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晋中国土资源测绘院怎么改制
扩展阅读
石油提供热量多少 2024-09-19 08:51:05
ug如何改首页工具条名字 2024-09-19 08:51:04
中国市场有哪些稀缺资源 2024-09-19 08:50:16

晋中国土资源测绘院怎么改制

发布时间: 2024-09-16 16:37:04

‘壹’ 山西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要求,按照“守土尽责,依法行政,保障发展,服务基层”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全面推进改革、发展与稳定,切实做到了“抓大事,办实事,不出事”,实现了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维护权益更加切实有效、服务社会更加全面优质,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 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实现预定目标

● 土地开发整理成效明显

● 重点项目建设资源保障有力

● 土地供应和资产处置更加完善

● 矿产规划和地质勘查得到空前加强

● 地质环境保护与灾害防治扎实有效

● 国土资源管理基础工作稳步推进

● 测绘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 土地矿产开发利用秩序进一步规范

● 领导班子队伍作风建设得到加强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山西省土地总面积15.6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4%。土地资源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山地多川地少,山地、高原、丘陵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0.3%,且60%以上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二是人均占有耕地1.8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9亩,但耕地单位面积产量不高,这几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一直在90亿~100亿千克之间徘徊,人均占有粮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耕地质量总体较差,全省有2/3的耕地为中低产田,79.44%的耕地为旱地,64%的耕地分布在坡度7度以上的自然坡面上,60%的耕地有机质含量低于1%;四是近几年耕地和未利用地大幅度减少,林地面积明显增长。

1.土地利用现状及结构

根据土地利用调查结果,到2006年底,山西省有农用地15 211.4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4.71%;建设用地1 287.5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48%;未利用地7 007.7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9.81%。与2005年同期相比,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地面积减少。

在农用地中,耕地6 081.45万亩、园地442.96万亩、林地6 626.18万亩、牧草地987.47万亩、其他农用地1 073.39万亩,分别占农用地总面积的39.98%、2.91%、43.56%、6.49%、7.06%。

图1 2006年山西省土地利用构成情况

图2 2006年山西省农用地构成情况

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1 145.02 万亩,交通运输用地92.89万亩、水利设施用地49.60万亩,分别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8.93%、7.22%、3.85%。

在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6 598.97万亩、其他土地408.76万亩,分别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94.17%、5.83%。

图4 2006年山西省国土资源从业人员学历构成情况

2006年参加学历教育的有745人,其中硕士5人、本科303人、大专437人。取得学位(学士学位)的有2人,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国外及其他培训的1 105人。随着国土资源部门机构改革的逐步的到位,行政人员编制逐年有所下降,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素质有很大提高。

九、2007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之年,是落实国家严格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的关键之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省第七次党代会、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会议精神,按照“守土尽责,依法行政,保障发展,服务基层”的总体要求,积极参与宏观调控,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着力增强政府对土地、矿产资源的调控力度,有效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力,大力加强国土资源系统班子、队伍和作风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集约节约,有保有压,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用地。

(2)深化整合,科学规划,优化矿产资源配置。

(3)选好项目,用好资金,力争地质找矿实现更大突破。

(4)以建促保,造地复垦,新增耕地30万亩。

(5)以人为本,集中统筹,实施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6)依靠科技,信息共享,提高基础工作管理水平。

(7)明确责任,强化执法,进一步规范土地、矿产开发利用秩序。

(8)充分激励,严格要求,切实加强行业管理。

(9)完善体制,提高素质,全面加强领导班子、队伍、作风建设。

‘贰’ 山西国土资源学校2023年住宿条件

相信各位同学都十分关心自己所读的学校宿舍条件怎么样,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清楚的了解,下面小编专门为同学们整理的山西国土资源学校的宿舍条件、食堂情况,考生们可以仔细的阅读以下的内容。


山西国土资源学校住宿条件


学校宿舍环境很好,宿舍分为4人间、6人间,设有独立卫生间、阳台、洗澡间、风扇、上下床、衣柜、热水器、洗衣机,住宿条件不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山西国土资源学校周边环境


学校坐落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鸣李村,除40多间普通教室外,还设有多功能教室、阶梯教室、计算机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美术音乐专用教室、史地教室、劳技专用教室、200米跑道操场一个及多个篮球场,新建校园网络,网下双向闭路系统进入教室,电脑、语音、阅览、实验室等全面对学生开放。


