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繁荣和发展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矿产品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大,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也越来越快,预计几十年后,有些矿产资源将变得极为短缺,甚至枯竭。据有关专家预测,目前我国已探明储量的45种主要矿产到2010年只有23种可以保证需求,到2020 年下降为6种。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我国矿产资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是我国矿产资源新战略的理想选择。
一、循环经济概述
循环经济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过程,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
循环经济具有三大操作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又称“3R”原则。减量化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再利用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再循环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有以下区别:
(1)运动方式为封闭型物质能量循环的网状经济(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
(2)资源循环利用,科学经营管理,低开采、高利用;
(3)废物零排放或低排放,对环境友好;
(4)追求经济利益、环境利益与社会持续发展利益的统一;
(5)经济增长方式为内涵型发展;
(6)环境治理方式以预防为主,全过程控制。
循环经济及其特征表明其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是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
二、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矿产资源的开发,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相当严重,长期以来矿业沿用的是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式经营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重速度、数量,轻效益和质量;重外延扩大再生产,轻内涵挖潜;对矿产资源重开发、轻保护,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消耗破坏和巨大浪费,资源面临枯竭,矿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矿业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矿产资源枯竭,后备资源储量不足。
我国20 世纪50~60 年代建设的矿山有2/3 进入中老年期,经过几十年的强化开采,资源逐渐枯竭,有440 多座矿山即将闭坑或面临闭坑的威胁。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进入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使得许多矿产资源耗费增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矿业秩序混乱,投资环境差,地质勘探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由以往的“先行官”变成了现在的“收容队”,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呈下降趋势,后备储量的增长速度已经滞后于消耗速度,矿产资源对社会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减弱。未来几十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矿产资源消费需求还将有数倍的增长。前面提到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45 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到2010 年能够保证需要的只有23 种,到2020 年能够满足需要的仅有6 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式十分严峻,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2)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法律法规不健全,矿产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不到位。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无论与国与民都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但在目前我国矿业经济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入市场经济模式的转换时期,由于以往矿业开采中重产量,轻管理,轻效益,转轨过程中还必须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指导,鼓励指导和引导甚至约束。而在这方面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以矿产资源法为主体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但是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鼓励、约束政策法规不太明确。例如贫富兼采利用的低品位矿石、开展综合利用回收的共伴生有用组分,由于这部分资源的回收生产工艺相对复杂,生产成本高利润很低甚至还需资金补贴,税费收取按量不按质,按开采量计收,加大了利用成本,搞综合利用反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导致采富弃贫。关于矿业“三废”等二次资源的收集、回收等相关政策尚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界定。
(3)对矿床中共(伴)生组分综合勘查、综合评价不够,工业部门利用矿物有用组分单一。
目前我国矿产综合利用的科研力量还很薄弱,矿产综合利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很不够。由于工业部门分散,因此,地矿的科研人员不集中,力量分散,仪器、设备、装备落后,形不成拳头。另一方面,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础研究力量严重不足。在部署地质找矿工作时,没有同时部署与综合评价、综合利用研究的试验研究工作。
(4)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矿山比例低,众多中小矿山综合利用水平很低。
我国金属矿共、伴生元素资源相当丰富,但总体上综合利用程度低。中、小型矿山企业综合利用程度比较差,大部分小型矿山企业和小矿山根本不进行综合利用,不能做到贫富兼采,综合利用率达到70%的有色金属矿山仅占2%、综合利用率达50%的矿山不到15%,75%的综合型矿产企业综合利用率不到25%,国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30%。
(5)共生、伴生有用组分综合利用指数低,有用组分回收少。
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低,矿产资源经营粗放,有用矿物的回收率低。我国的共、伴生矿多,在已开发的矿产中,共伴生矿占87 种,对共、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的只占1/3,综合回收率不及20%。同时,由于我国选矿工艺装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使得许多有用矿物的回收率低。由于选冶水平与国外有差距,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只有30%~40%,比国际水平低10%~20%。
