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自然资源三早三实是什么意思
扩展阅读
饥荒视频如何获得钻石 2024-09-28 07:16:59
爬虫工具如何用 2024-09-28 06:59:20

自然资源三早三实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4-09-28 05:05:59

‘壹’ 公园年度工作总结

公园年度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公园年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公园年度工作总结1

20xx年来,公园管理所在局党组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定和政策。认真参与开展“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求真务实,完善机制,做好植物管养、设施维护等各项工作,按要求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xx年所做的工作

(一)主要指标和重点工作完成良好。20xx年预计县城建成区绿地率增加1个百分点,达36%,绿化覆盖率增加0.8个百分点,达38.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1平方米,达12平方米。年底达到了预期目标。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所有前期准备工作,11月28日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年底已完成测绘评估392户,城西安置区已开工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

(二)开展好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严格按照局党组的安排部署,积极做好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各项工作,认真参加集中学习和专题讨论,扎实开展个人自学,做好读书笔记,按要求撰写心得体会,通过扎实的教育,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责任意识、转变了作风态度。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把学习作为工作和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为契机,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认真学习了党的理论和方针、路线,组织学习公园管理风景名胜区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等,以多种形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四)积极参与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紧紧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目标,按照级领导班子的安排部署,以善洲志愿服务行动等为抓手,积极参与创建工作,突出公园管理重点,着眼解决公园管理问题,以创建促工作,以创建促发展,“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五)公园园容管护提升工作。坚持每月组织对茶韵公园进行一次园容管护考评,主要对各公园园容园貌、绿化修剪、安全生产、环境卫生、游乐设施等内容进行检查考核,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责成管理单位整改,进一步促进了公园园容园貌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一年来,月检查制度和督查制度的不断完善,极大地促进了茶韵公园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六)防护林日常管理工作。在局领导班子的领导下,2名管护工人分别负责右甸河防护林南北两段的日常巡护和环境卫生工作,随时清扫垃圾和清除杂物,及时处理乱丢乱倒和蓄意毁坏行为,保持防护林范围干净整洁,根据季节变化适时通知各责任单位做好日常管护工作;将城南片区景观农田防护林管护责任划分到个人,实行包片包干,各负其责。一年来,有效处理了到防护林内堆放渣土杂物、随意放牧、搭建工棚等问题,通过精心管护,防护林生长良好,设施运行完好,景观效果和防护作用逐渐显现。

(七)安全生产工作。今年以来,公园管理所严抓安全生产工作,在每个重大节假日提前做好节假日值班安排和工作预案,落实责任到人。今年春节、清明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工作人员认真做好节假日的值班。根据全局安全生产的工作部署,对茶韵公园、龙潭公园开展了一次全面排查,共发现和处理安全生产隐患6处,有效保障了公园和防护林的安全有序,没有一起安全事故发生。

(八)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结合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挡但专题教育的开展,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学习了相关法规法纪、参加警示教育等活动,多形式多角度地进行党风廉政教育,增强了党性修养和政治敏锐性,促进了职工队伍作风的有效改进,做到了廉洁自律。

二、存在困难和不足

(一)养护管理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工人对管护技术了解和掌握不多,管护过程中一些技术措施处理不到位,导致部分植物生长不良,影响景观效果,特别是右甸河防护林草坪和茶韵公园植物管护方面技术措施不到位现象比较突出。

(二)人员力量不足。公园管理所人员调配尚未最终确定,导致管理人员力量严重不足,监管缺失比较突出。右甸河防护林只有2名管护人员,除日常巡查与卫生保洁,其他日常管护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管护质量受到影响。

三、20xx年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抓好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根据上级的安排,继续深入地开展好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做到专题教育和业务工作两促进。

(二)强化养护管理水平提升。深入谋划管理方法措施,提升工作效能和质量,切实抓好公园和防护林绿化日常管护工作,提升绿化景观效果。做好20xx年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值班工作,大力推进茶韵公园规范化管理工作。严抓安全生产和汛期防汛工作,确保茶韵公园安全运行。

(三)强化制度建设和管理。探索全县公园管理制度建设,起草制定管理实施细则和技术措施,为全县推进公园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完善公园管理月检查制度及督查制度,推进规范化管理,努力改善公园园容园貌。

(四)进一步抓好技术培训。采取现场讲解和集中学习等多种方式,加大茶韵公园承包单位及其他管护工人的技术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切实改善日常管护效果。

公园年度工作总结2

20xx年,我中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按照“显山露水、疏密有致”的总体布局要求,坚定信心,重点突破,围绕法治建设、大物业管理、联防联控机制、园区基础设施完善、优化标识系统、提升门户景观配置、共建共治活动等x个方面开展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20xx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以法治建设为主导,制定并印发规范性文件。

20xx年x月,我中心制定内地首部xx管理规范性文件——《x市xx区xxxx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以区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并向社会公布。同时,我中心根据《管理规定》制定配套车辆管理办法,对入园社会车辆实施管控,上山车辆同比减少近xx%,进一步保障饮用水一级水源保护区的生态及游客人身安全。

(二)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开启大物业管理模式。

自20xx年x月起,园区实行大物业管理模式,全面整合园区安保、绿地养护、保洁、有害生物防治、手作步道建设维护等多项服务内容,探索基层治理与专业化运营机构有机结合的模式。新物业管理公司入驻以来,园区管理在安全生产、应急处置、绿化保洁、便民服务方面改善显着,受到游客好评。

(三)以部门联动为抓手,形成联防联控机制。

为提高管理效率,加强部门联动,我中心一是联合xx公园管理处、xx市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辖区街道及派出所,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查处、车辆管控、疫情防控等方面形成联防联控机制。二是落实区主要领导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联合执法部门对xx市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积极协调xx区有关部门,针对从xx入口进入xx的不法行为,实施入口管控措施,有效阻止运输活禽入园等不法行为,切实保护xx生态环境。三是加强日常训练,提高作战能力。邀请x市森林防火、应急处置等领域专家为我中心进行森林消防培训。在x市第四届森林消防业务技能大比武中,我中心森林巡防队作为xx区半专业队伍代表,取得了半专业组团体第二名、xxx米水带接力赛第一名、理论知识考核第三名的好成绩。

