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美术教学如何开发文化资源
扩展阅读
局域网怎么资源共享 2025-02-04 13:55:41
企业网盘产品哪里有卖的 2025-02-04 13:48:33

美术教学如何开发文化资源

发布时间: 2023-08-28 20:09:49

Ⅰ 美术课堂中都有哪些可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

我国目前课程改革和发展方向是积极建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强调发展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美术教学的重要途径。强调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开发并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李建平在《课程改革教师要直面“蜕变”》一文中强调:教师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作为美术教师,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如何进行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呢?

一、巧用“拿来主义”:
过去人们往往把教材奉为教育的“圣经”,认为教师的教学必须绝对遵循教材要求,不得越雷池一步,教师的作用就是照本宣科,这种教材观念在今天这样的信息社会已经是不可能的,一套相对静止的教材永远无法承载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现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教材就有十几套,如人美版、人教版、苏教版、湖美版的等等,除了国家的,还有地方的教材,如辽海版的教材……我们如果能够巧用“拿来主义”,也会创造出许多优秀的美术课程资源。
如:在《中国美术教育》2002年第六期上刊登的江苏版新美术教材《鞋》单元教学设计,即《漂亮的鞋》、《鞋的联想》、《心灵手巧——我设计的鞋》,我就充分地利用了这一课程资源。附我的课后感想:
《鞋》一课对我的启示
当我看到江苏版美术教材《鞋》的单元教学设计,即《漂亮的鞋》、《鞋的联想》、《心灵手巧——我设计的鞋》内容后,感觉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那么的吸引人。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将此单元的课例用在了美术课堂上,上完第一课时后,更是让我激动不已。
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鞋进行了展示,并通过课前查阅的资料以及登陆了鞋的相关的网站,学生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更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对鞋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了鞋上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穿鞋人的身份地位,以及鞋与生活的关系……上一学期,我曾让他们画过鞋,目的就是让学生观察写生鞋,说白了,就是看看谁画得最像,结果那终究是少数学生的成功。而今天再让学生上这一课的内容,它的意义是建立在一种鞋的文化上面,通过一双小小的鞋,让我和我的学生了解到了那么多的相关的历史与文化:如学生谈到了古代闺中妇女穿的绣花鞋;皇宫中妃子宫女穿的鞋;京剧中小丑的鞋;卓别林的大鞋;童话故事中灰姑娘的水晶鞋;小脚老太太的小尖尖鞋;以及现代人穿的富有个性的高跟鞋、休闲鞋、尖头鞋、厚底鞋等等。学生们甚至想到了日本的木屐和宫廷中的鞋的比较,还有中国古代朝中官员穿的靴子的不同图案代表不同的官职……他们在画鞋设计鞋的时候,想出了鞋的很多的功能,如能散发香味,引来蝴蝶的“百花开鞋”;保护人身安全的“防闪电鞋”;黑暗中能发光的“夜光鞋”;白天收光,晚上放光的“早收晚放鞋”;走路时能听收音机的“广播鞋”;甚至是童话故事中的那种“一步登天鞋”……简直是五花八门,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的投入到自己的设想中来,每一个学生这节课的收获都很大。
今天美术课堂上我的感受是:我与学生之间是交融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收获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迸发出灵感的过程……
我感觉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手中一定要拥有几套不同种类的美术教育杂志以及不同版本的美术教材。比如《中国美术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少儿美术》、《小画家》等,里面总是登载着一些最新最前卫的东西,一些非常具有实用性的东西。如《“虾”是什么样子?》、《三角形和方形的组合设计》、《旧报纸新玩法》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美术教育教学随手可取的资源。

