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鐩鍓崭汉绫诲瑰畤瀹栾祫婧愮殑寮鍙戜富瑕佹槸鎸
绛旀圔
浠1957骞寸涓棰椾汉阃犲崼鏄熶笂澶╋纴鍒1981骞寸涓鏋惰埅澶╅炴満璇曡埅鎴愬姛锛屼汉绫诲瑰畤瀹欑┖闂寸殑璁よ瘑锛屽凡缁忎粠绌洪棿鎺㈢储阒舵碉纴阃愭ヨ繘鍏ュ埌绌洪棿寮鍙戝埄鐢ㄧ殑鏂伴桩娈点备絾鐩鍓崭汉绫诲瑰畤瀹栾祫婧愮殑寮鍙戝埄鐢ㄨ缮鏄闱炲父链夐檺镄勚备粠绌洪棿璧勬簮鐪嬶纴瀹囧畽杈介様銆佹旦𨱓氾纴浣嗗瑰叾寮鍙戜粛浠ュ埄鐢ㄥ畤瀹欑┖闂寸壒娈婄殑鐜澧冭繘琛岀戝﹀疄楠屼负涓汇备粠澶阒宠兘璧勬簮鐪嬶纴瀹冨湪瀹囧畽绌洪棿鏄鍙栦箣涓嶅敖锛岀敤涔嬩笉绔镄勶纴浣嗗畠镄勫ぇ閮ㄥ垎涓嶈兘阃忚繃澶ф皵鍒拌揪鍦扮悆锛屾墍浠ュ湪瀹囧畽绌洪棿寮鍙戝お阒宠兘鍏锋湁寰埚ぇ浼桦娍锛屽规わ纴鐩鍓嶅皻澶勪簬绉戠爷鍜岃炬兂阒舵点备粠鐭夸骇璧勬簮𨱒ョ湅锛岀洰鍓崭简瑙f瘆杈冨氱殑鏄澶阒崇郴涓镄勬湀鐞冨拰灏忚屾槦銆
㈡ 太空采矿业有什么前景科学家和企业家未来会如何采矿呢
征服太空和宇宙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而太空也是资源开发的最后世界。太空中有很多环绕地球运行的小行星,它们蕴藏着大量的财富,如铂等其他地球上稀缺的稀土资源,在小行星上甚至还有很少量的元素是地球上没有的。太空采矿在过去可以说是非常科幻的构想,很难实现,但是现在,随着新的太空 探索 技术的出现,太空采矿技术也越来越趋近成熟。不过科学家现在对如何从小行星获取资源的方式还有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
首先科学家要考虑的是太空采矿的环境影响。卜吵地球外的低重力和温度变化意味着机器人和设备必须比地球上使用的更复杂,更耐用。科学家对空间采矿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初步周期分析,数据表明,与地球上开采的过程相比,太空开采实际上可以显着减少碳排放。在地球上,稀土开采技术,特别是稀有金属开采技术,是一个高污染的过程。开采产生的气体会留在地球大气层中,针对污染问题,未来的小行星公司希望使用更清洁的火箭燃料,进一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据估计,火箭质量的大约五分之一燃料在火箭发射时会转化为氧化亚氮,这些污染物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300倍。总的来说,与地球上采矿相比,太空采矿可能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不过在这其中存在很多变数,如小行星的大小和组成,以及太空采矿技术的效率等等。
在太空采矿中还有更多的未知的因素,比如,如果在小行星挖掘现场有生命体或有机分子会怎样?伤害以前未被发现的生命形式或带着外来污染物返回地球,这样的风险是否值得我们旅行?开发太空小行星的开采技术会创造一个全新的就业领域,并彻底改变世界经济。小行星开采有可能会回收数十亿美元的资源。地球上有许多资源是稀缺的,但在小行星上这样的资源却很普遍。
这为未来的太空采矿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潜力,由于经济激励,一些国家开始提供监管和财政激励,以鼓励空间采矿业。卢森堡就颁布了一项立法,允许公司将其开采的任何资源从天体上保留下来,并向空间采矿业投资了约2亿欧元和数百位科学家以支持这项研究。
空间采矿业的扩张可能会导致地球上传统采矿业暂时失业,不过大家不需要担心,随着新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创造许多新的就业机会。由于开发完成一项完整的空间采矿任务并将材料带回地球所需的技术需要数年或者数十年的时间,因此不可能知道目前对空间采矿业的投资是否可以成功,不过众多投资者心怀憧憬。
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的一个工业园里,格兰特·博宁手里拿着一个看起来像是金属水瓶的东西。他开玩笑说,这是他公司的“蒸汽壶”的外壳,格兰特·博宁随后解释道:这是一种小型宇宙飞船则弊拍的推进系统,使用加热到1000摄氏度的超热水蒸汽来产生推力,该公司迄今为止已售出约400台。