(四)以便民服务为宗旨,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通过完善园区道路,改造停车场,设置自动售卖机、休息凳等服务设施,全面提高便民服务水平。一是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坪马线道路改造系列工程。对园区主要道路坪马线进行拓宽路面、增设路灯、路面平整等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行车顺畅和安全程度。二是推进停车场改造工程,推动xx入口南坪快速路(xxx号-x号隧道口段)桥底空间及碧岭入口南坪三期x立交桥下空间项目立项工作,xx入口停车场项目已完成概算编制等工作,预计明年初进入施工阶段;碧岭入口停车场项目已过区政府常务会纳入今年计划外新增立项项目。三是在碧岭入口人流量较多处增设x台自动售卖机,平价销售饮料、零食及橙汁,并增设石制桌椅,以满足游客能量补给及休息需求,受到游客一致好评。

(五)以提升园区形象为目标,全面优化标识系统。

针对xx多家管理主体设置的标识牌风格、款式不统一的现状,全面优化标识系统,补足设施短板。一是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森林防火、三防和手作步道等工作需求,制定园区标识系统设计指引,打造风格、款式统一,指向清晰、科学的标识系统,并对现有标识系统进行逐步替代、完善。二是在园区主要入口设置风格古朴自然、定位明确、辨识度高的导览地图,满足游客定位、导览需求,进一步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六)立足小投入办好事,提升门户景观配置。

在预算紧张的条件下,对xx、碧岭两个主要入口进行局部景观提升,成效显着。一是对新接管的碧岭入口公园进行景观提升,在部分危险边坡种植簕杜鹃等开花植物,提升景观效果,同时有效防止了滑草等不安全行为。二是开展xx入口景观微改造提升工程,打造景石景观小品,秉承小投入、见成效的理念,结合xx特点,运用植物与景石搭配造景,通过种植樱花风铃木、小叶紫薇、红叶狼尾草等苗木,搭配原色景石,突出公园自然、郊野特色,增添野趣。三是打造桃花谷景点,在xx片区xxx果场附近区域,大面积种植色彩艳丽的开花植物,预计明年春季将形成桃花烂漫的诗意景观,切实提升园区景观效果。

(七)开展环保志愿活动及摄影大赛活动,打造“xx环保日”等特色品牌文化。

一是持续开展环保志愿服务及手作步道志愿建设活动。采取中心自建和招募志愿者共建相结合的方式,在碧岭片区汤坑段累计建设步道x公里,并对现有手作步道进行定期保洁及维护,沿途增加了标识牌为徒步游客提供通行便利。

二是持续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20xx年共计开展xx期活动,参与人员超过xxx人,共计拾取垃圾百余袋,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贡献xx力量。

三是设立“xx环保日”。我中心将每年xx月份第一个周六定为“xx环保日”。xx月x日,成功举办首届主题为“携手共护xx,共享共赏xx生态绿”的“xx环保日”启动仪式,并以此为契机,将志愿服务打造为xx的特有品牌文化,让xx环保志愿服务及手作步道志愿建设活动成为xx开展自然教育、培养文明意识的平台,成为xx特色文化的载体。

四是开展xx摄影大赛。x-x月份,我中心组织开展“摄见之美·xx色”xxxx摄影大赛,活动得到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共征集到xxx名选手的xxx余幅作品,总投票数达xx余万票,经过专业评委老师的严格筛选,分别评选出手机组和单反组的金、银、铜奖作品各一幅,另外,在全部优秀作品中评选出最佳构图奖、最美视觉奖各一幅,最具人气喜爱奖三幅。

二、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我中心计划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着力探索开展废弃石场生态修复试验,推动森林康养等生态旅游产业开发,进一步开展门户景观改造及园区景点开发工作,全面提升园区生态保护及管理水平,具体如下:

(一)生态资源管理方面

1.探索景观复绿模式,开展废弃石场生态修复试验。

针对园区内x处废弃石场,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治理原则,结合园区总体规划,探索垂直区域的复绿模式,宜绿则绿,宜景则景,试验种植藤类植物,利用其生长力强、易攀援的习性,逐渐形成石场裸露区域复绿的景观效果。

2.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

针对园区内桉树、相思树等速生丰产林较多,影响林分结构、森林质量的情况,遵循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理念,联合林业部门科学推动实施低效林改造、中幼龄林抚育等森林精准提升工程,补植补造本土树种,促进林分天然更新,优化林分龄组结构。推动实施林相改造工程,丰富植被的种类、色彩、层次和季相,并结合功能布局,有针对性地营造、补植具有康养功能的本土树种、花卉。着力打造生态优良、林相优美、景致宜人、功效明显的森林康养环境,形成生长稳定、物种丰富、效益显着、具有南亚热带森林景观特色的森林群落。

3.开展野生动物本底调查及监测,为保护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对于园区内珍稀保护野生动物,通过设置红外摄像头,监测、记录野生动物种群行为,并开展动物本底调查,积累第一手资料,为科学保护、管理野生动物提供数据支撑。

4.优化机构设置,深入开展生态资源监测、研究工作。

参照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仙湖植物园管理处等兄弟单位的机构设置方式,优化机构设置,增设科级单位,聘请相关领域的退休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园区内生态资源的监测、科学研究及保护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科研价值。

(二)景观提升及景点开发方面

1.提升门户景观,开展主要入口系列改建工程。

一是开展xx、xx入口停车场改造项目,充分利用立交桥下方空间改建停车场,设置停车位xxxx个(xx口xxx个,碧岭口xxx个),以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满足游客停车需求。二是建设景色优美、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游客服务中心,满足游客的休憩、餐饮、咨询、科普、宣传等多方面需求,为游客提供便民、惠民服务。