(6)矿业废渣、废气、废水的治理与利用,尤其是大量的尾矿及固体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综合利用率低,尾矿中大量的有价元素及可利用的非金属矿遗留在固体废弃物中。目前我国粉煤灰和煤矸石的利用还不到其产量的一半;全国各类矿山每年排放废水30亿吨,其中选矿厂回水利用率仅达到65%~70%,尚未达到国内要求回水利用率80%的水平;综合利用率程度最差的是产生量最大的尾矿。矿冶生产加工过程排放的大量粉尘和含有硫、砷和氮氧化物的废气,对环境也造成很大影响。矿业“三废”的治理与利用,尤其是大量的尾矿及固体废弃物的开发利用亟待加强。
(7)适应于我国资源特点的综合利用技术欠缺。
复杂多元素共生矿、贫矿、难处理矿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已经迫在眉睫,传统矿产加工生产工艺复杂,流程长,成本高,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国内选冶过程的自动控制水平大约落后15 年。缺乏与之适应的、高效经济的选矿冶金加工工艺技术,严重制约了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国大型高效低耗选冶加工装备的研究落后;缺少对尾矿、废渣等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回收利用的装备。这些问题都制约了矿产综合利用的效益以及贫、杂、微细复合矿石的综合利用。
三、南阳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势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矿产资源丰富。石油、金、银、金红石、天然碱、高铝耐火材料、石墨、建材类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在省内名列前茅;近年来,依靠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建立了石油、多金属、建材、化工工业、玉石加工业基地,这些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产业现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及其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矿产资源勘查投入下降,增储难度大。在国家出资勘查投入下降的同时,商业性勘查投入增幅不大;勘查登记区多达140处,但实际勘查资金投入有限,勘查效果差;深部找矿既缺乏资金投入,又缺乏先进可行的勘查技术手段,与今后以勘查深部隐伏矿为重点的找矿方向不相适应。
(2)资源形势相当严峻。支柱性矿产石油、天然气已采出可采储量的近80%,剩余可采储量约2236万吨,资源保证程度低,开采难度大,增储潜力有限。金、银、铜等效益显着型矿产新增资源量远低于开采消耗资源量。大河铜矿处于矿山闭坑阶段;西部各县多数金矿山因资源枯竭处于半停产状态。有色金属铅、锌、钨、钼、锑及黑色金属铁、锰、铬铁矿等多为小型矿点,且多数矿点资源已开采殆尽。
(3)部分矿种选矿技术难题久攻不破,制约了资源开发。金红石、高铝三石资源储量大,但是选矿技术难题久攻不破,严重制约着资源的开发利用。
(4)矿山企业结构不尽合理。突出表现在非金属矿山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水泥灰岩、大理石、建筑石材等非金属矿产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的现象严重。水泥厂等部分大型非金属矿产品加工企业无自建矿山,是造成大矿小开、优矿劣用的主要原因。
(5)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深加工能力较低。部分矿山企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情况较差;矿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深加工能力弱;非金属矿产品缺乏精加工产品、高档产品,高标号水泥和特种水泥在产品中所占比例低。
(6)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矿产开发破坏土地总面积达1454公顷,土壤污染面积140.5公顷,水体污染面积118.3公顷,石油勘探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面积达1471 公顷;尾矿和固体废料堆存量1576.39万立方米,占压耕地1673.37公顷;采矿活动诱发的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裂缝、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危险区多达8处;植被、地貌的破坏诱发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四、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乃至永续利用,保障资源安全。目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采富弃贫造成矿产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破坏。循环经济要求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减少资源的投入和损耗,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延长产业链,深化加工矿产和其副产品,减少废弃物排放。循环经济的这种要求和结果是彻底解决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的最好方法。
2.解决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矿山及其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并诱发多种地质灾害,破坏了生态环境。循环经济要求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进行清洁化生产,力求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并重,尊重生态规律,注重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和保护,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只有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才能将经济发展建立在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传统资源产业改造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传统的资源开发产业是粗放型的,是以“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为代价的,不具有可持续性。传统的资源产业必须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走循环经济的路子。
(二)我国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经过数年的实践,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1.政府重视
中央提出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国家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给予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国家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工业污染预防。在2005年7月20日发布的《国务院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若干意见》中将“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之一,把“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大力推进尾矿、废矿综合利用,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环节之一。省政府也把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重点。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这种积极态度为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提供了政策引导和支持。