山西国土资源学校食堂环境


学校食堂与学生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学校食堂外观不花俏,务实的就餐风格,学校食堂的饭菜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学校食堂的菜色品种都较丰富,还有很多特色小吃,全国各地越来越重视分类窗口管理售卖,重视师生饮食习惯和口味。学校食堂很重视卫生问题,如鱼肉菜分池清洗,加工过程中生熟食品的容器分开使用等,对食品卫生质量、餐厅服务卫生质量进行技术把关。



山西国土资源学校拓展阅读


伴随着山西地质事业五十年的栉风沐雨和几代山西地质教育人的执着追求,山西省国土资源学校现已发展成为山西省省(部)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历经半个世纪的洗礼,五个阶段的发展,学校已从襁褓婴儿成长为阶段:从山西地质学校和山西地质厅技工学校孕育而来时间:1959年9月1962年7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学校的前身为山西地质学校和山西省地质厅技工学校。时光流转,沧桑变迁,倾注几代人峥嵘岁月的艰苦创业。历届学校领导与广大教职工,风雨同舟,为地质教育事业,倾注了自己满腔热情和全部智慧,献了青春献终身,半个世纪无私无畏,资治育人,意义深远。1959年,根据建国初期山西省地质工作的发展需要,山西地质厅申梦华厅长向山西省人委和省委工业部请示,成立一所地质中技学校,核定招收学生300名。1960年,根据山西省人委指示,太原向阳农中改为山西地质学校。1961年学校的领导班子里,薛崇德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魏庆海任副书记,徐海泉任办公室主任,滑永昭任教务处主任,于恒恩任总务主任,其余均为专职教员及行政管理人员,全校教职工大约30余人,在校学生分为化验、地质、物探、会计班。在1961年7月10日首届毕业学生在地质学校完成学业。


1961年夏秋之际,正式国家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低,为了弥补副食供应不足,解决教职工的生活困难问题,校领导与厅里领导请示:决定由校领导薛崇德前往晋南地委与洪洞县委联系协商,将学校由太原市向阳店迁移至晋南洪洞县赵城公社侯村,借用民房为校办公地点。一部分解决职工家属住宿问题,同时校领导与当地大队联系,带领组织教师职工大种、大养、开荒种地,五亩地,种小麦、红薯、蔬菜,克服困难自救,有效地缓解生活困境,为了保证实力,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在这其间地质厅老厅长多次去侯村看望学校在校职工。9月20日在临时校址上正式开学,教职工37人,学生104名。1961年根据山西省人委[61]晋教业字第220号文件 “关于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暂行休学的通知”精神,山西地质学校化验、物探两个班次87名学生全部休学,参加农业生产。1962年山西地质学校被撤销,全校253名学生(包括地质厅移交的150名学生在内)遵照上级指示做了安置。此期间薛崇德同志任山西地质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魏庆海任副书记。1960年9月山西省地质厅技工学校奉命成立,校址设于晋北朔县北门外小村,于7月1日开学,教职工13人,学生150名。


校舍为原晋北地质局在朔县修建的平房,缺水、缺电,风沙大,种菜不便,生活和工作条件艰苦。1961年7月13日根据山西省委电话会议精简精神,山西省地质厅技工学校撤销,150名学生移交山西地质学校,留10名教职员工举办地质厅系统在职职工短期轮训。此期间张志敏同志担任山西省地质厅技工学校校长。阶段:山西地质干校在岁月中迂回前行时间:1962年8月1976年10月62年,地质学校改为地质干校,担负厅系统职工轮训任务,教职工编制23人。为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1962年6月,地质厅决定将学校由候村迁往运城(之后测绘队迁入),当务之急要解决校舍问题。学校立即组织力量前往运城接收原214队尚未完工而停建的“飞机房”(有数十间房屋,)。经过紧张的施工,在一九六二年入冬前终于顺利完工,基本具备了居住和办学条件,为一九六三年春季培训班按时开课提供了保证。一九六三年开学前,厅里陆续调来一批人员,充实了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力量。为了抓好培训工作,学校组织部分人员,多次组织骨干力量外出参观取经,组织教职人员制定培训计划,调整教学力量成立相应的部门科室,一切围绕搞好培训工作做了充分准备。


从一九六三年开始,利用两年时间办了多期培训班,把厅队相关人员进行了全部培训。一九六四年,根据厅里需要和安排,地质干校还承担了一期三个班的教学和组织工作,当时,同时开办了劳资班、绘图班、财会班。一九六五年结业后全部分配到了各野外队工作。1963年1965年为系统轮训基层领导骨干300余人和物探、财会专业人员163名。从1966年开始进入“文革”时期,在当时人们更多地将热情倾注于政治生活的大背景下,教学工作在动乱中时断时续地开展。此期间,薛崇德同志担任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七一年薛崇德调往214地质队任党委书记,七一年之后王秉常同志担任学校负责人。阶段:技工学校和职工中专在改革开放中成为山西地质职业教育双子座时间:1976年11月1996年6月“文革”结束,国家和社会步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解决山西地质一线技术人员的短缺迫在眉睫。1977年12月30日,山西地质局向国家地质总局请示建立山西省地质中等专业学校。1978年6月16日,中共山西省地质局党委向山西省计委党的领导组请示成立山西中等地质技术学校,筹建工作在榆次长凝原榆次县委院内同时展开。


