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球有哪些资源
自然资源指的是:地球能提供给人类衣、食、住、行、医所需要的物质原料,也称为:地球资源。
陆地上重要的自然资源有六种,它们是:淡水、森林、土地、生物种类、矿山、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与不可再生两大类。
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指的是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可以不断自己再生的物质。最典型的可再生资源有:植物、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
而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有:石油、煤炭、天然气和其他所有矿产资源。它们经过了上亿年才得以形成,因此不可再生。这些资源的储量随着人类的消耗而越来越少。
地球上的生物物种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将意味着地球永久性地丢失了一个物种独特而珍贵的基因库。因此,如果是由人的活动造成的物种灭绝,其损失将无法估量。
Ⅱ 世界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您好,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以下是我做的分析! 希望答案您还满意! �0�2世界的自然资源一、世界的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1)分类:根据利用的情况,可以把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2)分布:耕地多分布在温带湿润的平原地区;原始林地主要分布在亚寒带和热带雨林带;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带。(3)问题:由于世界人口激增,不少地区对土地的利用和保护不当,有些地区的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4)措施:制定法规、植树造林、退耕还牧等。2.水资源(1)分布: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和部分地下水。(2)问题及对策�0�2�0�2�0�2 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0�2�0�2�0�2 ②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修建水库。�0�2�0�2�0�2 ③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浪费严重→控制人口增长,节约、合理用水。�0�2�0�2�0�2 ④水资源危机→节约、合理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设法用最经济的方法,使海水变淡,扩大淡水来源。3.森林资源(1)重要性——大自然的总调度室�0�2�0�2�0�2 ①经济价值:提供木材、满足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0�2�0�2�0�2 ②环境价值: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2)分布�0�2�0�2�0�2 ①概况: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0�2�0�2�0�2 ②具体:针叶林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阔叶林分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3)利用:采伐与植树相结合。4.矿产资源(1)种类: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2)三大矿产的主要分布区。�0�2�0�2�0�2 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矿储量占世界的90%。�0�2�0�2�0�2 世界上的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其中煤储量占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0�2�0�2�0�2 世界上石油资源分布得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也是世界上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3)开发利用�0�2�0�2�0�2 ①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0�2�0�2�0�2 ②存在问题:严重浪费和破坏环境。�0�2�0�2�0�2 ③解决途径:计划勘探、合理开采、综合利用。
Ⅲ 1、举例说说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哪些丰富的自然资
大自然给人类提供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Ⅳ 大自然给人类提供的生存必须物质和资源都有什么
自然资源 生态资源(恒定资源):如太阳辐射、气温、水分等. 生物资源:如森林、草原、鸟兽鱼虫等动植物以及菌类和土壤. 矿物资源:包括煤、铁、石油、天然气等各种矿藏.
麻烦采纳,谢谢!
