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社工如何撬动和管理资源
自荔湾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工站接收到了很多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人士捐赠的物资来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充分体现了社会大爱和守望相助的精神。这一周,社工站每天都在接收来自我们向外界申请的以及外界主动捐赠的物资,数量多到超出我们的预算,社工们面对这一大堆的物资都有点忧愁了,该如何合理地使用出去呢?这也促使了我对如何撬动和管理资源的进行了反思。
在很多突发应急事件(疫情、水灾等)出现的时候,往往会看见,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社工都会通过专业社会服务,为困境群体纾困解难,同时,还会通过撬动社会活力和公益力量,搭建汇聚多方的社会支持网络,让更多遭遇困境的人也有自己走出困境的机会。在社工的思维中,“链接资源”是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于是,当我们的服务对象寻求社工协助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链接资源,并认为是一种解决服务对象需求和与服务对象快速建立信任关系的方法。但是,当社工遇到她期望链接的资源,却未能有效链接时,又很容易陷入无助和无奈。社工对“资源”的重视,也很积极地去寻找资源来帮助服务对象去解决问题,是一件很好并值得赞扬的事情。目前,社工做得更多的是将链接回来的资源直接交付给服务对象,作一个资源的“中介”者。但是,我觉得社工在进行链接资源时,还是需要进一步加深了解“资源”的本质,让资源得到有效的应用。事实上,资源包含了正式的与非正式,还有内在与外在的。
很多时候,居民个人、家庭遇到的困难,社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都可以通过邻里、社团、社区自组织等力量来协助解决。社工恰恰能发挥资源筹措者的重要作用,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寻找周边可用的资源并运用到服务当中。在社会资本视角下,社工可挖掘、培育、调动社区资源,进行自我造血,提高自身服务能力。
1、社工应主动去了解社区资源,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社工来到社区后,应先实地了解熟悉社区内外部资源,包含人、文、地产、景,对资源进行分类。其次,还可以通过“社区漫步”实地观察社区资源的分布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然后,还可以访谈社区居委会或者其它社区组织,了解社区资源及社区居民的需求,并作相应的资料。就如这次核酸检测点和疫苗接种点来举例,这两个点都设立在步行街上,步行街上就有很多的资源,如步行街管理中心、广场管委会、珠宝协会等等,这不仅有人力、物力还有金钱。在疫情防控期间,这些爱心商家纷纷出钱购买饮用水、多功能饮品、防护用品等,大大地减缓了疫苗接种点的经费支出。那些职工,在没有停止营业的时候出来做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这也缓解了多次验核酸的人手问题了。所以,社工应从不同层面收集社区资源,在掌握足够的社区资源,了解社区什么位置有什么可用的资源或待挖掘资源,在需要的时候及时起到发挥的作用。
2、社工应建立资源库,与居民的需求匹配。
社区资源是多样化的, 不同的组织、群体、个人能够提供不同层面的资源支持。社工需要将前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到的资源进一步细化,梳理什么资源可以用在什么需求上。同样, 社工在收集居民的需求上,也要做好仔细的记录,哪些服务对象需要什么?是否迫切等,这便后续能够迅速使居民的需求和社区的资源对接上。当然,前期收集的时候,并不是居民的所有需求都有现成的资源能够匹配,这里就需要社工发挥自身优势去调动资源了。就如这次,链家房地产经纪公司、贝壳公益突然找到社工站说要给社区困境家庭派发口罩和上门慰问(有2千元慰问金)并愿意接受采访。社工知道后,就根据之前收集到的居民需求,哪些是很困难需要现金支持的对象,有针对性地对接,这样就可以让资源更快地使用。
3、社工应该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出发点,去寻找社区可以用的资源。
社工在服务对象提出的需求上,有较为缺乏的资源,可以汇总起来。依托“社区慈善捐赠站”“社区慈善基金”两个平台,社工可撰写募捐推文,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进行宣传,动员社区的爱心企业、党员等以“微心愿”的形式认领居民的需求。
4、社工要学会借助社区的能人,成团互助。
社工要善于发现社区能人, 并进行培育,邀请加入社区志愿服务中来,借助他们的力量调动更多居民参与。可以根据志愿者的优点来组队伍,如有医学背景的人士,可以组建义诊队;有会理发的人士可以组成义剪队等,既可以发挥特长又可以帮助社区居民。
5、 社工要对资源进行转化,不要做资源的转介者。
社工在面对很多资源到来的时候,除了快速去匹配资源使用者外,还要懂得将没有目标群体的资源进行转化,使资源发挥到最大化。这次社工站链接回来很多的物资(口罩、防护服、手套、雨衣、风扇等),社工会将所有的物资进行归整,并分类。根据物品的性质和对象的需求进行分配,明确派发对象(特殊困难群体、一线抗疫人员、志愿者等)。对于剩余的物资则可以通过奖励的形式,对参与一线抗疫的志愿者进行表彰;或者将这些物品通过开展线上活动派发出去等。
挖掘和管理资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社工在服务过程中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敏锐地去洞察周边资源,不断增加社区资源的存储量,资源库才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不管怎样,社工都要及时对接收到的物资制定分配方案,做好登记和公示,及时反馈给捐赠方。
2021.6.26
‘贰’ 企业家如何让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如何有效配置企业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到有效配置,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但是,对于如何实现科学合理的配置,这是人力资源管理长期以来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才能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呢?必须遵循如下的原则:
能级对应
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应使人力资源的整体功能强化,使人的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对应。企业岗位有层次和种类之分,它们占据着不同的位置,处于不同的能级水平。每个人也都具有不同水平的能力,在纵向上处于不同的能级位置。岗位人员的配置,应做到能级对应,就是说每一个人所具有的能级水平与所处的层次和岗位的能级要求相对应。
