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课程资源开发的特点
我们周围存在着大量的课程资源.关键是如何充分合理开发,使之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其应有的课程意义与价值。总的来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大致有以下四个途径,这些途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开发的时候需要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1.从学生的现状一度开义课程资源
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身上,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也是为他们服务的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导向,要从两方面人手进行分析:
一是要对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看看这些学生的素质到底达到了多高的水平,实际上是对学生接受和理解课程资源能力的一种把握。不同学校乃至不同班级学生的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国家级示范初中,省实验小学和一般初中、普通小学的学生素质是不一样的,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必须对此进行考虑,这不仅影响到课程资源的内容选择.还直接关系到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同样是关于当地风土人情资源的开发,对于生源条件好的学校来说,可以在选择的量上和深度上超过一般的学校,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甚至可以上升到文化层面进行思考;一般的学校可能更多地作一些通识性的介绍,让学生对家乡风貌有所了解.能热爱自己的家乡即可。
二是要对学生的兴趣以及各种他们喜爱的活动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资源。从学生的兴趣着眼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己的课程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最适合他们的,他们量愿意参与进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扳性。所以,在开发课程资源时,我们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教师的视角和学生的视角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力求选择出来的课程资源应该是“儿童化”、“学生化”的课程资潭。这样,学生才感到亲切.才能更好地融入进去。千万不能是“教师化”、“成人化”的课程资潭,因为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是提供给学生自我构建的,而不是简单地把教师眼中的课程资源倒进学生的脑袋里。
2.从师资的条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师资条件是开发课程资潭的一十基础要素,并直接制约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有一些课程资源学生需求强烈,而且也非常感兴趣,但是限于师资的水平和特点,教师没有能力去开发,或是开发出来效果不好。比如,在西北某一个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学生们对当地黄土高原的民族音乐非常感兴趣,但是农村地区艺术类教师缺乏是个普遍现象,就连艺术课程开设都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虽然学校可以开发西北民歌这一课程资源,但充其量大家只能简单地模仿民间歌手的演唱,更深一步从民族音乐本身去研究、去理解,恐怕就不行了,这种师资条件的欠缺就制约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
从学校现有的师资情况出发,看看教师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他们在哪些方面有专长、特长,开发课程资源时教师们才能游刃有余.这是一种非常实际而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做法。比如,在扛苏南部地区的一所普通初中里,体育组里有两位老师,这两位老师在体育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而且最主要的是他们的投入精神,他们每天清早就起床,风雨无阻,从市区赶到位于郊区的学校,和学生一起锻炼身体,这个学校的学生从不用突击训练,就可以在全市的体育比赛和中考中稳居头名,参加学校足球队、篮球队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像体育一样出众。该校充分利用这样的教师资源积极进行各种体育类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学生们踊跃报名,形成了一种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同时也为其它课程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从学校的特色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所谓学校的特色也就是学校的资源优势,这种优势既可以是精神文化等软件方面的,也可以是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的。要充分利用好学校课程资源的优势.这也是对学校进一步形成和探化学校办学特色的促进。教育部、农业部颁布的《关于在农村普通初中试行“绿色证书”教育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因地制宜、自主选择确定“绿色证书”教育的具体内容.就体现了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思路:不同的学校具有各自独特的课程资源,
“绿色证书”教育的内容也应该各不相同,实际上就是要求农村学校从自身的特色出发.挖掘学校的特色资源。
具体到一个个学校,有的学校是百年历史、声名显赫的老校,学校的文化积淀很探,培养出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形成了学校与众不同的悠久人文传统,那么在课程资糠的开发方面,就可以花力气向这个方向努力。学校要充分开发利用这方面的课程资源,通过各种文字、图片、影像以及校友们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学校辉煌的过去,让学生在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中生活和学习,被这种多年形成的文化所熏陶和感染。有的学校硬件条件相当好,设施设备现代化的水平非常高,计算机已经在学校普及化,那么,就可以在信息类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多用点心思,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信息技术紧密接触,使学校成为一所建构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学校,不仅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以学生为本。但是,以学生为本并不排斥学校要为社会培养人才,毕竟学校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成虽。从社会的需求的角度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素质,可以让学生将来较好地适应社会。
美国是当今受毒品肆虐最为严重的国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吸毒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整个社会持续发展与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整个社会风气日下,道德沦丧。社会非常需要教育对此作出回应。为此,从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出发,美国许多中小学校充分开发禁毒教育课程资源,甚至还编写了专门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有关禁毒方面的教育。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从社会需求出发,对学生的发展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我国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中,也曾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环境恶化、人口极度膨胀等,在特定时期都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负面作用,成为影响社会正常前进的阻碍因素,社会需要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了解,成为消除这些问题的积极因素,从而导致环保教育、人口教育这些内容作为课程资源被开发并整合进学校的课程中来,这实际就是根据社会需求开发课程资源。 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以不同的载体形式呈现出来。在人们对课程资源这一概念和意义把握还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如何让这些课程资源得到及时开发,并发挥最大的资源效益,有效的管理是根本保障,我们要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有效管理,为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直撑。
