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东北平原什么能源资源丰富

东北平原什么能源资源丰富

发布时间: 2023-09-20 07:41:49

❶ 东北平原有哪些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和石油资源是东北平原最具优势的自然资源。

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东部、北部以自然肥力较高的黑土为主,西部主要是黑钙土和草甸土,南部辽河平原分布有草甸土一潮土。境内大部分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均较丰富,宜于引灌,据统计,尚有宜农荒地SJX)多万亩,草原刁茄多万公顷,草山草坡213万公顷,农牧业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石油是东北平原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平原北部在中生代晚侏罗纪时已初步形成拗陷盆地,白坚纪进人大发展时期,湖泊及河流相沉积厚达6仪旧米,后因盆地抬升缩小,新生代沉积厚度约15(X)米,巨厚的沉积物,为石油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据研究,松辽盆地总生油量可达8(X)、以刀亿吨,按ro%的聚集系数计,总聚集量约80~叩亿吨,天然气储量前景可在2《XX)亿立方米以上。除大庆油田外,还有吉林油田、辽河油田。辽河油田所在的辽河平原也是沉降带,它的下游,新生代沉积厚度超过2《IX)米,具有良好的生油环境。

粮食基地

松嫩平原是东北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耕地面积大(1130×104hm2)占东北区耕地总面积的半数以上,农村人口人均耕地0.45hm2,耕地中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约占83%,土壤自然肥力高。中温带半湿润气候适宜于一年一熟的喜凉作物和中、早熟的喜温作物生长。作物以玉米为主,产量占东北区玉米总产量的64%左右,其次为水稻、小麦和大豆,产量分别占东北区水稻、小麦和大豆总产量的23%、25%和32%。松嫩平原也是甜菜、奶类的生产区,产量分别占东北区的64%、58%。可见松嫩平原是东北区的农业重要基地,在全国也具有重要地位[1]。

松嫩平原地势低平,海拔一般在120~250m。黄土状物质构成的台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切割,地表略有起伏。哈尔滨、齐齐哈尔和白城间的三角形以内地区,现在仍在沉降中,构成了向心水系。由于排水不畅,地面有不同程度的沼泽化。

平原边缘由于近期隆起,形成一系列台地。东部山前台地,地表微波状起伏,海拔240~300m。台地表面上部为黄土状亚粘土物质,下部为沙砾层。这里年降水量500×700mm,地带性植被是森林草原,是着名的黑土带,开发历史较久,是重要的商品粮、经济作物产区,具有农业综合发展的条件。但这里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部分地区涝害严重。哈尔滨、长春等大城市水与大气污染,以及松花江污染是国土整治的重点。应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对松花江及其支流进行综合治理,加强水利建设,抗洪排涝。

松嫩冲积湖积平原,经风力侵蚀与堆积作用,形成了浅岗地与封闭的浅碟形凹平地交错的地表形态。虽有松嫩水系流过,但支流甚少,地表水多汇集于众多的凹平地内,形成碱水泡沼。实际上,它具有内陆型平原性质。湿地、沼泽、湖泡众多,河曲发达是地貌上重要特征。

松嫩平原土地资源虽然丰富,但土地生产率不高,土地利用不够合理。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又忽视治理、保护措施,致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松嫩平原粮食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春旱频率高,伏旱、秋涝在有些年份亦较严重,低温冷害频繁。水资源虽较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有效灌溉面积不足耕地的15%,抗灾能力低,受旱、涝影响,粮食产量波动在20%~30%左右。本区自北向南≥10℃积温大多在2000~3200℃之间,气温的年较差大,本区农作物栽培又以对低温较敏感的玉米为主,而且近年将中晚熟品种盲目向北扩展,每遇低温年份,常遭到严重低温冷害而减产。

低温冷害,一般是指气温在0℃以上,在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个生育期,低于作物所需要的临界温度而造成严重减产。低温冷害年,农作物平均减产约13%~35%。东北的低温冷害,可分延迟型和障碍型两类型,有的年份两种类型兼有,可称混合型。延迟型冷害,主要是生育期气温较低,使作物抽穗期推迟和灌浆缓慢,以至秋霜前不能成熟,粒重降低,空批率大,成熟度低。障碍型冷害,是在作物孕穗、开花期遇到短期连续几天的低温,危害花器官,造成空粒大增,引起减产。研究表明,只有水稻和高粱存在障碍型冷害。而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则是延迟型冷害。冷害年作物减产,除了温度的直接影响外,还因气温低,限制光能资源的利用,间接影响产量。冷害的分布,有从南向北递增的趋势。严重的冷害频率在10%~20%之间。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但只要掌握了它的规律,采取积极措施,就会大大减少损失。按各地气温条件合理布局作物及其品种,是战胜冷害的战略性措施。分析近几十年来冷害减产的情况表明,其原因之一是作物品种布局不合理,生育期较长的偏晚熟品种越区种植。应开展作物区划和作物品种区划的研究,做到适地适种,采取增肥改土、选育、推广早熟耐低温的高产品种,适时早种,改革耕作制度,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

