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西江水资源利用率为什么那么低
扩展阅读
工业废水石油类是什么 2024-11-30 08:30:18

西江水资源利用率为什么那么低

发布时间: 2024-01-09 11:21:47

①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较为丰富,但部分城市仍出现缺水现象,原因除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多外,还有什么

连日来,特大咸潮侵袭珠江三角洲地区。2005年12月28日,位于西江下游的珠海市磨刀门水道的大涌口水闸,每升水含氯度高达7000毫克,超标27倍;12月30日,每升水含氯度高达7520毫克,创历史之最。珠海、东莞等城市的几个水厂相继停产,陷入了“守着珠江无水喝”的尴尬局面。

所谓咸潮,是指由于上游江河来水量少、水位降低,而导致的海水上涌倒灌。近年来,珠三角咸潮呈加剧之势。2003年年底发生的咸潮在当时被称为20年来最大的一次咸潮;2004年底持续旱情引发的咸潮,再次“破纪录”,成为42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咸潮;2005年的咸潮也是来势汹汹,自9月18日以来就开始袭击西江下游中山、珠海等市,浓度不断增大而且始终不退,一直持续到新一年。

广东素有水资源大省之称,珠江三角洲地区河流更是星罗棋布,全省年平均降雨量1774毫米,为全国平均值的2.74倍,地表水资源为全国平均值的3.5倍。广东怎么也会面临干旱威胁,连年喊“渴”呢?

“珠江三角洲的缺水问题,已不是单纯的降雨量多少的问题。自然原因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经济快速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不协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导致水资源紧张。”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岳中明这样认为。

据分析,由于近年来珠江流域生态受到人为破坏,沿岸大量的非法采沙致使河床下降,以及工业开发用水量加大,咸潮从过去的难得一见演变成现在的频频来袭。而水资源日益紧缺,用水量不断加大,水污染严重,这些威胁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的因素,更加剧了广东的缺水危机。

数据表明,2004年,广东年总用水量达464.8亿立方米,用水量居全国第三;人均综合用水量560立方米,远高于全国427立方米的平均水平;河源、梅州、韶关等欠发达地区,每万元GDP取水量在1000立方米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此外,水污染也带来了水质性缺水,2004年珠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182亿多吨,超过珠江河口的自净能力。

忧水——农业常年缺水300多亿立方米,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000亿元

珠三角水资源紧张的现象只是一个缩影。事实上,不只是在广东,全国的水资源现状都不容乐观。

水利部最新发布的《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04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4130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12.9%;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其中比较严重缺水的有110座。

农业用水告急——我国平均每年受旱面积3300多万公顷,因旱灾粮食减产约5%;经济社会发展大量挤占农业灌溉水源,使农业缺水的压力进一步增大;正常年份全国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

工业用水紧张——正常年份我国工业年缺水至少60亿立方米,影响工业产值2000亿元。

一方面是干旱缺水严重,另一方面则是浪费水的现象仍比较普遍。统计显示,我国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4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至80%的水平,全国平均每亩实际灌水量达到450至500立方米,超过了实际需水量的1倍左右,有的地区高达2倍以上;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至10倍;万元GDP用水量差别较大,东、中、西部分别为221、392、645立方米,其中新疆、宁夏、西藏等3个自治区,大于1000立方米。

而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保护不力,还造成了河道断流、湿地萎缩、草地退化、地下水超采及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目前,全国湖泊面积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15%,全国可利用草原中有90%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地下水超采区面积已扩展到19万平方公里。

节水——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抓紧建设节水型社会

过去,喊“缺水”的主要是中西部水资源贫乏的省份,现在几乎是所有的地方都产生水危机。对此,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指出,水生态和水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今后不论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都要抓紧建设节水型社会。

据了解,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基本实现全国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173立方米降低到120立方米以下;到2020年,初步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零增长。

汪恕诚认为,建设节水型社会,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以水权制度和水市场建设为重点,创新用水管理制度。其中,明确初始水权是关键。比如黄河580亿立方米水资源中,有多少用于生态、每个省能分配多少水量,都需要合理分配、统一调控。然后,各地科学分析当地水资源承载力,制定水资源控制指标。当地能够发展多少工业,发展什么样的农业,耗水量是多少,如炼1吨钢的用水定额是多少、种1亩小麦的定额是多少,都要仔细算账。节约的水量,可以有偿转让,超额用水,就要付出成倍的费用。这样,节水型社会就有了量化指标,水资源的使用就会自动流向高效率、高效益的地方。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已开始起步并初见成效。不仅缺水地区在想方设法节水,过去不发愁用水的省份也行动起来。深受咸潮之苦的广东省已提出,到2010年全省每万元GDP的取水量由目前的290吨下降到200吨,并明确要通过节水来实现这一目标。天津则在积极推进由行政调控节水向市场配置节水转变,规定超定额用水要累进加价,最高的是原来标准水价的10倍。

