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公开公正公平
1、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监管”的原则,从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章立制、创新交易方式、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着力,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切实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效率和公开公平公正水平,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向“深水区”迈进。
2、转变政府职能,当好交易“裁判员”。坚持以“管住权力”为着眼点,按照“管理不交易,交易不管理,监督检查不参与管理及介入具体业务”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权力清单”,明确权力与职责边界,做到各司其位、各司其职。强化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管职责,通过角色分离,实现政事分开,提升政府管理效能。坚持把市场能做的事情交由市场去做,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充分竞争、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公共资源的服务效能,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强化建章立制,推进权力“进笼子”。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建设,确保规则公平。针对行政主管部门、交易操作机构、中介服务机构、项目业主单位、投标人等各方交易主体,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和财政资金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等10个重点领域的管理细则;针对评标专家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采取7条措施规范招投标关键环节,推进招标文件范本化、电子评标流程化、废标条款客观化、开标过程网络化、评标监控立体化、评标结果透明化、举报处理公开化,规范专家评标行为,最大限度限制自由裁量权。
4、创新交易方式,搭建交易“大平台”。建立公平、公正、统一、透明、高效的交易平台是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规范交易行为,减少交易成本的重要手段。按照“统一制定规则流程、统一进场交易、统一信息发布、统一受理审查、统一提供现场服务、统一建设市场诚信体系”的要求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市县(区)共享”的原则,我们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大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息服务平台、网上交易平台、网上监督平台“三大平台”建设,规范交易模式,促进管理制度标准化、服务行为规范化和交易流程阳光化。
5、改革监督模式,设置监管“高压线”。组建市、县(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切实加强公共资源监督管理,切割权力,封闭运行,真正实现“管办分离”。制定了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监管责任,设置了“四个一律”的高压线,不进场交易的招标投标一律无效,有不良行为的一律进黑名单,对投诉案件一律追查到底,对违纪违规的一律严惩不贷。建立了“统一领导、行政监察、行业监督、社会监督”互相补充、统一协调、共同管理的综合监管新机制,关口前移、实时跟进,全面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形成了强大的监督合力。同时,通过建立网上监察系统,开通网上监督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网上公开公示,自觉接受监督部门和社会公众监督,构建了“不能腐、不敢腐、不易腐”的网上监督新模式,确保了权力阳光运行。
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㈡ 创新政府配置资源的方式:如何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效率
文:刘璐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留美经济学博士
长篇都市财经爱情小说《楼市与爱情》作者
知名财经评论人
新浪微博:@学者刘璐
微信订阅号:liulu_cd
========================
目前,全国各地的党代会正在如火如荼地召开。总结成绩,谋划未来,在新起点上开始新的伟大实践。本文将借着党代会的东风,探讨一下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
我国是一个公共资源的大国,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2016年3月底,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从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要求。其中明确指出,要“研究制定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于适宜由市场化配置的公共资源,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遵循价值规律,建立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机制,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对于不完全适宜由市场化配置的公共资源,要引入竞争规则,充分体现政府配置资源的引导作用,实现政府与市场作用有效结合。对于需要通过行政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要遵循规律,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实现更有效率的公平性和均等化。通过创新公共资源配置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不难看出,该次《意见》高度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用市场的手段来配置资源,这一点大家都很熟悉了。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意见》特别强调了市场对公共资源的配置作用。
长期以来,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是一个极其重要但又带有一定争议性的话题。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思想,公共资源的源头来自于税收等收入,而使用主要侧重于提供“公共产品”。
在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公共产品提供的实务中,效率低下往往是广为诟病的。这一方面的原因是公共资源的配置更强调其使用的“公平性”,而较难和效率的要求相兼顾。另一方面,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的确要比私人资源更复杂,这是一个技术难题,本文后面会进行阐述。