这确实是火箭科学,但博宁的初创公司的最终目标是开采小行星。博宁初创公司的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未来会被开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岩土沉积物中的水,而这些水的主要用途之一可以作为宇宙飞船的推进剂。探测器和其他航天器将能够在太空中直接从水中产生的氢和氧补充燃料,使它们能够在任何他们想要的地方愉快地飞驰而不至于担心能源问题。但是,在建造一个以加油站为中心的太阳能系统的想法实现之前,需要的是更多的可以利用水运行的航天器。
西雅图行星资源公司DSI,由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理乍得·布兰森等投资者于2009年创立。其他较小的公司包括Aten工程公司和Transastra公司,两家公司都位于美国。在英国也有小行星采矿公司,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的是AMC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23岁的米奇·亨特·斯卡利昂(Mitch Hunter Scullion)经营。
其实这些公司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文明的下一步必然是向太空扩张。地球太小了,我们的人口越来越多,为了有限的资源而斗争。为了文明能够长期存在,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多行星、适应太空生活的物种。格兰特·博宁说:小行星就好像是送到嘴边的肉块,它们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很容易将物体移开。与地球或月球不同,它们太小,没有任何可感知的重力,所以从它们身上剥离物质应该很容易。在地球附近一共有18000颗小行星,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其中的一些小行星,距离我们比较近,也对我们的星球孙羡构成了潜在的危险。博宁开玩笑的说:我们正在受到金钱的威胁……
要说现在进行的“采矿业”,还是要数美国宇航局的奥西里斯雷克斯小行星探测器计划了,其实严格来说奥西里斯雷克斯小行星探测计划只能说是采集样本。奥西里斯雷克斯于2018年12月与小行星本努会合,本努小行星上有很多冰土和矿物。该航天器将绕着直径为半公里的物体飞行,绘制地图,然后提取1500克样本返回地球。
在此之前,在2018年年中,日本航空航天勘探局的Hayabusa2号宇宙飞船与近地小行星Ryugu会合,这也是一个采集样本并且返回地球的任务。这是迄今为止从小行星带回的唯一一个物质样本。
亚利桑那大学的行星科学家、任务负责人但丁·劳雷塔说:“奥西里斯·雷克斯是任何小行星采矿活动的可行性概念证明。”
对于小行星的开采,DSI的长期愿景是一大群低成本的小型宇宙飞船,它们将一次发射到许多探测器或者采矿设备近地小行星上,先采集少量的原材料,并将其聚集在一个零时的小仓库中,该仓库将建在地球和月球之间的某个地点。
不过在任何开采之前,都要先进行勘探。AMC公司希望在2020年将一颗卫星送入环绕地球的轨道,对近地小行星进行光谱分析,以了解它们是由什么构成的。该公司计划在本月晚些时候发起一场众筹活动,开始筹集预计项目所需的230万英镑。
AMC公司开发了专门的黏土矿物检测技术。它目前正在利用地球矿物进行实践,这项技术其实已经利用在了一颗卫星上,这颗卫星于2018年1月勘测了小行星。DSI公司也有接近地球小行星的野心,2020年,它打算展示一个被称为“探险者”的低成本小型航天器发射升空,探测小行星其燃料也将主要来自水。
太空采矿的前景是巨大的,期待有一天我们得飞船可以真正前往小行星采矿,而不是去取样本。在这之前还需要很多技术的积累和进步,不过人类虽然十分渺小,但是梦想十分远大,加油吧。
㈢ 开发宇宙能源资源,主要是指开发什么
主要是指太阳能;还有月球上的氦3,它是核聚变的好材料;另外某些远地行星及其卫星上还有很丰富的甲烷、汽油一类的有机能源。更远的未来,还可以开发黑洞的引力能,它的释能效率比热核聚变还高十几倍!