1.建立课程资源库
对繁杂的课程资源应该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类,建设成课程资源库。课程膏潭库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作用重大,教师们在开发课程资源时需要什么,就到这个库里进行检索和点击,可以节约大量寻找资源的时间,而且,同一资源可以为不同的教师反复使用,提高了使用效益。资源库里不仅要有大量文本、文献类的资源,还要有许多超文本类的课程资源,使资源的数量、品种、形式多样,保持库里资源的充裕丰富。
这种课程资源库不仅每个学校需要建立,并且要形成自己的特点,各级地方教育部门也应该建立课程资源库,更大、更充裕的图书馆,这样有利于课程资源开发向深入发展,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探层的探究和体验,而且,还应该通过信息技术把各组各类资源库联系起来,为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供多重服务和深度支持。
2.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网络
开发课程资源不仅要靠学校和教师,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和家长的帮助与支持。学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与家长、社区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形成纵向从基层学校到各级地方教育行政、教学科研部门、课程研究中心,横向教育内部向教育外部的交错相连的课程资源开发网络,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整体效应和优势。
中小学校首先应该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新课程的实施高不开课程资源的强大支持,课程改革为教师实施进程提供了创造的空间,这需要大量课程资源进行有机填补,学校应该有一种强烈的资源章识;在各个学校形成个性、独自为战的同时,要加强校际间在资源开发方面的联系,一个学校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可以为大家共享,整体提高课程实施水平,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外,各级地方教育部门,教学科研部门、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及其它相关部门也要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对课程资源的建设进行指导,从更高层面促进课程资源的建设。
3.构建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
课程资源的开发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还是较为陌生的,在旧有的被动接受的思维定势框架里,许多教师缺少进行资源开发的信心和勇气,甚至不知道从哪里找到自己需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进行鼓励.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尤其是在课程资源开发的初始阶段,第一步往往是最难走的.这种机制应该尽早建立,促使学校和教师能尽快适应新课程,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把第一步迈好。
课程资源开发激励机制的建设可以是体系化的.出台一个较为完善的课程资源开发奖惩办法,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调控;也可以先在局部某些方面做点尝试,比如,在一些评审、评奖、评选先进等活动中,甚至在教师的职称晋级时.可以把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一项比较重要的成果指标。通过这些激励措施的建立,课程资源的开发一定会受到广大学校和教师的极大重视,肯定会促进课程资源开发网络的建设和课程资源的充分合理开发。 1.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薄弱
在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中,中小学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教参、统一的教学进度,它的课程资源大多是国家和地方规定好的,是现成的、固定不变的,并不需要教师去开发课程、创造课程,缺少课程建设的空间,教师们考虑的是如何把这些内容上好、教好,因此,教师也就很难养成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更镇不上去整合、利用周围的课程资源,这一方面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机械灌输,另一方面又导致大量的课程资源被闲置与浪费。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自主教学提供了空间,教师们应该也必须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已经进行新课程实验的地区,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鞋师在实施课程时,仍然按照习惯的教学思路和模式,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上一堂课的内容.20分钟就讲完了,下面不知道怎么办了,这实际就是缺乏课程资源开发的童识,仅仅关注教材这一传统的课程资源,把教材上的内容敦给学生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周围大量鲜话的资源进入不了他的视野,难以成为新课程实施的有机组成部分。
2.课程资源开发等同于编教材
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一提到开发课程资源、建设新课程,马上就是编写各种各样的教材,我们看到许多地方和学校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成果就是一本本的教材。教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表现形式,尤其是国家课程需要以教材作为载体形式,但是地方和学校在开发课程资源时,绝不能把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同于编写教材,尤其是不能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
我们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必须是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的学习材料,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所以,资源的载体形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即使我们要用教材文本作为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载体,这些教材也应该是多样化的,也不一定就是学生人手一本的课本,完全可以是教师讲稿、讲义,可以是供学生选择的资料,还可以是学生的操作材料等等,要坚决反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课本化,倾向。
3.课程资源开发没能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
受时代与观念的局限,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学科本位,教师中心主义倾向。课堂中,教师是主宰,是权威,以“讲”为主的教学活动贯穿了整个课堂,教材也是根据教学大纲来设计的t没有多大的弹性,更多地从教师如何教学的角度来考虑。这样一来,导致所谓好的教师就是采用“高超”的、学生喜欢的教法,把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在新课程实施中这种现象仍然存在。
现在,则要突出强调一种开放的理念,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给教师带来极大的自主创造空间,同时,也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实际生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要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建课程的过程。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要实现而且也必须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时的教学过程已经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整合课程资源的课程建设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