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煤矿、天然气、石油主要矿产区的位置
我国国计民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铅、锌、铝土、钨、钼、金、银、磷、锡、硫铁、钾盐等17种主要矿产中,共新探明大型矿产地62处,其中石油新探明冀东南堡、大庆古龙和长庆姬源3个亿吨级大油田,天然气新探明吉林长岭、长庆神木、四川广安、塔里木大北、北方淞南5处300亿立方米以上大气田,煤炭新探明41处大型矿产地。
在煤炭新探明大型矿产地中,资源储量超过10亿吨的特大型矿产地有14处。它们是: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五间房煤田、东胜煤田乌兰希里详查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白彦花煤田东区、乌审旗呼吉尔特勘查区梅林庙井田、陈巴尔虎旗煤田巴彦哈达区、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呼和诺尔煤田、锡林浩特市巴彦宝力格煤田外围朝克井田、鄂托克前旗煤田宝老岱区、新巴尔虎左旗白音查干煤炭勘查区、东胜煤田红海子区煤炭勘查区、阿巴嘎旗那仁宝力格煤田、鄂温克族自治旗南屯—西索木煤炭勘查区,新疆准东煤田奇台县西黑山煤田、新疆准东煤田奇台县芨芨湖西勘查区。
新增大型铝土矿3处,分别是:贵州省务川县瓦厂坪铝土矿、云南省丘北飞尺角铝土矿、河南省陕县柿树沟铝土矿。
新增大型金矿4处,分别是:甘肃省文县阳山矿带安坝矿段南部金矿、陕西省镇安县丘岭矿段东沟金矿、黑龙江省漠河县砂宝斯金矿区、吉林省白山市金英金矿。
其余探明的大型矿产地中,钼矿2处,锌矿1处,磷矿3处。
2. 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及产量有哪些
1.煤炭资源的储量和产量
我国煤炭资源储藏丰富,煤种齐全,分布广。2013年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为1.48×1012t。2014年我国煤炭产量达38.7×108t,接近世界煤产量的一半。我国煤炭储藏和生产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自治区,与现有区域经济布局呈逆向分布,形成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调”的局面,长距离运输给煤炭生产和分配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石油资源的储量和产量
我国属于石油资源贫乏的国家,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全国已探明673个油田,2013年,我国石油探明储量为33.7×108t,石油产量为2.1×108t。
3.天然气资源的储量和产量
我国天然气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区。2013年,天然气探明储量为4.64×1012m3,天然气产量为12.09×1010m3,其中常规天然气产量为11.77×1010m3,煤层气和页岩气产量分别超过30×108m3和2×108m3。
4.铀矿资源的储量和产量
我国是铀矿资源不甚丰富的国家。探明的铀矿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铀矿探明储量为16.61×104t,居世界第10位,能够满足我国中短期的核电发展需求。
5.水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我国水利资源非常丰富。按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重复使用100年计算,水利资源约占我国能源剩余可采总储量的40%,在我国常规能源中仅次于煤炭,居第二位。总体上看,我国水利资源西部多,东部少,相对集中在西南地区,并且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的干流。
2013年,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达2.8×108kW,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22.4%,年发电量为8963×108kW·h。
6.风能、太阳能的分布和利用
考虑到实际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等因素,初步估计:我国可利用的陆上风能储量约8×108kW。陆上风能主要分布在“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W/m2以上,有可能达到500W/m2以上;近海可利用的风能储量有2×108kW,共计约10×108kW。截至2013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为3107×104kW。
我国太阳能资源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阳年辐射总量,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从全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来看,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南部、山西、陕西北部、河北、山东、辽宁、吉林西部、云南中部和西南部、广东东南部、福建东南部、海南岛东部和西部,以及台湾省的西南部等广大地区的太阳年辐射总量很大。截至2013年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942×104kW。
7.地热资源
我国多年来地热能直接利用量稳居世界第一位。据估计,在地壳表层10km的范围内,地热资源就达12.6×1023kJ,相当于4.6×1016t标准煤,超过全世界煤经济可采储量热值的7万倍。
8.生物资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资源丰富。根据《2013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我国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约为7.2×108t,约折合3.6×108t标准煤,可用作清洁生物质能相当于约2.2×108t标准煤;林业剩余物中的森林采伐及木材加工剩余物的实物量约为7760×104t,折合4400×104t标准煤,薪炭林等所产薪柴的实物量保守估计为4800×104t,折合2700×104t标准煤,两者合计约为1.25×108t,折合7100×104t标准煤,林业剩余物可利用量3600×104t标准煤;禽畜粪便理论资源量约为13.4×108t,约折合5600×104t标准煤,可利用量2800×104t标准煤;工业有机废物可利用量1600×104t标准煤;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可利用量1300×104t标准煤。
