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自然资源的法律包括哪些
扩展阅读
同类产品哪个好用 2025-02-02 09:34:05

自然资源的法律包括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9-06 04:07:30

A.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有哪些

环境与 资源保护法,是 环境法和 自然资源法的统称。“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自然资源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过程中发生的各种 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有:

一、环境保护方面: 包括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 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

二、资源保护方面: 包括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农业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 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煤炭管理法。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 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陆 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线保护条例、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管理条例、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B. 自然资源保护法都有哪些法组成

自然资源保护法是指调整人们在自然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一般是有《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谁法和《渔业法》,海洋法?空间法等法律法规组成。

C. 自然资源法和环境法的内容体系有哪些

这是指有关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以及其他防止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目前有关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主要是: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水法、水土保护法、土地管理法、节约能源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自然资源法律体系

自然资源法是调整人们在保护、管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自然资源法是国家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法律工具,属于经济管理法,是经济法体系中一个专门性的法律部门。它包括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渔业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法、矿产资源法等。

环境法

环境保护法是解决环境问题、实行环境保护的法律工具。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因此环境保护法所要保护的环境对象是十分广泛的。“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大气”,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环境,从生物到非生物,从人到动物,从人的生产到生活,整个“生物圈”内的生态平衡问题,都是环境保护法的保护范围。

但是,不应把环境保护法的保护对象和环境保护法的调整对象等同起来。环境保护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归根到底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即社会关系问题(自然界本身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除外)。由于无知或出于狭隘利益而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必然影响社会和他人的权益,也必然会使国家和有关组织采取防治、管理和制裁的措施。所以说环境保护法的调整对象仍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环境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法主要有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

D. 我国哪些法律来保障各种资源不被破坏或浪费

法律分析:资源保护方面:包括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农业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煤炭管理法。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自然资源可以合理利用,但不应遭到破坏或者浪费。凡是蓄意破坏或浪费资源的组织和个人,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九条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E. 我国通过哪些法律来保障各种资源不被破坏或浪费

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有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农业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煤炭管理法。
一、为什么要保护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如地球上的空气,水、土地矿物生物以及其他可以被人类利用和消耗的物质。通常可以把自然资源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水,土地,空气和矿物等,另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如谷物森林,家禽,驯兽及其他各种野生生物等生物资源。对于不可再生的资源,由于其蕴藏量是有限的,而且也不可能在自然条件下再生长出来,因此必须给予合理的使用,否则将会导致匮乏的危机。对于可再生的资源是可以在自然条件下不断生长出来的,但是如果人类不善于经营或者处置不善不合理的使用,以至于挥霍浪费这些自然资源,也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
由于过去人们的经营不善,许多淡水鱼和咸水鱼的种类已经灭绝,由于保护不力,很多野生动物也惨遭灭绝,由于滥砍滥伐数万平方公里的森林已经消失,由于处置不当,河流和海洋受到工厂废弃物的污染,而使不少水生生物大量减少或灭绝。所以为了保障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必须采取完善的措施保护自然资源。
二、如何保护地球资源
保护地球资源不能只是一个口号一句空话,一定要从日常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洗米水洗菜,洗完菜再冲马桶,洗脸水洗脚。节约用电,夏天不要总是开空调,不仅浪费电还会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节约木材,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尽量不要使用木制铅笔,用环保性的铅笔或者自动铅。不乱扔纸,纸可以回收,可以放进“可回收’的垃圾箱内,循环使用。不乱扔废电池,废电池中有大量的有害成分,一节废电池可以让一平方米的土地,50年寸草不生,三平方米的水5年内持续巨多。

F. 关于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法规都有哪些

1.1宪法有关规定
《宪法》第26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 这一规定是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总政策,说明了环境保护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
《宪法》第9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宪法》第10条第1、2款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上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第10条第5款规定:“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这些规定强调了对自然资源要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以防止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而导致的环境破坏。
1.2自然保护区
1.2.1专业性立法政策
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1994年10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自1994年12月1日起施行。
199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
1.2.2相关法律法规
1)森林类资源保护类
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决定》修正 1998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号公布 自1998年7月1日起施行
2000年11月29日国务院278号令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1986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1986年5月10日林业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1985年6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7月6日林业部公布施行《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2)森林防火
《森林防火条例》已经2008年11月19日国务院第36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森林防火条例》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3)野生动植物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988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公布 1989年3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1996年9月30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1992年2月12日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年3月1日林业部发布实施

G. 自然资源保护法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H. 有关自然资源的法律

自然资源的法律:《土地管理法》 、《水资源保护法》、《海洋资源法》、《防沙治沙法》、《渔业资源保护法》。

一、《土地管理法》:

1、土地管理法指对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所进行管理活动予以规范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2、土地管理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资源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法以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状况为宗旨。结合流域及区域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编制工作实践。

1、针对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中的站网规划。

2、针对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中能力建设规。

三、《海洋资源法》

海洋资源是指在利用一切技术及经济条件,在海洋中寻找的对人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海洋资源法主要针对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海洋资源浪费的问题。

四、《渔业资源保护法》

1、为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发展人工养殖,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特制定本法。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滩涂、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从事养殖和捕捞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等渔业生产活动,都必须遵守本法。

五、《防沙治沙法》

为预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