优势定位
人的发展受先天素质的影响,更受后天实践的制约。后天形成的能力不仅与本人的努力程度有关,也与实践的环境有关,因此人的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个性也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其总体的能级水准,同时也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及工作爱好。优势定位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指人自身应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岗位的要求,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岗位;二是指管理者也应据此将人安置到最有利于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
动态调节
动态原则是指当人员或岗位要求发生变化的时候,要适时地对人员配备进行调整,以保证始终使合适的人工作在合适的岗位上。岗位或岗位要求是在不断变化的,人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人对岗位的适应也有一个实践与认识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能级不对应,用非所长等情形时常发生。因此,如果搞一次定位,一职定终身,既会影响工作又不利于人的成长。能级对应,优势定位只有在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中才能实现。
内部为主
一般来说,企业在使用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时,总觉得人才不够,抱怨本单位人才不足。其实,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人才,问题是“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因此,关键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人才资源的开发机制,使用人才的激励机制。这两个机制都很重要,如果只有人才开发机制,而没有激励机制,那么本企业的人才就有可能外流。从内部培养人才,给有能力的人提供机会与挑战,造成紧张与激励气氛,是促成公司发展的动力。但是,这也并非排斥引入必要的外部人才。当确实需要从外部招聘人才时,我们就不能“画地为牢”,死死的扣住企业内部。
有效配置人力资源方法
1.合理调整生产一线,特别是采掘一线的人员结构。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把不适应生产一线工作的年老体弱人员调整出来,把身强力壮的人员充实到生产一线岗位
上去,使生产一线的职工队伍始终保持精兵强将的态势,以保证生产一线人员能有旺盛的精力去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2.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参照生产一线的人员数量和工作量,按比例配置辅助人员,使之既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又不浪费劳动力。
3.对地面和机关岗位的人员配置,要杜绝因人设岗现象的发生。对可兼职作业的岗位要予以合并,以确保人力资源的舍理利用。
4.要公开、公平、公正地让每个职工凭自己的能力竞争上岗。对上岗人员要实行三级动态管理。即:将上岗人员划分为优秀、合格、临时三种上岗身份,并根据每个上岗人员的实际工作业绩,定期实行三种身份相互转换制度。实施绩效考核原则。让每个上岗人员既有动力,又有压力。
5.在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要打破工人、干部的身份界限,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同时也应打破大中专毕业生必须分配到管理岗位上去工作的观念,可以把他们分配到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人岗位上去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他们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弥补实践中的缺陷,以促进相关岗位的技术进步。
6.在配备各个岗位的生产(工作)人员时,应采取老、中、青三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让每个岗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体能结构都符合优化配置原则,使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老职工与精力充沛、体格健壮的年轻职工之间形成一种互补效应,以确保能高效率地完成企业的各项既定目标。
如何实现有效配置人力资源
1、高效处理人力资源日常工作,缓解事务性工作压力
人力资源从业者很少有不加班的,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的具体HR事务操作者,每天从事的都是繁琐、单一重复、工作量非常大的工作。随着企业发展,人力资源部的工作量和压力越来越大,服务满意度也越来越差。因此,帮助人力资源操作者们优化工作模式,提升工作效率,是提升HR效率,改善服务形象的关键措施。在信息系统中,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优化工作模式。
首先,夯实基础人事管理。基础人事很琐碎,占用工作量非常大。如果陷入这些繁琐事务,很少有时间考虑战略、规划、计划等事情。对员工的入职、调动、转正;薪酬的计算与发放等事务性工作,通过批量操作,系统自动处理,可以切实提升HR工作效率,从中节省出更多时间。
其次,利用系统提供的预警提示功能,将具有时效性的工作提示出来,例如:试用到期提醒,签定过两次固定期限合同提醒,离职倾向预警等,可极大的减少人力资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事务性工作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腾出大量时间去做人力资源规划和咨询等工作。
最后,发动全员参与。人力资源工作者经常会接到员工的电话咨询,诸如工资为什么少了?请假流程批到哪个环节了?业务经理可能会咨询部门的人员资料信息,人工成本信息等等。一天接几十个类似的电话,要是天天如此,月月如此,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将一些自助服务的项目让员工和业务部门自己去查询,了解工资扣了哪些、部门人员状况怎么样等,类似的简单咨询就不再占用更多的时间。真正实现从“事务型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成为企业高层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合作伙伴。