3. 我国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的储量情况是怎样的请用“富、多、少”来概括,例如油多,煤富,气少。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25%)、前苏联地区(23%)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4个国家共占29%,上述7 国或地区的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在石油储量的63倍以上,世界上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煤炭的主要生产国。
因此,我国的能源条件可以概括为富煤、缺油、少气。我国煤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界第三位。除了煤之外,按人均比其他两项都不容乐观,并且这两年石油、天然气大量进口,比例超过了50%。
4. 为什么天然气在供热比煤炭好,在发电方面却不如煤炭呢
近年来,由于西气东输的许多地方已经用煤炭代替天然气作为冬季取暖的主要燃料,由于中国天然气供应紧张,地方政府甚至恳求石油巨头。但是,在发电领域,天然气并不是说与煤炭相比,发电在其自身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仅为20%左右,仍在享受国家的大量补贴。为什么天然气供暖和电力供应之间的差异如此之大?
与煤炭等固体能源相比,天然气在储存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天然气的生产受到上游气田产能的限制。如果天然气发电的比例较大,则在出现功率差距时,将无法满足新的容量。用电需求大的话会出现用电紧张的情况。
当前的城市供热已经消耗了国内天然气生产能力的很大一部分,并且在国内,它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基本上,可以相信天然气发电在很长的将来不会发展很多。
5. 天然气和煤气哪个是稀缺资源
都是很重要的资源,目前不是很稀缺,但很重要。我们国家目前在中亚哈萨克和土库曼都在建天然气处理厂,买他们的天然气。说明我们国家的天然气满足不了生产生活需要。到了冬季各大城市都缺天然气,出租车加气都排长队,因此现在国家加大了煤层气得勘探和开采。
6. 告诉中国煤,水,石油,天然气资源现状
中国共有水资源量2.8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4位。按1998年12.6亿人口计,年人均占有223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的33%,居世界第88位,被列为全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之一。我国有近700个城市,其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缺水包括水量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二类。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工农业生产发展、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为150 ~ 200亿吨。其中2020年以前可供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为150亿吨,2020 ~ 2050年随着技术进步和领域拓展,可供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有望再增加50亿吨,达到200亿吨。石油资源总量在世界排第六位、亚洲排第一位。我国天然气可采资源总量为14 ~ 22万亿立方米,其中2020年前可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为14万亿立方米, 2020 ~ 2050年可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再增加8万亿立方米,达到2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总量列世界第五位、亚洲第一位。
截止2005年底,我国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69亿吨、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3.1万亿立方米(不含油田伴生气0.4万亿立方米),油气资源探明率分别为35%和14%。总体上看, 油气资源的探明程度都不高。至2005年底,全国石油和天然 气的累计采出量为44.7亿吨和4324亿立方米,已探明油气储量的采出程度为65%和14%。
尽管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低。我国 石油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11.5 ~ 15.4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73吨的1/5~ 1/6;天然气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为1.0~1.7 万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万立方米的1/5 ~ 1/7,与耕地和淡水资源相比,我国人均占有油气资源的情形更差些。在我国,油气资源已经成为一种十分紧缺的战略资源。我国油气资源总量比较丰富,目前石油勘探程度尚处于中期阶段,天然气勘探尚处于早期阶段。通过加大勘探投入和依靠技术创新,还可以获得新发现、增加新储量,发展仍具有比较雄厚的资源基础。
中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储量为10000亿吨,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
中国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12%,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较少,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迄今为止,共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158种(能源矿产10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金属矿产41种、贵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配套程度较高的少数国家之一。按探明储量计算,中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25种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稀土、石膏、钒、钛、钽、钨、膨润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等12种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如下: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煤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铁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铜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东。铅锌矿遍布全国。钨、锡、钼、锑、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华南、华北。金银矿分布在全国,台湾也有重要产地。磷矿以华南为主。