松嫩平原在东北区农业开发历史较早,外延开发的潜力已不大:今后主攻方向是深度开发,提高单产。目前粮食单产不够高主要是由于农田投入不足,耕作管理粗放。本区土壤的自然肥力较高,但长期以来只用不养,地力下降。黑土带土壤侵蚀较重,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低。化肥施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家肥施用量更少,不施肥的白茬下种田约占全区耕地的1/3,成为低产的主要原因。东部山前台地,年侵蚀模数约为6000t/km2,黑土层越来越薄,水土流失对商品粮基地建设影响很大,需要积极预防和治理。

搞好商品粮基地建设,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出发,坚持开发利用、保护、治理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的复合生态结构。今后松嫩平原农业的发展,应立足于资源的深度开发,着重解决产量不稳不高的问题,主要是加强水利建设和建立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增强对旱、涝的抗御能力;合理调整作物品种布局,避免、减轻低温冷害;努力培肥地力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在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强化种植业和饲养业、农区和牧区的结合,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巩固提高以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甜菜以及肉、奶为主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

❷ 东北地区最大的能源产地是哪个省

东北地区最大的能源产地是黑龙江省。其中大庆油田自1960年开发以来,探明含油面积4415.8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55.87亿吨。
能源工业包括石油石化、煤炭、电力, 是东北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
东北区域是我国综合矿产及能源资源富集地区之一,与周边蒙古、俄罗斯远东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地紧密相连,经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北可用于发电的一次能源储量巨大,理由有四:其一,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储量不断增加;其二,已规划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三个,风能资源开发潜力大;其三,核能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其四,与俄、蒙、朝三国接壤,便于引入境外能源。实践证明,东北电力能源发展战略可以实现从自给自足向跨区外送转型。

❸ 东北地区的什么和什么资源丰富

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还有森林、风力等资源
东北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比较齐全。主要金属矿产有铁、锰、铜、钼、铅、锌、金以及稀有元素等,非金属矿产有煤、石油、油页岩、石墨、菱镁矿、白云石、滑石、石棉等。这些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分布在鞍山、本溪一带的铁矿,储量约占全国的1/4,目前仍是全国最大的探明矿区之。从地形上看东北地区:耕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丰富。
水绕山环、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土质以黑土为主,是形成大经济区的自然基础。南面是黄、渤二海,东和北面有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环绕,仅西面为陆界。内侧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辽阔的松辽大平原和渤海凹陷。东北平原面积高于全国平原面积的比重,东北平原(具体可分为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呼伦贝尔高平原以及山间平地面积合计,和山地面积几乎相等;东北拥有宜垦荒地约1亿亩,潜力之大国内少有。广 大的山区,蕴育着丰富的森林,总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3,目前仍是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1995年木材产量占全国38.4%。农业上从农林区、农耕区、 半农半牧区过渡到纯牧区。水热条件的纵横交叉,形成东北区农业体系和农业地域分异的基本格局,是综合性大农业基地的自然基础。

❹ 东北平原能源资源有哪些两个就好

嫩江等河流东北平原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乌苏里江,所以具有一定的水能资源,另外由于有松花江

❺ 为什么说东北地区是座天然宝库试举 4种自然资源.

首先高纬度地区受陨石和小行星撞击概率高加之寒冷气候,所以金属煤炭矿藏和石油一般都比较丰富,比如大庆油田,其实在往北面的俄罗斯也是个能源和矿业大国。然后就是处在温带到寒带的范围造成了冷暖流的频繁冲突这样给丰富的自然动植物资源的繁衍带来了更高的生机,比如人参啊,鹿茸啊,貂皮啊,那是东北三宝,而且黑龙江就是中国的北大仓,土地很肥沃,就算一直到辽宁都是我国粮食重要的产区。最后就是由于寒季很长,所以不是很适合人类生存,人烟相对稀少,故而人均土地占有量很高,也就是说人们需要生存的条件由南方的主要跟其他人竞争,变成跟寒冷的气候竞争,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自然更低,导致了东北地区的人们普遍的憨厚,实在,不如南方常年与人斗形成的奸猾的性格,最后就是由于常年寒冷人们的食谱肉制品更多而蔬菜少,这就造成了东北人强健的体魄,高大的身躯,以及暴躁的性格

