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开采油气资源会遇到什么困难
扩展阅读
拉丝钛金条一般什么价格 2024-12-19 22:55:39
搭乘交通工具怎么说 2024-12-19 22:55:06

开采油气资源会遇到什么困难

发布时间: 2024-12-19 20:19:15

㈠ 中国石油天然气安全面临严峻形势的特点

一、石油供需矛盾加剧

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石油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石油石化产品消费量将大幅度增长,对产品质量和品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目前,成品油市场需求旺盛,炼厂开工率已达到90%,但供应仍然趋紧。预计到2020年,国内汽油、煤油、柴油需求量将达到2.6亿吨,乙烯需求量将达到2300万吨,三大合成材料需求量将达到9200万吨,均比2003年增长一倍以上。届时,乙烯等化工产品将有40%左右需从国外进口。

二、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增高

据美国能源部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分别高达50%和60%;而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的数字更高,分别为65%和76%。根据国内有关分析和预测,21世纪前半叶,中国油气特别是天然气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日本综合能源调查会下属的国际能源小组委员会则预测,201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超过日本居亚洲第一位。曾以《石油风云》力作闻名于世、现为美国剑桥能源研究会主席、美国战略能源研究与开发特别研究组主席的丹尼尔·耶金也十分关注亚洲新的能源消费大国特别是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态势。他说:“世界总体石油生产能力的增长,必须满足来自发展中国家需求的增长,这主要是由中国和印度主导的需求增长。”尽管国内外有关的预测数据有一定的出入,但对中国石油安全变化趋势的估计却是一致的:国内原油自给率不断下降,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石油对外依赖程度越高,表明石油供应安全越可能具有脆弱性。有人说,中国未来石油安全问题的出路在“海外”。从发展的眼光看,这种观点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它却道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国际石油市场和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中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石油对外战略或石油国际战略。

三、受国际能源市场变化影响大,石油进口渠道存在风险和隐患

中国对海外能源运输安全保障的能力严重不足。能源安全,说到底是国家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与国家对国际事务的政治、军事参与和控制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一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越大,而对外军事外交参与能力越小,则该国石油安全系数就越低,不安全的风险就越大。对于现代国家而言,国家参与和控制世界事务能力的核心部分,是海军在世界范围自由行动的能力。目前在世界各大国中,中国海上政治军事参与控制能力相应也较弱。

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地如图2-4所示。

图2-4 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地(资料来源:中俄哈石油论坛论文集,2007)

图2-5 我国原油主要进口来源地(资源来源:中俄哈石油论坛论文集,2007)

我国石油进口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图2-5),2004年从中东和非洲的石油进口量分别占总进口量的46%和29%。除此之外,从俄罗斯和中亚及东南亚地区也分别有10%左右的进口量。其中,中东、非洲是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局部冲突持续不断,恐怖事件频频发生。两次伊拉克战争之后,随着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在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更易受制于人。2004年,中国进口的原油有超过七成是途经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和马六甲海峡运抵国内,有90%的进口原油经海上运输,一旦出现国际关系紧张的局面,我国的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将受到严峻威胁。

四、缺乏良好的石油战略储备保障

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包括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和通过参与国际原油市场操作,达到套期保值的储备。美国、日本等能源消费大国,石油基地储备量约是本国3个月的消费量。按照这样的标准,作为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目前应储备3750万吨,10年后应储备7500万吨。而目前我国才刚刚着手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

五、由于能源利用效率低和人为原因而造成的浪费,是威胁我国石油安全的首要因素

以单位产值能耗来衡量,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不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远远低于同等发展程度国家。2000年,以当时的名义汇率计算,中国是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达到1274吨标煤,是美国(364吨标煤)的3.5倍、欧盟(214吨标煤)的6倍、日本(131吨标煤)的9.7倍。我们的能耗指标甚至高于印度(889吨标煤)。除了由于技术水平低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而造成浪费之外,人为原因造成的浪费尤为让人痛心。