该次《意见》提出了四个“基本原则”,即“问题导向、分类施策”、“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平台整合、信息共享”、“依法依规、创新监管”。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第二条,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以前提到公共资源,人们更关注的是“公平”。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意识到公共资源也是一种资源,其配置和使用一样需要关注效率。“把钱用在刀刃上”就是对公共资源使用效率的一个通俗解释。这次的《意见》明确指出: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更加注重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展竞争性配置的公共资源范围,以资源配置方式创新推动实现公平配置基础上的效率提升,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公平分享公共资源收益。
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来理解这个问题,人们关注两种效率。一种是竞争性效率,另一种是帕累托效率。竞争性效率相对更好理解一些,即经济体中的众多参与人通过市场相互竞争,让资源“物尽其用”。这意味着,资源总是会流向回报最高的地方,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以往对于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低下的争议,在于同样的资源(比如资金等),用于私人部门的生产往往比用于公共部门可以获得更好的回报。标准的理论模型这样告诉我们:公共产品由于对私人资源缺乏吸引力(比如难以收费等原因),因而需要配置公共资源来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然而在我国情况还有些不一样。我国很多公共领域的项目,其实是蕴藏着较高的利润率的。典型例子如修路修桥等大型基建项目和一些大型政府工程。这在我国经济换挡调整的“新常态时期”就更为明显。正是因为近年实体经济下行,生意不太好做,所以很多民间资本其实都想涉足公共项目。这确实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的换挡转型期,恰恰是我国公共资源效率创新的重要机会。对于私人资本乐意进入的领域,公共资源可以减少配置,这样对宝贵的公共资源是一种节约。同时,公共资源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通过精准的配置来吸引社会资源的跟进。这样,公共资源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中就可以不充当主力军,而只是担当领头羊的角色。
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另一种效率是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这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帕累托改进”是指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而“帕累托最优”则刻画了一种状态,在此状态下,无法实现前述的“帕累托改进”。显然,“帕累托效率”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也是我们制定公共政策时的目标。
那么,怎样来从更深的层面来认识公共资源的配置呢?为了引导社会和经济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需要制定公共政策。而公共政策的实施,就需要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任何政策的实施都是需要成本的,比如人力物力成本,这一点很好理解。
现在问题来了:如何才是创新的、科学的制定公共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的方法呢?对于一个社会经济问题,我们首先需要通过调研,掌握其“竞争性均衡”的现状。此外,我们需要求解其“帕累托均衡”来作为我们的政策目标。两相对照,我们即可以知道我们的政策工具以及相应的尺度。
我们以一个环境保护的例子来做一个说明。假设在一条河流的上游和下游各有一个钢铁厂和养鱼场。在这个故事里上游钢铁厂向河流的排放会导致下游的养鱼场减产,这就是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显然,钢铁厂和养鱼场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经济体。我们假设在一个竞争性的均衡里,钢厂不对污染负责,此时钢铁厂排放4个单位,而养鱼场的产量是3个单位。又假设我们通过求解该经济体的帕累托均衡(求解帕累托均衡的过程较为复杂,技术细节本文省略),得到的社会最优解是钢铁厂排放2个单位和养鱼场生产4个单位,那么我们的政策目标应该是什么呢?对比上述两个均衡状态,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政策目标应该是让这条河流上游的钢铁厂减少2个单位的排放(即4-2=2),如果能实现这个目标,那就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或者说是社会效率的提高。那么如何实现这个公共政策的目标呢?当然我们就需配置我们的公共资源,比如建立一个关于河流的产权交易所,让上游的钢铁厂和下游的养鱼场可以自由的交易排放权(根据“科斯定理”,钢铁厂向养鱼场购买排放权或者养鱼场花钱让钢铁厂减少排放都是可行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动用行政手段,比如收税和处罚等等,让钢铁厂只能排放2个单位。我们甚至可以要求钢铁厂和养鱼场合并了(听起来像不像央企的合并与重组?),这样同样可以把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显然,在这个“钢铁厂——养鱼场”的案例中,创新的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式有很多种,但最核心的要点任然是厘清公共政策的正确目标和实施力度。
该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自然资源配置方式,指出:法律明确规定由全民所有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海域、无居民海岛、滩涂等自然资源,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健全管理体制,对无线电频率等非传统自然资源,推进市场化配置进程,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可见,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本身就是创新公共资源配置的重要方面。当然,如前面的例子所述,除了产权制度,我们还需要科学的掌握合适的公共政策的工具以及政策力度,将公共资源配置在这些方向就可以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全国各地的党代会报告中,“创新”、“供给侧改革”、“精准”等关键词被多次提及。显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是促进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环。
- 完 –
2017年5月25日
㈢ 如何最大程度利用社会公共教育资源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根据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更好地激发每个学校的活力,更好地发挥全社会的作用。
政府宏观管理,就是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创新方式,把该放的放掉,把该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学校自主办学,就是要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明确权利责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社会广泛参与,就是教育质量要接受社会评价、教育成果要接受社会检验、教育决策要接受社会监督,最大限度吸引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领域。政府、学校、社会,管、办、评三者之间,权责边界既应当是清晰的,又一定是相对的,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支持,由此形成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