2、业务流程电子化,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
人才进出对企业的影响不言而喻。需要什么样的人进来?在经济环境不好时,又需要哪些人出去?企业假设要裁员,是不是看谁的年薪高就裁谁呢?不是这样简单。某个员工50万的年薪确实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但是他可能创造了1亿的价值。怎么办?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人才进出机制,用机制来评估到底应该裁谁,什么样的人应该退出。
首先,需要完善任职资格体系。人才进出的依据在于怎样衡量这个人和他所任职岗位能力的匹配度,即是否符合岗位任职资格。利用eHR系统的招聘业务平台,可有效地控制一些关键节点,如招聘需求的审批、应聘人员的人岗匹配,面试评估等功能,有效地进行人才的甄选,化解盲目进人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最后,规范合同用工管理。根据《劳动合同法》,对员工劳动合同进行规范、精细化管理非常重要。信息系统不但可以随时记录、监控员工的劳动合同状态,还可以通过即时统计,帮助企业做好人才成本分析。
3、运用绩效系统,让绩效管理工作更加公平、公正
传统的考核模式,由于缺乏计算机的辅助,考核成本巨大,管理者不得不选取简单的考核模式,但简单的考核模式势必难以实现量化、多角度的衡量评价,过低的考核频率必然带来“近视效应”,“晕轮效应”等,再加上“老好人”等人为因素的干扰,考核工作的公平、公正很难保证。这些令企业头疼的问题通过使用eHR系统就可以迎刃而解。
运用eHR系统,可以在线完成绩效考核的打分,自动计算考核结果,还可以就考核结果进行多角度的智能对比分析,帮助领导选拔优秀人才;通过员工自助平台,员工还可以在线查询个人的绩效考核结果,员工的每一次考核结果都会记录在系统里,是优秀的,还是不能胜任的,通过系统一目了然,如有不同意见,还可以通过系统直接进行反馈,使员工及时了解自己的绩效情况。此外,系统后台的各项参数设置可以有效的控制“老好人”“泄私愤”等人为因素的干扰,使考核结果更加公平与公正。
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过程管理。员工在执行绩效目标时,上级管理者必须心中有数,要在过程当中做好控制。例如在过程中,员工有良好和不好的表现,可以随时在系统里面做记录。员工表现不好,对工作产生了影响,上级需要对他进行指导,给出改进建议,在过程中帮助员工把握住方向。绩效过程管理的数据记录,对绩效评估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过程记录,绩效评估时,就会有充分的评估依据。
4、多角度分析应用、辅助决策、支持企业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决不是单纯的功能应用,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需要基于详实、客观、深度的分析基础之上,因此,人力资源的各种分析是人力资源战略决策的基础。
对于总经理所代表的决策层来说,更多关心的是: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的全局把控、人力资源状况的静态结构分析、人力资源状况的动态趋势分析、人工成本的构成情况、人工成本的变动趋势、人员岗位结构比率、人岗匹配率、关键人才到岗率/流失率、员工满意度、人均产出/费用率等等。
综上所述,eHR做为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模型,能够有效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共享服务,从整体上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通过eHR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1、将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外包给eHR系统,使人力资源工作者腾出时间从事更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工作;2、通过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显着降低员工管理成本的同时,极大的提高员工满意度;3、充分挖掘企业计算机网络资源,向信息技术要效益,实现减人增效。
‘叁’ 好的管理者,让一线团队充分使用资源!
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决策首饥,这是任正非先生说,非常具有智慧。好的管理者,就该让一线团队充分使用资源,因为客户和成果主要来自一线。
到底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设定目标,并投入资源,以确保完成目标的过程。成为管理者之后的第一理念就是依靠团队而不是依靠自己成功。
从毕业到现在,我拿了很多优秀个人奖,但却极少拿到优秀团队奖。听了何川老师的课,我才理解到,因为我还没学会依靠团队而不是依靠自己成功。以前总觉得管理者该以身作则,什么流程都自己做一遍,再告诉员工怎么做,这样的效率非常低,而且员工的成长也不快。
其实,我要明白的道理是,管理者的作用到底是什么。管理者的作用就是有效地获取、部署、应用和控制所有可用的资源(包括人力、资金、信息、设施、工厂和设备等),来实现成果。
总的来说,管理工作的核心是资源管理:
1、获取资源--向上管理;
2、部署资源--计划管理;
3、应用资源--执行管理;
4、控制资源--成果管理。
在资源管理中,我当前最差的其实是向上管理。因为最近刚好半年度总结,上半年的业绩,按照指标的完成情况,其实基本上都达到了,但是上级给我的考核结果是没有达到预期。我边郁闷边反思,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我上半年和领导的沟通太少了,我根本不清楚他对我的预期是什么,所以最终出来的结果并不是他想要的。而致命的是,我的考核结果是部门的天花板,我底下的员工的考核结果不得超过部门考核结果。这下子,因为我的向上管理工作没做好,底下的小伙伴跟着遭殃了。
这一切还有连锁反应。
因为方向不对,做啥都白费。不清楚领导的期望值是什么,所以改芹缺计划没有基于上级认为的目标出发,执行和成果就核辩更加偏离目标了。
所以,和上级确认目标非常重要,明确目标之后,通过向上沟通获取资源,才能为团队提供足够的弹药去获得成果。
客户和成果主要来自一线,资源的使用也要集中在一线。
何川老师举了1个特别好的案例。
星巴克服务员,每天可以倒掉10杯咖啡。何川老师在中航九方购物中心的星巴克旗舰店里喝咖啡, 因为没注意错拿了咖啡,何川老师把咖啡拿给服务员说自己拿错了,麻烦重新做一杯,这一杯被拿错的钱算我的。而星巴克的服务员笑着跟他说,没事,这杯咖啡算我的。
何川老师大受感动,而这背后的服务,是因为星巴克给了服务员一项核心资源“每天可以倒掉10杯咖啡”,所以服务员毫无负担的给何川老师再做了一杯咖啡。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不要只跟员工说,你要用心服务客户,而应该直接给员工配足够的资源,让员工有资源来服务客户。
这也让我想到,让餐厅服务员的服务质量提升,可以每天给他3个赠菜权。
那一线员工到底需要哪些资源呢?