2.企业欢迎
对企业而言,发展循环经济,是对资源综合利用的深化和完善,有助于企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助于企业实现环境与效益目标的“互促双赢”;顺应了自然生态运行规律,有助于矿产开采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实现;有助于可持续发展思路的有效拓宽。
3.技术保障
循环经济理论和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资源开发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提高,我国公民的资源意识、环保意识已有明显增强,为循环经济在全社会的普及推广奠定了基础。
五、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要坚持以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坚持开发与保护、利用与节约并重的思想。具体到实践中,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现阶段社会对其认识不足,循环经济的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和广大公民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现有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还不能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循环经济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政府部门和矿山企业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人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协调;有些领导也讲循环经济,但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建设机制与保障政策等还有待进一步把握。因此,发展矿业循环经济首先必须要提高对循环经济的深刻认识,转变传统观念。具体要实现三个转变。
(1)由保护计划管理向环保多元经营转变。在这一转变中,政府的角色要定位于提供制度和标准、规则、政策和法律法规。环境保护要在政府主导下努力向社会化、产业化、专业化、企业化方向发展,严格社会、企业,特别是矿山企业的环保责任。
(2)由传统的单向思维向新型的多向思维转变。各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都必须综合考虑资源开发、污染预防与治理、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环节,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
(3)由单一经济运营向环境、经济共同发展转变。矿山企业不仅要创造财富,更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成本,努力实现绿色矿山战略,实现环境与经济工业共同发展。
(二)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循环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尚处于试点阶段,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更是没有实践经验,因此必须在实践中摸索,在推进试点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试点单位和典型企业的成功经验与教训都是其他单位和企业推广循环经济的宝贵财富,要根据地区和矿产资源种类不同,选择不同的试点企业,通过试点,不断积累经验,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同时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搞好试点工作。
(三)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
我国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矿产种类很多,但共生矿多,单一矿少;贫矿多,富矿少,矿产综合利用大有前途。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不少矿产资源白白丢掉,关键在于工艺技术水平的低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矿产循环利用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不断创新,尤其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并使其渗透到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各个领域,延长产业链。通过采用新技术,对矿山废渣、副产品等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延长产业链,既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又可以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四)努力完善矿产资源废弃物资源化管理体制
矿产资源废弃物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尾矿,即在选矿加工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另一类是废石,即在采矿过程中剥离出来的岩土物料。这些矿产资源废弃物由于处理、处置不当,给社会、经济、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导致工程灾害加剧、资源浪费、水体污染、植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矿产资源废弃物具有危害性的同时,也有可利用的特性,是一种宝贵的二次资源。矿产资源废弃物资源化大有文章可做,要加强有关资源回收与利用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的制定,解决资源回收与利用的技术问题,同时使用必要的经济手段,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提高选冶技术,对尾矿资源进行勘查、评价和物质分选,加快转变粗放式、掠夺式生产方式,积极推进矿业循环经济,狠抓尾矿的采选回收率和采选后副产资源的循环利用,搞好尾矿治理和再利用,对于提高矿产资源产量,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进行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
一些矿区由于长期以来矿山环境治理投入不足,矿山遗留的环境问题较多;部分矿山企业只开采不治理现象比较突出,矿渣随意堆放现象普遍。因此而产生的矿区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地面塌陷、滑坡等灾害时有发生,矿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不仅威胁到矿区的生态安全,而且严重影响了周边矿产资源的安全开发,且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破坏和被占用。循环经济模式追求矿业经济效益和矿区生态效益的双重提高。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不仅在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提高、矿产资源的循环和节约利用,更在于矿区乃至整体环境质量的普遍保持和提高。良好的矿区生态环境是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前提和保证。要使循环经济真正在矿产资源领域实现“循环”,必须把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到良性循环状态。这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应该发挥各级政府与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共同努力攻坚。