Ⅳ 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资源有哪些
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资源有: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Ⅵ 什么是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它包括有形的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和无形的光、热等资源。自然资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自然资源类型,有多种划分方法:(1)按其在地球上存在的层位,可划分为地表资源和地下资源。前者指分布于地球表面及空间的土地、地表、水生物和气候等资源,后者指埋藏在地下的矿产、地热和地下水等资源。(2)按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可分为劳动资料性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料性自然资源。前者指作为劳动对象或用于生产的矿藏、树木、土地、水力、风力等资源,后者指作为人们直接生活资料的鱼类、野生动物、天然植物性食物等资源。(3)按其利用限度,可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前者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循环利用且可以更新的水体、气候、生物等资源,亦称为“非耗竭性资源”,后者指储量有限且不可更新的矿产等资源,亦称为“耗竭性资源”。(4)按其数量及质量的稳定程度,可分为恒定资源和亚恒定资源。前者指数量和质量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的气候等资源,后者指数量和质量经常变化的土地、矿产等资源。
Ⅶ 常用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你好于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其中常见的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和矿藏资源,今天中公教育就带各位来看看行测考试中那些常见的自然资源的相关考试内容。
搜狐网
多云 / 17°
广告
那些常见的自然资源
海西中公教育
07-06 14:54
订阅
准备参加今年省考的考生们也在进行紧张的备考,而在我们行测考试中,有可能会考察关于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其中常见的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和矿藏资源,今天中公教育就带各位来看看行测考试中那些常见的自然资源的相关考试内容。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要想学习一个自然资源的知识,首先要了解这些自然的归属权到底属于谁。
第一,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在我们国家只能属于国家或者集体所有,其中城市的土地专属于国家所有,而城市郊区和农村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以外,专属于集体所有。这点值得考生备考时重点关注,因为往往考试中会将上述语句进行颠倒,进行判断考察。 第二,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3条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由此可见,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而普通百姓只享有使用权。
第三,森林资源。森林资源的所有权问题较为复杂,不同情况下,资源的归属权并不相同。原则上森林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国家所有的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发放证书,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全民所有制单位营造的树木,由营造单位经营并按照国家规定支配林木收益;集体所有制单位营造的林木,归该单位所有;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城市居民和职工在自有房屋的庭院内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集体或个人承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承包后种植的林木归承包的集体或个人所有,承包合同另有规定的,按承包合同的规定执行。比如,我在自家院里种植的林木的所有权就属于个人所有。
第四,野生动物资源和矿藏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和矿藏资源都源属于国家所有。不论土地归谁所有,矿藏均属国家所有。
Ⅷ 地球七大自然资源数据资料
全球最权威的独立环保机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9日发表了迄今为止最详尽的有关地球资源状况的报告。该报告预测,由于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的20%,如果各国政府再不进行干预,2030年后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将会下降。
这份2002年度《活着的地球》报告是依据来自全球范围的科学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后作出的,其中“地球活力指数”和“全球生态影响指数”是最重要的两个数据参考指数。
报告认为,目前人类的透支消费是不能长期持续的。报告指出,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在过去的30年间人类的经济活动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减少了35%,其中淡水生物减少了54%;海洋生物种类减少35%;森林物种减少15%。
报告估计,如果按照目前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和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测算,未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透支”程度将以每年20%的速度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到2050年,人类所要消耗资源的将是地球生物潜力的1.8至2.2倍,换句话说,到那时,可能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但是,我们有两个地球吗?
报告还指出,目前地球上可供生物生长的土地和海洋面积总共为114亿公顷,即全球每60亿人口仅有1.9公顷的土地或海洋可供利用。
这份报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世人发出警告说,人类、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正以远远超出地球负荷的高速度耗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其中,美国是地球资源的头号耗费大国,人均耗用资源量是同属发达工业国英国的2倍,是一些非洲国家人均消耗量的24倍还多!报告指出,美国人均拥有的海陆面积为5.27公顷,但他们消耗的却是9.7公顷地域内的资源,差额部分当然来自不发达国家。而非洲人均拥有1.55公顷海陆面积,但他们实际能用到的资源只有1.36公顷。