② 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人口增长过快、生态环境恶化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

水资源的稀缺是一种水资源匮乏的现象,因为地球上水的总量一定,饮用淡水的总量则更少,随着利用和不合理浪费越来越剧烈,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明显。

简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存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这种现象称为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资源型缺水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分布的地域性差异性导致的局部区域水源分布较少而引起的缺水水质性缺水则是由于区域内水资源的物理形态或水质恶化导致水资源无法利用引起的缺水,水质性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

③ 广东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

(一)全省水资源总量及特点。
广东省年均降雨量为1771毫米,年均水资源总量为1830亿立方米,年均入境水资源总量为2361亿立方米。流经广东省的西江、北江、东江和韩江年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分别为708.4亿立方米、144.3亿立方米、134.4亿立方米和86.1亿立方米。广东省水资源利用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较低。全省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为2100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的水资源占有量。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汛期降雨径流占全年的70%—85%,主要以洪水的形式出现;枯水期易出现旱情。各区域自然分布的水资源与各行政区的需水量不一致。三是水质总体较好,局部河段污染严重。全省各江河水质良好,其中,19个地级以上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漠阳江、潭江等江河干流水道水质一般优于III类,除个别河段外跨省界河流水质均达到II类至III类。但局部地区河段污染严重,流经珠江三角洲城市的河流江段及水量较小的跨市河流水质一般为IV类、V类。
(二)需水预测。
以2005年为基准年,在正常来水年份情况下,预计2010年和2020年全省河道外需水量分别为494亿立方米和51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需水量分别为230亿立方米和195亿立方米,工业需水量分别为168亿立方米和223亿立方米,生活需水量(含生态用水)分别为96亿立方米和99亿立方米。
(三)主要成效。
1.水资源调配体系综合利用能力进一步加强。至2005年底,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64.07万公顷增加到162.87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77.5%.现有引水、提水和调水的工程规模达512亿立方米,基本满足全省城乡用水需求;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98.8%;农村饮水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东深供水四期改造等工程的建成使用,有效加强了对香港和深圳等地的供水保障;通过合理调配主要水系,河道生态需水保证率达到80%,江河通航能力进一步提高,小水电开发成效显着,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2.防洪排涝体系不断完善。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已建成江海堤防1.6万公里,大中型水库317座、总库容达358.6亿立方米;已建成机电排灌工程3.6万宗、总装机容量达126.8万千瓦。全省水文站网、重点江河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和重点水库洪水调度系统初步建成,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大江大河、重点地区、重要防洪工程体系和洪水调度方案及各类应急预案。
3.水资源非工程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全省已初步形成区域和流域相结合,以取水、供水、用水、排水、水生态保护和防治水害为主体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初步建立起水政策法规体系和覆盖全省的三防指挥系统;编制完成了水功能区划和水源保护区设置规划,开始实施限制排污总量方案和排污口监督管理。
(四)主要问题。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水环境改变的影响,全省防治洪涝、干旱、水污染和咸潮上溯等水患的任务艰巨;随着全省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综合利用中供、用、排、耗关系和用水结构出现重大变化,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环境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部分区域水生生物资源受到严重威胁。
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配置能力亟待提高。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用水需求量激增,但蓄水能力不足,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粤北山区调蓄能力相对较强,但需水量相对较小,水资源未充分利用;东江流域和雷州半岛资源性缺水严重;西江水量丰富,但利用率低;农村供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自来水普及率仅为738%,大部分地区缺少备用应急水源。
2.部分水域水质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亟待解决。全省主要江河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仅为57.6%,城镇污水处理率仅为40.2%,大中城市河段污染较为严重,生态环境建设及生态恢复能力不足,部分水库水质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水生生态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珠江三角洲及粤东等地区水土资源过度开发,水土流失严重,已出现水质性缺水问题。
3.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城乡人均耗水量偏大。全省水资源已利用量占主要江河可利用量的30%,其中,西江利用率仅为1.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47%,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不足0.5.广东省年人均用水量为499立方米,高于全国人均427立方米用水量;城乡人均生活用水量分别为每日227升和每日147升,分别高于全国城乡人均每日212升和每日68升的生活用水量。
4.防洪减灾能力有待提高。主要江河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防洪(潮)能力不强。县级以上城市防洪标准达标率仅为40%;部分水利工程设施老化,配套不全,存在重工程建设轻工程管理的现象;水情监测预报能力和防治山洪灾害能力不强,城市与农村、沿海地区与山区的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发展不平衡。
5.水资源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各涉水部门协调机制以及江河水库水资源统一调度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基层水资源管理组织亟待健全,水资源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