(六)制订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立法和政策,加强矿产资源行政管理
矿业循环经济必须要有立法和政策支撑其发展。不仅要有一套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矿产开发利用行为,使发展循环经济有法可依,还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鼓励、促进和引导矿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建立健全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提高监管执法人员的素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理顺省市县各级政府之间和政府部门之间在矿产资源管理中的权属关系,做到权责明确,保证地质矿产部门能够真正按照国家所赋予的职责对其所辖区域的矿产资源做到依法管理和保护,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当前要尽快完善涉及国土资源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各种单项资源和环境保护法,修改、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相关法律,强化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另外,矿产资源循环经济的建设还牵涉到许多政策的建设与完善,如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支持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财政、税收、投资、技术的政策体系等。
各地矿山企业要实现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必须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对策和措施,依靠技术创新和理论突破,有效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采用新的工艺技术、新型设备,加强对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㈡ 你的家乡有哪些矿产资源人们对矿产是如何开采,利用和保护的
网络知道
你的家乡有哪些矿产资源人们是如何开采的你应该怎样保护家乡的矿产资源
你的家乡有哪些矿产资源?人们对矿产是如何开采,利用和保护的?写回答有奖励
你的家乡有哪些矿产资源?人们对矿产是如何开采,利用和保护的?
我来答有奖励共3条回答
zhy3123819LV.112019-06-16
我的家乡矿产资源丰富,有钼、钨、铜、铅锌、铁、金、银等金属矿和大理石、石灰石、花岗岩等非金属矿产。
有采用露天矿开采的,也有地下开采的,具体采用那种方式,主要是根据矿体的产出形态和赋存状态等由设计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确定。一般都是开采后就近进行选冶加工,综合利用有价元素;废碴与尾矿尽量用作建材,不能作建材利用时要选择固定的场所堆存,并采取加固防护措施;废水要尽可能循环利用,确需外排的需处理达标后排放。坚持有证有序开采、加强绿色矿山建设、促进地企和谐发展!坚决取缔无证矿,严厉打击非法矿,确保合法有效开采!
㈢ 浜轰滑鏄濡备綍寮閲囧埄鐢ㄥ拰淇濇姢鐭夸骇璧勬簮镄
鐭夸骇璧勬簮鏄锲藉舵墍链夛纴镓浠ュ綋链夊紑閲囦环鍊肩殑鐭夸骇镞讹纴锲藉朵竴鑸閮戒细锅氩墠链熷嫎娴嬨佽瘎浼帮纴杈惧埌寮閲囱佹眰镄勬墠浼氩仛鐭夸骇寮閲囱捐;骞朵笖鍧氭寔链夎瘉链夊簭寮閲囥佸姞寮虹豢镩茬熆灞卞缓璁俱傜熆浜ц祫婧愭槸閲嶈佺殑镊铹惰祫婧愶纴鏄绀句细鐢熶骇鍙戝𪾢镄勯吨瑕佺墿璐ㄥ熀纭锛岀幇浠gぞ浼氢汉浠镄勭敓浜у拰鐢熸椿閮界讳笉寮鐭夸骇璧勬簮銆
鐭夸骇璧勬簮鎸囩粡杩囧湴璐ㄦ垚鐭夸綔鐢锛屼娇锘嬭棌浜庡湴涓嬫垨鍑洪湶浜庡湴琛ㄣ佸苟鍏锋湁寮鍙戝埄鐢ㄤ环鍊肩殑鐭跨墿鎴栨湁鐢ㄥ厓绱犵殑钖閲忚揪鍒板叿链夊伐涓氩埄鐢ㄤ环鍊肩殑闆嗗悎浣撱
鐭夸骇璧勬簮鍏蜂綋閲囩敤鍝绉嶆柟寮忓紑閲囷纴涓昏佹槸镙规嵁鐭夸綋镄勪骇鍑哄舰镐佸拰璧嫔瓨鐘舵佺瓑鐢辫捐″崟浣嶆牴鎹瀹为檯𨱍呭喌璁捐$‘瀹氥
鐭夸骇璧勬簮镄勫搧绉嶃佸垎甯冦佸偍閲忓喅瀹氱潃閲囩熆宸ヤ笟鍙鑳藉彂灞旷殑閮ㄩ棬銆佸湴鍖哄强瑙勬ā;鍏惰川閲忋佸紑閲囨浔浠跺强鍦扮悊浣岖疆鐩存帴褰卞搷鐭夸骇璧勬簮镄勫埄鐢ㄤ环鍊硷纴閲囩熆宸ヤ笟镄勫缓璁炬姇璧勚佸姵锷ㄧ敓浜х巼銆佺敓浜ф垚链鍙婂伐镩鸿矾绾跨瓑锛屽苟瀵逛互鐭夸骇璧勬簮涓哄师鏂欑殑鍒濆姞宸ュ伐涓(濡傞挗阈併佹湁镩查噾灞炪佸熀链鍖栧伐鍜屽缓𨱒愮瓑)浠ヨ呖鏁翠釜閲嶅伐涓氱殑鍙戝𪾢鍜屽竷灞链夐吨瑕佸奖鍝嶃
鐢变簬鐭夸骇璧勬簮灞炰簬闱炲彲鍐岖敓璧勬簮锛屽叾鍌ㄩ噺鏄链夐檺镄勶纴镓浠ヨ佸潥鎸佸仛鍒板悎鐞嗗紑鍙戝埄鐢ㄧ熆浜ц祫婧愶纴浼桦寲璧勬簮閰岖疆锛屽疄鐜扮熆浜ц祫婧愮殑链浼樿楃;闄愬埗鎴栫佹涓嶅悎鐞嗙殑涔遍噰婊ユ寲锛岄槻姝㈢熆浜ц祫婧愮殑鎹熷け锛屾氮璐规垨镰村潖;瀵圭熆浜ц祫婧愮殑寮鍙戝埄鐢ㄨ繘琛屽叏杩囩▼鎺у埗;灏嗙幆澧冧唬浠峰噺灏忓埌链浣庨檺搴︼纴淇濇姢鐭垮尯鐢熸佺幆澧冿纴阒叉㈢熆灞卞垮懡缁堢粨镞舵拨涓鸿崚鑺滀笉姣涗箣鍦般
㈣ 如何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全省矿业要通过对资源空间要素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实行分区管理,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
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切入点,以产业升级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开发规模化和集约高效利用;
要按照控制开采总量、减少矿山数量、遵守矿山准入、提高利用水平的要求,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矿产资源。
一、矿业区域布局构建矿业新格局在沪宁沿线优化开发区域,加大限制开山采石力度,建设生态示范矿区。
禁采区内严禁开山采石,科学布局规划开采区或集中开采区,压缩露采范围,减少露采矿山数量,控制开采规模,坚决制止分散零星开采。
新建和延续开采的开山采石矿山规模必须达到中型以上。
在重点开采区内,积极引导企业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设立徐州铜山、贾汪、南京芝山和溧阳宜兴水泥用灰岩重点开采区,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提供资源保障。
设立金坛石盐重点开采区,合理开发石盐,发展盐化工,支持国家储气储油工程建设。
设立南京梅山铁矿和栖霞山铅锌矿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重点开采区,稳定铁矿和铅锌的开采规模,保障供给。
在沿运河、沿东陇海线等重点开发区域,加强优势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加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合理开发利用淮安石盐、芒硝和凹凸棒石粘土资源,大力发展矿产品深加工业,开发系列中高档产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发挥徐州煤炭生产基地和转运通道的优势,科学合理利用徐州的煤、石盐、石膏和水泥用灰岩资源,保障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升级;
扶持连云港磷矿资源的开发,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在禁止开发区和生态功能保护重点区域,禁止或严格限制对环境有影响的矿产资源开采活动。
建设矿业经济区全省设立7个矿业经济区,围绕重点开采区矿产资源开发,发展支柱产业,建设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环境友好型生态矿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在徐州矿业经济区,壮大矿业经济规模,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鼓励发展煤电一体化产业、石膏开采与深加工业、铁矿开采与加工业、盐化工产业、石膏开采与深加工业、水泥灰岩开采加工业。
在连云港磷化工矿业经济区,充分利用磷矿资源,发展磷化工产业。
