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锡供需形势分析
一、国内外资源状况
(一)世界锡资源状况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统计,2009年,世界锡矿储量560万吨,储量基础1100万吨。世界锡矿储量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南美中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其次,是中南非洲和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地区。
世界锡储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为17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30.4%。其他锡储量较多的国家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秘鲁、巴西、玻利维亚和俄罗斯等(表1;图1)。
图8 国际市场锡价格走势
(二)国内市场价格走势
2009年,国内现货市场上锡价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一致,锡价年均108692元/吨,同比下降24%。年初国内锡价也依然是低迷状态,但由于国内矿山大幅减产,造成短时供应短缺,使得国内锡价远高于国际价格;3月底至4月初,国内陆续出台一系列消费刺激政策,使得国内消费开始回暖,带动需求增加,价格开始攀升;8月国内价格重回11.8万元/吨;之后,由于下游行业消费缺乏进一步的改观,锡价丧失推动力,在11万~12万元/吨之间踟蹰,且11月时出现小幅下跌;直到12月,国内锡价再次上涨到11.8万元/吨(图9)。
图9 2009年国内市场锡金属价格
六、结论
(一)世界锡市场供需趋势
2009年全球锡市场供应过剩。从锡精矿供应方面看,2009年,全球大多数锡矿山自第二季度才开始陆续复产,第三季度达到高峰。2009年全球锡精矿产量下降,主要生产国,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秘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制约了全球锡精矿产量的增加。其中减产幅度最大的是马来西亚,其次是印度尼西亚。由于中国已经成为锡精矿的进口国,所以印度尼西亚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锡精矿出口国家。
2009年全球精炼锡产量33.3万吨,同比下降2.94%。马来西亚产量增加绝对数值最大,主要是由于其采购印度尼西亚粗锡进行二次精炼,增加了原料来源。当中国对精炼锡产品征收出口关税之后,印度尼西亚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国际精炼锡供应大部分依赖于印度尼西亚。2009年9月和10月印度尼西亚的精炼锡出口一度下降到较低水平,但是11月和12月又重新回升至平均水平以上,10月出口精炼锡7060吨,11月8166吨,12月8508吨。印度尼西亚在产量减少的情况下,出口仍然够维持正常水平,估计出口产品多为库存。自2008年开始,美国和土耳其等国家的用锡企业也开始从印度尼西亚采买精炼锡,因此除因金融风暴引起出口急剧下降的个别月份外,印度尼西亚出口普遍较为稳定。
从需求方面看,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打击余威仍存,锡消费量继续下滑。2009年锡消费为32.19万吨,同比下降约9.2%。根据国际锡研究协会(ITRI)对全球锡消费市场的调研显示,除中国外,全球其他地区锡在焊料、马口铁和化工方面的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中国除化工领域外,其他领域的锡消费也有所下降。尽管全年锡消费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下半年,全球大多数地区的锡消费量都有明显反弹。除中国外,日本的消费量恢复尤为明显,2009年前几个月,日本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尤其是制造业出口方面。日元大幅走强之后,锡价相对于日本买家来说,较之前更为低廉,同时,日本的平板电视等其他电子产品对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出口也反弹强劲,马口铁对东南亚地区的出口也表现良好。这些企业的产品销量都有所增加,其中一部分企业的订单已经排至2010年一季度。但是日本用于PVC稳定剂的锡化工品由于受到韩国产品的冲击,锡消费量有所下降。欧洲现货市场从11月份开始表现活跃,但是该地区马口铁和化工方面的消费量有放缓的趋势。2009年下半年开始,消费量的恢复加上印度尼西亚出口量的减少,使得四季度全球锡市场已经从供应过剩转为供应短缺。尽管LME库存、各地供应商和贸易商手中的库存仍然维持在高位,但是从全年来看,全球锡市场仍为供应过剩状态,过剩量约2.6万吨。
(二)我国锡市场供需趋势