六、国际政治、军事因素威胁石油安全

我国的台湾问题、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可能使所处的国际政治、军事环境在一定时期恶化,会直接影响我国的石油安全。从国际战略和地缘政治战略来看,美国供养着庞大的进攻性军事力量,控制着全球16条最主要的海上航线,其主要目标就是控制石油资源。对超级大国利用石油资源遏制中国的企图不能掉以轻心。今后世界石油供需的矛盾错综复杂,引发政治、军事、外交矛盾和冲突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直接对世界或区域石油市场造成重要影响。国际环境虽然有利于我国利用两种资源、两种资金加快发展,但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明确石油安全的战略方针,并加以全面实施。

七、海外投资难度大

中国石油海外投资难度大,主要体现在海外投资政策性保险体制不完善,资金不足,投资成本过高,海外投资管理体制限制等几个方面。

1.海外投资政策性保险体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很多石油项目投资于一些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石油海外投资面临战争、动乱、财产没收、国有化、外汇管制等造成的风险,如中东战争。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有关海外投资保险的政策。为了防范这些政治风险,许多发达国家制定了海外投资政策性风险政策;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也开展了担保业务。

2.资金不足制约海外投资发展

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发的油田规模一般都不太大。即使像苏丹这样比较成规模的油田,也是由多方共同投资,因而获得的份额油和收益也比较少。同时,由于缺少资金,融资渠道狭窄,企业在承包海外石油工程贷款及开具保函等方面存在困难,有时不得不放弃一些很好的项目。

3.投资成本过高

近年来,中国企业为了中标海外石油项目,普遍报价偏低,个别企业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投标,似乎一旦中标就意味着一切都成功了。但当他们履行完若干合同后,才发现经过激烈价格竞争到手的项目利润实在太少,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油田的案例。1997年中石油出资35亿美元,购买哈萨克斯坦某石油公司的部分原油储量,并计划建设一条长3000千米的输油管线,直通中国西部。公司中标以后,才发现项目投入资金太大,而依靠开采当地原油的收入,根本无法弥补巨额的支出,最后终因成本过高而被迫搁浅,使企业蒙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4.海外投资管理体制制约海外石油投资事业的发展

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是对海外投资项目实行审批制度。在审批限额上,其主要内容是中方投资在100万美元及以上的海外投资项目,以及3000万美元以上的海外再投资项目,需经过国家审批。在审批程序上,规定了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两道程序。上述审批制度是20世纪90年代初制定的。目前,已经不适应海外投资项目时效性强和投资强度高的特点。从投资限额看,100万美元的项目多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招标的突出特点是时效性强,如果因为审批来不及参与招投标,可能会贻误时机。

另外,在外汇管理方面,由于中国尚未实行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海外投资企业的用汇额度仍受到一定限制。

八、定价机制缺乏灵活性

国际油价高涨,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我国石油定价机制缺乏灵活性,使得我国石油安全在国际油价的变化中遭受极大风险。

1.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国际油价上涨会抑制经济增速,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油价将会增加外汇支出,加大企业成本,增加居民消费支出,抑制经济活力,加剧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因而将会增大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

国际油价上涨,会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个人消费者将直接成为高油价的承受者。2009年,由于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我国5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明显增加了部分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支出,并导致部分消费紧缩或消费转移行为的产生。随着住宅、轿车以及高档家电等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生活消费石油的增长幅度加大。因此,未来石油与生活消费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国际油价上涨会加大相关企业生产成本。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扩张期,近两年石油消费增长速度超过10%以上,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上升,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3.3,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必将给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很大冲击。石油是交通运输业的主要成本,近年来交通运输业耗油快速上升,因而交通运输业首当其冲受到高油价的影响;同时,化肥、农药、农用薄膜,以及农用机械等,也因石油价格上涨使生产成本上升。

2.我国石油定价机制给石油安全带来风险

我国当前的油价虽然采用国际油价,但接轨的时机仍由政府有关部门调控,尤其是成品油是否与国际油价接轨,要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这说明价格的决定权掌握在政府手中。由于国际油价波动有时并不能反映国内的供求关系,因而政府没有明确规定原油与成品油的价差和调整标准,只是含糊地说油价波动到“一定幅度”“适当调整”。这是我国目前油价机制不够灵活的表现。由于我国石油定价机制不够灵活,导致我国在国际油价出现大的波动时极为被动,不能很好地规避风险,给我国石油安全带来很大风险。