大致有以下几类:工具资源、培训资源、数据资源、预算资源、决策资源等。
还是拿餐厅服务员来说,工具资源就是营销管理工具,比如利用企业微信能够向顾客发优惠券;培训资源就是要给服务员提供一套完整的培训,让他知道一个好的服务员是怎么样的;数据资源就是店里每道菜的下单量、复购率等;预算资源就是我刚刚说的每天给他3个赠菜权,3个是预算,赠给哪个客户,是决策资源。
盘点了有哪些资源,也给员工提供的资源,还有最重要的一步,让一线员工工作更简单。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军队的效率为什么那么高,就是军人只要简单的执行指令。
这里也是互联网公司常说的sop,把工作拆成足够细的工作流程,员工只要按照流程和标准完成就能获得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当然,如果你的下级也是个管理者,你可以给他提供一些框架,让他再往下拆。重点是让每个层级都非常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最后,咱们再总结一下, 管理是什么:
1、明确目标: 团队和个人必须完成的核心目标。方向要是错了,那就白费劲了。
2、制定计划: 根据核心目标,制定计划,匹配资源。盘点资源,找到资源差距,匹配足够的资源,保障目标能实现。
3、激励执行: 执行过程中,跟踪资源的使用情况。查漏补缺,及时调整。
4、拿到成果: 关键节点,确保产出预定的成果。这里要注意,不要做着做着偏了,把资源投入到别的地方去,与目标不匹配。
5、优化流程: 根据成果达成情况,迭代执行流程。下次能用更少的资源来实现目标。
6、反馈评价: 根据成果达成情况,评估资源使用权。和上级要一个明确的评价,也给下属反馈一个明确的评价,资源用得怎么样!
管理就像行船,目标要明确,不要偏航;资源要足够,不然到不了目的地;不同的船员要给对应清晰的指令,并且资源要分配到位,不然1+1不能大于2,行船的速度会很慢。
相关推荐:
一、管理篇
从上自下确保计划的有效性
不要和老板讨论目标的合理性,要和老板讨论资源的合理性
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持续统一,双方才能走得远
作为管理者,你知道经营型目标和管理型目标的差异吗?
不谈目标的管理是耍流氓!
管理者必学:怎么实现业绩?向上管理很关键
管理晋级:从经理到总监 掌握系统管理方法
管理晋级:从员工到经理 你以为是以身作则 其实只是累够呛
管理者必学:知人善用 留不住人那就留住心
管理者必学:知人善用 你的公司有懒蚂蚁吗?
管理者必学:知人善用 你知道怎么培养蘑菇吗?
管理者必学:知人善用 你选对人了吗?
管理者必学:好的管理系统 让坏人也变好
管理者必学: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管理者必学:激发善意的5大法宝 对症下药
二、商业篇
职场人必学:企业能量模型之放大器 全渠道营销
职场人必学:1个销售公式+3大营销法宝 让销量暴涨
职场人必学:企业能量模型之打造爆款产品!
职场人必学:企业能量模型之4大产品定价法!猜猜谁能出高价
职场人必学:企业能量模型之5大营销理论!宁做鸡头不当凤尾
职场人必学的5个消费者心理学原理!你的贵妇脸要用贵妇膏
职场人必学的5个行为经济学原理!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
职场人必学的5个微观经济学原理!先救老婆还是先救老妈?
