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什么是历史文化资源
扩展阅读

什么是历史文化资源

发布时间: 2024-07-15 03:23:03

‘壹’ 急急急急。如何看待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将历史文化当成是一种社会资源来看待是史学观念上的巨大变化,对我国的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在学术思想上历来有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提倡学术经世,佐国教民.历代史学家"各因其时"的历史观和"利弊相倚"的方法论都不是简单地为史学而史学,而是发挥其微言大义,抒发忧时忧民的爱国情感以匡扶社会,兴盛国家.因此,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既符合史学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经世致用的优秀史学传统合乎规律的延续和发展.
一, "历史文化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文化资源是在市场经济进程中被提出,被关注的,因而,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其与其它相关的一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仍在探讨之中,还没有达到统一的认识.迄今为止,人们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提法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对"文化资源"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理解还没有达到共识.[1]从一般意义上说,凡是无意识的,非人为的,不假于人之力而然者都是自然.文化则是通过人事,人为,按人的方式使自然"人化"所形成的人的世界.文化不是自然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果,而是人的创造活动及这种创造活动的产物.文化资源是指人类为开辟,发展和完善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改造利用自然,维系社会规范和塑造人类自身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譬如,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科学和教育发展水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体制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等.在现代,信息技术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在这诸多内容中,以社会价值观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最重要的文化资源. 文化人类学界今天普遍接受将文化分为物质的,社会的和精神的"三分法".与此相关联,"文化资源"是指人类为开辟,发展和完善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改造利用自然,维系社会规范和塑造人类自身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它包括着一切有文化价值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文化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作为文化生产的原材料和物质文化生产所必需的环境条件;文化社会资源主要指人类在社会上通过种种劳动所获得的种种能力和习惯等,它包括社会,经济,技术诸因素中可用于文化生产和文化生活的种种方面,主要显现在教育,科学,文艺,道德,法律,风俗,信仰等方面.
关于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李志亮在"试论郴州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中提到:历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财富,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品味."[2]
薛存心在"河南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拯救与开发研究"中讲到:历史文化资源可以签史,育人,兴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中,其现实意义都非常大.历史文化资源与一般的文化资源不同,是不可再生的.[3]
王秉洛在"中国风景名胜区中的历史文化资源"中提到:历史上形成的风景名胜区都是人们对优美的自然环境进行开发的结果,风景名胜区中的文化资源包括:古代人类文化遗址,古代经济文化中心,文人荟萃之地历史上经济文化繁盛又具灵山秀水之处,从对自然的崇拜到欣赏的过程中,人类在自然资源中留下的文化资源,古代工程结合白然环境,其科学技术和艺术成就为现代人所利用并欣赏.等成为历史文化资源.[4]
杨培钧在"旅游发展要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提到: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传承与延续,是一个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结晶,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时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5]
许智范认为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是:历史文化资源往往和名山秀水结合在一起;历史文化资源在某些地区显得特别集中.[6]
王治涛认为历史文化资源从时间上看,历史悠久,连绵不断;从空间上看,分布广泛,但也相对集中;从内容上看,十分丰富;从规格上看,档次高,意义大;从保存上看,地面遗存少. [20]
历史文化既然作为资源,首先它是有限的,也即具有经济的稀缺性.历史文化不仅是经济资源,还是社会发展的因素,历史文化资源肩负着文化承传的重任.它的特点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挖掘,使其为人类提供更有价值的精神养料.
二,国外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经验的借鉴研究
与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究起步较晚,虽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尚未建立起一套立法,资金管理及公众参与等方面相对比较完善的保护制度,这样很有必要结合我们自身的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的保护利用的经验,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使之世代传承,永续利用.对此,许多学者通过对国外经验和教训的剖析归纳以对我国的文化资源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沈群慧在研究英国历史建筑及古城保护中得到成功经验与启示:英国对历史建筑及古城按保护的要求范围划分为:古迹;登录建筑;保护区.以"切斯特和伦毅城"的保护作为成功范例,讲述其保护规划过程及实践特点,并分析了其对我国的启示性,认为伦敦最近几年开发道克兰地区时,成功地解决了保护历史风貌和开发的建设的问题,成为伦敦新的经济增长区,这些都得益于历史及自然环境的保护,特色环境空间的建立.英国成功保护工作值得我们借鉴,学习.[7]黄启后分析了泰国保护历史文化资源采取的措施,认为在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中,立法与强化政府社会职能起着关键性作用;[8]阮仪三等在其研究中借鉴了巴黎的经验:提出要持之以恒地保护历史建筑,历史建筑和环境的保护与历史建筑的开发利用,有机结合并引入公众参与的机制进行保护上海外滩地区的历史建筑.[9]陈淳等从国际文物保护的视野,汲取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现状对现存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作了比较和探讨,认为健全法制和加强公众教育是完善我国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关键.[10]王林对我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和资金保障制度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比较,认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建设需要注重解决制度,措施,观念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公众保护意识.[11]邵勇等对法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制度发展过程的剖析,[12]刘临安对意大利建筑文化资源保护的概括介绍,[13]焦怡雪对英国致力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民间团体的介绍,,[14]这些研究充分说明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应完善立法,资金保障,行政管理等制度,培养公众意识,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形成自上而下的保护约束和自下而上的保护要求的良性互动机制,从而对其有效保护,合理利用.