为此,报告严肃地批评指出,富有发达国家的浪费生活模式是导致地球自然资源被高速耗费的主要原因。如果这种趋势不改变,到2050年,全球海洋渔产资源将枯竭,能吸收人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原始森林将被完全摧毁,大量水源被污染,干净水源变得极为稀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环境将岌岌可危。
报告的主要起草人乔纳森.洛认为,要想制止这一趋势、达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通过改进技术降低能源消费,采用更为节约的消费方式,控制人口增长和保护生态系统。
据悉,今年8月26日至9月2日期间,“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将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召开。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赶在峰会召开前一个月发表这份报告,旨在呼吁各国政府不要只顾及眼前的政治利益,真正做到放眼长远,切实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通过控制出生率有效抑制人口增长。
可持续发展
本世纪中叶以来,资源、环境、人口等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日益尖锐和全球化,所谓“人类困境”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其中,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目。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是一个由知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的小团体。
1972年3月,米都斯领导的一个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篇研究报告,题为《增长的极限》。他们选择了5个对人类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参数:人口、工业发展、粮食、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污染。报告的结论是:地球是有限的,人类必须自觉地抑制增长,否则随之而来的将是人类社会的崩溃。这一理论又被称为“零增长”理论。
“零增长”理论诞生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思考全球范围内的长期发展问题。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报告,题为《我们共同的前途》,报告中设计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通过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可持续发展”一词已风靡全球,成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和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研讨的焦点。(本报记者孙佳华)
人类每年的消耗量已经超出地球产出量的20%,当今平均每个人使用了2.2公顷的土地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实际上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限度是每个人1.8公顷———
新报告检验了149个国家的自然及资源状况
你是不是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物质已经特别丰富了?我们现在不但衣食无忧,而且许多物品还可以用的时候就被我们当作垃圾丢弃了。前不久出炉的《2004年地球生态报告》指出:人类每年的消耗量已经超出地球产出量的20%,我们已经在大大透支子孙后代的资源了。
《2004年地球生态报告》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生态报告”系列出版品的第五版,这一系列的报告主要目的是探索人类对地球的冲击,检验了149个国家的自然及资源状况。这份新报告指出,地球的健康状况正在急剧地衰退,起因是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量日益增加,北美洲的发达国家对资源的浪费尤其严重。这一报告警告说,随着这些区域的发展及消耗更多的资源,对于地球资源的压力将会不断增加。“我们目前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比大自然更新的速度要快,”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马丁说,“除非各国政府重新恢复我们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地球再生能力间的平衡,否则我们将无法偿还这些生态债务。”
新报告的评估结果主要依据两项指标:“地球生态指数”和“生态足迹”。所谓“地球生态指数”,是指地球上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新报告显示,人类近年来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已超过地球所能生产的20%。所谓“生态足迹”,是指人们从事农、林、牧、渔业和纤维生产、维持能源消耗和容纳基础设施的全部陆地和海洋面积,也就是人类开发自然的面积,这其中还包括自然为了处理人类的排泄物、污染物所需要的面积。比如说,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生态足迹”不断扩大的状况在工业化国家尤其严重
新报告显示,人类的“生态足迹”从1961年以来已增长了2.5倍。当今人类平均的生态足迹为:平均每个人使用了2.2公顷的土地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这是将地球的113亿公顷富有生命力的土地和海洋区域除以全球61亿人口计算得出的;然而,实际上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限度是每个人1.8公顷,人均生态赤字达0.4公顷。“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就越严重。由于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导致湿地、草原、森林、海洋等良性生态区域的面积减少,或者遭到了不可逆的破坏。
“生态足迹”不断扩大的状况在工业化国家尤其严重,西方人正在以难以维持地球可持续发展的极端水平消耗资源。北美人均资源消费水平不仅是欧洲的2倍,甚至是亚洲或者非洲人均资源消费的7倍。德国人均“生态足迹”达到4.8公顷,北美国家甚至达到9.2公顷。在所有国家中,阿联酋以其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和近乎疯狂的石油开采“荣登榜首”———人均生态足迹达9.9公顷,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5倍;美国、科威特紧随其后,以人均生态足迹9.5公顷位居第二。贫困的阿富汗则以人均0.3公顷生态足迹位居最后。而中国排名第75位,中国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仅为1.5公顷,虽然低于全球平均值,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太多,我国国土所能提供人均资源限度仅为0.8公顷,人均生态赤字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