职场人必学的5个宏观经济学原理!工作100年也买不起房
重新认识产品生命周期,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肆’ 如何做好一位人力资源的管理者
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总趋势是以人为本,本着认识人、尊重人、开发人、激励人的观念,把人看成是一种重要资源来管理,当作一种资本来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主管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是人力资源决策信息的提供者,人力资源管理的这种变化与角色的扮演对人力资源主管的基本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人力资源主管必须有过硬的人格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基本的工作能力,健全的心理素质与一定的人事工作经验。
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是选人、育人、用人、留人,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是调动各类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必须运用劳动法规和劳动合同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协调处理企业的劳资纠纷,从而求得人与事相适应,达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人尽其才,事竟其功的目的。
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许多公司逐渐走出了人事管理的误区,把人力资源管理看成是一种战略性的管理,并把人力资源经理或主管称为战略合伙人。
人力资源主管的角色
助手和参谋角色
人力资源主管在与上级的关系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关系是你的老板,因为你要随时与他联系,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人事关系与问题的处理与他交换意见。可以说,你在和他的关系上,扮演着助手和参谋的角色。通常,为了公司的利益,在处理各种问题上,你完全可以做一名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人力资源主管,而不必有是否会得罪老板的顾虑,更不应去做一个惟命是从、唯唯喏喏、不敢坚持正确观点和立场的“录音机”和“传声筒”。需要注意的是,你应把握住提问题的方法和口气,以及找准提出不同意见的时机,让他感到你们针对这个问题的动机是一致的,只不过是看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手段不同罢了。
每一位老板都有自己独特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习惯,这些你应善于在日常的工作交往中观察和掌握,这将有助于培养你和老板在工作中的默契与和谐。
服务者和监督者角色
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人力资源部所管理的内容要通过各种职能部门贯彻下去,并通过各职能部门进行信息反馈,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服务功能决定了其他职能部门都是你的服务对象,你和你的部门同仁应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为公司的发展向公司的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作为权力部门,还担负着各职能部门劳动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检查和监督的任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与人的利益联系极为密切的工作,群众性和敏感性极强。所以,要帮助各职能部门主管正确理解公司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并最终达成共识,避免出现政策与制度无法顺利贯彻下去的局面。如果一旦产生意见分歧,应从大处着眼,力争“求同存异”,把矛盾冲突带来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同是公司管理层的管理人员,齐心协力地为公司的发展作出贡献,不搞小圈子,是至关重要的。记住:有损于公司形象的话不说,有损于他人形象的话不说,需要为员工保密的个人信息与资料不说。
自律者和示范者角色
人力资源主管在管理直接下属的过程中,应该在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同时把律己的影响力辐射到周围,在本部门的所有成员中产生反响。要让公司员工们感到,公司中每一位人力资源管理者既是一个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的制定者,同时又是模范的执行者。为了在部门中真正起到鼓舞作用、吸引作用、导向作用和榜样作用,你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了解你的下属关心什么,干些什么,需要什么,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
•要想赢得下属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下属,要懂得你的权威不在于手中的权利,而在于你的下属的信服与支持。
•要学会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使下属清楚:你知道他们干得好坏。
•做到从内心深处喜欢本部门所有的人。切记:“信赖导致信赖,怀疑导致怀疑。”
运动员与教练员角色
人力资源主管对组织内部的全体成员而言,是组织利益的代表,其职责范围覆盖至对所有员工的管理。这是与其他部门主管在职能范围方面的重要区别。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既要像运动员那样,和全体员工一起向着共同目标努力冲刺,又要像教练员一样,随时对员工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向终点冲击。对此,成功的人力资源主管有如下八项体会:
•要注意依靠大家办事,经常提醒自己:“我们”比“我”更重要。
•要知道被领导者总是以领导者的言行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首先不是去管理员工的行为,而是要争取他们的心。
•要让公司中每一位成员都对公司有所了解,逐步增加透明度,培养员工的群体意识。
•要设法不断强化所有员工的敬业精神,使其知道:没有工作热情,学历、知识和才能都等于零。
•如果下级都对你敬而远之,你将成为“孤家寡人”,因此要平易近人,和员工打成一片。
•要多和员工谈心,但最好以对关心和喜欢的事为话题,千万不要滔滔不绝地吹嘘自己。
•要严格做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并努力把人们“导向”目标,因为员工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就没有干劲。
辅助决策角色
以上的各种角色归纳为一种角色那就是辅助决策角色,人力资源主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决策服务的。
辅助决策的特点
辅助决策的特点主要有从属性、实用性、超前性、协调性。
从属性
辅助决策的从属性表现在人事主管要围绕领导的需要进行辅助参谋。领导要对什么问题决策,人力资源主管就只能在该问题上提出建议,进行参谋,不能超越范围,更不能背着领导另搞一套。