2.科学开发景点,丰富游客旅游体验。

一是开展亲子径建设项目。在xx入口平缓区域,沿矿山水库段改造提升x.x公里的道路,以“无痕山林”理念打造亲子径,使之成为适合各年龄段群体徒步、休闲、健身的健康径、绿色径;二是推进龙潭瀑布亲水平台改造项目,在游客较为集中的戏水区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建设亲水平台,提高游客亲水体验感。

3.串联互通,打通xx全域手作步道。

结合xx山形山势,以防火巡查路线为基底,打造联通xx各片区的手作步道,规划为五期建设,总长度约xx.xx公里,以中心自建及志愿者共建相结合的模式,不断深化“共建”内涵,将志愿服务打造成为xx的特有文化品牌,赋予xx新的文化软实力。

4.探索xx森林康养发展模式,推动康养产品可持续发展和康养产业健康成长。

全面整合林间步道、瀑布栈道、护林防火道和生产性道路等道路资源,着力构建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的森林康养步道体系,完善康养步道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群众多元化的`体育健身、休憩、科普及游玩需求,为xx区吸引高端人才、留住高端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特色文化挖掘及品牌打造方面

1.挖掘特色文化,将禾雀花打造为特色旅游品牌。

在对xx禾雀花的分布状况、习性特点等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掘禾雀花的文化价值及科研价值,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禾雀花节”推广活动,并考虑建设禾雀花种苗基地,将禾雀花打造为xx特色旅游品牌,努力使之成为x赏花旅游的新亮点。

2.深入挖掘xx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资源。

一是联合相关部门,推动开展xx红色文化研究记载传播工作,通过采访xx原居民,梳理历史资料,踏访旧址,形成xx红色文化系列记录宣传资料,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路线。二是挖掘、保护xx联通大鹏、盐田、横岗的古道,对沿路基础设施进行修复,并挖掘古道的来源、历史、演变,记录xx故事,进一步保护传承xx珍贵的历史文化。

3.构建高端民宿综合体,完善配套服务系统。

充分利用现有旧民居资源,以保护原生态人文历史为原则,突出xx特色、客家风情、历史底蕴,在适当区域,将房屋质量、保存状况良好的旧民居,在保留原汁原味客家乡村风格的基础上,改建成集餐饮、住宿、调适机能、修身养性、康体健身等于一体的高端民宿综合体,提供森林浴、森林氧吧等特色服务设施,满足游客多元需求。全面整合xx片区x个村落资源,以花为媒,以花会友,每个村落构建别具特色的花卉主题民宿板块,形成一花一世界、一村一主题的特色民宿样板,塑造xx特色旅游文化。

公园年度工作总结3

今年,人民公园在河管处的领导下,围绕市政府制定的打造“哈密绿色宜居城市”的目标要求。以建设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契机,把公园建设为“城市绿肺、自然胜景、休闲乐园”于一体的生态公园。我园有效的开展工作,开拓创新,提高公园的管理能力,进一步强化公园的各项管理规定,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促进了公园的建设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给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休憩的优美生活空间,使公园整体形象上档升级,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公园管理

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人事管理,加强园容园貌管理维护。因我园地理位置特殊,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环境建设的一个窗口,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园愈来愈受到各方面的重视,随着知名度不断提高,游园人数日渐增多。

(1)绿化方面;

1、完成了园内乔木灌木的种植,种植左公柳380余株、种植灌木水腊8万余株。另开春,在健身公园参加突击植树,栽种乔木2300余株,栽种灌木8万余株。

2、完成了园内草坪的种植工作,平整绿化用地4000余平方米,新栽种草坪4000余平方米。

3、完成了人民公园草花的育苗任务。其中,地雷花1000余株,扦插爬山虎3000余株。

4、完成了园内各种草花的种植栽培工作。栽植、地雷花1000余株、万寿菊1000余株、紫罗兰20xx余株。

5、维修绿化灌溉设施100余处,完善了绿化灌溉设施,新铺设绿化管线1200余米,更换绿化喷头5000个。

6、完成了园内各种树木的修剪工作。即左公柳、垂柳、侧柏、榆树、国槐等大冠树约300余棵,路边的绿篱1500米。到现在以修剪20多次。

7、嫁接大叶榆150余株。

(二)卫生方面;

为给市民一个清洁、舒适的公园环境,我园对园内卫生进行全面清扫巡查和保洁。

1、因环卫处环卫工人减少,无法对我园进行卫生清扫,我园投入全园职工,帮助环卫处,对公园进行卫生清扫,现已形成每个星期五定期对公园进行全园清扫,全天保洁,已成了人民公园的卫生清扫的工作,使园内环境卫生整洁。

2、由于今年大风天气多,我园左公柳、及其他柳树和树木被风吹断严重,造成倒伏影响了环境卫生,我园及时的清理了倒伏树木,7车有余。

3、安排人员定期对厕所进行清扫,每星期清扫两次,保持厕所卫生。

首页12尾页

(三)园内改造;

今年公园改造主要是对主河道的桥梁进行建设,其中主河道新建桥梁4座,辅助河道新建桥2座。拆除主河道旧桥2座。辅助河道旧桥梁2座。到目前为止、桥梁建设主体已基本完工。

(四)安全方面;

抓好安全生产、做好防治工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为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采取会议、宣传、讲座等多种形式,学习安全知识,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安全思想。

1、对园内路灯进行更换,更换节能路灯168个,更换投光灯管16个,亮化了环境,进一步消除了夜间不安全隐患。

2,、对存在倒伏危险树木进行清除,避免造成倒伏危害游客安全,清除倒伏树木十余株。

3、‘六一’期间,认真组织安排,对摊主进行了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顺利的度过了六一儿童节,确保游乐人员与儿童的安全。