九、天然气工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国外能源研究机构预测,未来20~30年内,世界天然气消费总量有可能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将由目前的340亿立方米增长到1200亿立方米,天然气需求量将由300多亿立方米增长到2000亿立方米左右,供给缺口大约为800亿立方米。届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的比重将由3%上升到10%左右,成为我国仅次于煤炭和石油的第三大能源。

十、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力很大,但分布不均衡

目前,全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探明率分别为60%和40%,待探明的油气储存量分别为1700亿吨和225万亿立方米,资源潜力仍然很大,世界油气勘探仍然处于比较活跃的时期。世界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东亚、俄罗斯等少数地区和国家。目前,这些地区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国外大型公司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调整和重组,为我国利用国外资源,利用地缘政治优势和外交政策优势进行国外资源开发提供了机遇。此外,石油与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政治外交和军事形势相关度越来越高。尽管世界石油生产总体将保持持续增长,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的态势,但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不可预见性更加明显,国际油价仍将起伏跌宕。

十一、我国石油运输的能力与需求有较大差距

中国船东协会仅承运了10%的海上石油进口,特别是在中东东行和西非东行航线上,中国船东协会所承运的份额更少。究其原因,首先是与中国船东协会的承载能力不足相关。相对于集装箱和散货船航运,中国的油轮运输规模不大。目前,由中国船东控制的大型油轮VLCC20万~30万载重吨和AFRAMAX8万~12万载重吨分别只有10条左右。即使全部服务于中国的原油进口,充其量每年的承运能力也只有3000万~4000万吨。

其次,中国船东协会所承运的进口石油份额偏低,也是与石油公司和油轮公司缺乏合作,没有建立起长期的策略伙伴关系相关的。以招商局为例,自从1990年开始经营油轮船队,其一直以服务国际油轮运输市场为主。2002年招商局油轮船队共为世界各国客户承运了3106.8万吨石油,其中承运中国进口石油仅为227.3万吨,占船队总运量的7.32%。换言之,招商局油轮船队总运力的92.68%是服务于国际市场的。

目前,中国从事进口原油海运业务的,主要有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和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等国有企业,以及河北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和大连海昌集团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随着我国原油进口量的增加,海运企业呈现快速发展之势。截至2006年,我国海运企业油运能力已超过1200万载重吨,但我国进口原油大部分由国际油轮运输企业承运,国内企业的承运比例只有10%~20%。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油轮数量有限,难以与我国进口原油的航期匹配。而且中国油轮总体装备水平较低,船队结构不合理,管理相对落后,在国际市场上认知度较低。此外,我国尚未加入《73/78MARPOL公约1997年议定书》,因而无权给入中国籍的船舶签发有关证书,同时中国籍的船舶进入97缔约国港口时要受到严格的检查,甚至有被拒绝入港或者被滞留的可能。上述情况表明,中国的石油公司与中国的油轮船东之间,缺乏长期的策略合作,在能力和需求上出现严重的“错配”:一方面,中国90%的石油进口是由外国船东承运的;另一方面,中国船东以招商局为例,90%的运力却是为国际市场提供服务的。这种状况使得我国原油运输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社会政治动荡,资源国(地区)政局不稳或突发事件,我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㈡ 深海油气的开采难度和浅海油气的开采难度的主要差别在哪

难度在于更复杂的环境影响,这直接导致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比浅海要高很多。虽然中国已经开始具备深海采油的能力,但现在还处于消化吸收西方各种设计和技术的阶段。乐观的是,依托便宜的船厂收费和国家对海洋资源的长远需求,中国正在吸收大量的建造订单,从Jackup到FPSO都有不少中国企业在做(感谢@小石子@ZG Holiday纠正)。而且几乎所有外国主流石油公司都和国内的企业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合作,应该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就可以在技术上迎头赶上。考虑到现在的深海开采成本还非常高,中国未来完全有空间设计出新的开采设施来压缩成本。国外知名公司有Schlumberger、Halliburton、Subsea7等等。

㈢ 卡塔尔大规模开采石油的弊端

卡塔尔大规模开采石油的弊端:
1、开采石油是非常昂贵的,对环境带来破坏。
2、自然资源开采完毕,散型那么卡塔尔将陷冲枣猜入危机。
3、大规模开采石油,导致自然资源枯竭。岩毕