一、把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把握办学方向,是政府的首要职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工作,始终是教育第一位的要求。当前的关键,是要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具体化,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体现到课程标准、教材编写以及考试评价之中。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近,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抓好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教育,创造有效形式、形成长效机制。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开展节粮、节水、节电“三节”活动。特别是节约粮食工作,要从餐桌抓起,从食堂抓起,从各级各类学校抓起,营造劳动光荣、节约光荣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要突出诚信教育重点。
在教育系统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将学生诚信表现记实性写进成长记录,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有效机制,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价值观念和制度保障。要用铁的手腕治理考试招生违规违纪问题,用铁的纪律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坚决守住教育考试招生这块净土。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出台《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创新教学方法,分学段有序推进,打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根基。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明确学生在学期间参加志愿服务的要求,以记实方式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
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工作。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通过多种形式,保障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教会学生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推进体质健康测试,学生测试结果通知家长,学校测试结果向社会公开。要改进美育教学,充分发掘传统艺术资源,因地因校制宜,教会学生使用一两种乐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部署和推进各类课程改革。出台实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对各学段育人目标和各学科内容设计提出具体要求。修订课程标准,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修订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大纲,研究提出大学相关教材修订和使用意见。做好教材编写工作,全面修订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教材,完成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三科起始年级统编教材审定;组织修订中等职业教育教材;修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高质量编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确保其政治性和学术性的高度统一。
二、促公平,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在教育公平上多想办法、多做实事,用教育公平重新审视体制机制,重新评估政策措施,通过规则调整和制度创新,不断提高教育公平水平。
兜底线,保障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要抓好贫困地区教育。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保证贫困家庭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研究实施“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编织贫困地区儿童成长安全网,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重视农民工子女教育。把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流入地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努力保证他们能在当地就读,完全由公办学校接收暂时有困难的,可以采取向民办学校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
㈣ 如何利用资源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管理优化资源,可以创造非凡效益;先来盘点被企业忽略浪费掉的关健性资源
在过往服务的案例中,发现不少企业都有一个共性,他们只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他们害怕自己的短板,于是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如何去提升不足,但如果遇到不足的地方是短时间没法改变的情况下时,他们便接受了现状,或者害怕去面对。
无论是企业战略制定,还是管理策略制定,不管你是大公司,还是初创企业,首先要梳理企业内部资源;找出可以优化再利用的关健性资源来放大企业的价值点;如:员工、客户、合作商、供应商、渠道商、信息、消费者、机器等;
员工:这么多的员工除本职工作之外还有多少再利用的时间?都可以做些什么呢?怎么提升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愿的参与进来?他们的参与能为公司解决那些问题?招聘?找项目?业务?销售?资源?我们又能为对方提供些什么?参与后他们能获得什么?等等,可根据公司的业务类型去设想。
客户:需要分析客户和公司业务合作的内容,是否可以再开发?转介绍?加单消费?还是客户变成经营者?场地提供者;多次业务开发与合作也是可以的;合作商、渠道商、消费者也是同理;
信息共享: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共享系统;包括员工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一个好的体系,一定是各体系相链接,但却都独立,权限区分,信息共享;如果没有共享,你会发现公司内部的员工,很多都做着重复的工作,严重浪费企业的资源。特别是大企业更严重。
机器:对于生产、研发型企业,他们也会发生一些机器闲置的现象;那么就可以考虑如何提高机器的再利用率。合作、出租、联营、代加工等都可以提升机器的价值点。
库存:很多品牌商或厂家,每年的库存吓人,都在想着变着法子怎么去卖掉库存,但效果却甚微。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思维是如何把库存卖掉。如果你是消费者,愿意发钱买库存的有多少?常用的方法就是促销、打折、抽奖、搞活动,他们能销售一部分,但却仍然仓库货积如山,怎么办?变换个概念;把买变成送;我送你要不要?在商业模式上作个动态调整。把利润从其他的产品上获得,;你买个手机我送台车;你要不要?