2009年我国锡产量减少。从长期来看,我国锡矿资源减少,锡矿开采难度不断加大,锡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20世纪80年代,我国锡矿品位达1.5%~2.0%,90年代品位下降为1.5%,近年下降为0.5%左右。目前锡资源品位下降、成本上涨、建设条件更趋恶劣等因素使得“供给约束”将长期存在,并且有可能更加突出。因此,锡供应长期紧张的局面使锡价长期看涨。
但短期内,由于我国近几年加大对锡矿生产秩序的整治力度,并严格出口管理(我国从2008年1月1日起对精炼锡加征10%的出口关税;商务部公布了2009年的出口配额,锡的出口配额继续减少),使2009年中国的出口量进一步减少,使国内的供应量相对充裕,对市场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
2009年以来,原料紧张仍然是锡冶炼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上半年的问题是锡精矿货源紧张;下半年的困难在于锡精矿报价过高,金属价格没有预想的那样有所突破,甚至还有所下跌,冶炼企业利润空间十分有限,从国外进口锡精矿或是粗锡进行加工,成本更高。年底国内库存处于较高水平,估计在1.2万吨以上。
随着下游消费行业的改善。2010年锡价的基本面情况得到比较大的改观,市场将消耗掉大量过剩量,甚至有可能转为短缺。2010年,在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市场信心和基本面改善的共同作用下,锡价有望较2009年均价进一步上涨,但是受到政策、美元走势、经济复苏强度等因素制约,锡价在2010年的波动幅度也会较大,下半年较上半年略显弱势。
(殷俐娟)
2. 世界上哪种资源最稀缺
地球上最稀缺的元素
有研究指出,如果按照地壳中的比重以及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来说,铑是地球上最稀缺的元素,紧随其后的是金、铂和碲。
铑 铑属于铂族金属(铂族金属还包括铂、钯、铱、锇、钌),铂族金属与金、银一样属于稀贵金属,在地球上的含量极少。铂族金属广泛用于石油、汽车、电子、化工、原子能以及环保行业,它们在这些工业中用量不大,但起着关键作用,故有“工业维生素”之称。其中铑在铂族金属中更是稀有中的稀有,其最主要用途是作为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可减少汽车有害物质排放。随着汽车产量日益增长以及环保标准日趋严格,未来汽车工业对铑的需求还将不断增加。
碲 碲是一种稀有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与金差不多,也是地壳中含量最少的半导体元素。碲的消耗量超过一半用在冶金工业中,以改善钢的性能。碲的化合物还是制造太阳能薄膜电池的主要原料。未来几十年里,碲必将成为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
铋 铋被公认为是一种安全无毒的“绿色金属”,广泛应用于医药、半导体、超导体、电子陶瓷等领域。由于铋的绿色特性,它在许多领域有望替代有毒金属铅的使用。可是,尽管铋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受资源限制的影响,铋的产量则在不断下降。
铟 铟属稀缺战略金属,在地壳中的分布量不仅小还极其分散,只是作为锌和其他一些金属矿中的杂质存在。液晶显示器和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屏幕对铟的需求占主导地位。此外,在太阳能电池、电子信息、国防军事、航天航空、核工业领域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
锑 锑是我国储量、产量占世界第一的稀有小金属,其消费的主要领域是在阻燃剂、铅酸蓄电池、催化剂及玻璃工业等领域。中国以全球三分之一的储量,承担着世界九成以上的锑供应。
钨 钨是世界上最硬的金属,在工业钻头、刀具等领域无可替代,因此被称为“工业牙齿”。钨与锑、锡、稀土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战略资源。
镓 镓作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被誉为“电子工业脊梁”,广泛应用在智能手机、LED灯、太阳能发电、军事、医疗等领域。
钴 钴有“工业味精”之称,是非常稀缺的战略资源之一。绝大部分的钴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每个手机电池中约含6.6克钴,而每辆新能源汽车所需要钴为10千克以上。可见,未来钴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是钪、钇和镧系元素共17种金属元素的通称。稀土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纺织、皮革、农牧养殖等各个领域,如在钢铁和有色金属中,只要加入极少量稀土元素就能明显改善金属材料各项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