从属性要求,凡是领导已决策的事情,首先是要服从,坚决执行。为什么领导已经决策的事,首先必须服从?因为一个乐队只能有一个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到胜利。深圳一家企业的总经理说过这样一句话,很能代表大多数决策者的心声,对执行者也是—个很好警句。他说:“指挥最烦的是那些叫他干,他还没去就说不行的人。你不干怎么知道不行!你去干了,行不通了,错了,责任是我的。”人们往往难以接受这种思维:“明明觉得错了,还去干,这不是不负责任吗?”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是忽视了自己的视觉盲点的存在。同是一支笔,领导人上头往下看,是一个圆点,下属从旁边看是一支圆杆。下属认为领导错了,往往不是领导偏差,而是下属因视角、高度、宽度、信息量等原因自己产生了偏差。
在执行的过程中,人力资源主管需要提供决策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让领导掌握情况。切记不能在任何场合对领导的决策加以非议。在市场经济中,能坐在决策位置上的领导,绝大多数是有水平有能力、想把工作做好的,只要能及时把执行情况反馈给他们,他们自有分寸。辅助决策者要做到及时、准确,恰到好处反馈情况也是十分不容易的,需要很高的水平和涵养。
实用性
辅助决策,参谋意见不能停留在思想、观点、理论上,而要实用。要从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及本部门实际出发,提出某一问题具体的实施方案、解决办法等,使领导能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对决策起实际的辅助作用。人力资源主管建议应该是有关键事例、有数据、有做法。这叫“老总出思路,你出办法”。
超前性
决策是着眼于未来的,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辅助决策,同样需要有超前性。人力资源主管要主动了解信息,包括系统信息和环境信息。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要洞察、预测趋势,提出有关预测供领导决策时参考。既然是预测,观念、思维就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性。
协调性
人力资源主管在发挥自身参谋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协调内部各部门的关系。决策前后,都需要积极协助领导开发单位内各系统的人力资源,形成整体效应,达到“人心齐,泰山移”的境界。
辅助决策角色的要求
既然是辅助决策,人力资源主管就只能当参谋,不能越权作决断。谋断,要在“谋”字上下功夫,为领导“断”提供充分准备。
参谋辅助时,人力资源主管绝不能越权去左右领导,要地位,但不能越位,也不能谋而不善,给领导出“馊主意”、帮倒忙。
“善谋多谋,谋准谋深”就是对人事主管的高要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人力资源主管就不能只做事务性工作,只是工具、办事员,而要努力挖掘自身潜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素质,注重研究实际问题,积极肯干,恰到好处地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成为领导的高参。需要强调的是,辅助决策时,心术要正,方法要巧。在领导意图与客观情况无法改变时,作为参谋助手要等待时机;在领导不听意见、建议时,切记不要多讲,明白自己仅仅是辅助的角色,没有多讲的必要;在领导已经决策的情况下,即使自己有充足的理由、更好的主意也不要讲,不要想着动摇领导以促其改变决定。否则,就会有企图左右领导之嫌。自我检验自己心术、动机是否纯正的有效办法是,看自己与上司是同忧同愁还是幸灾乐祸。
人力资源主管的素质要求
人力资源主管的素质要求是由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职能以及人力资源主管的角色所决定的。
现代企业中,需要人力资源主管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在理论和实践经验都拥有过硬专业素质,具体应包括如下修养素质、知识与能力。
过硬的人格品质
人力资源主管的人格品质不应成为一个空洞的口号,它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政治修养与职业道德。
政治修养
人事主管的政治修养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具有坚定的人生观和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的精神,时刻以企业的利益为重,不为个人或小团队谋私利。
(2) 有先进的理论水平和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3) 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自觉地同国家保持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敢于同危害国家及企业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4) 事业心强,有朝气、有干劲、有胆识,为企业建设勇于探索,锐意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5) 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6) 有优良的思想作风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谦虚谨慎,公道正派,作风民主,平易近人。
职业道德
人力资源主管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
(1) 爱心:爱职业。爱员工、敬重领导。
(2) 责任心:认真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事无巨细,事事重要,事事都是责任。
(3) 业务精益求精:时时、事事寻求合理化,精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知人善任,用人有方,追求人与事结合的最佳点。
(4) 具有探索、创新、团结、协调、服从、自律、健康等现代意识。
(5) 树立诚信观念。诚信乃做人做事之本。
合理的知识结构
人力资源主管必须具备合理的、广博的知识,其知识结构应是“金字塔”式的,基础知识是塔基,相关知识是塔身,而塔尖则是专业知识。人力资源主管的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人事管理是需要经验积累的,而以上书本知识则是经验的总结,是间接经验。
间接经验来自于书本中总结的规律、准则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这些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训获得的。这些知识的获得,使人事主管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成为可能。
那么,作为人力资源主管,起码应掌握哪些领域的知识呢?专家们认为,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益的主要的知识领域大体如下:
•哲学,探索人类特性和人类行为的本质。
•伦理学,处理和解决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问题。
•逻辑学,讨论推理规律和原则。
•数学,描述数量、体积、系统之间的精确关系。
•心理学,研究个人意识和个人行动的现象。
•社会学,研究人类群体的形式和功能。
•人类学,研究自然、环境同人类社会和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
•医学,所有分支都旨在保障人类的健康。
•历史学,以记载和解释以往事件为主旨。