4、强化人民公园的安全保卫工作。安排职工轮流值班,对全园进行24小时值班制,随时巡查,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5、做好“三防”工作。即防火、防盗、,坚持长效管理机制。

今年来无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了人民公园的安全。

二、思想工作;

在政治学习方面,认真学习党代会和党的十八大报告及会议精神。通过深入学习解放思想、提高我园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理解政策的水平,使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提高政治觉悟。

;

‘贰’ 什么是三级预防

所谓三级预防,即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I级预防是针对易染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和其他易染人群进行教育,他们尚未吸毒,但接触毒品的可能性最大,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容易发展为吸毒者。I级预防的工作主要是对他们进行禁毒有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达到让他们不去错用、误用、试用毒品,让他们了解吸毒的危害,主动地避开毒品,以减少吸毒现象的发生。
Ⅱ级预防主要是对已经处于吸毒的初期阶段,但还未产生依赖性的人群有针对性加强教育。他们的生活及行为模式已向药物滥用和依赖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偏离,这些人很快就会发展为瘾君子。该期的预防主要是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吸毒的危害和严重后果的教育,提高他们对吸毒的认识和戒毒的信心,使他们认识到,就此止步才是光明之路,继续吸毒后果不堪设想。当然,还需设立一些临床服务机构、心理咨询和辅导机构以及相关的机构,为他们早日摆脱吸毒提供条件,从而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控制,以制止他们进一步发展为成瘾者。
Ⅲ级预防的对象是成瘾者,他们对毒品产生了强烈的精神和躯体依赖性,即已成瘾。他们的情感、意志和行为已被药品所控制,已偏离正常人。他们的行为对家人、他人和社会构成了危害。对这些人必须有组织地进行脱瘾治疗和康复,以帮助他们摆脱对药物的依赖,恢复正常的心理社会功能,向昨天告别,重新回到社会。自然,这还需要社会向他们提供脱瘾治疗和康复的机构。这些成瘾者也一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积极配合才会成功。

‘叁’ 一标三实主要查什么

“一标”是指“标准地址”。“三实”是指“本地实际居住的人口、实际存在的房屋、实际经营并有从业人员的单位”。

“一标三实”是由公安部统一部署的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在我市,市委政府已将“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上升为政府工程,由政府牵头、公安机关主导,其他相关部门参与配合,在全市范围内统筹推进。

(3)自然资源三早三实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1、标准地址登记的内容:城区包括实有房屋所在的街、路、巷、门、楼、牌、号,农村包括实有房屋所在的乡(镇、办、开发区)、村、组、门牌号。

2、实有人口登记的内容:包括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员、流入居住人员以及长期在恩施州本地居住的无户口人员等实有人员信息。

3、实有房屋登记的内容:包括房屋产权人信息、房屋结构、用途、面积、房间数、实有人口数、联系方式等信息。

4、实有单位登记的内容:包括机关、团体、法人、企业、事业等非自然人实体及其下属部门,以及社会群体单位、个体工商户的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营业执照、注册地址、注册资金、有效期、单位从业人员及从业人员等信息。

‘肆’ 为什么说淡水是一种非常有限的自然资源

全球淡水资源状况分析

全球淡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人类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水资源危机,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其严重性,全球范围内保护水资源的浪潮已经掀起,并取得了重大成就,虽然对水资源的保护并不尽如人意,但有理由相信通过国际社会、各个国家不懈的努力,通过国际合作,人类会解决好淡水资源问题。在水资源全球保护的背景下,同样面临水危机的中国,惟有加强水资源保护的立法,形成有效的水法体系,才能有效应对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淡水资源 全球保护 水法体系