共享创造价值;在我们梳理了企业内部资源可以优化共享之外,企业外部的资源也是可以共享和链接的。
一个企业如果要生存发展,不可忽视来自外界的资源合作;如果你没有合作意识,如果你的对手抢先跟他合作,有了新的商业信息,和商业形态;那么他的竞争力会不会加强?对于您来讲,是不是一种商业危胁?在这个抱团发展,跨界合作的时代,外部资源的链接能力,同时也代表了公司的实力。
在链接外部的资源时,首先要审视自己企业处于产业链的那个部分?上游是那些?下游是什么?他们有那些是可以共享的,我们有那些合作的机会点;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合作?除此之外,我们的渠道商、供应商;他们处于一种什么样的阶段,他们需要什么?我们能给什么?除了现有合作的方式之外,还能不能可以增加其他的合作渠道或者合作方式;有没有一种方式或商业模式可以让同业参与进来,让跨界企业和行业为我们助力?让消费者即在消费的同时,且自愿传播,自愿参与经营?等等。
如果停留在管理的思维去看一个企业、产品或项目的发展时,更多的是想着怎么去管理、销售、推广、优化产品功能等;而事实上,很多问题在商业模式设计时就能把管理问题的根源解决掉。同时作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一定要正视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利用;用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合作方式去提升企业的内核以及外部竞争力。
㈤ 如何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将有限的资源产生效益发挥到最大,是每一个创业者都追求的目标。由于资源的内涵很多,创业者需要回答的已经不是某一种资源的效益最大,而是创业者拥有的所有资源。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要将创业者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添加自己的合法创业,才能产生最大的正当效益。
基于这样一种前提,创业者必须对自己的资源情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了解自己拥有和能够使用的资源分布、资源数量、市场价格、市场容量,以及各种资源量的开发技术难度及其解决途径。由于上述资源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波动,其间又有很多一般创业者难以了解的其他因素,所以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往往只是一个努力方向,很难在现实中达到。这就需要创业者不断地加强学习,或者多用智者的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
实例:种烟草的故事