1979年5月山西省地质局技工学校被批准成立,1984年3月,山西地质局技工学校更名为山西省地矿局技工学校,地矿部教育司给予业务指导,在校生规模设计为200名。校园占地面积60多亩,总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教职工84人,教师27人。开办初期,由于地质一线人才极为紧缺,学校为此积极响应局要求,以“短、平、快”为特色,开办汽修、钻探、报务、机修等10期培训班,为地质一线培训骨干力量460多名。为培养正规的技术人才,开始学历教育,陆续开设钻探、绘图等专业。当时生源除山西以外,还面向东北、华北、西北诸省区及四川安徽河南等省。共有745名毕业生。1982年6月8日,局决定山西地质干校暂不办学。1983年地质干校由运城迁往榆次鸣李,筹建山西省地矿局职工中专。教职工28人,教师17人。1985年3月,山西省地质矿产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被批准成立。主要承担局系统各种会议和培训工作任务。同时开办成人学历教育工作。专业主要有地质经济管理、财会等专业。累计毕业生346名。


山西省地质局技工学校和山西省地矿局职工中专分别在晋中市榆次区的东、西两郊默默为地质教育事业耕耘着,桃李芬芳,硕果满枝。地矿部夏国治副部长曾莅临视察,给予学校工作充分肯定。在此阶段,王秉常同志于1978年4月不再担任地质干校革委会主任,调往第二水文队任队长。1979年于宜之同志任地质干校副校长、支部书记,主持工作。1980年4月1日地质局技工学校临时党委会成立,王文华同志任书记,杨书献、马国用、张殿卿三同志为党委委员。1983年10月,平存保同志和冯富亮同志分别任山西地质技工学校校长和职工中专校长兼书记。1988年3月20日,崔松喜同志任技工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1993年3月9日,李瑞祥同志任技工学校校长,1994年8月12日,李瑞祥同志任技工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马晋才同志任技工学校副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阶段:山西省地矿局职工中专和山西省地矿局技工学校顺时而合,蓄势待发时间:1996年6月2003年4月1994年4月,省局决定山西地矿局职工中专和山西地矿局技工学校合并办学;1996年技工学校由榆次长凝镇迁入榆次鸣李职工中专学校,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领导和运行体制。学校工作应势而为,在职业教育陷入低谷中奋起,在整合资源,调整办学思路中前进。


技工和成人中专学历教育并举,分别开设钻探、焊接、计算机应用、财会、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等专业,培养毕业生636名。期间为西藏自治区培养学生30多名。2000年3月,承担鸣李地质基地义务教育工作,创建于1984年的原山西省第三水文地质队子弟学校整体划归职工中专、技工学校管理。为适应学校发展,领导班子建设加快。1994年3月李瑞祥同志任职工中专、技工学校校长,全面负责两校工作,马晋才、李保福、姚焕武同志任副校长。1998年11月6日,马晋才同志任山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职工中专、技工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姚焕武、刘军同志任山西省地勘局职工中专、技工学校副校长、党总支委员。阶段:山西省国土资源学校扬起扎根地勘、服务三晋、争创一流新的风帆时间:2003年4月至今在山西省地勘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体师生艰苦奋斗、拼搏奋进,硬件、软件一起上,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规范管理,提高育人质量,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同步增长,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树立了良好形象。


2003年4月22日,山西省地矿局职工中专整体转制为山西省国土资源学校。教职工174人。校区占地面积175亩,建筑面积达31535平方米,教学设备设施总值已近1000万元。近年来,学校确立和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专业建校、和谐办校”的方针,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和设置专业,主动做好教育教学服务工作,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人文素质、有发展潜力、有专业特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学校已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成人教育兼办,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的办学格局。2003年以来,招生人数连创新高,在校生规模也由原来300人左右稳步发展到现在全日制在校人生1500余人,成人教育学历200余人,为山西省地勘行业、国土资源系统等举办各类培训达1500余人/年。在专业建设方面,针对国土资源、地质勘探、煤田、冶金、城建、水利、测绘等部门、行业和企业的需求,扬长避短,积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现开设有国土资源调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测量工程技术、岩土工程技术、焊接、计算机应用、会计、市场营销、钻探(技工)、电工等专业,为增强学校办学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由于学校近年来走内涵式建设道路,注重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积极推行“双证书”教育,突出对学生进行专业关键能力的培养,保证了毕业生质量的稳步提高。自2004年以来,毕业生获得“双证书”比例达98%,就业安置率达96%以上。2007年4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学校又被评为山西省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当前,学校全体师生正在创建国家级重点中专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山西国土资源学校的宿舍情况,整体来说学校的宿舍还是可以的,设施都比较齐全,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可以多关注网站。