在淮安石盐芒硝化工矿业经济区,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的转变,发展盐化工产业,逐步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盐化工产业基地。
在淮安盱眙凹凸棒石粘土矿业经济区,发展凹凸棒石加工产业,促进盱眙县的凹凸棒石粘土产业尽快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同时成为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南京矿业经济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通过科技创新,发挥技术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金坛盐盆盐化工矿业经济区,科学利用矿产资源和地下空间资源,发展盐化工产业,建设油气储备基地。
在溧阳宜兴水泥矿业经济区,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建设全国一流的水泥生产基地。
培育要素市场,开拓省际和国际矿业市场大力发展矿产品流通市场,壮大矿产品交易市场等有形矿产品市场,探索建立矿产品期货市场等要素市场。
利用连云港港口、长江沿岸、徐州市交通枢纽的有利条件,加快建设煤炭、铁矿石等省内紧缺和短缺资源的贸易市场和贸易基地。
在宜溧地区,培育以建材矿产品为主的交易市场。
鼓励发展南京矿产品物流业、建材交易市场、矿产品期货市场。
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以政府为指导的省际、国际合作,充分利用省外和国外资源。
通过投资、合资等方式,在省外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资源富集区建立能源等矿产的供应、开发基地。
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力求在境外资源勘查和开发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区禁止开采区
1、开山采石禁采区全省划定开山采石禁采区81个,禁采带33条。
在禁采区(带)内,不得新设开山采石矿山。
2、其他矿产禁采区在全省19个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区、资源保护功能区和重要城镇及基础设施保护功能区内禁止开采矿产资源。
在苏锡常地下水超采区,对深层地下水继续实行禁采。
对特殊行业必须开采地下水的活动,应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实行严格的审批和限量开采控制。
苏南、苏中煤炭资源分布区在规划期内不得采用传统方法开采。
开采砖瓦用粘土资源不得占用破坏耕地。
限制开采区
1、开山采石限采区开山采石禁采区外的区域划定为限采区。
开山采石限采区内的开山采石活动要科学规划,控制总量,集中开采。
以南京市为试点,在宜兴、溧阳、金坛、句容、溧水、高淳、江宁、六合、盱眙、铜山、东海、赣榆等县(市、区)规划设定12个建筑石料集中开采区。
在集中开采区内的建筑石料采矿权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实行总量控制,严格矿山准入,按照生态矿山要求建设开发。
2、地下水限采区徐州市七里沟水源地、盐城市区、大丰和沛县县城、大屯等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为地下水限采区。
地下水限采区内严禁新增开采井,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埋深。
保护矿区列入省矿产资源储量表中的目前还不能比较经济地开发利用的大中型及重要小型、低品位或难选冶的34个矿区,划定为保护矿区。
在矿产资源利用水平达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之前,不得破坏性开采保护矿区的矿产资源。
建设项目不得压覆规划保护矿区。
重点开采区划定徐州地区煤炭重点开采区、丰县盐化工重点开采区、铜山水泥用灰岩重点开采区、贾汪区水泥用灰岩岩开采区、邳州石膏重点开采区、连云港地区磷矿重点开采加工区、淮安盐硝化工重点开采区、淮安盱眙凹土重点开采区、南京栖霞山铅锌矿重点开采区、南京梅山铁矿重点开采区、溧水芝山水泥用灰岩重点开采区、镇江——常州金坛盐盆岩盐重点开采区、溧阳周城—平桥水泥用灰岩重点开采区、溧阳上黄水泥用灰岩重点开采区和宜兴新芳水泥用灰岩重点开采区等15个重点开采区,鼓励和引导投资人按规划要求投资开采重点开采区内的矿产资源。
以金坛盐盆为示范,积极推进开发利用功能区划,优化矿产资源和矿山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按照规划功能合理安排勘查开采活动,促进重点开采区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三、开采规划区块对煤、铁、铅锌、金矿、锶矿、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熔剂用蛇纹岩、硫铁矿、芒硝、盐矿、磷矿、石膏、水泥用灰岩、高岭土、凹凸棒石粘土等开采矿种,在重点开采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重点地区、重点矿区、大中型矿产地划定开采规划区块。
开采规划区块是矿业权设置和整合的重要依据,一个开采规划区块原则上配置一个开采主体,新设置的采矿权原则上应位于规划确定的开采规划区块内。
全省共划分开采规划区块65个。
四、矿山准入条件新建、改扩建和延续开采矿山除按规定应具备资质条件、提交包括有水土保持方案的开发利用方案外,还必须符合以下准入条件。
环境保护准入新建矿山必须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制度,单独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作为采矿权审批的必备要件;
对开采活动将造成重大环境影响且难以恢复治理的,实行一票否决。
生产矿山的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书面承诺和保证金缴纳列入年检的必备内容。
安全生产准入新建、扩建和延续开采矿山必须符合矿山安全生产规定,进行安全预评价,并具有相应的安全设施。
安全设施必须与采矿主体工程做到“三同时”。
开采空间区域准入除经省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外,不得进入规划划定的禁止开采区进行采矿活动,不得在禁止开采区内新建矿山。
规划禁采区内的已有矿山企业必须在限定时间内予以关闭。
在规划开采区内的矿山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的采矿活动。
矿山规模年限准入新建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矿山占用储量规模相适应,限定矿山最小开采规模和矿山服务年限。
服务年限大型矿山一般不低于20年,中型矿山一般不低于10年,小型矿山不低于2——3年。
不得大矿小开、一矿多开。
资源利用准入新建、扩建和延续开采矿山必须满足和达到批准的矿山设计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要求。
生产矿山要限期达到规定的资源利用率水平。
矿山开采方式必须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和批准的矿山设计方案。
露采矿山,应采用台阶式开采方式,禁止采用落后的、破坏和浪费资源的开采方法。
资质准入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要求,根据其《分类目录》进行采矿权的出让。
保护正当合法竞争,参与采矿权交易活动的市场主体,应具有相应资质并符合投标要求。
对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3年内不得参与交易活动。
五、矿业结构调整调整矿山规模结构按照集约高效的原则整合各类矿山,鼓励和引导矿山企业规模化开采,提高大中型矿山企业在全省矿山中的比重,压缩矿山数量,对小矿山加大改造整合力度,淘汰技术落后的矿山,关停资源浪费严重、矿区环境问题突出、安全无保障矿山。
全省矿山平均规模2010年达到10.6万吨,2015年达到11.9万吨,2020年达到13.2万吨。
全省大中型矿山比例2010年达到22%,2015年达到25%,2020年进一步提高;
其中非砖瓦用粘土矿山大中型矿山比例2010年达到50%,2015年达到60%,2020年达到70%。
省内18种主要矿产新建矿山必须达到规划确定的矿山最低开采规模要求,其他矿产新建矿山必须达到《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的相关要求。