㈣ 面临的主要问题

要实现“十一五”目标,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2.6.1 原油进口逐年增加

近10年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9.0%,2007年石油消费的同比增长率为4.1%,而同期国内石油生产年均增长率仅为1.1%;天然气消费的同比增长率为19.9%,而同期国内天然气生产年均增长率仅为18.4%。未来20年,按照“十六大”提出的翻两番目标,国民经济以年均不低于7.0%的速度发展,如果石油需求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石油需求总量同国内石油生产总量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对进口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我国石油资源的长期短缺已成定局。

2.6.2 基础地质调查投入不足

新区、新领域基础性石油地质调查评价力度不够,缺少地球物理、科探井等前期勘查投入;跨学科、跨部门的重大油气基础理论联合攻关少;尚没有建立完善的基础性石油地质调查和风险勘探投入机制,难以促进新区、新领域商业性勘探的良性循环。

2.6.3 勘探开发难度逐渐加大

截至2007年,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率为35%,尚有65%的剩余可采资源有待探明。世界主要产油国140年来的石油发展历史表明,当资源探明率达到40%~60%这个阶段的时候,储量增长处在一个相对较长的稳定时期。目前,我国石油储量呈现高基值稳定增长的特征,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储量1.5亿吨左右。但我国待探明石油资源60.0%以上主要分布在沙漠、黄土塬、山地等,勘探开发难度加大,技术要求和成本费用越来越高。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往地理条件较好地区的油气开采难度加大,常规油气田的发现也在逐渐减少,新发现油田的规模总体呈变小趋势,而新增储量越来越多地来自深水、高地等勘探程度几乎为零的开采难度更大的地区。同时,随着勘探开发的突破越来越依靠技术进步,许多领域依靠新技术取得了显着的勘探开发成果,而且依赖的程度还将提高,进行新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研发的资金呈上升趋势,这也是勘探开发成本增加一个主要因素。

总体上,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程度不均,石油高于天然气,东部高于西部,陆上高于海上。勘探难度逐渐增大,东部隐蔽、复杂油气藏已成为勘探主要对象,西部地表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正成为勘探的重点目标区,海域深水勘探开发技术亟待发展。开发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新探明储量中,深层、低渗透比例增大,部分盆地石油产量进入递减阶段,开发难度不断加大。

2.6.4 勘探开发理论技术亟待突破

尽管我国在陆相生油、滚动勘探开发及大型非均质砂岩油田开采技术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总体科技水平还不能适应当前增储上产的需要。海相地层油气地质理论不成熟,难以指导油气勘探;主要高新技术和设备属模仿跟踪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少;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能力弱,国际竞争能力不足。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难度的加大,对科技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系列关键理论和技术,如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理论和深水钻探、山地地震、难动用储量开发技术等亟待突破。

2.6.5 天然气上、中、下游发展不协调

天然气工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上游勘探的突破推动了中、下游管道建设与天然气消费的发展,反过来没有中游和下游的发展,上游投入的勘探资金就长期得不到回报,会影响上游勘探的持续发展。国家对天然气主干管网和基础设施缺乏投资,管输能力有限;城市间天然气管网建设不足;井口气价偏低,城市用气垄断,市场监管乏力。煤层气产业发展滞后。因此,在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下游发展滞后的情况下,应加快管网等基础建设的步伐,加大开拓市场的力度,积极落实下游用户,保证天然气上、中、下游同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以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逐步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

2.6.6 境外油气资源投资合作难度大

境外主要油气资源被西方跨国石油公司垄断,我国境外投资合作空间受限;石油公司境外投资协调配合不够,不能形成合力;国家缺乏境外风险勘探投资机制,权益油气总量偏小;境外投资结构不合理,周边油气资源国投入少,权益油气资源难以运回国内。但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害怕我国经济崛起,在国际能源领域设置种种障碍围堵我国石油公司,进而达到钳制我国经济发展的目的。

2.6.7 油田治安秩序和管输安全问题严峻

油气开发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地方受益偏小,导致开采秩序问题突出。大多数油田治安形势严峻,盗抢原油、占压破坏输油气管线、破坏油田基础设施等违法犯罪活动频繁发生;违法在他人矿业权区钻采石油问题时有发生;部分地区勘探开发征地困难。