㈣ 如何发展太空技术、太空经济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关应用的不断深入,“太空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太空经济”包括各种太空活动所创造的产品、服务和市场,如空间技术与产品、卫星应用、空间科学、太空工业、太空农业、太空资源利用、太空能源、太空旅游、航天及太空文化产业、航天支援与保障服务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等。新兴的“太空经济”正在改变地球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太空经济”日益呈现出基础性、强关联性、高促进性和高增长性的特征,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航天应通过航天技术和航天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引领太空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保证未来我国拥有制天权和日益强健的太空竞争力。
一、太空经济概念的提出
2007年9月17日,美国宇航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在华盛顿发表旨在纪念宇航局成立50周年的演讲时说,“太空经济”(Space Economy)时代已经到来,美国宇航局所主导的太空活动开创了新的市场空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技术创新将成为“太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他说,太空经济包括卫星通信,如无线电通信和卫星电视、远程医疗,点对点的全球导航,天气预报与气候监测,保障国家安全的太空资产等。太空经济也包括刚刚出现的太空旅游以及发展中的太空后勤服务,后者可以使商业性的太空旅游成为一个可盈利的商业形态。
格里芬在提出太空经济这个概念时,引用了美国太空基金会在2006年首次公开发布的《航天报告——全球航天活动指南》(2007年、2008年版也已出版)。报告将全球的太空活动及太空产业分为6大类31个小类,与传统的运载火箭制造及发射、卫星制造、卫星运营服务和卫星地面设备制造4大类的分类方法有很大的不同。报告主要新增了过去并不引人注目的商业卫星保险、太空旅游及军用航天等类别,同时又将美国政府预算单列为一大类,其余国家政府预算也分别列出。其中第一大类空间商业基础设施和第三大类商业卫星服务和以前的卫星产业(航天产业)的内涵基本接近。具体包括:
(一)空间商业基础设施:卫星制造、运载火箭制造、卫星地面站及设备3项;
(二)空间商业基础设施支持产业:独立研究和发展、保险;
(三)商业卫星服务:卫星直播电视、卫星无线电通信、固定卫星服务、移动卫星服务、全球定位系统设备及芯片5项;
(四)商业类航天运输服务:轨道、亚轨道;
(五)美国政府航天预算:主要包括国防部、宇航局等8个部门;
(六)其他国家政府航天预算:主要包括欧洲空间局、俄罗斯、中国等,共分9个小项。
实际上可以将上述的航天活动概括为军用、民用和商用,其中军用、民用主要反映在政府预算中,即第(五)类和(六)类中。
全球商业航天构成太空经济的主体。全球航天产业的商业收入包括空间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收入,即第(一)、(二)、(三)、(四)类,在下图中,为便于比较,将规模较大的(一)、(三)类进行了拆分,形成了共10个小类的商业航天活动。商业航天的几乎每个细分行业在2006年都有所增长。卫星服务推动了商业航天的增长,其中卫星直播电视和GPS设备相加,使商业卫星行业的收入增加了212.5亿美元。
从上边数字可以看出,能够为商家创造利润、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商业航天的规模和增长速度都非常引人注目。其他类别的太空活动也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经济效益,如减灾卫星、深空探测航天器等,其规模也在不断地增长。
二、太空经济的内涵分析
所谓“太空经济”,是指包括各种太空活动所创造的产品、服务和市场以及形成的相关产业。太空经济从太空活动的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对航天技术与产品及其应用进行了阐述。“太空经济”除包括空间技术与产品、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部分所形成的产业外,还包括由于进入太空、探索太空、获取太空资源等而衍生的技术、产业和经济效益(表3所示)。
太空经济并不是位于太空中的经济,至少现在还不是。但是太空活动创造的产品和技术正为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带来诸多好处和便利。人类的太空活动(航天活动)自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现在全世界每年要发射50颗~60颗卫星(航天器),紧密关联的卫星应用等产业规模也急剧扩大,太空活动(太空经济)的规模在50多年时间里增长了上千倍,是迄今为止增长最快的经济形态之一(类似的有互联网经济、移动通信、生物工程等)。人类社会就是在这些不断涌现、快速增长的经济形态中进步的。
1.空间技术与宇航产品
空间运输系统、空间飞行器制造、发射服务等宇航产品和相关航天技术,包括军用、民用和商用系统等。
2.卫星应用——通信、导航、遥感
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是卫星应用的三大主要领域,包含相应的地面设备制造和运营服务等。卫星通信业在美欧等发达国家已实现了产业化、商业化和国际化。卫星导航业和卫星遥感业也已开始步入产业化轨道。据预测,随着航天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卫星应用产业逐步产业化和商业化,并朝着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卫星产业与其他产业趋向融合,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0年将达到全球3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3.卫星应用——空间环境应用:太空农业和太空工业