三,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及保护原则等基础性内容的研究
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富,集多种功能价值于一体,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这种价值使之传承于后代,同时又要对其合理利用使其价值得以体现,功能得以发挥.这也就引发了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保护利用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和要求,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及保护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等相关问题的研究,研究角度涉及经济学,建筑学,地理学,社会学,旅游学,民族学等多个学科.[15]
(一)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及特性研究
邱敏提出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存在价值,潜在的经济价值和现实的经济价值,与之对应存在三种利益群体即全社会成员,地区居民和开发经营集团,并分析了其相互间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及认识误区.[16] 孙静,姚大力提出特殊的区位与文化底蕴造就了历史文化资源品质上独特的双重性,其旅游价值具有非常明显的双重特性:旅游历史文化价值的双重性和旅游观赏价值的双重性.历史文化资源一旦形成就相对静止,所固化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在一定时期稳定地存在,其价值不仅包括本身固有的价值,还包括后人根据历史文化资源对自身的有用性而赋予他的价值,因此,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不存在永恒的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17]苏佩,陈艺元认为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是一种历史与文化价值,区位价值,旅游市场价值和其他价值的综合.[18]张建华,秦道刚以济南历史文化为例讲述了商端口文化的特征与价值,认为文化是人类历史与智慧的结晶.保护历史文化物质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效利用城市文化资源,是后来人应永恒关注的课题.[19]
(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原则的研究
阮仪三等总结了世界及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原则,认为保护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和深化,保护内容不断增添和丰富,提出原真性原则对中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具有很大的意义和重要性,认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面临的最大敌人是各种片面和错误的认识观念,剖析了当前对历史古迹的修缮,重建和新建仿古建筑中存在的片面认识和问题.[8]杜忠潮, 李丹以西安历史古迹旅游资源保护为例提出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原则:1,保护性原则:始终坚持历史古迹保护前提下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现代考古学中的历史古迹保护手段,接受历史学,考古及资源环境等领域专家学者的指导,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历史古迹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的永续性和谐发展.2,尊重历史原则:历史面貌的恢复依靠一个个连续的时间剖面得以重建,每一历史古迹都真实地反映相应历史阶段游开发需要尊重不同时代的历史特点,突出不同时期历史古迹旅游资源的特色,以期展现不同的历史风貌.这是因时,因物,因地确定文化定位和旅游形象,复原各类历史古迹和进行旅游产品策划营销的基本原则.3,文物及其周边环境保护并举原则.[20]武联,李东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再现历史文化价值——(唐)玉华宫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思路和方法》中阐述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原则:1,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即"发展"必须基于对资源的保护-保护生态的多样性,尽量少用不可再生资源.2,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发展是主要的,但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改善人发的生存环境,我们不仅要重视发展的数量,更要追求发展的质量.3,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即我们要重视历史及文化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创建人与自然共生的新文明.[21]王治涛在论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与开发中认为:尊重历史,维护特色是保护的重要原则, 任何历史建筑都不可能完全保持它建成之初的状态,因而对历史城市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是指在适应时代需要的同时保护它自身的特色.不是禁止改变,而是对发展要加以控制.'"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应遵循原真性的原则.这意味着对历史建筑来说:第一要尊重原物,第二要延长使用寿命;对历史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来说要保持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社会生活延续性.[22]
