科普资源建设共享纳入“和谐社区”、“文明单位”创建范畴。有机结合大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如动漫、声光电综合应用等优质科普资源开发计划,为提高广大市民科学素质服务。
加强品牌的科普载体建设。在区文化中心建立区科普活动中心或科技馆,整合科技、教育、文化、法律、商贸旅游等资源,举办科技科普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大、精品科普活动,打造科普活动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区文化馆、社区教育学院、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区图书馆和各类教育培训中心的科普教育功能,普及科学知识,不断满足全区广大群众对科普资源的需求。
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借助江干科技网建立科普资源共享交流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具备一定储存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全区的(数字)科普资源库。加强与各科普场馆基地和科技社团信息互动,畅通科普资源共享交流渠道,为全区公众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科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有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
② 资源共享的基本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文化设施基础较为薄弱,各级文化单位,尤其是基层文化单位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尚有不足。2002年8月,国家文化部启动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该工程主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 加工和整合,利用覆盖全国的网络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它是新形势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文化基础工程。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将开辟一条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先进的传播方式传输到广大基层群众,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群众手中,对于打破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的状况,消除"数字鸿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作为政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文化共享工程对激发各级文化单位的活力,转变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作用。自2004年自治区启动共享工程后,县委、县人民政府积极响应上级指示精神,坚持共享工程以公益性为主,积极采用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手段,通过移动硬盘服务、光盘服务等模式,把文化信息资源传送到城乡基层文化网点和群众身边,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辟了新渠道,为丰富农民群众业余生活、弘扬文明新风开辟了新的阵地,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搭建了新平台。目前,我县共享工程因服务方式创新、效果明显已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县。
一、目前我县共享工程运行现状
2004年以来,由于县委、政府重视共享工程建设,加大投入,加强共享工程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努力构建遍布全县的基层服务网络,现已建立起以县中心为依托,以乡镇文化中心、村基层服务中心为网络的共享工程基本框架。基层文化工作手段陈旧落后的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
--工程建设顺利起步,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积极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保证了文化共享工程的顺利起步和推进。先后投入20万元,先后为县图书馆购置了40台电脑、1台服务器,建起了面积50平方米的电子阅览室,县中心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巩固;建立完善了乡镇、社区文化站、基层服务点管理制度,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管理得到了加强;各乡镇场、社区各设立1名专兼职文化干事,明确了专干职责,指导各基层服务点做好群众服务工作。各社区服务点依托文化活动室的便利条件,由县图书馆提供图书、杂志、音像资料等,向群众开放,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每个乡镇选择3-5个人员相对集中、种养殖前景较好的行政村(京星农牧场、南梁台子各选1个村)作为基层服务点。在村党员电教播放点增挂文化活动室牌子,每个服务点指定1名管理人员。各基层服务点配备了电教器材、农村实用技术图书及其它各类图书、光盘。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电教室设施设备的优势,使党的方针政策、科学技术信息以更加新颖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迅速走向千家万户。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有线数字电视等合作建设了一批服务点。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县的服务网络,目前,共建立较有影响力的基层服务点6个(乡镇5个、社区1个)。
--资源建设初具规模,技术保障逐步完善。整合加工了34TB数字资源,建设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资源库,汇集了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机构、艺术表演团体等机构的各类优秀文化信息资源,逐步构建起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视频节目达 余部,文字总量约 亿字、图片 万幅。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紧密结合,在资源建设、用户服务等方面应用数字图书馆成熟技术,依托现有的通讯网络,开通了文化共享工程网站。通过互联网、卫星、移动存储、光盘复制等多种形式提供服务。
--运行方式方便快捷,服务效果初步显现。为使群众尽快接受先进思想文化教育,掌握适合当地实际的实用技术,县文化部门协调农牧、卫生等部门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群众所需,认真搜集、下载适用于当地群众的政策法规、先进性教育、农业科技、文化体育、防疫保健、科普知识等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特别是大量收集农村实用技术信息,并将下载的共享工程资源信息刻录成VCD光盘,通过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及其它途径传输信息,扩大宣传面。主要做法:一是通过协调各专业部门,将各类信息资源通过业务部门的工作,传播到千家万户。二是向各乡镇文化站、村基层服务点直接提供图书、光盘支持,由各服务点直接面向群众服务。三是利用"三下乡"、宣传周、农村集市、节假日等向农民集中赠送、发放共享工程光盘和实用技术资料,开展现场咨询,解决实际问题。四是针对种养殖户在种养植过程
③ 资源共享具体是什么意思
资源共享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共享。 2、网络存储常见的便是文件共享服务,采用FTP和TFTP服务,使用户能够在工作组计算机上方便而安全的访问共享服务器上的资源。3、资源备份随着网络攻击和病毒的发展,资源备份也成为了资源共享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企业大都采取实时高效的资源备份方式,以便在网络崩溃的时候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公司信息,以及在灾难恢复的时候起到最大的作用。 4、人脉关系:包括客户资源、能力资源等一些可以相互应用的到的 5、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