某山地出产烟叶,而且能够生产出较高品质的烟叶,这些烟叶是生产高档卷烟的优质原料之一。由于烟叶是高税产品,生产者、当地政府、商家都能够从烟叶的生产中获得相应的效益。经济发展的压力促使当地增加产量,这就需要扩大种植面积。但是,此地的烟叶生产适宜区只在海拔800~1200米。在这个范围内种植烟叶,产量、品质都不错,超出这一范围,就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但是,利益的驱动还是让某些人踏出了适宜区的范畴。
在武陵山区一个位处海拔1500米的山区,管理人员要求当地农民种植烟叶,并将地膜玉米生产技术应用到烟叶生产上。由于我国处于北半球的季风气候区,每年的气温情况并不相同,高温年、低温年不时可见。在起初种植烟叶时间里,烟叶是获得了不错的收成,各方皆高兴。于是,人们便增加了投入,扩大种植面积,期望来年获得更大的效益。不料,第二年的低温来得特别早,一些烟叶没有等到收获便被低温冻坏。笔者的一位朋友曾到现场参加检查,看见某些烟叶的叶片已经严重受冻,对于抢收的烟叶,烟草部门拒绝收购,组织生产部门的官员亦无法面对当地农民。这件事情,不仅给农民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也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这是低温对烟叶生产影响的事例。
在武陵山区一个地处海拔600米的地带,管理人员要求当地农民种烟叶,并对农民承诺收购产品,收成不差。由于低海拔地带的气温高,烟叶虽然产量不低,叶片也比较大,但由于气温高,烟叶的品质却不高。一年下来,烟草公司还是拒绝了收购该地的烟叶。同样,一些当初组织生产的官员难以面对当地乡亲,影响同样不好。
这两件事情都说明,如果已有的资源不适合某一件事情,就不能够硬性去做。如果非要硬性去做,违背自然规律,就很可能受到自然规律的报复。虽然从理论上说,可以通过某些技术手段、增加投入达到技术效果,但经济上的门槛却很难迈过。在上面事例中,海拔1500米的地方种植烟叶遇见的是低温报复,烟叶绝收,让烟农受到损失;海拔600米的低山河谷地带种植烟叶遇见的却是高温降低烟叶的品质,同样被烟草部门拒收,烟农受到伤害。这件事情的教训是很深刻的。
㈥ 濡备綍镟村ソ鍙戞尌鏀垮簻鍦ㄨ祫婧愰厤缃涓镄勪綔鐢
鍦ㄧぞ浼氱粡娴庢椿锷ㄤ腑锛岃嚜铹惰祫婧愩佽祫链銆佸姵锷ㄥ姏銆佹妧链绛夎佺礌璧勬簮鍏锋湁绋缂烘э纴鍏堕厤缃钖堢悊涓庡惁鍐冲畾浜呜兘钖﹀疄鐜拌祫婧愮殑链浼桦埄鐢ㄣ佽幏鍙栨渶浣虫晥鐩娿佸疄鐜扮ぞ浼氱忓埄链澶у寲銆傚竞鍦哄喅瀹氲祫婧愰厤缃鏄甯傚満缁忔祹镄勪竴鑸瑙勫緥锛屽畬锽勭ぞ浼氢富涔夊竞鍦虹粡娴庝綋鍒跺繀椤婚伒寰杩欐浔瑙勫緥銆备絾甯傚満鍦ㄨ祫婧愰厤缃涓骞朵笉鏄璧峰叏閮ㄤ綔鐢锛屽竞鍦虹粡娴庝篃绂讳笉寮鏀垮簻镄勪綔鐢ㄣ傛e洜涓哄傛わ纴銆婂喅瀹氥嫔湪寮鸿皟浣垮竞鍦哄湪璧勬簮閰岖疆涓璧峰喅瀹氭т綔鐢ㄧ殑钖屾椂锛屼篃寮鸿皟镟村ソ鍙戞尌鏀垮簻浣灭敤銆傚湪璧勬簮閰岖疆涓鏀垮簻搴旇ユ洿濂藉彂鎸ュ摢浜涗綔鐢锛熸牴鎹銆婂喅瀹氥嬬簿绁炲拰缁忔祹瀛︺佺$悊瀛︾浉鍏崇悊璁猴纴鏀垮簻鍦ㄨ祫婧愰厤缃涓婂叿链夊紩瀵兼с佸讥琛ユс佽勫埗镐т綔鐢ㄣ傚悇绾ф敛搴滃簲鍦ㄨ繖涓変釜鏂归溃鍏呭垎鍙戞尌钬沧湁褰涔嬫坠钬濅笉鍙鎴栫己镄勫姛鑳藉拰浣灭敤锛屾棦绾犳b滆秺浣嵝濄佽В鍐斥滈敊浣嵝濓纴涔熼伩鍏嵝灭己浣嵝濓纴浣胯祫婧愰厤缃镟存湁鏁堬纴淇冭繘缁忔祹锅ュ悍鍙戝𪾢銆