改进矿产品结构控制原煤生产规模,鼓励实施煤电一体化工程,着力发展坑口电厂和煤矸石发电等煤电联营和综合利用项目。
形成合理的“铁矿石采选冶→炼钢→钢材”产业链,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鼓励发展精深加工业,控制膨润土、凹凸棒石粘土初级产品加工;
严格控制在全省范围内新上水泥生产线和扩大水泥生产能力,控制发展低强度等级水泥,积极发展高强度等级水泥和特种水泥产品;
严格控制砖瓦用粘土开采量,加快“禁实限粘”进程,鼓励以非粘土资源或以工、矿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生产新墙材产品。
提升矿山生产技术结构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矿山采选技术和工艺,提高矿产品产量和质量。
鼓励矿山企业通过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努力降低能耗,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或破坏。
重点发展煤层气开采技术、保水开采技术,鼓励发展煤炭洗、选项、加工和配煤、水煤浆等技术,加快推动洁净煤技术产业化;
鼓励发展矿区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积极研发共伴生矿和低品位、复杂难处理矿的选矿与综合利用技术。
鼓励砖瓦用粘土企业发展烧结粉煤灰砖、煤矸石砖、江(河)湖泊淤泥砖及泥质尾矿砖,开发模数空心砖、微孔砖等生产技术,引导空心砖生产向自保温、大型化发展。
倡导边开采边治理、湿法开采等生产工艺,落实水土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因采矿引发的环境污染或破坏。
发展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建筑材料生产技术,鼓励和扶持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的生产。
推广矿山无尾矿生产技术,促进矿业循环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调整矿山企业组织结构培育、扶植矿产品加工基地和龙头企业。
鼓励发展大型矿业集团,构建和完善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
对矿山企业依法开采的矿产资源及矿山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高效利用矿产资源,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新格局,实现矿山企业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效益进一步提高,数量进一步下降,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向生态矿业发展,增强矿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施省政府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方案。
对整合对象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合理布局开采矿山,高效利用矿产资源,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新格局。
六、开采总量控制为实现开采总量调控目标,规划期间,全省重点控制煤、铁、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芒硝、盐矿、石膏、凹凸棒石粘土、水泥灰岩、建筑石料、砖瓦用粘土矿产的开采规模。
“十一五”期间,建筑石料开采量配置向连云港市适度倾斜,以满足港口建设需要。
七、砖瓦用粘土开发利用加强指导,编制专项规划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市县级砖瓦用粘土资源合理利用专项规划,严格市场准入,保护耕地,科学布局,注重整合,优化产品结构,推广节地、节能、利废、环保方法和技术,做到“边开采、边复垦”。
强化开发利用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对粘土砖生产企业的取土范围和规模进行严格控制,严禁占用耕地建窑或擅自在耕地上取土。
按照规划确定的开采区域,对取土范围实施“一勘六定”制度,即现场勘察与定界址、定取土时间、定取土深度、定取土数量、定复垦计划、定补偿标准,保证粘土资源管理到位。
除保留生产复古材料的小土窑外,对小土窑、小立窑和无土源的18门以下轮窑实行平毁复垦。
加快“禁实限粘”进程,大力发展新墙材产品继续推进“禁实限粘”,大力发展新墙材,基本淘汰粘土实心砖,进一步压缩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空心粘土制品。
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盐城6个省辖市,以非粘土或以利废为主要原料的新墙材生产比例达55%以上,乡镇以上实现“禁实”目标,禁止生产或基本淘汰实心粘土砖,禁止或限制生产实心粘土砖。
其他地区以非粘土或以利废为主要原料的新墙材生产比例达50%以上,80%的乡镇实现“禁实”目标,大部分地区禁止生产或基本淘汰实心粘土砖,限制生产实心粘土砖。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广节地、节能、利废环保技术因地制宜,推广泰州和扬州市废地开发取土、南通市江河淤泥空心烧结砖、苏州和无锡工业污泥制砖、徐州市煤矸石和粉煤灰制砖及隧道窑烧制、宿迁坯场绿化、常州金坛边开采边绿化等资源利用方法、产品生产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
八、主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坚持“一转二有三综合四循环五节约”的原则,加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力度和应用广度,加强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大力提高资源回收率和共伴生元素综合利用率,推进全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到2010年,全省煤、铁、铅、锌、锶、硫、磷、石盐、芒硝和高岭土等主要开采矿种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继续保持在全国先进水平,到2015年基本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对重大采选技术、矿产综合利用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等进行先导性和示范性研究与开发,积极开展新能源、新材料矿产等非传统矿产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因技术不成熟,尚不能综合利用的多金属共生的采、选固体废弃物等,可暂不利用,并妥善保护,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企业投资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在全省18个具有较好开采条件的重要资源矿区(田)中,推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矿山和工程建设,树立矿业循环经济先进典型,全面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㈤ 如何全面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资源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子孙万代利益,矿山企业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中,不断强化节约集约利用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二、坚持履行好主体责任。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是我们矿山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矿山企业作为社会公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切实履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主力军和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以身作则,将珍惜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变成我们自觉的行动,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平。