空间环境应用包括太空育种、太空制药和太空冶金等领域,其应用领域将随着太空环境应用的发展而不断拓展。人类从1970年起开始进行太空育种,至今已经对水稻、小麦、玉米、高粱、棉花、西瓜等数十类作物400多个品种进行太空育种,成果喜人。太空水稻、小麦种子,在同样条件下,不仅生长期缩短,平均亩产比使用地球种子高20%,而且蛋白质含量增加8%至20%。太空农业蕴藏着极大的商机,越来越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太空工业也是如此:太空有着微重力、超洁净、高真空、深冷、辐射性强的特殊环境,发展太空工业,可以精炼或制造出在纯度、形状、强度、寿命上有极高品质的工业产品,这是地球上的传统工业、制造业难以匹敌的。因此,太空是获取工业新材料、新生物制品的理想生产基地。“物以稀为贵”,“物以精为贵”,这是经济领域的普遍性原理。太空产品最初“以稀为贵”,逐渐降低成本,又“以精为贵”,从产业的孕育期、发展期到成熟期,将有丰厚的利润。前苏联航天员曾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完成了14500次工业产品生产的科学试验;美国已列出几十种有能力在太空生产的产品,空间民用工业项目的年度收入不容小觑。未来,人类可能把一些重大的工业项目从地球移到太空的某些星球。
4.空间科学
航天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使人类突破了地球表面的障碍,直接进入空间或通过各种空间探测器获取资料、信息,为人类对宇宙空间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与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各类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航天能力的发展则是探索和利用空间的基本手段,促使了空间物理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文学以及地球科学研究等在内的空间科学的发展。
5.太空资源应用
太空中蕴藏着丰富能源和资源财富,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太空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比如有“超黄金”之称的氦3,只要核聚变技术发展成熟,100吨氦3提供的能源就够全世界用一年,而氦3在月球上的储量高达300万吨。据悉,俄罗斯的一家大型能源公司已提出,他们准备10年内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大规模开采氦3。由此,航天技术的发展使得太空资源的利用成为可能,而拥有这样一种能力将成为突破地球极限、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砝码。
6.太空能源开发
向太空要能源,是太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太空旅游、太空农业、太空工业需要太空太阳能发电站所发出的电力,更重要的是地球上的人类需要来自太空的电力。
科学家已证实,向太空要能源不仅在理论与技术上是正确的,在实施上也是完全可行的。太空发电站,是将太阳能电池板的直流电转化为微波,然后通过“输电天线”,用无线输电方式将微波送向地球。地球表面再用“受电天线”,接受来自太空的输电微波,并将微波转化为直流电。由于在接受太空太阳能时将不受黑夜、大气层、云层、阴雨天的影响,因此,发电量将是地球太阳能发电效率的10倍以上。太空发电将不分昼夜,24小时全天候进行。不仅如此,太空太阳能发电还具有环保、高度的灵活性与机动性两个特殊优势。21世纪,在太空建成太阳能发电站将会成为现实。
7.太空旅游
太空旅游,标新立异,妙趣横生,给人以十足的刺激,包括低太空的短暂旅游和进入空间站等所谓太空旅馆的旅游。太空旅游,既可以体会太空里的衣、食、住、行与地球迥异的乐趣,又能够在太空旅馆进行太空观景,在月球度假,或者到火星甚至更远的星球,还可以在太空漫步欣赏太空中的日出日落,体验太空棒球、舱内高尔夫、太空蹦极等特殊休闲游戏。
目前世界上已有5人体验过太空旅游。太空旅游的费用将会逐步下降。现在美国有20几家公司正积极研究太空旅游火箭飞机或飞船,乘坐这种新型飞船,无需经过任何训练,就像乘飞机一样方便。未来,人们将进一步探索移居太空的可能性。
8.航天文化、太空文化衍生产业
在航天技术研发、应用以及向太空索取资源、能源和空间资源等活动之外,随着人类航天活动的展开,与之相关的文化、服务产业也将产生不断增长的经济效益,如航天科普、航天文化、航天旅游、空间搭载效应、广告效应等。
9.航天支援与保障服务
这主要包括与航天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金融、保险、咨询服务业等。航天产品的研制与部署,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风险巨大,因此,保险必不可少,尤其是商业航天活动。随着商业航天活动的快速增长,对相应的金融、保险、咨询等服务业提出巨大的需求。美国太空基金会的报告专门对此项活动进行了统计,2006年航天保险收入达到了8.5亿美元。
10.其他相关产业和服务业
这包括为航天活动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所带动的相关产业发展,如未来的太空垃圾清理就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各国的航天活动在太空中产生了数量巨大的空间碎片,“污染”了太空这一人类的公共环境,给各航天国家的太空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未来,各航天国家可能共同出资成立一个专门从事太空碎片收集处理与太空垃圾清理的公司,或者共同出资请此类公司提供上述服务。
三、太空经济的意义
随着航天活动的开展,世界航天已经从最初探索进入太空的技术、探索宇宙、保障国防安全,转向更为注重应用航天技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新兴的“太空经济”正在改变地球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太空经济”日益呈现出基础性、强关联性、高促进性和高增长性的特征,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基础性
