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资源性指标包括哪些
扩展阅读
同类产品哪个好用 2025-02-02 09:34:05

资源性指标包括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9-14 21:52:05

❶ 资源性资产包括哪些

资源性资产(resourcesassets)是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由于资源具有量、质、时间和空间等多种属性,因而它应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可待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系统研究自然资源的生态循环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循环规律便成为我国经济学科领域的一个新课题。作为对其经济循环过程从量化角度进行全面反映和控制的会计,也有必要进行以下专门研究。
1、从其 本质特征来看,资产是一种 经济资源,企业能够借助于它的运用而在未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从经济学角度所说的资源一般指稀缺资源,效用是经济资源能够成为资产在自然属性上的必备条件。此外,作为资产,在社会属性上又必须存在稀缺性,即为了获取它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2、从其所有权 特征上来看,资产是由某个企业实体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资财。一项资源能否被视为某经济实体的资产,关键要看该实体有无对其自主支配的权利,而不应与法律上“所有”的概念相混淆。

3、从存在形态上来看,资产可以是有形的物质,也包括无形的经济权利。

4、资产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因而能够用货币尺度或实物等量度对其进行计量。

自然资源作为一项特殊的长期资产存在于特定的会计主体中,其数量随着资源产品的产出而逐渐消耗,以至衰竭。

随之,其价值随着资源储量的逐渐消耗而转移至资源产品成本中,构成产品成本的主要部分。自然资源的耗减,相应地造成生态资源的损失,生态资源的损失也应由资源产品成本来负担。由于通过资源的开发利用生产出资源产品,从而给所有者和控制者带来一定的收益和财富,所以资源也是一种资产,但这种资产与一般会计上所说的资产有所区别,可称之为资源性资产。

资源性资产是指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能以货币,实物或其他量度计量,能带来未来效用的资源。资源性资产具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而且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其经营性属性,可以给使用者带来经济利益,而非经营性属性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或者间接经济效益。总之,资源性资产是实实在在的资产,能够带来未来的效用,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基础,应成为会计核算的内容之一。

❷ 水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问题

近20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流域,在水资源评价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其大致可分为水资源单项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6]

在单项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少专家学者针对水资源的某一特定属性,提出了如水资源的质量、承载力、丰富度、脆弱性、价值、生态环境影响、利用特性、管理等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现略述一二。

水资源的丰富度评价与各种水资源量有关(如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降水量),也与社会经济活动有关(如人口、经济发展程度),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罗先香一项关于中国西部水资源丰富度综合评价中,选取的10项评价因子为耕地率、耕地灌溉率、人口密度、工业产值模数、需水量模数、供水量模数、人均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不同年(现状及2000年水平年)缺水率。

目前国内有关水资源脆弱性的研究较少,主要侧重于地下水的研究,针对地表水的研究更少,主要是水质方面,对水资源的脆弱性评价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指标体系,而且某些指标不易获得,可操作性差。在刘绿柳的一项研究中建立了易于操作、可比性强、综合全面的指标体系,包括本质脆弱性(即水资源的内部性质)、特殊脆弱性(即水资源的外部性质)两个方面,构建了年降水量、过境水量、空间分布等17个指标,注重指标可比性方面,如水利发电量/总发电量、开采系数、超采系数、水质综合指数、储量/供给量、需求量/供给量等。

从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来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受到水资源形成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资源条件方面(包括对其组成部分河川在内的河流流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河川径流中各种极值的对比、水旱灾害、区域分配的不均程度、水质及污染等);其次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包括人口增长、城市化程度、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再次受到国家、区域地方政策和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影响。所以,研究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指标体系,可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手段。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左东启等提出了包括自然、人文、经济、生态等方面的47个指标,根据各指标的隶属关系及每个指标的类型,将各个指标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组成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朱玉仙等构建了能够表征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卞建民等建立了包含水资源的可供给性,开发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及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冯耀龙等建立的区域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由一个目标层、一个准则层和两个指标层构成。此外,一些学者针对特定水资源类型,选取特定的区域(如风景区景观水资源、城市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如,温淑瑶等建立的区域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工业生产等对水的满意度、水环境可恢复度等49个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研究结果是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居民用水满意度占的权重最大,人均住宅面积居第二,技术进步贡献率居第三;岳亮等提出景观水资源综合评价标准,包括自然评价和人文评价两个方面,其中自然评价标准为诱人性,包括理化优劣性、水情动态性、水体位态性;人文评价包括社会评价(历史性、观赏性)、生态评价(自然性)和经济评价(稀缺性、效益性)。

参考文献

[1]陈家琦,钱正英.关于水资源评价和人均水资源量指标的一些问题[J].中国水利,2003,(11)7:42~44

[2]李春晖,杨志峰.水资源评价进展与存在的几个问题[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5:189~192

[3]王浩,王建华,秦大庸等.现代水资源评价及水资源学学科体系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2,(2):12~17

[4]陈家琦,王浩,杨小柳.水资源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7

[5]刘克岩,王桂玲.以用水为主体的水质水量结合水资源评价方法[J].水文,2002,(6)17:32~33

[6]张丽萍,朱钟麟,邓良基.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及问题探讨[J].资源调查与评价,2004,(21)4:5~9

[7]刘东兰.水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2):57~60

[8]王国新主编.水资源学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77~135

[9]左其亭,陈曦.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56.128~140

[10]王开章主编.现代水资源分析与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❸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评价指标是指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不同岗位的评价指标重点不尽相同:
1、招聘配置: 如招聘完成率、人岗匹配度、试用期离职率等
2、培训开发: 如培训计划完成度、培训质量、员工满意度 、教材开发率等
3、绩效管理: 如方案合理性、执行率 、员工满意度、绩效提升等
4、薪资福利: 如核算准确率 、及时率、成本控制 、及时性、福利方案合理性等
5、员工关系: 如、员工满意度、手续及时性、劳动争议处理情况等
人力资源管理评价体系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进行评价,发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为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❹ 人力资源包括哪些指标

1、人力资源规划:是使企业稳定的拥有一定质量的和必要数量的人力,以实现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该组织目标而拟订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

2、员工招聘与配置:按照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要求把优秀、合适的人招聘进企业,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

3、绩效考评:从内涵上说就是对人及其工作状况进行评价,对人的工作结果,通过评价体现人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或贡献程度,从外延上来讲,就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对日常工作中的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评价。

4、培训与开发:组织通过学习、训导的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和潜能发挥,最大限度的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进行促进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的提高。

5、薪酬福利管理:是指员工为企业提供劳动而得到的各种货币与实物报酬的总和。

6、劳动关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

(4)资源性指标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人力资源管理注意事项:

1、任何事都应当先规划再执行人力资源同其他企业的经营行为一样,需要人力资源经理投入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规划。

2、人力资源经理必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企业管理决策者传递一种紧迫感,由于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是可以流动的,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是由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决定的。

3、不涉及利益和权力调整的人力资源方案是没有价值的人力资源方案,除了浪费公司人力和财力之外,没什么用处,然而涉及利益和权力调整的工作,如果不能得到公司的决策层和经营者的支持,那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自讨没趣。

4、人力资源经理应当对公司员工管理的结果负责,这一点并不过分,但与此相对应,人力资源经理也应被授予足够的权利以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某些时候,权利显得特别重要,如获取或协调资源,要求得到有关的部门的配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人力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