三、坚持技术创新。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是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我们要依靠科技进步,强化自主创新,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设备,做研发、推广先进技术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志愿者,积极促进矿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㈥ 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的对策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现阶段,我国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源于矿产资源,30%以上的农业用水和饮用水来自属于矿产资源范畴的地下水。可以说,没有矿产资源持续稳定的供应,就没有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呢?笔者认为,应实施“利用‘两个市场’,开发‘两种资源’”的矿产资源发展战略。
一、健全、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矿业新体制及新机制
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与建立我国经济安全的需求上来看,国家要加强对矿业部门的管理,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矿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首先,要制定矿产资源的中、长期规划。考虑到资源利用和经济可行性两方面,应从需求关系上明确各种矿产品在“两个市场”中的份额,并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其次,健全、完善各种矿业政策、法规,政企(事)分开,保证国家政策法规在宏观上强有力的调控作用,保证市场机制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第三,加快培育矿业权市场的步伐,改善政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收境内外资本、民间资本进入矿业市场。
第四,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公益性地质工作包括基础地质工作、国土地质工作(区域地质、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区域环境地质、区域水文地质、区域工程地质)、矿产态势系统调查及地质环境态势调查研究等。公益性地质工作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我国地球科学水平的提高和国家资源、环境的战略安全,国家应制定有关规划,组织专门队伍实施,促进地质成果社会共享。商业性地质工作包括矿产地质工作和广义的应用环境地质工作等,它是按市场机制运作的。
目前,我国矿业市场包括矿产勘查市场尚未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政策法规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国内外资本尤其是境外资本与民间资本不能进入矿业市场。另一方面,由于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风险很大,在前期地质工作程度偏低的情况下,更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在我国矿产品需求快速增加,矿业体制包括地勘体制处于改革转型阶段的特定时期,国家可以在改善政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矿业市场的同时,加大投入,提高矿产勘查前期地质工作程度,以减少投资者的风险,进而促进矿业的发展。
二、加大投入,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扩大矿产资源储备
快速而准确地发掘矿产资源潜力,科学地制定矿产资源规划,既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又是泽及子孙后代的长远大计。
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深度上讲,目前我国固体矿产勘查深度一般为300~500米、开采深度一般在300米以内,流体矿产勘查开发多在5000米以内,而1000米以内的固体矿产和10000米以内的流体矿产至少有一半以上还未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探矿经费投入较少,地质调查特别是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程度还很低,这与西部地区良好的成矿背景和条件很不相配。另外,新矿床类型的发展,新成矿概念的建立,新的技术方法的突破,采、选、冶技术方法的进步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对矿产资源的认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产资源评价程度较低。我国西部地区虽然地域广阔,但地质工作程度较低,资源潜力尚未查清,东部地区勘查和开发深度也不够。由于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隐性特点,决定了其需要耗费大量勘查劳动才能被发现和控制。经验表明,矿产勘查投资与可利用储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不确定的,它受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勘查投入、科学技术进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我国陆续发现了大庆油田、金川铜镍矿、金堆城钼矿、玉龙铜矿等大批大型矿床,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地质工作程度还比较低、成矿规律不清楚,深部、覆盖区,尤其是面积广阔的西部地区地质工作程度更低。鉴于矿产资源从评价、勘查到资源开发利用一般需要10年至15年的周期,因此,国家必须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西部矿产资源评价,加大东部地区挖掘潜力,为未来10年可能出现的某些重要矿产资源严重匮乏和资源基地由东部向西部战略性转移做好资源接续准备。
三、最大限度用好国外矿产资源
不论从我国10年来矿产资源的消耗趋势(储产比),还是未来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判断或者按不同种类消费模式预测,未来30年我国对主要矿产资源的需求总量将数倍于现有探明储量,像石油、铜这样重要的资源储量甚至难于满足未来10年的需求。面临这样的形势,贯彻“走出去”的战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外矿产资源成为必然选择。其一,我国目前的地质研究水平表明,有些矿产难以找到或者未形成规模;其二,有些矿产探明需要一个过程,经济发展“等米下锅”;其三,目前国外能够较为经济地(与国内开发成本相比)提供我国所需要的矿产;其四,作为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应该细水长流,泽及子孙后代。
中国紧缺的重要矿产资源需要通过国外资源开发和市场两个渠道补足。无论是出于经济、安全还是方便、快捷的目的,周边国家无疑都是中国走出去开发利用全球矿产资源的最佳地域,周边国家是构筑中国矿产资源安全配置体系的内置层。
显然,在具体做法上,国家制定政策,鼓励中国矿业“走出去”开发境外矿产资源,国家应该设立“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基金”,扶持矿业(包括勘查业)“走出去”,并把境外找矿前期的地质工作列入国家计划之中,以促进“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略的实施。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后的新情况,对矿产资源进出口比例要有恰当的把握,逐渐摆脱为发达国家提供原材料的角色。对有些优势矿产,如钨、稀土,甚至一些“假优势”矿产,如锌的出口要审时度势,从经济观点,从国家安全观点,从可持续发展观点从长计议。