❻ 东北有哪些矿产资源

黑龙江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4种.占全国已发现234种各类矿产的57.2%。已查明储量的矿产有87(新增菱镁矿)种,占全国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种数(2l5种)的37.7%。保有储量位居全国首位的有10种,即:石油、晶质石墨、颜料黄黏土、长石、铸石玄武岩、岩棉玄武岩、火山灰、水泥用大理岩、矽线石、铼矿;位居第2位的有2种,即:玻璃用大理岩、浮石;位居第3位的有6种,即:硒矿、珍珠岩、玻璃用脉石英、陶粒用黏土、制灰用石灰岩、泥炭;占前10位的矿产有42种。全省铁、锑、镍、钴、硼、萤石、石棉、磷矿、硫铁矿、钾等成矿地质条件较差,资源可利用程度低,自给率不足。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品种齐全、储量丰富,但开发程度低,市场化程度低。黑龙江省是矿业大省,但矿业发展不平衡,主要以石油、天然气、煤炭、黄金及部分非金属建材矿产为开发重点,其他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石油、天然气主要集中在松辽盆地的大庆一带,煤炭分布在东部的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和鸡西等地,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主要分布于嫩江、伊春和哈尔滨一带,金矿产于大、小兴安岭及伊春、佳木斯、牡丹江等地区,非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

吉林省矿产资源品种较多。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蕴藏量大,许多矿产储量居于全国前列,能源矿产占有重要地位,黑色金属和化工原料矿产也有一定储量。
(一)能源矿产
煤炭 吉林省煤炭资源分布较广,全省三分之二的县、市有煤,主要集中在通化、舒兰、珲春、辽源等市、县。油页岩产地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松辽、桦甸、罗子沟三个盆地,储量相当于全国储量一半以上,具有较大的潜在优势。
石油 吉林省石油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南部。列全国第八位。
(二)黑色金属矿产
铁 吉林省铁矿储量比较集中。在全国居中下。主要分布于东部山区,有桦甸县老牛沟、浑江市板石沟、敦化市塔东等3处大型矿床和通化市四方山、和龙县官地、通化市七道沟、浑江市大栗子、七道沟、浑江市青沟等6处中型矿床。 钒 主要产地为敦化市塔东矿,保有储量31.97万吨,居全国第八位。
(三)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
铜 全省有铜矿产地31处,总保有储量84.4万吨,居全国第十四位。主要矿床有永吉县大黑山,珲春县小西南岔,磐石县红旗岭、通化县赤柏松等。 镍 全省有镍矿产地8处,保有储量35.3万吨,约占全国储量4。7%,居第三位。主要矿床有磐石县红旗岭,通化县赤柏松.蛟河县漂河川等。 钼 全省有钼矿产地6处,总保有储量109.81万吨,约占全国储量20%,居第二位。主要矿床有永吉县大黑山等。金 全省列入储量表产地24处,主要分布于东部山区,产地有永吉县大黑山、珲春县小西南岔、桦甸县夹皮沟、板庙子、安图县海沟、汪清县刺猬沟、汪清县金仓、珲春县柳树河子等。锗 主要产于九台县营城矿,保有储量398。5吨,占全国储量1l%,居第三位。镓 全省有镓矿产地两处,一处为永吉县大黑山,一处为桦甸县西台子,保有储量1.6678万吨,占全国储量22%,居第二位。铼 主要产于永吉县大黑山矿,保有储量13.1吨,占全国储量9.2%,居第三位。
(四)非金属矿产
吉林省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有40多种,可供开发利用的矿地700余处,有远景的矿点还要多得多。非金属矿产在吉林省矿产资源中比重较大,而其中硅灰石、硅藻土和膨润土具有优势。
硅灰石 是吉林省有发展的矿种之一。已探明储量2000万吨,预测储量4000万吨,占全国储量97%。矿石质量较好,有害杂质含量低。主要分布在磐石县长崴子、梨树县大顶山、龙井县大灰沟等3个地区。
硅藻土 是吉林省地质储量很大的矿产,预测储量3亿吨,居全国第一位。而且质量好,名列世界前列,属国内优势矿产,在国际市场很有竞争能力。主要分布于长白县马鞍山、敦化县秋梨沟、高松树等地。
膨润土 已探明储量4041.9万吨,预测储量丰富,居全国第一位。近年内发现的钠基膨润土矿已开始应用于钢铁工业,用处广,需要量大。主要分布于九台县和公主岭市。储量较大的是公主岭市刘房子膨润土矿和九台县银矿山膨润土矿。长春市郊区石碑岭煤矿、羊草沟煤矿也勘探出膨润土,储量亦很丰富。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非金属矿产储量居于全国前列。如沸石矿、石墨矿、滑石矿、大理岩矿、石灰岩矿、硼矿、石榴石矿、耐火粘土矿、水泥粘土矿、火山楂矿和浮石矿,等等。