•劳动法学,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其密切相关的一些社会关系。
•经济学,旨在对有限资源的各种竞争的用途作出最佳选择。
•管理学,研究对有组织的人员的灵活领导。
•组织行为学,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促使管理者达成近期和远期目标,并使他们所管理的人的目标也同时得以实现。
一位人力资源主管对上述知识掌握多少才合适呢?早期,追溯到一二个世纪以前,不掌握多种知识,就不算受过教育。一般来说,企业管理者都堪称是具有多种技能和广博知识的人。后来,逐渐进入专业化的时代,人们若想在每一个内容浩瀚的知识领域变成专家,就不得不花费全部的精力和时间。然而,哲学家仅仅有时间从事哲学,医学仅仅有时间研究医学,管理者的精力则局限在企业,等等。
但是近几年来,似乎又有一个复归的趋势,即向着专业化的研究之间必须加强协作的方向发展。管理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数学家等等,开始携起手来合作,以解决人的问题了。
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主要是“管理观念”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强调提高员工的素质与能力,具体包括下述管理观念的转变。
(1) 指导思想的转变:由“对工作负责”,“对上级负责”到“对工作的人负责”。
(2) 管理方法的转变:由“教你如何”,到“叫你如何”,再到“引导你如何”。
(3) 管理手段的转变:由管理者的“中心指挥”变为“中心导向”。
(4) 管理组织的转变:由下属的“参与管理”到“共同肩负责任”。
(5) 管理职能的转变:由“组织、控制、指挥、协调”到“育才为中心,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
(6) 管理环境的转变:由“简单”、“缓慢”到“复杂”、“多变”。
(7) 管理者自我意识的转变:由“上级比下级高明”到“下级的具体专长和具体能力应高于上级”。
(8) 管理内容的转变:由“简单的任务完成”到“建设高情感的管理场所”。
(9) 管理目标的转变:由追求“一般”到追求“卓越”。
(10) 管理效果的转变:由“差强人意”到“主动精神”。
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是现代的价值观的核心,为了确立起这一个新的价值观念,必须丢掉以“长(官)者为尊”的核心的旧的传统价值观念。切实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处事准则。
人才使用原则
(1) 用其所长:用人所长,容其所短,把人才放在最能充分显示其才能的岗位上,智者尽其谋,勇者尽其力。
(2) 用其所愿:在服从工作需要和服从分配的前提下,尽可能与个人的意愿、兴趣、特长结合,力求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统一。
(3) 用当其时:珍惜人才的使用年限和最佳年龄。打破论资排辈、求全、平衡、照顾的束缚,大胆破格破例录用辈分小、资质好的青年人才。对业绩卓越、时代感强、身体健康的人才,即使到了退休年限,经审批仍可延期任用。
做领导的要保护积极做事的人,保护那些有干劲、有棱角、锋芒毕露的人。成功的人往往是个性很强的人。个性强的人,干得多,说得多,错得自然也多。只要能保住他,要尽量保住他。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道德问题,而是个性特征问题,如冒失、自认第一、易得罪人等,只要不影响大局,就应给予保护。
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应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必须摒弃那些凭经验的随意性的管理方法。人力资源主管应掌握以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方法。
任务管理法
通过时间运作研究确定标准作业任务,并将任务落实到人,这样一个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明确的责任,按职责要求完成了任务,就付给一定的报酬。
任务管理法的基本要求是规定组织中每一岗位人员在一定时限内完成任务的数额。也就是平常说的全额工作量。科学管理和经验管理的区别,不在于是否给组织的成员分配任务,而在于所分配的任务的质和量是否过了科学方法计算得来的,用科学方法去计算任务的质量要求,就必须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任务管理法的最明显的作用在于提高组织的效率,而提高效率的关键又在于科学地作时间、动作的研究。
权变管理法
权变管理法的基本点可概括如下:“组织及其管理的权变观认为,组织是一个由分系统所组成并可由可识别的界线与其环境系统分开来的系统。权变观不仅探索了解组织与组织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了解分系统之内和各分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变化因素的关系模式或构图。它强调组织的多变特性,并力图研究组织在变化的条件下和在特殊的情况中如何进行经营管理。各种权变的最终目标是提出最适用于具体情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活动,”这就说明,权变方法是以组织的系统理沦为基础,是组织系统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权变理论指出了管理人员作选择时至关重要的四个因素:① 组织中人员的性格;② 任务和技术的类型;③ 组织的经营活动所在的环境;④ 组织面临的变化和不确定程度。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后三个因素进行的。
运用组织管理的权变方法,首先要求我们要善于“诊断”组织和环境的特点。根据组织和环境的特点来确定组织的目标,并调整组织结构,协调组织活动,使组织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存在和得到发展。
法律管理法
组织管理的法律化只有通过法律制度才能贯彻和落实,因为组织管理的显着特点之一是法律管理。《企业法》对于从法律保护企业改革的成果;为推进企业深化改革提供法律依据;理顺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方面关系;从法律上确定企业的法人地位和厂长(经理)的法人代表地位,以及加强企业组织管理,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具有重大意义。
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管理,重点的是按《企业法》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企业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经济手段法
经济手段是指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各方面的经济关系,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经济手段有税收、价格、利息、工资、奖金、罚款、经济责任和经济合同等。运用这些经济手段,调节各方面的经济关系,有利于调动各级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经济手段法的实质是贯彻物质利益原则,使各级组织和个人从经济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工作成果,积极主动地开展有各项经济活动,实现管理目标。各种经济手段的使用,都有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要对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进行分析,不能硬性规定,不能机械搬用。
