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球自然资源日益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后果
后果很严重。
一、人类对自然不合理的利用,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都是人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因素。
1、改变物种(有意无意造成物种的消失或引入物种)
如1859年有农民从英格兰带了25只野兔到澳大利亚,由于没有天敌,造成澳大利亚生态系统严重破坏。
又如,1906年美国亚利桑那洲的卡巴森林为保护鹿群,捕杀肉食动物,导致鹿群大量繁殖最后没有食物,濒临灭就等。
2、环境因素的改变(大量污染物质进入环境)
3、信息交流系统的破坏(破坏生物释放的驱赶天敌、排斥异种、吸引异性等的信息素)等。
二、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例如盲目开荒、滥砍森林、水面过围、草原超载等,都会使环境质量恶化,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 (2)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在生态系统中,盲目增加一个物种,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例如美国于1929年开凿的韦兰运河,把内陆水系与海洋沟通,导致八目鳗进入内陆水系,使鳟鱼年产量由2000万公斤减至5000公斤,严重破坏了内陆水产资源。在一个生态系统减少一个物种也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曾大量捕杀过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究其原因,就在于害虫天敌麻雀被捕杀,害虫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所致。 (3)对生物信息系统的破坏。生物与生物之间彼此靠信息联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人为地向环境中施放某种物质,干扰或破坏了生物间的信息联系,有可能使生态平衡失调或遭到破坏。例如自然界中有许多昆虫靠分泌释放性外激素引诱同种雄性成虫交尾,如果人们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能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则雌虫的性外激素就失去了引诱雄虫的生理活性,结果势必影响昆虫交尾和繁殖,最后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甚至消失。
三、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始注意保护环境可以说是人类的重大进步。
在古代,人类和自然是不平等的关系,人类是弱者,处处受到大自然的限制却无力改变自然。于是人类把大自然视为敌人,战天斗地成为一项难得的品质,愚公精神千百年来受到不断颂扬。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成了强者,而“温和的自然”却成了容易受伤的对象。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如杀虫剂、油漆、洗涤剂等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大规模的能源消耗改变了大气的构成,进而改变了地球气候;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大量破坏了地球的森林和湿地资源。于是,“温和的自然”变为“凶恶的自然”,人类施加给它的,它最终都要归还人类。被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污染了水和土壤的地区,畸形儿和绝症的出现比率大大高于正常;石油资源一旦枯竭,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必定遇到问题;气候异常必定带来水灾或干旱,饥荒也将伴随着种种天灾降临人间。“凶恶的自然”将再一次让人类成为弱者,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又将回到起点。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人类就必须保护“温和的自然”,不让它继续恶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是人类经历工业化,在自信心极端膨胀之后的可贵共识。
世界各国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10年前,178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聚集,共同商讨保护环境的问题。与会领导人计划保护地球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人类的福利和发展。1997年,160个国家在日本京都签订了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但由于减少排放阻碍经济发展,美国这个二氧化碳头号排放国却拒绝执行。去年,在南非城市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地球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和科学家继续商讨改善环境的计划。
10年过去了,人类在保护环境问题上虽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分歧仍然严重。地球现在到底处在怎样的状态呢?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迎接未来呢?
7个可喜进步
环保意识在增强
经过长期的宣传,环保意识已经为很多人和政府所接受,人们开始关心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并希望这种影响不会恶化自然环境。政府间开始通过合作来处理环境问题,1992年里约热内卢峰会、1997年京都气候会议和去年的约翰内斯堡峰会都体现出了世界环保意识的加强。虽然,美国因为自身利益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对未来跨国环境合作造成重大损害,但国际环保努力的进程却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清洁汽车问世
汽油电动混合型汽车已经问世,并且已经在日本、西欧和美国的道路上行驶,这种汽车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美国克罗拉多州的“超级汽车”公司的发明家们正在研制零排放的汽车。其中一种汽车设计是以氢气作为燃料,发明者声称,开这种汽车外出度假可以不带饮用水,因为这种汽车排出的就是100%的纯净水。而电动汽车的前景也十分看好,它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个人代步工具。
封杀12个“环境杀手”
2001年在瑞典城市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会议上决定在全球范围内限制使用12种碳、氯制剂的化学药品。此举是为了保护空气、水和土壤资源不受污染。会议呼吁限制或完全消除顽固的有机污染物如氯气、DDT农药和PCB农药等等。1987年通过的禁止使用氟里昂(CFC)的协议已经发挥作用,地球臭氧层的破坏速度变缓。
生态旅游的发展
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生态旅游社会”把生态旅游描述为“保护环境和支持当地人民福利的负责任的旅游”。生态旅游和它所产生的利润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支持发展中国家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的重要渠道,它以每年30%的速度在急速增长。自然环境同文化传统一样成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动力。但环境主义者仍然担忧,生态旅游市场经济的作用远远大于保护环境的意义。
企业的环保运动
大公司日益意识到,环境保护能够帮助它们吸引更多的客户。施乐公司的“无废物计划”回收了该公司工厂2002年产生的80%的无危害固体废料。它还把6万多吨的已填埋电子废料取出,重新回收利用。施乐公司的这个举动一年可节约数百万美元。施乐公司的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受到环保团体的欢迎。很多大公司也都意识到环保回收的巨大作用,壳牌、IBM这些世界知名大公司都纷纷推出自己的“清洁计划”。
更环保的建筑
环保建筑物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减少能量消耗。欧洲一些民宅的屋顶开始安装吸收太阳光能量的瓷片,而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壕沟”公司也开始在办公室的屋顶安装高性能的隔热玻璃。而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市的Chesapeake Bay基金会总部的办公楼的环保设计更是超出一筹,利用特殊贮水装置,办公楼的抽水马桶采用收集的雨水冲洗;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来向办公室提供电力供应。相对普通的同样面积的建筑,这栋办公楼只消耗了三分之一的电力和十分之一的纯净水。
酸雨危害的减少
美国和欧洲已经证明了减少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放对地球表面环境有相当大的改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来减少酸雨对环境的巨大危害。它们开始禁止在工厂中使用炭作为燃料,转而使用更加清洁的能源例如天然气和净化炭来发电。汽车也被改造,所用汽油的标号更高,燃烧后二氧化氮的排量大为减少。酸雨在美国和西欧的危害已经大为减轻,以英国为例,酸雨危害在过去15年里减轻了一半。
⑵ 自然资源的破坏与短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森林的结构很复杂,而恢复力稳定性差,森林是大多数动物的栖息地,资源丰富,一旦遭到破坏,就破坏了各种生物之间的动态稳定.破坏了食物链,是某些生物灭绝而另一些生物则疯长这是在生物界出现的现象.
