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资源依从型产业
依据自然资源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资源依赖型产业、资源依附型产业、资源依从型产业。
资源型产业集群立足于资源型产业,是以资源型产业发展为前提的。资源型产业是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和依托的产业。在资源型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构成中,自然资源占据主体核心地位。资源型产业体系和贸易体系甚至城镇发展都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由资源优势所决定的资源型经济循环体系成为其显着特征。根据相关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可把资源型产业分为资源依赖型产业、资源依附型产业、资源依从型产业。在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时期,资源型产业发展迅速稳定。伴随着资源的减少、质量下降或枯竭,以及市场的变化,资源型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从国内外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是资源型产业发展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也是资源型产业发展中特有的问题。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结合资源型产业的特殊性,我们认为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以资源生产加工为纽带,具有产业内在联系,且在地域上集中的产业群落可称为资源型产业集群。如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生产基地等,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的区域性资源型产业集群,它们为国家和区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 什么是资源主导型产业
应该类似于这个概念:
资源密集型产业,亦称“土地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中需要使用较多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才能进行生产的产业。土地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泛指各种自然资源,包括土地、原始森林、江河湖海和各种矿产资源。与土地资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农矿业,包括种植业、林牧渔业、采掘业等。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虽然生产力获得较大发展,创造了巨大财富,但对资源环境不合理地开发和使用,也付出沉重代价。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能走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而要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而必须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③ 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高建明,)
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转型,不应局限于一种模式,而应紧密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尤其是要考虑区位、资源、人才、技术等条件,以及产业基础、政策导向、承载能力、发展环境等因素,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城市与乡村、现实与可能,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转型战略,实现多路径转型。
3.2.1 推进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做优做强矿产资源型产业
一要规划、整合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推进矿产资源的优化重组和集约化经营,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二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尽快实现矿产资源型产业的产品和技术结构转型。三要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和工艺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矿产资源型产业的综合效益。四要延伸矿产资源产业链条,形成综合的矿产资源型产业体系,增强矿产资源型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五要推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3.2.2 推进产业集群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实现循环发展
建立产业集聚区,大力推进产业聚集,形成矿产资源型产业集群,增强矿产资源型产业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作为矿产资源型区域经济,围绕着建立矿产资源型产业集群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依据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基础,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市集中的原则,规划建设高标准的产业集聚区或称工业园区。二是依托当地富集度高的矿产资源,以大企业为核心,围绕大企业的核心产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促使形成产业集群。三是政府必须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制定完整配套的政策体系,以市场为媒介促进企业合作实施循环经济。
3.2.3 发展新兴产业,建立新型工业体系
积极扶持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是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内容:一是运用政策、制度等手段,选择1~2个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非矿产资源型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扶持和培育,支持和帮助其尽快做大做强,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二是采用植入方式,引进和扶持装备制造业、精细化工产业,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使其尽快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3.2.4 采用绿色技术,发展环境友好型矿产资源型产业
大力发展和应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各种绿色技术、工艺和设备。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先进工艺和制造技术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应用,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科技攻关和产业化。及早修复矿产采选和初加工对山体、植被、水体、大气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尽快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3.2.5 以城镇化建设带动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转型
要做好县域城镇总体规划,科学确定县城定位,合理安排空间布局,把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为产业发展与城市扩容的良性互动打下规划基础。按照园区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聚集的思路,在县城与中心城镇建立工业园区,发展生态型工业园区。
3.2.6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是推进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在发展重点上,以现代物流业为切入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教育业、文化和旅游业等。积极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培育绿色经济的增长点。
④ 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如何转型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工业化进程开始较早的一些国家,从上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面临这个问题,一些国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对我国有诸多启示。 英国、法国、德国三国在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方面进行了长期、深入探索,形成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转型推进体系。目前,这三个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基本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首先,强化政府引导,明确转型目标。 政府引导是转型的前提。英国、法国、德国三国分别组建或者明确了负责转型工作的政府部门(如英国由住房及地方事务署负责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承担“全面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推动城市转型再造目标实现”的主要职责。英国的住房及地方事务署明确将“就业、私人投资、住房保障、新的商业机会”等列为转型的工作目标。为推动城市全面转型、科学转型,三个国家还分别研究、制订了较为全面的规划体系。 其次,突出产业提升,重构转型支撑。 产业是转型的核心。随着资源型产业的逐渐枯竭,英国、法国、德国三国都将产业转型摆在了核心位置。一是强调对资源枯竭矿山、企业的综合利用,而不是简单的“一关了之”。比如德国的萨尔工业文化有限公司就是改造、利用原有的煤矿设施建立起来的;弗尔克林根钢铁厂停产后,通过策划、提升将传统意义上的“一堆废铁”摇身变为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钢铁厂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殊荣;二是注重对新兴产业的引进、培育。比如德国的萨尔州,现在已经形成了汽车工业、生命产业、信息产业和呼叫中心等新的主导产业,仅汽车行业就包括100多家公司,安排就业4万余人。产业支撑的重构,推动英国、法国、德国三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有效、高效开展。 再次,提升就业能力,突破转型瓶颈。 就业是转型的关键。英、法、德三国都非常注重转型过程中就业问题的解决。主要做法有:一是强化法规约束,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如法国要求企业在解雇员工时,要承担“提前通知工会、与员工进行调职谈话、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等义务;二是突出政府支持,营造就业环境。如法国通过“全国就业投资基金”、国家银行提供低息贷款等措施,为员工再就业创造环境;德国萨尔州对创造新就业岗位的企业提供其创造岗位所需投资15%的补助;三是加强就业培训,提升员工就业能力。在德国萨尔州,企业员工培训费用的70%由政府承担。 第四,优化发展环境,夯实转型基础。 环境是转型的基础。英国、法国、德国三国普遍重视硬环境和软环境的优化。一是不断优化硬环境。如法国每年安排的对企业进行补贴的土地整治资金就达4000万欧元;二是不断提升软环境。如德国经济技术促进公司为投资人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了争取新项目的落地,法国在贷款贴息、土地出让等方面还提出了一些优惠政策等。 最后,多方筹措资金,强化转型保障。 资金是转型的保障。英、法、德三国在推动转型过程中,十分重视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其资金来源包括:一是欧盟的支持;二是本国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国家银行的低息贷款;三是市场化运作的收益。市场化运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挖掘土地的资本价值。通过土地整治或者将政府拥有的土地作为一种股权投入和市场主体进行合作,提高土地的增值收益,英国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实践;第二,积极引进市场主体。重视市场的力量,重视私人投资者、战略投资者的引入,重视“联合作战”而不是“单打独斗”,以此来夯实转型基础、激活转型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