寮曞兼т綔鐢ㄣ傚竞鍦洪厤缃璧勬簮鍏锋湁涓瀹氱殑鐩茬洰镐э纴链夋椂涓嶈兘寰埚ソ瑙e喅绀句细鍖栧ぇ鐢熶骇镓瑕佹眰镄勭ぞ浼氭讳緵缁椤拰绀句细镐婚渶姹傚钩琛″拰浜т笟缁撴瀯钖堢悊鍖栭梾棰桡纴瀹规槗鍑虹幇缁忔祹锻ㄦ湡镐ф尝锷ㄥ拰鍖哄烟镐с佺郴缁熸х粡娴庨庨橹浠ュ强鍦板尯缁忔祹鍙戝𪾢镄勮繃搴︿笉骞宠銆傛敛搴滃彲浠ラ氲繃鍙戞尌寮曞兼т綔鐢ㄦ潵闂存帴褰卞搷璧勬簮閰岖疆锛屼缭鎸佸畯瑙傜粡娴庣ǔ瀹氥佸潎琛″拰锅ュ悍鍙戝𪾢锛屼绩杩涚粡娴庤浆鍨嫔崌绾с傚叿浣撹岃█锛屾敛搴灭殑寮曞兼т綔鐢ㄤ富瑕佹槸阃氲繃鍒跺畾鍜屽疄鏂戒腑闀挎湡缁忔祹鍙戝𪾢鎴樼暐銆佷骇涓氲勫垝銆佸竞鍦哄嗳鍏ユ爣鍑嗙瓑锛屽紩瀵间竴瀹氲祫婧愬悜镆愪簺浜т笟銆佸尯锘熸祦锷锛涗互璐㈡敛鏀跨瓥銆佽揣甯佹敛绛栥佷骇涓氭敛绛栫瓑涓轰富瑕佹坠娈碉纴瀹炵幇瀵圭粡娴庢椿锷ㄧ殑瀹忚傝皟鎺э纴骞虫姂缁忔祹娉㈠姩锛屼绩杩涚粡娴庡潎琛°佸彲鎸佺画鍙戝𪾢銆
寮ヨˉ镐т綔鐢ㄣ傚竞鍦哄け𨱔垫槸鏅阆嶅瓨鍦ㄧ殑銆傜敱浜庡栭儴镐с佷俊鎭涓嶅圭О銆佺珵浜変笉瀹屽叏銆佽嚜铹跺瀯鏂绛夊洜绱狅纴甯傚満涓嶈兘链夋晥瑙e喅鍏鍏变骇鍝佷緵缁欍佸垎閰嶅叕骞崇瓑闂棰桡纴闇瑕佹敛搴滃彂鎸ュ讥琛ユт綔鐢锛岄氲繃鎻愪緵鍏鍏辨湇锷°佷绩杩涘叡钖屽瘜瑁曘佹帹锷ㄥ彲鎸佺画鍙戝𪾢𨱒ョ籂姝e竞鍦哄け𨱔点傛瘆濡傦纴鍦ㄥ叕鍏辨湇锷℃柟闱锛屾敛搴沧槸链涓昏佺殑渚涚粰涓讳綋锛屼篃鏄绠$悊钥咃纴搴旇ユ圹𨰾呭繀瑕佺殑璐d换锛屽缓璁惧叕鍏辨湇锷″瀷鏀垮簻銆傚悓镞讹纴鏀垮簻鍦ㄥ叕鍏辨湇锷′緵缁欎腑搴旀敞镒忓彂鎸ュ竞鍦虹殑浣灭敤锛屼娇鍏鍏辨湇锷$殑鎻愪緵涓庣敓浜ч傚綋鍒嗙伙纴鍦ㄧ敓浜х幆鑺傚杽浜庤繍鐢ㄥ竞鍦哄姏閲忥纴寮曞叆绔炰簤链哄埗銆傚湪鏀跺叆鍒嗛厤鏂归溃锛屽竞鍦洪厤缃璧勬簮镄勬満鍒惰兘澶熸彁楂樻晥鐜囷纴浣嗕篃瀹规槗阃犳垚鏀跺叆宸璺濊繃澶э纴褰卞搷绀句细鍏骞冲拰绋冲畾銆傝繖灏遍渶瑕佹敛搴滃彂鎸ヤ綔鐢锛屽湪淇濇寔钖堢悊镄勫埯娆″垎閰嶆牸灞锘虹涓婏纴阃氲繃鍐嶅垎閰崭负浣庢敹鍏ョ兢浣撴彁渚涘繀瑕佷缭闅溿
瑙勫埗镐т綔鐢ㄣ傝嚜鍙戠殑甯傚満链哄埗链夋椂浼氭崯瀹冲叕骞冲拰鍏鍏卞埄鐩娿傛敛搴滃繀椤讳负甯傚満鎻愪緵瑙勫垯銆佽惀阃犵幆澧冿纴瀹炴柦甯傚満鐩戠★纴缁存姢甯傚満绉╁簭锛屼缭闅滃叕骞崇珵浜夛纴淇濇姢娑堣垂钥呮潈鐩婏纴鎻愰珮璧勬簮閰岖疆鏁堢巼鍜屽叕骞虫с傝繖浜涘繀瑕佺殑瑙勫埗鏄鏀垮簻镄勮亴鑳姐傛敛搴滃湪璧勬簮閰岖疆涓鍙戞尌瑙勫埗镐т綔鐢锛屽氨鏄阃氲繃鍒跺畾瑙勫垯瀵瑰竞鍦鸿繘琛岀$悊鍜屽埗绾︼纴鍏跺唴瀹逛富瑕佸寘𨰾淇濇姢钖勭嶆墍链夊埗缁忔祹镄勪骇𨱒冨拰钖堟硶鍒╃泭锛屽缓璁剧粺涓寮鏀俱佺珵浜夋湁搴忕殑甯傚満浣撶郴锛岀牬闄ゅ悇绉嶅舰寮忕殑鍨勬柇锛屽弽瀵瑰竞鍦哄皝阌佸拰涓嶆e綋绔炰簤锛岃勮寖涓浠嬬粍缁囧彂灞曪纴淇濇姢锷冲姩钥呮潈鐩婏纴寤虹珛锅ュ叏绀句细寰佷俊浣撶郴锛屽畬锽勪紒涓氱牬浜у埗搴︾瓑銆
㈦ 如何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公共物品供给主要有下面一些方式:
1、政府供给;2、企业供给(私人供给);3、政企联合供给。
所以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经济学中有很多理论比如帕累托均衡理论等,这方面分析类容很多,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