在非生物界,森林影响着气候,地貌等多方面,
从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角度来说,也糟成了不可修复的损伤.
森林遭到破坏,其后果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还有某些潜在的生态系统的恶化,难以估量.
例如
全球变暖、径流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等等
⑶ 自然资源消耗有哪些环境后果
自然资源日益减少会导致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失衡,动植物渐渐大量灭绝,气候产生不可逆改变;
与此同时,人类自身对于资源的需求量不能得到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面临无以为继的风险
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导致,而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也是因为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大自然无法及时的消耗掉这些温室气体,以及冰箱里含有的氟则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不过现在的冰箱很少用氟来冷冻食物了.
举几个例子,水,水若是遭到破坏我们喝什么?没有水,三天我们就挂了,而且水是万物之源,水一旦遭到污染,不仅我们人类遭殃,那些大大小小的动物以及高等低等的植物全都会over,而且我们人类会over在它们前面,所以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啊!日本的水已经遭到核辐射,我们可以幸灾乐祸,但我们别忘了,我们是一条船上的蚂蚱,该死的日本人!貌似跑题了哈?回来回来,再举个例子,植物!植物是咱们食物最根本的来源了,更重要的是它们能起到净化空气与水资源的作用,植物被一旦破坏,随之而来的是某物种减少或灭亡,然后就造成生物界某条食物链断裂,更多相关联的物种生存困难甚至也随着灭绝.全球环境也会恶化,二氧化碳增多,这就是我前面说的大自然没有能力消耗掉这些温室气体,因为植物少而气体多,这就好比让你拿着一把刀砍上百个坏蛋,顾不过来啊!于是乎,空气中一些成分无法得到平衡,氧气量减少,很多动物无法生存下去.活不下去就挂了,挂了尸体会腐烂,腐烂会放出更难缠的病菌,大量的动物尸体堆积在一起,环境不恶化才怪!
再举个例子,动物!
动物是生物界中极为重要的一支,虽说它对于环境的作用很小,但也不容我们忽视,一旦破坏,对于人类将十分不利,动物物种的减少,会导致动物多样性降低,从而使生物界更容易遭到彻底而无法恢复的破坏,从而影响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简单一点的说,我们与环境,与动物,与植物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谁出事我们都逃不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⑷ 自然资源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
一是直接导致生活资源的匮乏,可能因此带来战争、疾病等灾难;二是生活环境的恶化,从而影响人类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异,搞不好会导致人类的灭亡。
⑸ 缺水对人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影响:
1、降水偏少,影响农业生产,庄稼歉收。这就可能导致有些地方粮食不够,闹饥荒等等情况。
2、河流断流,威胁农村饮水安全。饮水缺乏就可能导致很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身体也会出现毛病。
3、水库干涸,影响灌溉、航运、发电等。公共设施可能都会面临停运的情况。
4、影响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
5、干旱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5)自然资源的短缺会有什么影响扩展阅读:
节约用水的好处:
1、可以减少用水量,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节约给水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费用,减少水厂的建设数量,降低水厂建设的投资;
3、达到节水减排的目的,节省相关污水处理负担。减少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数量或延缓污水处理构筑物的扩建,使现有系统可以接纳更多用户的污水,减少受纳水体的污染,节约建设资金和运行费用;
4、增强对干旱的预防能力,短期节水措施可以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长期节水则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量,进而提高正常时期的干旱防备能力;
5、节约用水带来明显的环境效益,除了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等方面的效益外,还有美化环境、维护河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效益。
⑹ 自然资源日益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后果
1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2过度放牧开垦田地导致土地沙漠化,3乱砍树也会导致土地沙漠化,4过度捕鱼就会导致鱼类数量锐减,5疯狂捕杀野生动物就会让动物灭绝.6排放有害气体什么的,让全球气候变暖,两极的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城市和国家遭受被淹没的危险...
发达国家早已看到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的趋势,知道不可再生能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他们宁愿向其他国家购买也不愿大规模开采本国的.购买毕竟很花钱,而且要别人愿意卖,所以更野蛮的方式,扶植倾向自己的上台,听自己的话,方便资源的掠夺,控制石油的价格,从中渔利.
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要科学开发利用.无节制、无计划的开发不是可持续的开发.各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的承载能力.在可承载能力范围内充分开发利用资源,在开发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保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沙漠吞噬了大面积的陆地,致使大片国土无法为人类所利用,无法耕种,无法放牧.在干旱少雨的地区,砍伐树木,破坏植被应该被禁止.沙漠化恶化了生态环境.人类因此丧失了大片生存和发展的大好场所.植被能够涵养水分,净化空气.当今世界,温室效应已成为全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与植被的破坏也有很大关系.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以抢占发展的先机.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核电等项目在各地开花结果.可以说,各国都在花大力气改善能源结构,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