当今世界已经迈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卫星应用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太空是信息时代人类活动的重要领域,空间信息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空间信息获取、处理与应用能力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在中国,包括卫星系统、载人飞行器以及新的空间探测器等空间平台在内的航天产品体系及其地面应用系统,构成了天地一体化的信息应用环境,在国家信息化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卫星遥感能够全天候、全天时、高轨道、大尺度地获取地球信息,在信息获取方面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卫星通信可以逾越地理障碍,提供方便快捷、无处不在的全球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目标监控,在包括海陆空交通运输、抢险救灾、工农业建设和生产、安全防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卫星应用已成为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需求。
航天技术将不断提供日益丰富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与服务,成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推进力量。展望未来,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太空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
2.强关联性和高促进性
作为高科技前沿,太空经济与科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与传统产业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是社会经济与科技进步的“发动机”,将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美国、欧洲和国内统计分析专家采用不同模型和方法,对航天产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进行过多项研究评估,得出的结论是:各国政府在航天领域的投入产出比为1∶7至1∶14不等,显示了航天投入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带动作用。我国载人航天的直接效益、带动效益和辐射效益也已达到了数百亿元的规模。
首先,拉动基础产业。航天技术、有效载荷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需要机械、电子、材料、能源、通讯、信息等产业发展的支持,通过技术发展的“需求效应”,对上述行业形成强烈有效的激励和带动作用。例如,中国近年来开发使用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而从产业配套的角度,航天制造业可以直接拉动元器件及分系统、原材料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其次,带动应用产业。航天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将不断促进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导航定位、数字地球等相关产业以及信息产业发展。而卫星导航定位(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RS)和卫星通信之间的融合(3S+C),网络GPS个性化移动信息等,多种组合和形态,将为卫星应用打开一个个崭新的领域。
再次,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发展航天应用产业,不断促进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升级改造,使其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同时,航天发展过程中,大量独有的设计、生产、试验等核心技术与能力,通过成果转移的方式,广泛而迅速地在其他技术领域获得推广和拓展应用,直接带动相关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如太阳能技术、环保脱硫技术等,有助于降低能耗物耗,减少环境污染。
最后,促进基础科学、支撑空间科学。航天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应用数学、微重力科学、微电子学、信息学、材料学等许多基础科学的发展;太空平台的应用,则使人类突破了地球表面的障碍,直接进入空间或通过各种空间探测器获取资料、信息,为人类对宇宙空间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与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对空间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此外,在航天产业链延伸过程中,通过与各产业尤其是当代电子、信息、生物、能源和材料等高技术产业的相互交叉、融合和集成,不断衍生新型技术与知识产业,并促进了一些新的学科分支的繁衍,如卫星气象学、卫星海洋学、卫星测绘学等。
由此可见,航天技术具有覆盖面广、辐射型与带动性极强的特点,在自身迅猛发展的同时,对当代整个科学技术结构产生了极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牵引和带动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航天技术日益成熟,其应用范围几乎遍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太空经济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