四,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究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掀起的城市建设改造的热潮使得不少城市"旧貌换新颜",在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造及"日新月异"的发展中,由于认识的不到位和短期利益目标的驱使等原因,使得文化资源的保护不得不让位于所谓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相当一部分文化资源被不同程度地破坏,留下了许多无以弥补的遗憾.所幸的是这种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相关的保护规章制度和办法,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以求城市发展和文化资源保护的平衡.陈明月通过对西安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思考,认为在古代曾有过辉煌历史的西安,在新时期发展步伐变慢了.为加快西安的发展步伐,西安城市的总体规划应向以下几个方面倾斜:加速西安与咸阳的合并,整合城市资源.开发渭河流域,在北郊建设新城,保护,复兴西安古城,把西安建设成旅游文化影视名城.如果照这个规划的发展方向,多年后,在西安古城,人们的交通以步行为主:辅以传统文化特色的马车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走在一条条带有我国唐代古典韵味的大街小巷里,仿佛回到一个曾经逝去但十分繁华的历史时代,别有一番风味.这不是去完全复古,而是要更好的开发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研究者提出西安市"皇城复兴"计划,旨在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还历史本来面目,这对保护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弘扬悠久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23]张兴龙分析了在现代化,城市化建设中,人文精神建设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的历史背景下,厘清思想,破除旧念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正在经历着历史性转变的桥头堡城市发展来说,在人文精神建设上也需要反思历史资源,以此为城市发展补充新鲜的血液.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新城的建设与传统的遗存发生激烈的碰撞.如何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从"旧城改造"的遗憾中总结经验,通过加快城市发展,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抓好"历史文化普查"和"编制规划"两个关键.通过政府增加投入,结合西湖,运河环境保护积极挖掘,保护历史文化景观,在城市道路整治中,把历史文化"碎片"串珠成链.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获取显着成果等举措,使名城的历史文化再度辉煌,"人间人堂"再展丰采.事实证明,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这一对矛盾是可以统一的,是可以相辅相成,获得共赢的.[24]任云兰从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海河文化带的建设,文化环境的塑造和海河文化带的建设,精心打造精神文化产品三个方面着手提出人文历史景观是城市极具活力的视觉要素,是构成城市视觉形象的精神和灵魂.可以说,人文识别(与地缘识别相对的包括历史,文化,风俗,民族等人文状祝的识别系统)是一个城市最持久,最具资源潜力和最有文化人类学意义的识别系统.人文历史景观最重要的要素是城市的文化遗迹,它们是城市发展历史形态在物质实体上的表现,是城市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25]李传义分析了近代城市文化资源保护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从重点历史街区和建筑群,一般性历史街区和单体建筑三方面着手提出了科学建构近代城市文化资源保护体系的构想.[26]文旭涛等以旅顺太阳沟近代历史风貌区为例探讨了近代历史街区的保护方法和策略,提出了整体性保护与原真性利用相结合的保护观念和保护的基本思路.[27]
五,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问题的研究
历史文化资源具有突出而普遍的科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价值,同时亦具有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人们已日益认识到这种价值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主要是旅游开发)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国不少地方普遍的做法.在这种开发的过程中,由于思想认识,管理体制,立法滞后等问题的存在,出现了不少破坏文化资源的现象,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保护开发之争.这种争论曾一度在政界,实业界和学术界此起彼伏.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目前问题的实质已不是要不要开发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开发经营和管理,实现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从而使其传承后代永续利用的问题.这方面存在大量的文献,主要包括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问题研究,保护与利用关系的研究,保护利用的机遇和挑战及旅游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问题研究等方面的内容;郑良文分析了如何对历史文化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他认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国家现时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既定方针.要加强文物的抢救复建,尽力恢复原貌,把"历史"挽救回来,并开发为文化旅游基地.编制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尽快恢复已损坏的历史资源点,加强若干地区历史人文资源的建设构想,总结分析了实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完善立法,加强管理等,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永续发展;[28]郭唯以福州古桥为例,从以下三方面分析了保护和开发利用古桥的现状:1,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和科学保护规划2,古桥保护资金严重匮乏,保护措施不力3,重交通功能轻旅游功能且分布散广,难以形成整体品牌优势.并针对以上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1,加大古桥的保护力度,建立科学的保护规划.具体措施为:(1)对古桥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考证,建立古桥资源信息库(2)将古桥全部列入保护名录并依法公布,受到法律保护(3)编制古桥及周边环境保护规划.2,加强和重视古桥保护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全方位,多渠道筹措古桥保护开发资金,具体措施为:(1)积极申报省级,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成立古桥保护基金,加强宣传,发扬民间修路造桥造福乡里的美德,吸引民间捐资(3)对重点古桥的修缮积极申请专项资金(4)利用民间资本雄厚的有利条件,精心设计古桥旅游开发项目,吸引民资投入.对古桥资源进行综合开发,着重旅游功能的开发;[29]余敏辉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可持续发展,文化多样性,无形遗产保护,公众意识与地方性保护等方面阐述了;[30]莫子刚通过对贵州旅游资源的研究认为:若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利用除了要继续采取发展交通事业,发展地方经济,加强宣传力度等措施以外,还必须继续纠正那种把文化资源当作陪衬的错误意识和作法,树立起文化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是旅游业发展之统帅和灵魂的观点,必须发展教育,广泛培养民族和史学等相关人才,提高旅游管理人员的人文素养,加强人力资源投入和其他资本投入,夯实各项基础;必须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研究与推广,投入与产出,特色化与庸俗化以及现代化文明与传统文化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坚持科学统一有序地开启原则.[31]