主要矿产资源包括:
◆煤炭资源:中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储量为10000亿吨,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
◆油气资源:主要蕴藏在西北地区,其次为东北、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浅海大陆架。截至1998年底,中国已找到509个油田和163个气田。累计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为198.5亿吨和1.95万亿立方米,列世界第9位和第20位。其中陆上石油资源量和天然气资源量分别占中国同类资源总量的73.8%和78.4%,已形成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准格尔-吐鲁番、四川、陕甘宁等六个大型油气区。
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探明储量的有铁、锰、钒、钛等,其中铁矿储量近500亿吨,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西和四川等省。
◆有色金属:凡是在世界上已发现的有色金属矿在中国均有分布。其中,稀土的储量占世界的80%左右,锑矿的储量占世界的40%,钨矿的储量则为世界其他国家储量总和的4倍。
截止2000年底,中国已经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有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7种,矿产地2万多处。
(一)能源矿产资源 中国能源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结构不理想,煤炭资源比重偏大,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煤炭资源的特点是:蕴藏量大,但勘探程度低;煤种齐全,但肥瘦不均,优质炼焦用煤和无烟煤储量不多;分布广泛,但储量风度悬殊,东少西多,北丰南贫;资源赋存东深西浅,露采煤炭不多,且主要为褐煤;煤层中共伴生矿产多。油气资源的特点是:石油资源量大,是世界可采资源量大于150亿吨的10个国家之一;资源的探明程度低,陆上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仅占全部资源的1/5,近海海域的探明程度更低;分布比较集中,大于10万平方千米的14个盆地的石油资源量占全国的73%,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量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其他能源矿产,如地热,油页岩等在中国也比较丰富。
(二)金属矿产资源 中国属于世界上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金属矿产在中国基本上都有探明储量。其中,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的有钨、锡、锑、稀土、钽、钛,居世界第二位的有钒、钼、铌、铍、锂,居世界第四位的有锌、居世界第五位的有铁、铅、金、银等。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是: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于几个地区,如铁矿主要分布在鞍山—本溪、冀北和山西等3大地区,铝土矿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贵州、广西等省区,钨矿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锡矿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南;部分矿产储量大,质量高,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如钨、锡、铝、锑、稀土等;许多重要矿产质量欠佳,铁、锰、铝、铜等矿产,贫矿多,难选冶矿多;中小型矿床所占比例大,大型、超大型矿床所占比例小。
(三)非金属矿产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非金属矿产品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全国现有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产地5000多处。大多数非金属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丰富,其中菱镁矿、石墨、萤石、滑石、石棉、石膏、重晶石、硅灰石、明矾石、膨润土、岩盐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磷、高岭土、硫铁矿、芒硝、硅藻土、沸石、珍珠岩、水泥灰岩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大理石、花岗石等天然石材,品质优良,蕴藏量丰富;钾盐、硼矿资源短缺。但是,一些非金属矿产分布不平衡,特别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探明储量尚不能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资源的需求。
(四)水气矿产资源 中国已查明天然地下水资源8700亿立方米/年,可采资源量2900亿立方米/年,地下微咸水天然资源约为200亿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南方地区丰富,西北地区贫乏,地下水含水层类型地域性分布明显,孔隙水主要集中在北方,岩溶水在西南地区广泛分布。
中国已发现地热点3000多处,勘查评价的地热田298处,其中60℃以上热水田89处。已探明地热流体可采量166497立方米/天,相当于298.7万吨标准煤。矿泉水资源和二氧化碳气资源也比较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