地球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但它们远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分布也不均匀。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和灌溉农业的扩张引起对淡水需求的大幅增长。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严重困扰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其千年报告中指出:“要减少发展中国家的疾病,拯救生命,任何措施都比不上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无论从淡水资源的数量来看,还是其质量来看,全球淡水资源堪忧,因而必须提高全人类的认识,达成国际共识,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来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将在阐述世界水资源现状及其全球范围内保护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淡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全球淡水资源现状——人类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淡水资源的应然状态
地球上总的水体积大约为14亿立方千米,其中只有2.5%是淡水,或者说只有0.35亿立方千米的淡水。大部分的淡水以永久性冰或雪的形式封存于南极洲和格陵兰岛,或成为埋藏很深的地下水。能被人类所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湖泊、河流、土壤湿气和埋藏相对较浅的地下水盆地。这些水资源中可用的部分仅有20万立方千米――不足淡水总量的1%,仅为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0.01%。这些能够利用的水很多都位于远离人类的地方,进而为水利用带来了复杂的问题。
淡水补给依赖于海洋表面的蒸发。每年海洋要蒸发掉50.5万立方千米的海水,即1.4米厚的水层。此外,陆地表面还要蒸发7.2万立方千米。所有降水中有80%降落到海洋中,即45.8万立方千米/a,其余11.9万立方千米降落于陆地。地表降水量和蒸发量之差(每年约11.9万立方千米减去7.2万立方千米的差额)就形成了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补给——大约4.7万立方千米/a。所有径流中,半数以上发生在亚洲和南美洲,很大一部分发生在同一条河中,即亚马孙河,这条河每年要带走6000立方千米的水。
(二)淡水资源实际现状
1、水量缺乏
全世界约有1/3的人生活在中度和高度缺水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的淡水消费量超过可更新水资源总量的10%。大约有80个国家,40%的世界人口在1990年代中期严重缺水(CSD 1997b)。根据1997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关于淡水综合估计的报告,人类现在直接或间接利用着世界水供应量的一半以上,全球人均淡水可用量从1950年的17000立方米下降到1995年的7000立方米。到2020年,水的使用量将会提高40%,其中17%以上的水将要用于满足人口增长说引起的食品生长。(世界水联合会2000a)。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和灌溉农业的扩张是引起水需求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不视为水资源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过去的20年中,农业消耗了经济发展中的大部分淡水。规划者一直认为通过增加更多的基础设施来控制水文循环,这样就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水量。
从传统上,修筑河坝是保障灌溉用水、水力发电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手段。世界上最大的227条河流中,已经有大约60%被堤坝、引流、运河等强烈地或者中等程度地切割,同时对淡水生态系统也造成了影响(WCD 2000)。从增加粮食产量和水力发电等方面来看,这些基础设施的确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同时,这些基础设施的造价也非常之大。在过去的50年里,堤坝改变了世界河流的形状,使得不同地区约4000万-8000万人口迁移(WCD 2000),导致临近的生态系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
2、水质下降
穷国与富国,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都同样存在水污染问题。水污染有其自然来源,如含有有毒物质的泉、渗漏的油和由侵蚀产生的沉积物,但大部分关于水污染的讨论集中于影响到水质或其可用性的由人为引起的变化。城市和工业排出的有毒化学制品、污水、致病物、油、重金属、热污染、和放射性废物污染着河流和地下水。农业开发在解决世界食物问题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它也造成了水污染,由于大量使用肥料和农药水源受到污染。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发展中国家的水污染相对比较严重。马来西亚的50条主要河流中,有42条正面临着“生态灾难”。在菲律宾,家用污水量占马尼拉的帕西格河总量的60%—70%,成千上万人不仅用这些水洗澡、洗衣服,还作为饮用水的来源。在中国,水污染问题也相当严峻。中国的44个主要城市中,有41个城市使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水源。
(三)水资源现状的影响
水资源枯竭,水质恶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当一个国家每人每年用水量低于1000立方米“基线”以下时,该国被认为可能要长期缺水,而许多地区已经存在着长期水缺乏;许多大河的流量和水流时间几乎全部为人类控制,这对水族生物非常不利,导致鱼量的减少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全世界有十一亿人口,相当于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得不到卫生的水,有24亿人,即世界人口的40%得不到合格的清洁服务;每天大约有6 000名儿童死于不卫生的水和不合格的卫生和清洁条件所引起的疾病——相当于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不卫生的水和不清洁的环境估计造成了发展中国家所有疾病的80%;妇女和女孩由于缺乏卫生设施往往受害最重;
(四)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指出:“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是水。” 1977年联合国水事会议又进一步强调:“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 淡水资源危机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许多国家的用水速度已经超过了水的再生速度;人类过渡用水、水污染和引进外来物种造成湖泊、河流、湿地和地下含水层的淡水系统被破坏或消失;很多国家的的淡水管理政策与当地实际情况脱节等问题导致水资源的日益匮乏。人类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和挑战。
2000年3月大约有120个水方面的部长参加了在海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水论坛”,采纳了旨在取得世界水安全的宣言。宣言中体提出本世纪重要挑战如下:
满足基本需要:认识到获得安全的、足量的水和卫生设施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并且对于健康和幸福来说这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特殊的水管理过程使得人们有权获得这些,尤其是妇女;保证食物供给:通过更有效的移动和使用水及粮食产品,以及水和粮食产品更公平的分配,来加强食品安全,尤其是对于贫穷和脆弱的人来说;保护生态系统:通过可持续水资源管理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分享水资源:通过可持续的河流流域管理或者其他正确的方法,在任何可能的时候,提高不同水使用者之间各水平上的和平协作和发展合作,这种合作可以在一个国家内部进行,如果是国界上的水资源或者是跨越国界的水资源,这种合作也可以在相关国家之间进行;风险管理:针对洪水、干旱、污染以及其它与水相关的灾害提供安全措施;水评价:以一种能够反映水对其所有使用者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价值的方式来管理水,逐渐为水服务标价,以反应他们供给的价值。这一方法应该考虑到穷人和脆弱群体的基本需求和质量;精明的管理水:确保好的管理,以便在水资源的管理中涵盖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公众参与。
当今淡水资源问题已经不仅仅限于一国范围之内,面对挑战,应对的应是整个国际社会,包括各个国家、各个地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司企业还有个人等等。要减轻甚至消除淡水资源的危机就必须进行国际合作、通过全球努力来解决当代以至子孙后代的淡水资源问题。
二、淡水资源的全球保护
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淡水问题的严重性。这段时间内,淡水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被广为关注,更加强调水的高效分配,兼顾淡水的公平分配与代际分配,认识到流域管理是有效管理淡水资源的关键,认识到所有利益有关的团体在水管理中的作用。全球范围内的淡水资源保护已经开始,联合国及其成员国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提出国际宣言,订立国际条约调整各国在利用淡水资源中的关系,规定各国保护全球淡水资源的义务,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各个国家之间也为有效公平的利用与其有关的淡水资源,签订了诸多多边或是双边的条约或协定。但是因为缺乏一个真正的国际淡水资源管理实体,以及国家资源主权的负面影响,全球淡水资源的保护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一)全球淡水资源的保护现状
1、淡水资源的国际保护
1966年国际法协会通过的“赫尔辛基规则”是最早的和最经常被援引的关于淡水的国际文件之一。其中第4条提出的基本原则承认,国际流域内的每个国家有权利合理公平地利用流域内的水。在公平利用原则之外,第10条还规定,各国不应对国际流域内的水造成任何新形式的污染或加重现有的污染程度,从而可能对流域内另一个国家的境内造成严重损害。国家应为减少各种现有的污染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以便不在流域内另一国家的境内造成损害。但是由于这一规则没有明确界定如何利用和消费水资源的问题,而没有约束力,所以一直受到批评。尽管如此,“赫尔辛基规则”还是被广为参照,并在其他的国际会议上得到发展。