二、开发自身的兴趣:
因为有了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与通用的美术教材,所以确保了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教材并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在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可以更大胆、更开放、给教师更多的创造空间,发挥教师自身的特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以说,开发利用教师自身的资源,是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些我们以前很少关注、或从不关注的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一旦被充分挖掘,并使之赋予教学意义而得到展现的同时,便成为可以利用的丰富的课程资源。
在工作中饱含激情的状态固然重要,但我觉得工作之外干些什么更重要,要学会忙里偷闲,这样会成为快乐生活的滋补品。休息时,我会创作一些作品放在办公室里面或是家里显摆,亲戚朋友来了之后,总会欣赏并会赞扬一翻。办公室里面摆放着芭比娃娃、CD架、花篮等等;家里摆放自己制作的装饰画、首饰盒、影集、相框……如今,在手工教学方面,我已经开发了很多的课程资源比如:花卉系列了、人物系列了、动物系列了、花瓶系列、文具系列、布贴画系列、服装系列等等。拥有了这些教学资源,让我上起课来有一种信手拈来的感觉。这种创作也唤起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回到家里,就拿枯燥的做饭来说吧,也变得蛮有乐趣的。在炒勺翻飞的时候,我就会不由的想:要是能把炒勺用纸制作出来,挂在墙上该多好看呢!第二天早上起来,它们就真的挂在了墙上——昨天晚上我又忙到了12点。我感到在自身兴趣这种资源的挖掘、利用、充实的过程过程中,也就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个性美丽凸显的过程。

三、发现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能使学生的爱好、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何尽最大限量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达到张扬个性的目的,是我们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的又一途径。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主人。教学实践中有大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开发。这种课程资源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愉悦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下面就是我在开发校本课程中的一个小案例:
校本课程的开发——折纸
开学初,校领导召开了一个全体教师关于开发校本课程的会议。我所教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设想折纸这个教学的内容。当孩子们一听折纸这个内容,一下子就报了上了三十多个人,于是折纸班就顺利地组建成了。但我只会折有限的几样东西,况且这几样东西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怎么办呢?下班后到书店里去“充电”吧!来到书店,急急忙忙冲到花花绿绿折纸柜台前,挑了又挑,最后选了几本带回家,饭也没功夫做了,边喝着牛奶啃着面包,边看着书中的示范,边折着……折着折着,还真折出兴趣来了。有时书中的图示,我还真的好好琢磨琢磨,还好,一番研究我居然学会折好几种了,今天晚上的收获还真不小呢!
经过几天精心练习和准备,我充满了信心开始了折纸这门校本课程的实践了!第一次给他们上课时,我教他们折小房子,学生们当时一听是特别的高兴。当我和学生一起折一遍后,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学会了,此时别说我是怎样的着急,而那不会折的学生更是急坏了,手里拿着或是折了一半、或是折了几下的半成品直喊:“老师!老师!这块儿怎么折呀?”我刚想告诉他,又有好多的学生在喊“老师”……教室里顿时乱成了一团,甚至有的学生都跑到了讲台前,此时的我真恨不得能生出个“三头六臂”来!“老师!我会折!我告诉他吧!”一个女孩手里擎着折好的小房子,得意地喊着,她的这一喊还真启发了我。我马上说到:“太好了,会折的小朋友,你们去教一教不会的小朋友吧!”“来,我教你!”“来,我教你!”会折的孩子还真是得意这个“美差”,你教两个,他教两个……真是人多力量大,一会功夫,全班小朋友都会折小房子了,于是他们又兴奋的折了第二个、第三个……最后,又将折好的小房子贴到了黑板上,又用彩纸做了花草树木在房子的周围布置一番,一幅美丽的“村庄”图便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后来我们的折纸班里,好多的学生从家里拿来了折纸的书给我看,并要求我今天教他们折这个,明天教他们折那个。我呢,也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还有的时候,我也被他们难住了,有的学生还自告奋勇的来教我呢!再后来,一到折纸班的活动时,好多的学生从家里拿来了折好的东西,“老师,这是妈妈教我的,这是爸爸教我的!……”兴奋的样子真是溢于言表。
折纸班成立一年来,我的感受是:在校本课程中,师生各自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学生与老师一起设计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了互相尊重、互相促进、平等的师生关系,我和我的学生是在折纸的过程中共同的成长与进步着!

