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解决我国土地资源存在问题
1、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2、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建设;
3、加大土地管理执法力度;
4、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2. 应对土地资源危机的措施
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措施
1、因地制宜地安排各业用地。土地利用应以土地评价为基础,作出科学的利用规划,因地制宜地安排土地利用类型。凡是违背自然法则利用土地,都将受到自然的报复。
2、适宜的土地开发和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既受土地自然特性的制约,也同时受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对土地开发利用要适度,才能用一定的投入,获取相应搞的收益。草场的超载放牧,招致草场退化,就是土地超负荷利用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3、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生物技术措施不断丰富和发展。如营造防护林、抗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农田小气候;利用害虫的天敌防治害虫,利用生物农药捕杀病虫害和草害,逐步取代化学农药,是发展无公害农业,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不受污染的重要措施。此外,种植绿肥,开发生物肥料,扩大肥源,改良土地,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和发展的潜力。
4、合理用水。水体是土地构成因素之一,水量和水质使用是否恰当,对土地质量会产生显着影响。合理用水,体现三方面:(1)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供水期与需水期吻合,供水量与需水量吻合,水质符合要求。(2)推行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3)防止水污染,大力保护水资源的纯洁性,保护农田不受污染水的危害。
5、水土保持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等。工程措施基本是治标,生物措施才能治本。在水土治理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措施,标本兼治。
6、加强土地资源管理。这是控制非农业用地急剧增长趋势的根本,也是减缓灾害和污染对土地资源破坏的有效措施。土地资源管理包括两大方面:(1)健全土地管理法规,如制定土地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等;(2)切实执行土地管理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3. 解决我国土地资源存在问题的措施是
土地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耕地不断减少、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营养失调、土地污染严重.保护措施: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严格使用审批手续。
有效控制土地减少趋势,抑制交通,城建用地过快增长,合理开发荒地、闲散废弃地和复垦;完善法制建设,严格依法管理、调整现行土地税费体系;采取有力措施防治乡镇、企业水污染、化肥污染、应用薄膜污染等。
(3)土地资源紧缺县长该如何应对扩展阅读:
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在中国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类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1)按地形,土地资源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这种分类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础。一般而言,山地宜发展林牧业,平原、盆地宜发展耕作业。
(2)按土地类型利用,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宜开发利用土地、宜垦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土地枣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
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已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生产潜力,调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
查明暂不能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分布,探讨今后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对深入挖掘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4. 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土地资源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一)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二)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三)改革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四)运用价格机制调控用地。(五)维护国有和集体土地所有者权益。(六)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七)大力推进节约和合理用地。(八)继续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为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保护资源就是保护发展的观念,促进国土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有效保护;要正确把握神农架国土资源形势,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基本农田在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面对我区耕地资源不足的严峻形势,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管理办法,切实保护耕地。既要一手抓节约用地,又要抓占补平衡。切实当好土地卫士,确保实现我区耕地总量不减少的目标。
一、向“闲置”要土地。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借鉴浙江绍兴经验,对违反出让合同约定,逾期不开发建设,甚至长期闲置的土地,要通过收取闲置费,协议收回、无偿收回、公开出让等到方式予以处置,从而盘活神农架的闲置土地,做好项目有地可用,老项目集约用地。
二、向空间要土地。引导企业确立立体的用地观,在保持统一规划的前提下,要节约用地空间,真正做到一寸土地一寸金,使神农架土地在保护开发利用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三、向时间要土地。我们要不断加快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速度,加快项目建设周期,使有限的土地在短期内产生可观的效益。加快推进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缩短土地等各项审批程序,为企业发展和神农架经济发展赢得时间。
四、向管理要土地。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法制是根本。一是要严格依法行政,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严格执行公开、公正办事制度,增加社会透明度,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服务意识。三是要加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法制观念,切实巩固宏观调控成果。
五、向科技和规划要土地。首先要从招商源头入手,引进占地少,科技含量商,附加值高的产业和企业,努力提升现有企业用地的集聚度、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土地利用率,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引导城镇和企业通过合理规划集约用地。
六、向机制要土地。我们要建立审查报批机制,加强建设用地全程管理,严把用地审批关,要求新增建设用地的项目必须建立现有闲置土地已充分消化的基础上。既要建立适当准入机制,又要建立土地市场化运作机制,对土地使用设置多道“门槛”,以把有限的土地真正用在刀刃上,积极支持林区重点项目用地,为重点项目提供用地保障,真正为林区经济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5. 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缺与严重浪费土地而出现人地矛盾,积极探索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总体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由县政府组织,联合农业、国土资源、工信、财政等部门,聘请相关专家,召集各乡镇相关负责人,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认真分析,科学对全县的农村土地资源利用进行总体规划,各乡镇对其土地资源使用进行详细规划。
规划过程应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与合理布局,同时考虑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2、严格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重点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一般建设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对占用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补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严格论证,报自然资源部预审
3、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的目的是使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一定的投入和现代科技支撑,而农民在这方面的能力很有限。如果引进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土地流转,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合作方式,农民负责按标准生产,并按合理价格定向售出,这样能有效发挥各自优势。
4、加强土地整治与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整治主要是针对沟系交错、地类交叉、渠系老化等土地现状,进行水利设施配置、道路和林网建设,从而改变农业生产基础条件,降低生产成本,使其易于实现机械化生产,扩大农田面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目前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资源流失现象严重
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资源,一旦对其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则会导致土地资源数量减少。当前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土地资源流失的现象,这是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导致地面上植被减少,造成水土严重流失。
同时城镇化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过度开发,导致耕地和基本农田被占用,使耕地面积锐减。
2、土地资源的质量不断下降
当前工业的快速发展及人口数量的增多,导致废弃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这对土地资源带来较大的污染,造成土地资源质量下降。再加之农业、林业和牧业发展过程中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导致土地资源流失、盐渍化和荒漠化现象不断出现,影响了土地的生产能力和收益。
3、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在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非法占用耕地和土地空置浪费的现象,这不仅无法有效的发挥出土地资源的价值,而且还会造成土地资源后备不足问题,会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制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