辽宁矿产资源截止1999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110多种,矿点以上产地2000多处,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菱镁、硼、铁、金刚石等7种。
辽宁省矿产资源具有四个基本特点。一是矿产资源较丰富,配套性好;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大中型矿产地36处,是全国平均密度的两倍多。钢铁工业中所需的主元素矿产和辅助原料矿产、能源矿产基本配套齐全。二是矿产地集中,便于规模开发;石油、天然气集中在盘锦、沈阳;铁矿95%分布在鞍山、本溪和辽阳市;菱镁矿主要在鞍山和营口;滑石80%在鞍山;硼矿的98%在丹东;金刚石在大连。三是共、伴生矿产多,综合利用价值大;有色金属矿产,硼镁铁矿和磷铁矿等多为共、伴生矿产,伴有多种有益元素,尤其是伴有稀散元素矿产。四是埋藏浅,适宜露天开采;煤、铁矿产中有全国着名的抚顺、阜新、本溪、鞍山等露采矿山。
辽宁在世界上具有优势的矿产主要有菱镁矿。 菱镁矿质地优良、埋藏浅,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25.6亿吨,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5.6%和25%左右。
在全国具有优势的矿产主要有硼、铁、金刚石、滑石、玉石、石油等6种。
硼矿共、伴生矿物多、品位较低,保有资源储量(B2O3)2630.0万吨,占全国的56.4%
铁矿以贫矿为主,多可露天开采,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110亿吨,占全国的24.0%,居全国首位。
金刚石质量较好,但品位偏低,保有资源储量金刚石2029354克,占全国的51.4%。
滑石质量上乘,驰名中外,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4791.2万吨,占全国的20.1%,居全国第二位。
玉石以质地细腻,色泽艳丽,晶莹剔透而闻名遐迩,被确定为主要候选“国石”。保有资源储量9.4万吨。居全国第二位。
石油剩余可采储量19558.0万吨,占全国的7.9%,居全国第四位。
具有比较(区位)优势的矿产主要有:煤、煤层气、天然气、锰、钼、金、银、熔剂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冶金用石英岩、硅灰石、玻璃用石英岩、珍珠岩、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沸石等16种。

❼ 东北地区还蕴藏这哪些丰富的资源

东北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比较齐全。主要金属矿产有铁、锰、铜、钼、铅、锌、金以及稀有元素等,非金属矿产有煤、石油、油页岩、石墨、菱镁矿、白云石、滑石、石棉等。这些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分布在鞍山、本溪一带的铁矿,储量约占全国的1/4,目前仍是全国最大的探明矿区之一。
松辽平原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已探明储量占中国的一半左右,大庆油田(中国最大油田)、辽河油田和吉林油田三大油田为全中国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东北煤炭资源的保有储量约723亿吨,煤种虽比较齐全,但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匀,60%在内蒙古东部,27%在黑龙江,13%在辽吉两省。东北油页岩储量占全国第一位,3省都有分布,具有开发潜力。南部沿海的海盐,东部山地的石灰石也极其丰富,发展化学工业和水泥工业条件有利。
东北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径流总量约为1500亿立方米,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本区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有1200万千瓦,充分利用后不仅可以节约煤炭和石油资源,而且对东北电网的调峰、调频将起重大作用。 东北区南部濒临黄海、渤海,沿海渔场面积为5.6万平方海里。另外,还有水库、湖泊淡水面积1358万亩,为发展海运和水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北的资源对建立冶金、燃料动力、化学以及建材等基础工业有比较充分的保证。 总之,东北区除矿产与工业外,其土地、热量、水分、海洋、植物资源等条件,对建成为全国性的大型农业(粮豆、甜菜等)基地、林业基地、牧业基地以及渔业基地、特产基地提供了可能。

❽ 东北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主要有

①东北地区的铁矿、锰矿、铬矿、钛矿、钒矿、铜矿等金属及 煤、石油等能源资源.
②东北地区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同时南部濒临黄海、渤海,海运交通便利.
③辽中南工业区人口集中,城市密集,造成本区能源、水源、交通紧张,污染严重.
④经过多年的开发,东北地区的一部分矿产资源日益减少,许多工矿城市面临着资源不足的严峻挑战.近些年来,立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背景,东北许多工矿城市着力实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发展新型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治理污染,促进重工业、轻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并取得了显着成效.
故答案为:①铁;锰;铬;煤;石油;②铁路发达;海运便利;③城市;④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