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中的一些城市也会发生供水困难
您好,根据您的问题,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地区平均径流量、年均降水量、水资源人均降水量。如今,社会发展如日中天,水资源也逐渐短缺。就拿我国来说,我国是水资源相对匮乏,依据我国的人口分布情况,我国人口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水资源分布亦是如此,而二十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污染严重,也是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在国外,加拿大等国家也出现了供水困难的情况,发达国家人口分布集中且占地面积小,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较大,若从郊区用水也需要更多的人力成本和财力成本。此外,工业的发展导致水资源污染,水资源质量下降,城市水资源供给不足,其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是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水资源合理利用是解决当前供水困难的主要方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条 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水法》第三条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
第四条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六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并保护其合法权益。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有依法保护水资源的义务。
② 水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问题
近20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流域,在水资源评价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其大致可分为水资源单项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6]。
在单项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少专家学者针对水资源的某一特定属性,提出了如水资源的质量、承载力、丰富度、脆弱性、价值、生态环境影响、利用特性、管理等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现略述一二。
水资源的丰富度评价与各种水资源量有关(如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降水量),也与社会经济活动有关(如人口、经济发展程度),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罗先香一项关于中国西部水资源丰富度综合评价中,选取的10项评价因子为耕地率、耕地灌溉率、人口密度、工业产值模数、需水量模数、供水量模数、人均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不同年(现状及2000年水平年)缺水率。
目前国内有关水资源脆弱性的研究较少,主要侧重于地下水的研究,针对地表水的研究更少,主要是水质方面,对水资源的脆弱性评价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指标体系,而且某些指标不易获得,可操作性差。在刘绿柳的一项研究中建立了易于操作、可比性强、综合全面的指标体系,包括本质脆弱性(即水资源的内部性质)、特殊脆弱性(即水资源的外部性质)两个方面,构建了年降水量、过境水量、空间分布等17个指标,注重指标可比性方面,如水利发电量/总发电量、开采系数、超采系数、水质综合指数、储量/供给量、需求量/供给量等。
从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来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受到水资源形成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资源条件方面(包括对其组成部分河川在内的河流流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河川径流中各种极值的对比、水旱灾害、区域分配的不均程度、水质及污染等);其次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包括人口增长、城市化程度、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再次受到国家、区域地方政策和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影响。所以,研究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指标体系,可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手段。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左东启等提出了包括自然、人文、经济、生态等方面的47个指标,根据各指标的隶属关系及每个指标的类型,将各个指标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组成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朱玉仙等构建了能够表征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卞建民等建立了包含水资源的可供给性,开发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及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冯耀龙等建立的区域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由一个目标层、一个准则层和两个指标层构成。此外,一些学者针对特定水资源类型,选取特定的区域(如风景区景观水资源、城市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如,温淑瑶等建立的区域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工业生产等对水的满意度、水环境可恢复度等49个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研究结果是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居民用水满意度占的权重最大,人均住宅面积居第二,技术进步贡献率居第三;岳亮等提出景观水资源综合评价标准,包括自然评价和人文评价两个方面,其中自然评价标准为诱人性,包括理化优劣性、水情动态性、水体位态性;人文评价包括社会评价(历史性、观赏性)、生态评价(自然性)和经济评价(稀缺性、效益性)。
参考文献
[1]陈家琦,钱正英.关于水资源评价和人均水资源量指标的一些问题[J].中国水利,2003,(11)7:42~44
[2]李春晖,杨志峰.水资源评价进展与存在的几个问题[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5:189~192
[3]王浩,王建华,秦大庸等.现代水资源评价及水资源学学科体系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2,(2):12~17
[4]陈家琦,王浩,杨小柳.水资源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7
[5]刘克岩,王桂玲.以用水为主体的水质水量结合水资源评价方法[J].水文,2002,(6)17:32~33
[6]张丽萍,朱钟麟,邓良基.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及问题探讨[J].资源调查与评价,2004,(21)4:5~9
[7]刘东兰.水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2):57~60
[8]王国新主编.水资源学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77~135
[9]左其亭,陈曦.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56.128~140
[10]王开章主编.现代水资源分析与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③ 黄河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原因受内部降水、冰川、水流、蒸散以及风力影响所以地下水资源丰富。
黄河水污染日趋严重。排入黄河的废污水总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21.7亿吨,增加至90年代初期的42亿吨。黄河干流上大的污染源有300多个。据1998年水质监测资料,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重点河段可满足生活用水的河长仅占评价河长的29.2%。
黄河水质较差,劣五类水质占39.5%,干流水质略好于支流。支流61.9%的断面水质为劣五类,主要污染指标包括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污染原因
据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中心最新发布的《黄河流域近十年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表明,近十年来,黄河流域水质污染日益加重,水污染形势更为严峻。
二00三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超三类水质标准(以下简称超标)河长达百分之七十八点六,与一九九四年的百分之六十八点八相比,有所上升。近十年间水质最差的年份为一九九七年及二00二年,其超标河长分别占百分之八十及百分之八十点六。
④ 怎样才能让我国的水资源更加丰富呢
①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②把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节水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水资源节约型产业,发展节水型农、工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社会.③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治治污力度,保证输水水质,依法治污,科技治污.④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区要采取措施保护好水质,防止调水对生态造成的不利影响,受水区要禁止超采地下水,逐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⑤依法治水。
青少年应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观念,积极向周围的群众宣传保护水,节约水的重要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