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宣言中,原则2——“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空气、水、土地、植物和动物,特别是自然生态类中具有代表性的标本,必须通过周密计划或适当管理加以保护”以及原则3——“地球水资源等的保护要加强国际合作,里约宣言更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解决全球资源短缺问题。这一方面说明国际社会对淡水资源危机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同时也说明人类面临的淡水资源危机越来越严重了。
1977年在阿根廷马德普拉塔召开了联合国第一届水资源大会,并采纳了“马德普拉塔行动计划”(Mardel Plata Action Plan)。大会建议研究可以用来管理共享水资源的方法,制定共同的规划,实施协调水资源利用所必需的机制,并提出“关于共享的水资源的使用、管理和发展,各国应考虑每个国家的权利……以能平等的利用这些权利。”
1972年斯德哥尔摩宣言指出“地球生产非常重要的再生资源的能力必须得到保持,而且在实际可能的情况下加以恢复或改善”,这为全球淡水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方向,而大会的行动计划则呼吁为防止淡水污染和保护整个水资源进行国际合作合作(建议51-55)。此后,1982年内罗毕宣言和1992年的里约宣言也都重申对对淡水资源的保护。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影响深远的《二十一世纪议程》。《二十一世纪议程》在其第18章“保护淡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对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利用采用综合性办法”中专门就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管理,水资源评价,水资源、水质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等做了详尽的建议和规定,以期达到满足所有各国在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方面对淡水的需求。《二十一世纪议程》规定必须对水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这种统筹规划必须覆盖所有各类的相关淡水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同时需要适当考虑到水的量与质方面。而水资源综合管理的依据构想是,水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水是一种自然资源,也是一种社会物品和有价物品,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它的用途性质。
对国际河流生态系统保护最为有力的当为《国际水道非航行利用法律公约》。负责发展和编纂国际法的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于1981年开始制定关于国际水道非航行利用的法律。1990年它通过了关于国际水环境保护的条款。1997年5月5日,根据国际法委员会的条款,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水道非航行利用法律公约》。这个框架公约包括四类条款:适用于所有国际水道的一般规则(第5-10条),实施这些规则的程序规则(第11-19条和第29-32条),关于淡水保护、保持和管理的实质条款(第20-28条),关于水道国缔结协定的条款(第3-4条)。公约规定,水道国应在其各自的领土内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利用国际水道,以使国际水道得到最适宜的和持续的利用,从而充分保护国际水道。此外,水道国应参与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利用、开发和保护国际水道,并有义务在保护和开发国际水道方面进行合作。各国有义务采取一切适当的措施防止对其他水道国造成重大损害。任何造成这种损害的国家应与受影响的国家进行协商,排除或减少这种损害,并在必要时,讨论赔偿损失问题。公约要求水道国保护、保全和管理国际水道及其水质,特别是保护水道的生态系统。公约倡导的措施包括:a. 确定共同的水质目标和排放标准,针对集中和分散的污染源采取适当的技术和方法,确定应被禁止、限制或监控引入水道的物质的清单。b.保护水道的生物资源,应当是防治污染的目标。c.关于水道的管理,公约要求,建立共同管理机制。
国际淡水资源保护的高潮是2003年的国际淡水年。2003年3月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第三届世界水论坛大会,165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共1万多余人出席会议。根据《二十一世纪议程》有关条款规定大会决定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会议就水危机的严峻性与积极采取行动加以抑制的迫切性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讨论议题包括水供应、水与气候、水与运输、水与文化的多元性、水与卫生设施、水污染与卫生、水与能源、水与食物、水与男女平等、水与环境、水信息与管理、水与扶贫等问题,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水和可饮用的水。
2、淡水资源的区域保护
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区域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或欧洲理事会制定了一些关于国际河流的文件,一般没有拘束力。90年代,这些文件中提出的原则转成条约。
欧洲作为一体化比较发达的地区,走在区域淡水保护的前列。早在1968年5月6日,欧洲理事会就通过了《欧洲水宪章》,今天看来,其中提出的大多数原则都是公认的事实。此后不久,1968年9月16日,欧洲理事会又主持通过了《在洗涤产品中限制使用某些去污剂的欧洲协定》。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也发出了好几个保护水资源的建议,其中包括1970年关于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免受石油和石油产品污染的建议。1980年-1990年十年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水问题小组起草了一系列关于在界水方面进行合作的文件。总之,欧洲及政治、经济文化高度一体化的欧盟在淡水资源的区域保护方面为世界做出了榜样。
1、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目前淡水资源的实际现状远远落后于其应然状态,可利用和可饮用的淡水正在减少,全球发展和增进福利远远重要于水的切实保护,各国不会为了保护水资源而限制本国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先进理念,其实践比大肆宣传少的多,而往往成为破坏水资源的借口,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
2、没有一部统一的保护全球水资源的国际公约。虽然历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宣言都关注淡水资源的保护,《二十一世纪议程》还专门将淡水保护设为章,但保护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就像解决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和解决海洋问题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样,国际社会需要一部统一的国际水法,国际水域立法应走向法典化和全球化,用其协调各国的行动,指导各国在保护和利用全球水资源上进行合作,同时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和责任。
3、国家的环境资源主权往往对全球淡水资源的保护产生负面影响。国际社会早已确立了“国家环境主权和不损害国外环境责任原则”,但事实是强调国家环境资源主权成了其替身。很多国家出于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在淡水资源的全球和区域保护上显得相当保守。比如一体化程度相当高的欧盟,曾试图通过一个综合全面的文件以便对成员国淡水质量控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但这个努力最终没有成功。加拿大也曾以国家环境资源主权的名头,完全禁止能有效解决水资源地区分配不平衡的水贸易。
4、涉及淡水资源的水公平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伴随着河流流域水资源危机而出现的“水难民”在1998年达到2500万人,第一次超过“战争难民”的人数。据预测,在2025年之前,因为水的原因而成为难民者将多达1亿人(联合国秘书长千年报告)。这一方面是因为水资源短缺引起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全球水资源分配的不公正。一个欧洲人每年消费约800立方米的水,大约是一个加纳人的70倍,而一个美国人每年对水的消费量超过3000立方米。水资源是一种公共物品,属于全人类共同所有,不仅要在当代人之间实现公平用水,还要为后代人着想,实现代内和代际两个公平。
5、各国对水资源危机的认识仍有不同。联合国在2003年3月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第三届世界水论坛大会会前公布的水资源报告中批评说,政治领袖没有采取行动,一些人甚至否认危机的存在。水远没有石油和股票那么重要,因此各个国家的领导人对石油和股票的关注要远远高于对水的关心。
6、区域淡水保护仅局限于政治、经济一体化程度高的欧洲和北美地区,亚洲、非洲等其他大洲缺乏区域合作制度,因此有必要建立、发展和完善各大洲的区域淡水保护机制。
三、我国淡水资源保护的立法研究
(一)我国淡水资源简况
1、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据统计,我国有2000万人饮水困难;4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可能发生旱灾,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东部和北部、云贵高原至广东湛江一带旱灾比较严重。华北平原工农业比较发达,人口稠密,河流经流量小,供水情况相当紧张。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分部不均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而用水量却随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增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2010年我国将出现严重缺水问题,2030年我国将会出现缺水高峰。
2、水域污染严重,淡水水质恶化。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淡水资源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

