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秦赋》:从马夫到横扫六国,秦国为何如此强悍
近日《大秦赋》热播,好评如潮,剧中各位老戏骨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像段奕宏饰演的吕不韦,辛柏青饰演的秦异人,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剧情方面也是紧凑抓人,让人欲罢不能,另外本剧不论是精美的服饰、还是恢弘的战争场面,都有着较高的水准。
但整部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当时秦国在与各国交涉时,所表现出来的硬气和霸气:
比如秦昭襄王是这样说话的:
.秦国将军是这样子说的:
秦国的士兵是这样说话的: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整个秦国上下都是牛气冲天,硬气十足。
我们知道,在战国那个时代,霸气是要靠实力的。
据此,我们对当时秦国的强大, 有了深刻印象。
秦国动不动就攻打其他国家。而其他国家也都惧怕秦国,不敢和秦国正面冲突。即使要和秦国较劲,也总是要抱团壮胆,没有哪个国家敢单挑秦国。
那么问题来了,秦国的祖先原来只是一个给周天子养马的马夫,其他诸侯根本不把秦国放在眼里,为什么秦国却能后来者居上,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最后吞灭六国,统一天下?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个强悍的秦国,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秦朝的 历史 可以追溯到一个叫伯益的人。
大禹治水时,伯益是大禹最得力的助手,大禹非常喜欢伯他,赢这个姓氏就是大禹赐给伯益的,据说《山海经》也是他所写。后来, 大禹临终前指定伯益为 继承人,伯益当政三年,最后将王位禅让给了大禹的儿子夏启。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大禹的儿子夏启发动了政变,最终杀死了已经隐居的伯益 。
赢氏从伯益开始,就对驯兽有着特殊的才能。
在商代,伯益的后代曾经给商王做过车夫,据说驾车技术非常好,后来又给周王室养马,可以说这门手艺是秦国祖先的立身之本。
因为常年在西部养马,而且养马养的非常好,于是周孝王时,就把秦地分给了赢氏后人秦非子,秦非子变成了秦赢。
当时西部有一个叫犬戎的部落,十分强悍,经常欺负大周朝, 秦国的祖先一直和他们打仗,争夺地盘, 因为表现出色,到了秦庄公时代,秦国先祖被周天子封为大夫,算是有了一个正当的官职。
这是秦国发展的起点。
秦国真正登上 历史 舞台,是在东周和西周更替之时。
当时,因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而导致“褒姒一笑失天下”之后,西周都城镐京被犬戎攻破,匆匆登上王位的周平王不得已将都城东迁至洛邑,这就是“平王东迁”。
在这个过程中,当时的秦国当家人秦襄公表现的非常积极:
首先在和犬戎的战斗中,表现得非常英勇,得到周王室的肯定。
其次在迁都过程中,很多诸侯表现冷淡,没有人派兵参与,因此迁都队伍的场面比较惨淡。
这时候,颇具政治智慧的秦襄王主动派出大批人马,给周天子捧场,给足了周王面子,这让周平王心里很舒服。周平王一高兴,就正式封秦国为诸侯国。
从此,秦国才得以以诸侯国的身份,正式登上了 历史 舞台。
秦国虽然被周天子封为诸侯国,但是秦国地处边陲,被视为蛮夷,没有文化,中原的那些诸侯根本看不上秦国。
到了秦穆公时代,开始向西发展,在和西部的犬戎战斗中,秦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逐渐灭掉了西方戎人所建立的近十二个国家。
秦穆公于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 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当时秦国的实力已经足以和中原各诸国侯抗衡。
接下来,秦穆公积极的展开外交,和当时的强国晋国联姻,我们常说的“秦晋之好”就是这样来的。
为了使国家强盛,秦穆公四处搜寻人才,重用他国来的客卿,秦穆公启用了百里奚,白乙丙, 西乞术,孟明视等大将,在一系列对中原诸侯国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在诸侯国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大。