四、调整我国的能源与矿产资源消费结构
面对我国石油和许多重要矿产资源严重短缺、潜力有限和未来30年经济建设所需能源与矿产资源剧增、缺口巨大的情况,面对我国目前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生活资料消费滞后于生产资料消费所带来的对能源及矿产资源消费新需求,积极探索并科学调整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消费结构已刻不容缓。
科学地调整我国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消费结构,需要从我国人口基数大、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比较客观和准确地预测未来二三十年经济高速发展和进入工业化高峰,以及社会全面进步,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对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化石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储量、潜力、实际开发条件等现状,综合考虑化石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的增长率以及境内外获得的比例,新能源的发现和多种替代品研制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多种因素,来科学地提出我国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结构调整意见和建议。
五、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强化矿产资源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首先,加强科学研究,进行理论创新,成矿理论的突破往往使矿床批量发现,开拓新领域,发现新矿种,利用非传统矿;其次,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技术进步显得更为迫切。
开发引进应用航天、航空对地观测、监测与探测技术,地面快速勘查技术,深部探测技术,非传统矿床的勘查、选冶技术,高精度测试分析技术以及信息处理、集成、提取技术和替代品制造技术等,既可提高勘查、开发水平,又可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深刻地影响着矿产资源领域的方方面面,直至改变世界某种资源的配置,改变一个国家的资源和矿业地位。
六、科学开发资源,振兴我国矿业
矿业是连接矿产资源与矿产品的纽带,矿业的振兴是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供应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矿业不太景气。90年代我国矿业也举步维艰。表面看二者境况相似,但实际上原因大不相同,世界矿业的不景气是因为资源及其生产供应相对过剩造成的。而90年代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矿业不景气则与世界矿业背景相反,一方面由于矿产资源禀赋不佳;二是由于管理水平低、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综合利用能力差等,使得矿产品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经济效益差。此外,受经济利益和局部利益驱动,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矿山企业数量急剧膨胀,数以万计的集体和个体矿山在生产和资源利用效益十分低下情况下无序地开采着本来就不多的矿产资源,结果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愈演愈烈。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进入WTO的挑战,国家要主动加大矿业改革力度,就像纺织行业“限产压锭”那样,大力度整顿,淘汰落后、分散和小规模的矿业生产,控制非理性的矿产开发。要花大力气通过关、停、并、转等方式重组,建立高起点、高技术、规模化、集团化的现代矿业企业,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振兴中国矿业。
七、加强管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依法治矿,形成良性循环
制定严格的政策法规,依法治矿,从严管理,宏观调控,加强监督,整顿矿业秩序。要进一步提高矿产品的科技含量,控制初级原料输出,扩大内需,拓展用途,保护矿业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从资源角度、经济角度研究决定“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中的勘查、生产、销售,做到资源利用与经济效益双赢。
废旧金属的回收再利用已经被许多发达国家政府高度重视。1999年美国回收金属在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和数量为:铜45%(135万吨)、铝23%(170万吨)、锌29%(43万吨)、镍38%(6.9万吨),美、德、意、日的铜铝回收一般占消费量或产量的30%—50%。我国铜的再生利用率在1992年、1994年和1996年分别达到23.95万吨、26.74万吨和42.75万吨,分别占当年精炼铜产量的36%、35.8%和61%,与发达国家相近。铝的平均回收率不足3%,锌的回收率不足5%。随着我国金属用量的不断增加,再生利用废旧金属对于缓解资源短缺具有重要作用。从政策上对废旧金属的回收再利用予以支持意义深远。
八、建立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供应保障体系
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然而,不安定因素一直存在。为确保国家独立自主和经济安全,建立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供应保障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供应保障体系应该包括下列内容:
①寻求多元、稳定、丰富的矿产资源来源。②确立科学、合理的矿产资源的储备。③构筑安全可靠的矿产资源运输通道。④制定应付突变事件的有效机制。⑤组建起点高、技术新、规模大的现代化矿业企业集团。⑥建立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机构。建立集资源、环境、经济、外交、投资环境和政策法规等多元信息于一体,具有信息快速处理、集成、提取和能够全方位跟踪、快速反应并对未来事件具有预测功能的全球矿产资源战略决策系统,是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供应保障体系的支撑。
(原载《中国矿业报》2003年3月4日)
㈦ 对如何保护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保护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1、需要规范的监督机制。
2、需要全球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最先进的技术。
3、专业的团队人才的帮助。
4、规范的计划与开采。
5、合理的利用与发掘。
矿山废弃物利用
矿山固体废弃物具有危害性的同时,也有可利用的特性,是一种宝贵的二次资源。开展矿山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处理,进行无尾工艺或无废工艺的研究实现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化害为例,变废为宝,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矿山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矿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是我国矿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矿产资源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