‘伍’ 论述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

一、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中国的环境立法源远流长。现代意义上的环境法起步于2O世纪70年代末,发展很快。 1979年。中国通过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一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截至1998年,中国共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律6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法律9部、环境保护行政法规34件、环境保护部门规章90多件、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900余件、环境保护军事法规6件,缔结和参加了国际环境公约37项,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1995年和199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分别通过了关于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1997年3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加了有关"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规定。

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执法和管理工作的技术依据。中国的第一个环境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诞生于1973年。随着环境执法和管理工作的深入和发展,环境标准的内容日趋丰富,已经形成既符合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标准体系。截至1998年底,中国历年来共发布国家环境标准412项,现行的有361项,其中环境质量标准10项,污染物排放标准80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230项,环境标准样品标准29项,环境基础标准12项,历年共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即环境行业标准)34项。

相关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基本法》

◇◇◇二、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在法律上的体现,是调整环境保护方面社会关系的指导规范,也是环境保护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了环保法的本质,并贯穿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根据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的要求,环境保护法必须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三同步方针" 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三统一方针"。

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预防为主的原则,就是"防患于未然"的原则。环境保护中预防污染不仅可以尽可能地提高原材料、能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大大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减少二次污染的风险,减少末端治理负荷,节省环保投资和运行费用。"预防"是环境保护第一位的工作。然而,根据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企业做到"零排放"也是很困难的,所以还必须与治理相结合。

3. 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污染者付费的原则,通常也称为"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其基本思想是明确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经济责任。

4. 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

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各个方面的复杂又艰巨的任务,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解决这种关系全局、综合性 很强的问题,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

5. 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环境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保护环境,不仅是公民的义务,也是公民的权利。

◇◇◇三、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环境保护法》第四章对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了总结,并做出了11条规定。目前我国环境管理的制度措施主要有八项,即:(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3)排污 收费制度;(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制度; (6)排污许可证制度;(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8)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

下面重点介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五项,其余的略述。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该制度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必须首先进行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明确项目对环境可能的影响及提出针对这些影响的对策,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报环境主管门审批后才能进行建设施工的制度。

同时,具体规定了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审批权限,以及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实施资格审查的制度。

这项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即对环境有影响的新建、改建 、扩建、技术改造项目以及一切引进项目,包括区域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 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制度。

2)规定了评价的时机,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 必须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

3)规定了负责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体,即开发建设单位。

4)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基本内容。

5)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包括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编报环 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筛选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环境影响报告 书的审批程序。

6)规定了承担评价工作单位和资格审查制度。

7)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资金来源和工作费用的收取。

8)规定了其他配套措施。如"三同时"制度等。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项目的决策、项目的选址、产品方向、建设计划 和规模以及建成后的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并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过去的单一项目的孤立评价开始逐渐转向区域性的综合性评价,对项目进行全程的环境影响评价。适应了我国区域性经济开发的需要,而且为环境污染的区域性防治,尤其是为推行区 域总量控制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同时"制度

所谓"三同时"是指新扩改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环保设施要与主体 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三同时"制度是我国早期一项环境管理制度,它来自20世纪70年代初防治污染工作的实践。这项制度的诞生标志 着我国在控制新污染的道路上迈上了新的台阶。在全面总结实践经验和教 训的基础上,1986年又对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由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 会、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联合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具体规定了“三同时”内容。

排污收费制度

征收排污费制度是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根据规定征收一定的费用。

《环境保护法》第28条规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征收的超标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做他用。《水污染防治法》第15 条又进一步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向水体排放污染物(不超标的污水)的 ,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不寒而定量考核制度

所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就是把城市环境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 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采取多功能、多目标、多层次的综合的战略 、手段和措施,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规划、综合管理、综合控制,以较小 的投入,换取城市环境质量最优化,做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 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以使复杂的城市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是由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它不仅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定量化、规范化,而且增强了透明度 ,引入了社会监督机制。因此,这项制度的实施使环保工作切实纳入了政府的议事日程。

根据市长要对城市的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 核的主要对象是城市政府。考核范围分为二级:(1)国家级考核。 是国家直接对部分城市政府在组织开展城市环境 综合整治、保护城市环境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的考核。目前,国家直接考 核的城市有32个,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个直辖市、省会及自治区 首府(除拉萨市和台湾省外)25个,此外还有桂林、苏州、大连3个城市。(2)省(自治区)级考核。各省、自治区考核的城市由省、 自治区 人民政府自行确定。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省、自治区考核的城市达242 个。