就连后来着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也是秦穆公一手扶上位的,足见秦国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
秦穆公也被后代史学家称为“春秋五霸“之一 。
可以说,自穆公时代开始,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一跃而成为诸侯强国,开始逐鹿中原。
接下来就是我们熟悉的秦孝公,秦孝公在位期间,秦国实施了着名的商鞅变法。这也是《大秦帝国》第一部的主要内容。
秦国为什么要变法,是因为这时候秦国旁边崛起了一个魏国,当时魏国出现了一位牛人——吴起,他在魏国实施变法,创建了着名的魏武卒,之后率领魏军, 屡次大败秦军。
尤其着名的是阴晋之战,魏国大将吴起率领五万人马大败秦军五十万,秦国西河防线全部崩溃,秦国差点被魏国灭国。
在此背景下,秦孝公励精图治,想要重振秦国,恢复穆公霸业,于是发布“招贤令”。这才引来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经过商鞅和秦孝公的努力,整个秦国重新焕发了生机。 秦以耕战为本,把秦国打造成了一部战争机器。
商鞅变法是秦国 历史 的转折点 。至此,秦国完成了称霸天下的所有准备, 秦国的战力已经远远超越其他诸侯。
秦昭襄王,就是《大秦赋》刚开始时那个老秦王,秦昭襄王也是厉害角色,在位期间,任用范睢,开展了“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使得秦国可以有效地占领攻占的土地, 有效地扩展了秦国的实力, 秦国的面积已经几乎等于六国的总和。
那时候,秦国可以养一支80-100万人精锐部队,这在当时,没有哪个诸侯国可以做到。长平之战,强大的赵国倾其所有才有凑足40万大军,其他国家就更少了。
秦昭襄王时期, 秦国大将,“战神”白起,更是令六国丧胆:
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
“鄢郢之战”,大破楚军,攻入楚国的首都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 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45万人,赵国上下为之震惊,从此元气大伤 。
秦昭襄王时,秦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远超六国,可以说六国已经处于被秦国碾压的状态,所以才有了《大秦赋》中那个霸气、不可一世的秦国。
毕竟在那个时代,实力决定一切。
秦昭襄王之后,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事情,就是《大秦赋》电视剧主要展现的内容,这里不再赘述,大家观剧即可。
秦国的崛起,除了各代君王的励精图治,还有以下两个容易被忽略的重要原因:
秦国早期地处西部边陲, 荒凉偏僻,诸侯国避之不及 。那里游牧民族剽悍好战, 秦人多年和犬戎等蛮族苦战,才得以在西边立足,这样的经历,养成了秦人悍勇好斗的习性。
秦国拥有关中和巴蜀,这两块土地沃野千里,拥有丰沛的水资源、广阔的森林草地、发达的农业。正是这些资源优势保证了秦国在常年征战中的经济基础和后勤补给。
秦国地理位置易守难攻,东边是潼关,函谷关,南面是大山, 加上西边的犬戎已被扫平,大后方没有后顾之忧。
秦国在对外作战时,它不用担心有人会打进来,因为他有两座关口可以让别国的部队不敢进来。
而如果六国进攻,秦国只需守住函谷关即可,因为函谷关易守难攻,六国联盟多次陈兵函谷关,却束手无策,时间一长,不战而退。
秦国很早就有重视人才传统,善于用天下人才,任人唯才的传统,并且大量重用秦国以外其他六国的人才。
早在秦穆公时代,秦国就寻求贤士,秦穆公在楚国的宛地得到百里奚,在晋国得到丕豹,公孙止。因此,秦穆公能灭国 十二称霸西方,成本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孝公时期发布“求贤令”任用魏国的商鞅,在秦国施行变法,使得秦国一举成为诸侯国中的强者,而且秦国后来来君王,皆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秦国持续强大,奠定了制度基础。
秦惠王任魏国人张仪,攻取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南占汉中,多次击破六国反秦同盟,使得诸国臣服。
秦始皇执政时期,更是广纳天下人才,文臣如:吕不韦、尉缭、 姚贾、顿弱、李斯,武将如:王翦、王离、 赵婴、杨樛、蒙恬等等,这些人大都不是秦国人。
秦国外来人才之多,位尊禄厚,居七国之首。
秦从惠文王到秦二世,百年间,任相的25人中,只有1人为秦籍,余者皆为外来客卿。他们为秦国由弱变强、统一天下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