‘叁’ 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的通知

国土察芦资发〔2011〕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为进一步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完善县级地质灾害防灾机制体制,我部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近两年来,各地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完成了首批“十有县”建设侍弯以及第二批“十有县”的验收,“十有县”建设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46号),现对在2010年通过验收的北京市房山区等第二批545个县(市、区)名单予以公布。

希望各“十有县”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绩。同时,希望其他地区以他们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第二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五日

附件

第二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

(共545个)

北京市(9个):

房山区、门头沟区、延庆县、密云县、怀柔区、平谷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河北省(24个):

平山县、赞皇县、阜平县、易县、涞水县、唐县、永年县、邯郸县、峰峰矿区、临城县、内邱县、遵化市、迁安市、抚宁县、平泉县、滦平县、隆化县、丰宁县、鹰手营子矿区、宣化县、张家口市宣化区、沽源县、张北县、阳原县

山西省(21个):

清徐县、太原市尖草坪区、阳曲县、太原市杏花岭区、泽州县、长子县、屯留县、沁源县、潞城市、武乡县、平顺县、晋中市榆次区、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寿阳县、和顺县、左权县、宁武县、河曲县

内蒙古自治区(4个):

赤峰市元宝山区、阿鲁科尔沁旗、丰镇市、察哈尔右翼中旗

辽宁省(7个):

庄河市、海城市、岫岩县、清原县、宽甸县、东港市、盖州市

吉林省(10个):

长春市双阳区、通化市二道江区、柳河县、通化县、辉南县、白山市浑江区、白山市江源区、蛟河市、磐石市、汪清县

黑龙江省(30个):

延寿县、依兰县、尚志市、五常市、龙江县、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海林市、穆棱市、汤原县、桦南县、肇源县、杜尔伯特败谈带蒙古族自治县、鸡东县、鸡西市恒山区、宝清县、双鸭山市岭东区、铁力市、伊春市美溪区、勃利县、七台河市茄子河区、萝北县、黑河市爱辉区、逊克县、五大连池市、黑河市五大连池风景区、嫩江县、孙吴县、庆安县、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塔河县

江苏省(11个):

南京市栖霞区、南京市浦口区、镇江市京口区、句容市、邳州市、新沂市、徐州市贾汪区、宜兴市、灌云县、东海县、赣榆县

浙江省(19个):

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桐庐县、富阳市、温州市瓯海区、乐清市、瑞安市、苍南县、泰顺县、长兴县、新昌县、磐安县、天台县、龙游县、江山市、青田县、松阳县、景宁县、庆元县

安徽省(14个):

东至县、青阳县、旌德县、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市、枞阳县、桐城市、休宁县、黟县、黄山市屯溪区、黄山市徽州区、金寨县、舒城县

福建省(30个):

闽侯县、福州市马尾区、平潭县、福清市、厦门市集美区、厦门市海沧区、周宁县、蕉城区、屏南县、莆田市城厢区、莆田市涵江区、安溪县、南安市、泉州市洛江区、南靖县、长泰县、华安县、龙岩市新罗区、永定县、上杭县、长汀县、武平县、大田县、清流县、沙县、南平市延平区、建瓯市、浦城县、邵武市、武夷山市

江西省(31个):

修水县、星子县、九江县、彭泽县、上饶县、广丰县、婺源县、丰城市、高安市、上高县、奉新县、资溪县、黎川县、南丰县、广昌县、遂川县、崇义县、兴国县、南康市、大余县、石城县、龙南县、上犹县、安远县、乐平市、景德镇市昌江区、上栗县、芦溪县、萍乡市湘东区、萍乡市安源区、南昌市湾里区

山东省(20个):

沂源县、安丘市、莱芜市莱城区、文登市、乳山市、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市罗庄区、临沂市河东区、平邑县、沂南县、郯城县、临沭县、费县、莒南县、济南市

历城区、泰安市泰山区、泰安市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金乡县

河南省(16个):