定量考核的内容: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四方面 ,共27项指标,总计100分。 其中,(1)考核城市环境质量的指标有7项,计30分。包括:大气总 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氮氧化物年日平均值、饮用 水质达标率、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和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2)考核城市污染控制能力的指标有9项,计34分。包括: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环境 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汽车尾气达标率、民用型煤普 及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危险废物处置率。 (3)考核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水平的指标有6项,计20分。包括:城市 污水处理率、城市集中供热率、城市气化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建成区绿 化覆盖率、自然保护区覆盖率。 (4)环境管理的指标有4大项6小项,计15分。包括:城市环境保护 投资指数、环境保护机构建设、"三同时"合格执行率、排污费征收面、 排污费征收率、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率。

排污许可证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基础 ,对排污的种类、数量、性质、去向、方式等的具体规定,是一项具有法 律含义的行政管理制度。

该制度主要首先需进行排污申报登记,一般要求申报如 下内容:(1)排污单位的基本情况;(2)生产工艺、产品和材料消耗情 况(包括用水量、用煤量);(3)污染排放状况(包括排种类、排放去向 、排放强度);(4)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5)排污单位的地 理位置和平面示意图。 各单位的申报登记表报齐后,环保部门组织汇总建档。汇总的主要内 容应有:(1)各类污染物日排放量;(2)各类污染物年排放总量;(3) 按污染物排放量大小对申报单位排序编号;(4)绘制区域性污染物排放状 况示意图,提出各排污口位置、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等;(5)对 各申报单位的排污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确定重点污染物控制对象;(6)建 立污染申报登记档案库。

其次,要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规划分配 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后,分配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是发放和 管理排污许可证最核心的工作。一个地区要想科学地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 控制指标,并合理地分配污染物削减指标,就必须对当地的环境目标、经 济发展,财政实力、治理技术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大气污染总 量控制主要考虑能源结构、能源消耗量及燃烧方式等因素;水污染物总量 控制主要考虑流域、区域水量水质等状况,总用水量和总排水量等因素;固体废弃物控制主要考虑固体废弃物排放种类和总量,以及运输等因素。

最后,由主管机构审核发证。 排污许可证的审批,主要是对排污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口 位置、排放时间加以限制。每伸污染源分配的排污量之和必须与问题控制 指标相一致,并留有一定的余地。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需要确定排污许可证的类型(临时或正式两种),与领取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协商对话,最后颁发许可证。颁发许可证可以采取公开、公证形式,赋予其严肃性。排污许可证的审核颁发工作,应由专人管理,从申请、审核、批准到变更均 应建立完整的工作程序。

◇◇◇四、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1)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指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或个人支付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它是在地球人口日益膨胀、自然资源日益紧缺情况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制度,是自然资源价值在法律上的体现和确认。

长期以来,自然资源一直被人们作为没有价值的东西而无偿地占有、开发和利用,甚至在一些权威理论上也认为无人类劳动凝结的自然资源是无价值的,从而导致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随着地球人口的增加,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越来越显得短缺。在20世纪60—70年代甚至出现了资源危机。目前,在世界的许多地方,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的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短缺,更使一些野生动植物处于灭绝或濒危状态。由此便引起人们对“资源无价”理论的反思,并提出和建立了自然资源的价值观和价值理论。现在,自然资源具有价值的观念已为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并在许多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立法中得以体现。集中体现自然资源价值的法律制度就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一是它有利于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二是它有利于为开发新的资源筹集资金,并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三是它有利于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形式

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因各个国家和地区具体情况的不同,其采用的形式也有所不同。综合起来基本上是两种形式,一是收税,二是收费。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通常是采取收税的形式,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一般是采取收费的形式。但大多数国家则是既收税,又收费。在收税方面,有的是对开发者收税,例如,哥斯达黎加征收的木材采伐税;有的是对经营者收税,例如,木材贸易税、野生生物及其制品贸易税;有的是对能造成资源破坏的重大开发项目征收环境资源维护税;有的是征收自然资源建设税。

自然资源档案制度

自然资源档案是对自然资源调查所获资料、成果按一定方式进行汇集、整理、立卷归档,并集中保管的各种文件材料的总称。建立自然资源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自然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评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效果,为编制自然资源规划,确定开发利用目标和保护管理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自然资源档案制度则是法律对自然资源档案的种类、级别、适用对象、内容、范围、资料更新时间、查阅和借阅方法、保管技术和设施与设备、保管机构及其管理要求等所作的规定。它是自然资源档案的法律化。我国的一些自然资源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档案制度。例如,《森林法》规定了森林资源档案制度,《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了野生动物资源档案制度,《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规定了野生植物资源档案制度。《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更加全面的土地资源档案。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项统一的自然资源档案立法,因此各类自然资源档案制度的要求极不一致。

自然资源许可制度

自然资源许可制度,又称自然资源许可证制度,它是指在从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它是自然资源行政许可的法律化,是自然资源保护管理机关进行自然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

采用自然资源许可制度,可以把各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的轨道,并将其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它有利于对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各种活动进行事先审查和控制,对不符合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活动不予批准。同时它还有利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和需要,对持证人规定限制条件和特殊要求,便于发证机关对持证人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自然资源许可证,从其性质看,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资源开发许可证。例如,林木采伐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捕捞许可证、采集证等;二是资源利用许可证。例如,土地使用证、草原使用证、养殖使用证等;三是资源进出口许可证。例如,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许可证等。从表现形式看,有的叫许可证,有的叫证书或证明书等。

我国在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普遍实行了许可制度。在土地资源方面,有“土地使用权证”;在草原资源方面,有“草原使用权证”;在森林资源方面,有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件;在矿产资源方面,有采矿许可证、勘查许可证;在渔业资源方面,有养殖使用证、捕捞许可证;在野生动物资源方面,有特许猎捕证、狩猎证、驯养繁殖许可证、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在水资源方面,有取水许可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