2.6.8 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亟待加强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尚缺乏总体勘探开发规划,勘探程度整体偏低,部分资源浪费严重,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勘探开发和利用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创新的技术体系亟待建立,需要进一步规范引导并加强监督管理。

㈤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获突破!开采超深油气到底有多难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获得了突破,是一个让人觉得十分惊喜的消息。塔里木盆地已经落实4亿吨级油气区,每一次都在试图获取高产工业油气。有限公司一共分为4个厂,每一个厂都有副经理去勘察地质。不仅要进行常规测试,而且还要把工业油气流的探井突破新的层次。相信只要看看好一些,开发地油气是10分不错的选择。只要把技术方面的工作做到位,相信肯定能够啃下一个大骨头。

总的来说不管底层有多深,肯定是能够把油气全部都弄出来的。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开采到更多的游戏,不会保证出现问题。技术方面肯定会让有关人员一直提升,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努力去克服。相信用专家的意志,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开采超深油气是怎么做到的。每个人都不要去害怕困难,一定要敢于战胜才行。

㈥ 北冰洋油气资源为啥难开采

其主要原因是温度太低,一方面不太适合人类工作生产和生活,二来对油气资源开采的设备也有很高要求。

㈦ “深地工程”获得重大突破,为何要向地底要油气工程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我国的“深地工程”获得重大突破,这一个好消息确实振奋人心。因为这一个“深地工程”折算日产244.3吨原油、 97万立方米天然气、油气当量高达到1017吨,这还是我国最深的油气田,乃至是全球是最深的油气田,这一个“深地工程”的重大成功,是一个难得且极具意义的发现。

首先,哪一块地方有石油、天然气这些“油气”资源并不是在地面上“明码标注”,而是需要众多的科研人员经过无数次测算,利用超深层储层立体成像技术、缝洞体精细雕刻技术来进行勘测,经过无数次测试、勘验,才能确认了这边有没有油气资源。其次,就是如何开采,要怎么样开采、使用哪一项技术,才能完成开采,过程要保证高效、安全和实用,我国创新的超深层油气优快钻进技术,成功攻克难关,完成了开采。最后,就是怎么样才能实现工程的标准、规范、体系化生产。

㈧ 油气资源开发

油气资源开发是一种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在其开发过程中,要建立庞大的生产设施,以及与其配套的各种设置。在勘探、开发、输运、加工等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地质环境造成各种影响。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生产基地,是胜利油田所在地。其石油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油田的发展,对三角洲地区的影响也渗透到了各个方面,油田开发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成为影响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石油开发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污染,且污染十分广泛,因此而导致的环境问题相当严重。石油的生产及其排放物,对大气、土壤、水体均有污染,尤其以对水体的污染为重;水体作为油污染的载体和受体,容易使污染物输送、扩散。石油开采运输过程中的落地原油对土壤的污染也十分普遍,对植被的生长造成很大影响。石油污染主要集中在主要的油田开采区,如孤东油田、孤岛油田及东城区附近;尤其以孤东油田的地下水石油污染最为严重,含量可达0.6mg/L以上,且石油分布范围也较广,这与孤东油田石油产量较高有一定联系;开发较早的飞雁滩油田附近,土壤石油含量最高可达14mg/kg,开发较晚并注重环境保护的采油区,污染程度相对较轻。

2)油田开采对地表结构和生态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勘探开发过程建立的一系列基础设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这些设施和生产过程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形态和地表结构,毁坏了原有的地面植被,自然生态过程中断或停止,而代之以人为活动过程,自然景观由人工景观所替代。胜利油田部分油气资源区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在地域上存在交叉,自然保护区界内现有油气井700多口,涉及油田11个;有些开采井建于保护区之前,有些则是在保护区建立之后扩建新建的,这使得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

3)油田开发在改变地表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生物的栖息环境,甚至摧毁其栖息地。即使未改变原有地表景观,在油田生产过程中,也会干扰周围生物的正常活动,特别是鸟类。而油田污染更使湿地生物遭受毒害而死亡,物种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黄河口水域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受试的生物体内均检出石油烃;而不同海洋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的差异,反映了它们积累和代谢石油烃能力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