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园本课程开发的资源有哪些
扩展阅读
人力资源如何突出重围 2025-02-02 06:38:43
钻石抽奖要多少幸运值 2025-02-02 06:24:24

园本课程开发的资源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9-22 04:14:54

A. 课程资源包括哪些内容

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条件性课程资源是指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

素材性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并能成为课程的素材或者来源的资源,素材性资源的特点则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

课程资源发展趋势:

对课程资源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可以使我们在理论探讨和行动实践上方向更加清晰明确。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改变对课程资源研究的忽视态度,走出对课程资源的僵化的思维观念定势。课程资源观的转变,将改变课程开发者和教师对课程性质的看法,使课程由狭变广、由静转动。

课程不再只是学科的总和,而是学科、儿童、生活、社会的有机整合。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都将成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区和所在的地区,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开始成为学习探究的对象,成为学习的“课堂”。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新课改的必要条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原则之一。

开发出优秀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的观念,也对新时期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开发出适合学生并受到他们欢迎的课程资源,将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等。

B. 课程资源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条件性课程资源是指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

素材性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并能成为课程的素材或者来源的资源,素材性资源的特点则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

课程资源开发意义:

1、交叉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横跨当前课程改革的两个主要问题──校本课程和课程资源,处于两者的交叉点,这使得研究和开发活动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也更具有理论价值。


2、新视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使校本课程开发扩展到课程资源的视野上,脱离了传统课程开发的巢穴,特别是那种将开发校本课程视为编写教材的误区,可以为校本课程开辟新的课程资源。

C. 课程资源包括哪些内容

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师、学生、教学策略、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1、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2、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什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力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日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3、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利网络化资源。

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

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

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D. 课程资源开发内容有哪些

(一)根据资源所处的空间分类

根据资源的空间来源,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校内人力人文资源以及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课程资源。

(二)根据资源的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分类

根据资源的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课程资源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

(三)根据资源的功能特点分类

根据资源的功能特点,课程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其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条件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却并不形成资源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四)根据资源的载体形态分类

根据资源的载体形态,可将课程资源分为以人为载体、以物为载体、以活动为载体三类。

(五)根据资源与学习者的关系分类

根据资源与学习者的关系,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五类。首先,按课程资源是否专门为学习者而设计,可将课程资源分为两类:一是专门设计的资源,指为课程实施专门设计的、以社会资源为内容或条件的学习资源,即从无到有、创造的资源,如主题活动设计的系列学习材料、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等,包括相关文字材料、录音带、录像带、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活动场景和机会等多种形式。二是非专门设计的资源,指本来并非为课程实施直接设计的且具有一定课程价值的相关资源,自然界、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具有多种特征和功能的社会资源都可以看成是这类资源。

其次,按课程资源距离学习者的远近程度,可将课程资源分为三类:一是直接的课程资源,泛指各种直接为学习者服务的课程资料和相关配套资料,不仅包括教材、练习册,还包括相关媒体和书籍等。二是教学环境内的课程资源,指课程实施涉及的主要社会环境资源,其功能是呈现教学信息和提供活动空间,如课程实施所涉及的课程、教具、传统游戏等。三是教育环境内的课程资源,指具有教育意义的广泛的社会环境资源,既包括以提供服务为主的支持系统,如乡村图书室、学习中心、电影院等,也包括科学技术、文化氛围等因素。

(六)根据管理层级分类

按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分,课程资源可分为国家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

(七)根据资源的属性分类

根据资源的属性,课程资源可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

(八)根据资源的存在方式分类

根据资源的存在方式,课程资源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E. 桂林有哪些资源是可以利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

可以利用乡土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
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利用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方式。
园本课程的核心特点和价值追求是儿童取向的,它依托和贯穿于儿童的生活,以儿童的游戏、实际探索与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从而使幼儿园的课程更具有适切性和生动性。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可以灵活使用。
园本课程按幼儿的生活逻辑开展和进行。从北仑区中心幼儿园的“阅历—体验”式园本课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课程主要是根据幼儿自然生活的节律和季节的线索,包括春天的探索、夏天的游戏、秋天的旅行和冬天的发现四个系列主题活动,在不同的季节,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目标和方向,进行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究和发现活动。赤峰红山区第五幼儿园的“吉庆草原”园本课程也是根据幼儿自然生活的节律和不同季节蒙古族特有的民族节日的线索,随着季节的交替而展开。通过蒙古族特有的民族节日活动,特别是幼儿园同期举行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节日活动,幼儿自然地感受、体验和理解蒙古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意蕴。
课程内容按幼儿的学习方式呈现和体验,彰显了幼儿的主体性。三个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依托了不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在对这些资源进行选择和汲取时,各园都组成了园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团队,教师们深入研究和实际考察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深刻了解和领会各自文化的内涵和意蕴,在此基础上,选择出那些幼儿可以学习、探究、体验和理解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元素,鼓励和支持幼儿按自己的学习方式探究和体验。
如西安高开保育院从西周的礼乐,秦朝的俑塑,西汉的科学发明,唐朝的建筑、彩绘、诗词和舞蹈等文化资源中选取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将幼儿对长安文化的体验渗透在区域游戏活动之中,形成了音乐表演区敲敲打打“乐”长安和唱唱跳跳“舞”长安的游戏活动、美工区捏捏画画“塑”长安的游戏活动、科学区玩玩做做“探”长安的科学探究游戏活动、建构区看看摆摆“构”长安的建构游戏活动、语言区讲讲说说“话”长安的文学和阅读活动。其他两个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也都采用了幼儿喜欢的内容和形式,其中内蒙赤峰红山幼儿园的“吉庆草原”园本课程,主要在幼儿园设计和组织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四大民族节日,鼓励幼儿通过富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游戏活动、艺术表现活动、娱乐庆祝与分享祝福活动,感受和体会民族精神和风俗习惯,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宁波北仑区中心幼儿园的“阅历—体验”式园本课程,也都以幼儿喜欢的绘本阅读、科学游戏、远足与实践活动等为主要学习方式。总之,园本课程活动更多地体现了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的游戏精神,幼儿的实践感知、探索体验、交往和表达成为主要的学习活动方式。
课程建设的过程注重教师的认同和感受、家长的参与和支持,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得到文化的浸润和滋养。园本课程的生命力和本质特点之一就是教师是课程的重要设计者和参与者,家长也是重要资源和主体之一。在这三个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在课程建设中深度学习和大幅度成长。西安高开保育院的老师们在“长安文化”园本课程建设中从自己学习和研究历史开始,并进行历史古迹和文化资源的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思考适宜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园本课程的设计、实施、修改和完善。赤峰红山幼儿园的“吉庆草原”园本课程建设也走过了类似的路径,教师们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就是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过程。宁波北仑区中心幼儿园的“阅历—体验”式园本课程建设中,教师们选择和研读每一本经典图画书,通过充分研究和讨论,理解和挖掘图画书的多种教育价值,结合科学领域的关键经验,教师成为先行的研究者和探索者,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合幼儿开展综合性探究活动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家长们也在参与、支持和帮助园本课程建设中感受文化、理解文化和认同文化。教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和成长,建立文化自信,形成民族自豪感。

F. 幼儿园课程资源包括哪些内容

幼儿园课程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一、健康领域目标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证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语言领域目标

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三、社会领域目标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四、科学领域目标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研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五、艺术领域目标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这五大领域是有相互的交融点的,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看,而不是单独的分开成个体来考虑。他们相互影响,从而促进孩子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