3.高增长性
当今世界,主要的竞争体现在经济方面,而“太空经济”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增长点。2006年全球航天预算与收入达到2197亿美元,比2005年的1863.1亿美元增长18%。20世纪末,卫星应用的范围几乎遍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利用宇宙——太空和外太空,可以完成许多在地球上做不到的事情,解决许多地球上解决不了的难题。太空经济,以太空产业为核心,同时还包括未来无限巨大的外太空产业,将使我们真正突破空间的限制,突破地球资源的限制,开拓出新的国防疆域和经济疆域。
四、太空经济对中国航天的启示
大力发展太空经济、争夺太空资源开发利用权,是世界各国尤其是航天大国孜孜以求的目标。太空、宇宙不仅可以商用,而且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一个国家要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就要大力发展能够兼顾国家安全与国际竞争力的太空经济。上个世纪美苏太空争霸最激烈的时候,美国总统肯尼迪有一句名言:“谁能有效控制太空,谁就能有效控制地球。”与此一脉相承,里根时代的美国又推出“星球大战计划”。2006年,美国近十年来首次修订了太空政策,确立了一系列旨在建立绝对太空军事优势的战略目标,美国宇航局则表示将在太空探索领域不遗余力地创新,以期使美国在“太空经济”中一直走在最前面,获得最大的利益。
大力发展太空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据美国和世界银行专家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会在未来30年内比肩美国。可以预见的是,要达到这样的目标绝不能仅依靠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技术创新的新驱动力,需要不断创造新的、具有高度带动性和广泛应用性的产品和服务。根据美欧航天强国的经验及中国已有的实践,太空探索和开发利用正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太空经济在激励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激发经济活力、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中国要想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必须继续开展基于太空的创新,必须毫不犹豫地加入太空经济的竞争。
中国航天科技工业是太空经济的核心力量,肩负着促进太空经济加速发展的重任。对于太空经济,太空项目是发展的载体,国家经济实力、工业与技术条件是基础,而航天企业则是发展的主体。面对未来太空的激烈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航天科技工业必须直面国家战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构建创新型、开放型、融合型的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从航天产品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商、应用服务提供商转型,从以型号任务为主的保障型向军民融合发展的能力型转型,从以制造为主的三大主业向制造与服务并重的四大主业转型。
面向未来,必须大力发展航天核心能力,不断追求航天技术与产品的跨越式发展,确保自主掌握国际一流航天技术,成为国际航天领域的重要力量。航天产品要实现体系化、产业化发展,形成有效的战略威慑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制胜能力,面向天地一体化应用,提供支撑国家信息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基础设施和促进未来太空经济发展的空间平台。
加强发挥航天系统集成和技术优势,积极延伸、拓展航天产业链,大力发展以卫星应用、航天技术应用产品与服务为核心的效益突出、品牌卓越、创新能力与市场发展能力强的高端产业,通过航天技术创新创造社会经济需求,不断促进航天应用产业发展,增强航天科技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航天技术创新引导太空经济发展的原则,在太空环境、太空资源、太空能源的开发利用等领域,引导形成新兴产业,发展航天文化产业,不断创造未来价值,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形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总之,迎接太空经济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建创新型、开放型、融合型的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实现航天科技工业的新跨越,奠定富国强军的航天工业基础、引领太空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带动科技发展的创新基础,实现中国航天的可持续发展,支撑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中国航天义不容辞的战略使命。
㈤ 归纳宇宙空间主要资源及人类目前开发利用情况
宇宙空间,
已经应用的
一空间轨道资源,主要发射卫星和各种航天器
二空间环境资源,如微重力冶金能够将密度差别很大的金属进行混合
如宇宙射线太空育种
如外太空太阳能利用
未来可利用资源:
一矿产资源:如月球氦3,宇宙各种矿藏,如金属宝石,氢气,其它天体水资源,仅太阳系以内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宜居星球:宇宙生命行星资源,可以肯定的是,地球不是唯一的,但是其它生命行星十分遥 远,不知何时能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