新密市、栾川县、三门峡市湖滨区、义马市、商城县、方城县、平顶山市石龙区、汝州市、泌阳县、林州市、安阳县、淇县、卫辉市、博爱县、永城市、济源市湖北省(21个):

远安县、宜都市、宜昌市点军区、通山县、通城县、崇阳县、咸宁市咸安区、咸丰县、来凤县、宣恩县、黄石市铁山区、黄石市西塞山区、阳新县、郧西县、丹江口市、竹溪县、十堰市茅箭区、英山县、松滋市、南漳县、应城市

湖南省(40个):

宁乡县、湘乡市、醴陵市、株洲县、衡山县、衡阳县、祁东县、常宁市、衡东县、平江县、临湘市、岳阳县、桃源县、常德市鼎城区、桃江县、隆回县、邵东县、绥宁县、武冈市、新宁县、双峰县、涟源市、冷水江市、辰溪县、麻阳县、芷江县、溆浦县、汝城县、永兴县、郴州市苏仙区、永州市冷水滩区、双牌县、江华县、道县、新田县、宁远县、永顺县、花垣县、桑植县、慈利县

广东省(37个):

广州市萝岗区、深圳市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龙岗区、宝安区、珠海市斗门区、香洲区、金湾区、汕头市金平区、龙湖区、佛山市南海区、乐昌市、仁化县、河源市连平县、和平县、梅州市平远县、丰顺县、惠州市惠阳区、大亚湾经济开发区、汕尾市陆河县、海丰县、江门市台山市、鹤山市、阳江市阳西县、湛江市雷州市、坡头区、肇庆市四会市、怀集县、清远市佛冈县、清新县、潮州市饶平县、潮安县、揭阳市揭东县、揭西县、云浮市郁南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5个):

凤山县、宜州市、田东县、平果县、资源县

海南省(6个):

保亭县、昌江县、琼中县、陵水县、五指山市、白沙县

重庆市(10个):

万盛区、巴南区、北碚区、长寿区、潼南县、云阳县、巫山县、奉节县、彭水县、綦江县

四川省(26个):

荣县、巴中市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绵阳市安县、江油市、三台县、内江市资中县、隆昌县、雅安市雨城区、天全县、芦山县、石棉县、汉源县、宝兴县、荥经县,广安市广安区、华蓥市、邻水县、岳池县、武胜县、甘孜州康定县、丹巴县,阿坝州小金县,凉山州甘洛县

贵州省(61个):

修文县、贵阳市乌当区、贵阳市云岩区、贵阳市南明区、遵义市红花岗区、余庆县、务川县、凤冈县、湄潭县、道真县、正安县、绥阳县、桐梓县、赤水市、习水县、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安顺市西秀区、普定县、镇宁县、紫云县、黔南州福泉市、贵定县、龙里县、惠水县、长顺县、罗甸县、平塘县、独山县、荔波县、三都县、天柱县、岑巩县、从江县、麻江县、锦屏县、黄平县、丹寨县、台江县,兴义市、兴仁县、贞丰县、晴隆县、普安县、大方县、赫章县、金沙县、毕节市、织金县、威宁县、纳雍县,铜仁市、玉屏县、万山特区、松桃县、沿河县、德江县、思南县、石阡县、印江县

云南省(35个):

昆明市东川区、禄劝县、宜良县、昭通市昭阳区、盐津县、水富县、曲靖市麒麟区、沾益县、会泽县、玉溪市红塔区、龙陵县、昌宁县、腾冲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开远市、元阳县、河口县、文山县、丘北县、西畴县、江城县、孟连县、南涧县、漾濞县、永平县、潞西市、华坪县、玉龙县、香格里拉县、维西县、临沧市临翔区、沧源县、耿马县

西藏自治区(5个):

亚东县、芒康县、波密县、察隅县、洛扎县

陕西省(19个):

西安市临潼区、西安市灞桥区、宝鸡市金台区、太白县、长武县、淳化县、韩城市、白水县、商洛市商州区、镇安县、安康市汉滨区、镇坪县、洋县、留坝县、府谷县、定边县、志丹县、甘泉县、铜川市印台区

甘肃省(19个):

兰州市七里河区、酒泉市肃州区、山丹县、肃南县、天祝县、古浪县、白银市平川区、会宁县、通渭县、漳县、天水市秦州区、清水县、陇南市武都区、文县、东乡县、临夏县、迭部县、镇原县、崇信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4个):

固原市彭阳县、泾源县、隆德县,中卫市海原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1个):

尼勒克县、特克斯县、霍城县、察布查尔县、阜康市、沙湾县、乌苏市、乌鲁木齐县、哈巴河县、阿勒泰市、富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