综上所诉,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是旅游.尽管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不完全等同于旅游,但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旅游关系密切.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不仅可以为旅游部门增加直接的收入,还可以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和就业的目标.同时通过旅游开发进行资源合理利用,才能展示其固有价值.并使它们与现代化生活相结合,达到更好地保护的目的.第二,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增加,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必须结合起来.极端的采用政府主导开发或市场主导开发都是不可取的.开发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到不同的阶段市场和政府调节力的强弱也应该有所变化, 第三.对各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要考虑旅游开发历史,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地理位置,资源状况等情况而灵活运用.
六,我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研究的现状分析和前景展望
我国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起步较晚.过去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禁锢,历史文化并没有被当作一种资源来进行开发利用,而只是作为宝塔尖上的文化知识为知识阶层所享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两个文明建设中,不仅重视物质财富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逐步注意到精神财富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两者互为条件,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互相发展.大量史学着作的出版,各种形式的博物馆,展览馆的开发利用,微缩景观的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鉴定和命名,重大历史事件和名人的纪念活动,各种文化节庆的开展,地方史志的整理和研究,招商引资活动中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现象,对于普及人民群众的历史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也使史学走出了书斋,走向了生活,走到了人民群众之中.起到了团结,教育,鼓舞人民,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对于扩大各地的知名度,使历史文化渗透到经济行动中,促进招商引资,营造旅游氛围,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应该肯定,各地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中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总体成效是明显的.但是,无庸讳言,由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作为一种文化与经济的渗透互补活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鲜事物,毕竟还缺乏经验,加上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影响,使某些地区,某些方面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走入了误区,这主要表现在:
(一)认识上的文化异质现象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中的扭曲.忽视其社会教育功能和文化发展功能,迎合低级趣味,缺乏高雅性,科学性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开发中的无序现象.这主要表现为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中的重复开发,缺乏统一规划,相互攀比,竞上项目等现象.同一个问题,同一个人物被各地炒来炒去;节庆活动名目过多,繁文絮节,缺乏目的性;旅游种类大同小异,各地一轰而起,竞相争建民族村,民族园,既没有突出民族特色,也没有反映各民族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民风民俗上,过多地强调了奇特性,落后性;纪念活动缺乏新意,年年搞年年同一个腔调;对某些历史文化的发掘喜好轰动效应,不顾人力,物力和保护能力的限制,无约束,无节制地大量开发,没有达到使死宝变成活宝的目的,反而造成了文物古迹的风化,腐蚀;大量赝品冲击市场,降低了文化市场的品位,大量新建筑群的出现破坏了原有的历史氛围.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否则,将造成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浪费和历史文化资源的破坏,也不可能使文化真正渗透到经济活动中去,起不到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作用.
(二)决策中的非历史主义倾向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一定要注重历史的真实性.任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有一定的历史空间范围,各种历史现象均有其存在的时空依据.展示中的不良文化倾向.历史文化资源作为社会资源,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中,是宣传,展示它的进步性,人民性,还是宣传它的落后面,阴暗面,这是区分文化倾向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志.[32]
七,总结
总结国内外历史文化资源的有关研究,可以看出,从研究对象上,国内外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其内涵因研究者的角度不同,目的不同和文化背景不同而存在差异,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均很广泛,不应只局限于有形的文物,建筑和遗址的研究,对那些更易消亡的独特而珍贵的口头及非物质资源也应涵括在内.研究不应只集中于城镇和风景区,对于那些散布于民间的乡土文化也应注意发掘,保护及利用研究.国内外越来越重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后的保护工作也尤为重要.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要结合我国的现实,吸收国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在基础理论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研究,不能只是停留在一般的原则和策略方面,对具体的可操作性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应加强重视.
鉴于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中牵涉到考古学,旅游学,建筑学,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学,经济学及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运用和社区居民,地方政府,开发经营集团,国家及全社会成员乃至全人类等多层次的相关参与,故在研究中应从多学科的不同角度介入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改变现在的基本是城市规划和旅游主导的局面,研究形式可以广开渠道,争取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及个人的支持,有些问题可以与国外合作研究,这样多方参与,上下齐动,推动研究的进展,增强遗产意识.
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是一持续性的工作,一方面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和大量研究人员的参与,一方面普及性和全民性也不容忽视,需要全民意识的提高和公众的普遍参与,鉴于此,很有必要将历史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普及全民历史文化资源知识,并加强高校,科研机构等对保护技术的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我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研究的水平,进而指导历史

