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大力发展循
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长期坚持和实施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突出位置,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利用效率。节约优先要体现在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管理以及价格、财政、税收和金融改革中,并认真加以实施。二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明确重点、扎实推进。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减少资源消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若干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三要加快资源节约技术进步。加快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大以节约降耗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突破资源节约的技术瓶颈。四要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五要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强制淘汰高消耗、重污染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实行重点行业新建项目、重点产品和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六要强化节约意识。在全社会倡导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使节约资源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过环境容量,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要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切实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努力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尽快改善重点流域、区域和城市环境质量,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一要把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重大工程水污染防治作为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二要抓好重点城市环境治理,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三要有效治理二氧化硫污染,新建燃煤电厂必须配套脱硫设施,加快现有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四要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加大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力度,推广农村沼气和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五要加快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医疗废物对环境的危害。自然生态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方针,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一要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二要建立“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三要进一步强化环境管理,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四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化限期治理,加强对资源开发活动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五要加快开发和推广先进环保技术,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六要实行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价格和财税政策,按照污染者负担、治理者受益的原则。
❷ 我们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一: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到低消耗、高效益、低污染。最主要的是依靠科技自主创新,增强节约能力,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资源的开采及利用有法可依,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制定相关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真正淘汰一批严重浪费及资源利用率低的企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及相关单位及进行整改。
三: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资源节约技术进步。抓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示范,努力突破资源节约的一些技术瓶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整体上全面提高资源节约技术水平。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与传统经济的“资源污染”的物质单向流动不同,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循环经济通过物质的循环流动,可以有效解决长期以来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冲突。
五:深入开展宣传,提高全民族的资源意思与节约意识,倡导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全面介绍我国的资源形式与节约潜力,宣传国家有关资源节约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及资源节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
六:全社会建立起节约型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节约型社区及家庭。资源节约是一项涉及各行各来千家万户的事业,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与努力。
总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持,资源的承载力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而资源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因而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当务之急,是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