新报告的数据显示,全球年人均新的水资源开采量为650立方米,中国年人均新的水资源开采量为430立方米;全球年人均水资源消耗量为8870立方米,中国年人均水资源消耗量为2240立方米。可见,水资源的开采速度远远跟不上人们的用水量,全球的大河如尼罗河、黄河和科罗拉多河存在着过度使用水源的情况,通常在旱季难以流至海洋。因此,全球湿地和内陆水系逐渐干涸。
在对所有自然资源的消耗中尤其严重的是人类对能源的消耗量,其中对化石燃料如煤、天然气和石油的使用量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在1961年以来人类资源消耗增长最快的指数。世界自然基金会指出,对能源的过度使用正在使人类遭受气候变化的威胁,政府、工业界和公众应该及时转向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技术、节能建筑和节能交通系统。
“可持续的生活和高质量的生活有时有些矛盾。”《2004年地球生态报告》的作者之一琼纳桑·拉赫说,“然而我们还是需要停止对自然资源的浪费,重新恢复在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平衡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生活在一个绿色的地球上,而不是充满垃圾和废气的地球上。”
解放日报报道:全球最权威的独立环保机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
9日发表了迄今为止最详尽的有关地球资源状况的报告。该报告预测,由于目前人类对
自然资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的20%,如果各国政府再不进行干预,2030年后
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将会下降。
这份2002年度《活着的地球》报告是依据来自全球范围的科学数据进行计算分
析后作出的,其中“地球活力指数”和“全球生态影响指数”是最重要的两个数据参考
指数。
报告认为,目前人类的透支消费是不能长期持续的。报告指出,由于人类的过度消
耗,在过去的30年间人类的经济活动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减少了35%,其中淡水
生物减少了54%;海洋生物种类减少35%;森林物种减少15%。
报告估计,如果按照目前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和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测算,未来人类
对自然资源的“透支”程度将以每年20%的速度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到2050
年,人类所要消耗资源的将是地球生物潜力的1.8至2.2倍,换句话说,到那时,
可能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但是,我们有两个地球吗?
报告还指出,目前地球上可供生物生长的土地和海洋面积总共为114亿公顷,即
全球每60亿人口仅有1.9公顷的土地或海洋可供利用。
这份报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世人发出警告说,人类、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正以远
远超出地球负荷的高速度耗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其中,美国是地球资源的头号耗费大
国,人均耗用资源量是同属发达工业国英国的2倍,是一些非洲国家人均消耗量的24
倍还多!报告指出,美国人均拥有的海陆面积为5.27公顷,但他们消耗的却是9.
7公顷地域内的资源,差额部分当然来自不发达国家。而非洲人均拥有1.55公顷海
陆面积,但他们实际能用到的资源只有1.36公顷。
为此,报告严肃地批评指出,富有发达国家的浪费生活模式是导致地球自然资源被
高速耗费的主要原因。如果这种趋势不改变,到2050年,全球海洋渔产资源将枯
竭,能吸收人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原始森林将被完全摧毁,大量水源被污染,干净水
源变得极为稀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环境将岌岌可危。
报告的主要起草人乔纳森·洛认为,要想制止这一趋势、达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
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通过改进技术降低能源消费,采用更为节约的消费方式,控制人
口增长和保护生态系统。
据悉,今年8月26日至9月2日期间,“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将在南非的约翰
内斯堡召开。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赶在峰会召开前一个月发表这份报告,旨在呼吁各国
政府不要只顾及眼前的政治利益,真正做到放眼长远,切实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通过
控制出生率有效抑制人口增长。
可持续发展
本世纪中叶以来,资源、环境、人口等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日益尖锐和全球化,
所谓“人类困境”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其中,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成果最引人
注目。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是一个由知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
组成的小团体。
1972年3月,米都斯领导的一个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篇研究报
告,题为《增长的极限》。他们选择了5个对人类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参数:人口、工
业发展、粮食、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污染。报告的结论是:地球是有限的,人类必须
自觉地抑制增长,否则随之而来的将是人类社会的崩溃。这一理论又被称为“零增长”
理论。
“零增长”理论诞生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思考全球范围内的长期发展问题。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报告,题为《我们共同的前
途》,报告中设计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
会”又通过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可持续发展”一词已风靡全球,成了世
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和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研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