‘贰’ 文化资源的定义是什么

文化,包括了物质和非物质,即思想和实物并存,把握了这些之后你在看一下什么是资源我认为不难理解了吧

‘叁’ 地方历史资源是指

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地方采集的整理的编修的文化资料。地方志,是杰出代表。
专门组织人员编修
现存最早的全国地方志,是公元813年唐代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后因图佚,改名《元和郡县志》),共40卷,后有部分散失。它以唐代的47镇为纲,每镇一图一志,详细记载了全国各州县的沿革、地理、户口、贡赋等。 南宋以后,地方志大量增加,尤以明清两代最多。据1976年统计,我国仅现存的地方志即达8000多种,约12万卷。我个人认为地方历史资源是指当地的历史古迹,历史人物、故事以及地理、人物风貌等。地方历史资源的采集方式应当是各地人员编写的反映当时人文故事、地理风貌的资料,志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最早的采集时间不知道,也许《水经注》这一类的应当能算上。地方志,文物,古迹,文化。

‘肆’ 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哪些

(一)历史遗迹类
历史遗迹指人类活动的遗址、遗物和其它有历史与纪念价值的遗迹。
1、 古人类遗址:
古人类遗址是指人类的起源到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活动遗址。人们通过对古人类遗址的观赏可获得有关人类起源与进化、史前人类住所、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工具等方面的知识。
2、 古代都城遗址:
中国的漫长历史上,不同的朝代、不同的诸侯国、边塞邦国、小王国都有自己的都城。经过千年的风雨沧桑,大多数均只留下遗址。
3、 古战场遗址:
我国历史上由于各派割据势力之间的冲突和新旧势力的争斗曾发生过不少的战争。
4、 名人遗迹:
名人遗迹包括历代名人故居、名人活动遗址以及相关的纪念性文物与建筑。
5、 近现代重要史迹:
主要为鸦片战争以来所留下的革命遗址、革命遗迹、重要会议会址、烈士陵园、纪念性建筑物等。
(二)古建筑类
长城、关隘、城墙、民居、宫殿
(三)古代陵墓类
陵墓作为旅游资源,主要分为帝王陵墓、名人陵墓、悬棺三类。
1、 名人陵墓
这类陵墓主要是因为埋葬的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人物而出名。
2、 悬棺
悬棺是在悬崖高处凿孔,安设木桩,然后将棺木放在桩上。
(四)城镇类
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是指有悠久历史,在地面和地下保存着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研价值的文物、建筑、遗址和优美环境的城市。
(五)宗教文化类
宗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宗教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些佛教石窟造像、道教宫观壁画等,更是稀世国宝,以成为着名的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