其实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还有很多的途径,比如图书馆资料库、公共文化设施、当地的文物资源以及周边环境等。正如生活就像百宝库,学生就像百宝袋,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心里有教育,眼里有资源,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为了赶上时代的脚步,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重塑自己。在课程资源方面,用资源丰富教师的内涵,用资源启发教师的思考;用资源促动教师的实践,用资源鼓励教师的再创造;最终实现:用资源促教师,用教师创资源,这样一个资源生成与转化之路;在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积累、转换、生成过程中,促动美术教学改革的发展。

Ⅱ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课程实施,探索地方美术资源与美术课程的整合,从而最大化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我校从本地实际出发,对地方美术资源进行了开发、实践和探索。这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更促进了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地传统剪纸艺术始终有流传,因此我校将剪纸艺术带进了美术课堂。学生通过欣赏大量的剪纸艺术作品,如《双鲤戏水》、《凤凰比翼》、》、《双鹊争春》等。普遍获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此时,学生对剪纸的形式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可从学理上阐述剪纸是我国民间美术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遍布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尤其是农村妇女,她们不仅把它作为装饰生活、美化环境的重要手段,它还承载着一个民族对生活和未来的憧憬和怀想。
美术不仅是技能技巧的训练,更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借助地方文化资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等相关知识,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在学校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是多样的,除剪纸外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如我市的黑陶艺术。从而把握民族、民间美术的深层文化内涵及其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Ⅲ 谈谈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求解答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实施美术课程总目标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在《标准》第四部分“教学建议”中把它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并重。如果能大力开发、充分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能、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此结合笔者的一些做法,简要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对当地传统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江西的民间美术种类多,影响大,如陶瓷、剪纸、风筝、砖刻、剪纸、年画等,有着极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开发具有优秀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内容是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的。围绕对当地传统造型艺术所包蕴的文化内涵及其制作实践的学习活动,有益于引导学生了解社区文化,提高文化素质,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例如:五年级美术课《剪纸》,由于我本人非常喜欢剪纸,所以在平时很注意搜集关于剪纸的知识和剪纸图案。在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让他们回家看书或查找资料去了解剪纸的历史、用途、种类、地域分布特点等。在上课的导入部分我请学生欣赏民乐《喜洋洋》,让学生享受过年的气氛,启发学生们联想到过年时,我们会用剪纸来美化环境。然后我引入对剪纸的知识介绍,随后展示了自己平时制作的剪纸作品《女孩》、《荷花》、《花篮》、《喜鹊》,让学生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接着示范如何完成一幅剪纸,我从构思——草稿——剪——刻——贴,每一步示范给学生看,然后给出剪纸纹样供学生参考,给学生留出大量时间去制作剪纸。最后学生在窗户上展示剪纸作品,并评选优秀剪纸能手。
总之整个过程我都认真去准备,学生学的很感兴趣。学生们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发掘地方自然资源优势,进行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
九江自然环境优越,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美术学科开发与利用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具体条件,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美术教学资源,是我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方向。
美术第十一册第一课《中国古代建筑欣赏》,教材安排了中国古代最着名的一些建筑欣赏(故宫、长城、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等)。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正规教材为中心,安排欣赏了中国古代最经典的一些建筑的艺术特色等内容。第二课时安排了《九江古代建筑欣赏》,以图片、文字说明等形式介绍了吴城镇的望夫亭、云居山的大雄宝殿等古亭、古楼。拓展了原有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九江的古亭、古楼进行观察、讨论、尝试线描绘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
同时,还组织学生参加地方美协组织的小画家联谊活动;参观地方美术展览活动;利用节假日去公共场所进行寻求美的足迹……拓宽小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通过学生与自然的直接对话和写生体验,拓展了学生的欣赏视野和思维空间,在学生幼小的心里播下了美的种子,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从实际出发,利用废弃物品、材料进行再开发创造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透过现代生活中大量的废弃物品,以艺术的眼光,化腐朽为神奇,给其以艺术的再生,是美术学科开发利用课程

Ⅳ 如何开展美术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美术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挖掘学生动力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让学生自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的要求。要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就必须充分挖掘学生动力资源,使之能不断激励或推动学生个体去学习。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挖掘学生动力资源的有效形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学生的学习基础,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新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经验是我们教学的起点,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经验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经验才是有价值的。脱离学生经验的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唯心的教学。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将学生熟悉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到课堂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重视学生差异性资源,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它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
(1)教学目标富有弹性。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存在差异,他们对学习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教学目标要有弹性,要对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弹性教学目标,应该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基本的教学目标必须要求全体学生达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超越基本目标。作业设计要体现弹性要求,分基础题和综合提高题,前者要求全班学生完成,后者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以满足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欲望,减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负担,使全体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