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方法已越来越普遍地被运用到企业的组织管理中。定量技术最重要的作用是,迫使管理人员以明确的形式表述一个问题。
基本的工作能力
仅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一个人力资源主管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是否能胜任此工作,还必须具备大量的直接经验,这些直接经验体现于基本的工作能力之中。人事主管的基本工作能力有写作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
写作能力
写作是人力资源主管的基本任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规章制度、文书通告等大多出自人力资源主管之手。所以写作能力是人力资源主管的基本功。符合人力资源工作要求的文字写作本身就是人力资源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主管写作任务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可能有制度、通告、新闻稿件、公共关系简报、信函、致词、演讲稿、有关公告、祝贺卡上的祝贺语等。
人力资源主管应是一名写作高手,在写作的文字中不仅要能够准确表达意思,而且也要能准确地表达态度和情感。简单来说,人力资源公里的文字写作不仅要符合一般的写作要求,而且也要符合人力资源工作的要求。
(1) 内容要真实准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真实”。人力资源主管在进行文字写作时,一定要反映真实的情况,让事实说话。
(2) 立场要公正。既不能偏袒组织的利益,也不能迎合公众不正当的要求和情趣,人事主管要客观公正地反映情况。
(3) 形式要多样。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文书,大多是干巴巴的公文,但也有洋溢着善意,向员工传递友好的情感慰问信等。涉外单位如宾馆等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还应有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
以下为提高写作能力的轻松方法:
在进行写作前得作一番仔细的检查。这一步无须花费你的脑力,但必须给予关注。
•在检查写作之前先把它暂时放一边。
•校对写作时要一边阅读,一边圈出错误。
校好一份人事文字至少要重复一次这两步。有些人则需要重复三到四次。
•删去无关紧要的文字。
•不要写错人名。
•使用规范的书写语。
•不要生造句子。
•使用俚语和缩写应视情形而定。
•写作之前要明确思想。
•写主动语态句子,不写被动语态句子。
组织能力
人力资源主管的组织能力是指人力资源主管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过程中计划、组织、安排、协调等方面的活动能力。
人力资源主管的组织能力包括以下内容:
(1) 计划性。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要有计划的,不仅要明确为什么进行,进行什么和怎样进行,而且还要知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只有明确了这些,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才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否则将陷入杂乱无章的境地。
(2) 周密性。要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成功,就要对方方面面的问题考虑周全。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重视大的方面如活动的内容、形式,而且对一些细小的方面如员工的接待、环境的布置、仪表、仪容、穿着服装等均应引起足够的注意,不要因为细节方面的失误而破坏总体效应。
(3)协调性。一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并不是少数几个人力资源职员的事,而是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所以组织能力强的人力资源主管也应是一个协调关系的专家,调动积极性的高手。争取各方面的帮助,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好。
表达能力
作为经常要和各方联系的人力资源主管,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是很必要的。你可能要借助报告、信件、演讲和谈话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你可能会用微笑、点头、拍肩膀来激励手下的员工,通过各种方式向他表明你已经看到了他所取得的成绩;你也可能需要不失时机地安慰失望者和悲伤者,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你言行中所表达出的支持和关怀。善于与人交流永远都是人事主管必备的素质。
请注意,在进行交流表达时,必须学会用积极的说话方式,这样有助于改善态度,更有力地影响周围的人。为了改善日常用语,专家们建议,你不妨说话时做如下改变:
观察能力
人力资源主管的观察能力是人力资源主管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对周围的人和事从人力资源主管角度予以审视、分析、判断的能力。
人力资源主管观察能力的强弱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果和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状态来说至关重要。
人力资源主管的观察能力可以从三方面表现出来:
(1) 对周围的事从人事管理的角度予以审视。人力资源主管的头脑中应有一根人力资源主管意识的弦,把周围发生的事与维持良好的人事关系结合起来。
(2) 对周围的事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予以分析,人力资源主管应能准确地分析周围所发生的事件的前因后果,能够从此预测出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
(3) 对周围的事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予以判断。人力资源主管应能对周围的事或现象给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状态所带来的影响作出正确的判断。
人力资源主管若是能做到上述几方面,那么他的观察能力便是强的,便会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应变能力
人力资源主管的应变能力是指人力资源主管在遇到一些突发性的事件或问题时的协调和处理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有时是多变,因而对于人力资源主管来说,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也成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应变能力强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化险为夷,保证员工不受伤害,而是指人力资源主管在遇到突发性的问题并着手解决时,使自己的工作对象——员工也不受到伤害,始终与员工处在良好的关系状态上。
人力资源主管的应变能力应包括这样的内容:
(1) 遇事不慌张,从容镇定。应变能力首先要求的是遇到突如其来的事或问题,不可惊慌失措,而要保持镇静,迅速地寻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