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利用农村资源开展幼儿活动
一、利用乡土材料,创设本土化的环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的。"蒙台梭利认为:"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我国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且,环境是幼儿最好的启蒙老师,它不仅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还能极大地引起幼儿的探索欲望。
我们组织幼儿到园内外寻找各种乡土自然素材,并利用收集回来的乡土自然素材创设环境,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另外,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还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幼儿与环境对话,寓教于环境之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1)主题墙
主题墙是主题活动预设与生成的刺激物。主题墙应是动态的,随着幼儿的学习、活动的需要而变化;主题墙应是互动的,是"幼幼互动"、"师幼互动"、"家园互动"的有机结合,最终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2)自然角
自然角属于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供幼儿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的无生物及实验用品所用的场地,是幼儿开展非正规科学活动的场所。它可使幼儿进行细致地观察,也为幼儿带来自由操作、探索的可能。弥补集体活动时观察探索的不足,开阔幼儿的眼界。
农村幼儿园设置自然角,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养着一些从家乡江边捉来的小动物(江蟹、海蛳、泥土鳖)及在废旧物品上种些植物(薯仔、番薯、绿豆、赤豆、葱),供幼儿学习、探索。在大家的呵护下,我们的自然角一片生机勃勃:江蟹悠闲地吐着泡泡,泥土鳖不安分地爬着,不时摔个大朝天;薯仔苗探出嫩绿的小脑袋,葱儿青翠欲滴,油菜花黄灿灿,桃花红艳艳。不知不觉中让幼儿更加喜欢家乡的动植物,愿意亲近大自然,关心自己生活周围的环境。
二、挖掘乡土资源,开展本土化的活动
主题活动是一种以幼儿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为出发点,用整合的方法将各领域的学习联系起来,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活动。我们将周围的自然资源,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事物搬进课堂,融入主题活动中。
1)利用叶子可以开展:分类、沾贴、拓印、数数、比较、排序等
2)利用种子可以开展:沾贴、种植、排序、分类(种类、大小、形态、颜色等)
3)结合季节特征,开展主题活动
例如:主题《春之田野》
春季,乡村田野的沟沟岸岸上长满了野草、野花、野菜,红一丛、黄一片,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于是,我们生成了《春之田野》这一主题,将教育融进了大自然这个露天大课堂,带幼儿们去拔野草、摘野花、挖野菜等。幼儿们用野草、野花制作插花、小挂件、贺卡、项链、手镯,用夹子夹住野花做头饰,用针穿过野花做胸饰,还有把花夹在书中当书签等。在挖野菜活动中孩子们认识了荠菜、马头兰、艾青,知道荠菜剁碎和猪肉可以做饺子馅,马头兰可以做凉拌菜,艾青可以做清明团子等。在看、闻、尝中,领略乡村田野的无穷魅力,品尝着浓浓的"乡味"!
4)利用青蛙、小动物、家畜等可以进行:语言、美工(画、折、剪)音乐、故事、科学、观察(蝌蚪)记录、可以区分它们泊不同点、总结共同点。
5)利用地方剧可以开展表演(欣赏)看、听、了解剧情、认识剧中人物、画脸谱、了解方言等等
6)利用特色产业可以开展:乐平桃酥的味道、原材料、生产过程等等
7)利用民间游戏可以开展打弹珠、踢踺子、跳皮筋等
三、重视幼儿教育的规律原则,充分发挥本土化园本教学的作用
1)匹配性原则:教师在充分利用农村本土资源时要以幼儿的兴趣、以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相适宜、活动的内容与教育资源及教育目标相匹配时才能更好的构建园本课程。
例如"丰收"这个主题要根据不同班级幼儿的年龄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
2)体验实践性原则:必须让幼儿在开放性、真实性环境中充分实践和体验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尝试与人交流、合作。
3)适宜指导性原则:教师在活动中要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4)发展评价性原则:活动结束时要对活动进行评价。(以前是结果式评价),现在要用过程性的评价(例如:比以前好、态度认真、明天会比今天更好等)
本土文化课题的研究给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本土特色区域活动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能让幼儿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对于这个新游戏领域的组织、开展与引导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
②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在农场》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在农场》,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在农场》1
活动由来:
孩子们前几天学习了打击乐《粉刷匠》,学习了节奏x x , xx x,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并体验这两种节奏型的不同,开展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2、感受歌曲节奏,基本准确学唱歌曲。
3、初步感知音乐的前奏。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重点:
感知音乐的前奏。
活动难点:
感受歌曲节奏x x,xx x。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小猪,小鸡,小猫,小狗的图片。
经验准备:
幼儿对动物的叫声有了解。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随着《粉刷匠》的音乐幼儿律动入场。
(2)故事引入新歌,听《猪儿在农场》带幼儿律动,在前奏处带幼儿拍手。感受歌曲前奏。
(3)鼓励幼儿跟唱儿歌。
小结:唱歌前有一段只有音乐,但不需要小朋友跟着唱的就是前奏。这首歌里我们拍手的时候没有唱歌,那就是前奏。
(4)学唱歌曲《猪儿在农场》
师:你听到歌曲里唱的是哪只小动物?它在哪?他是怎么叫的?出示ppt,教师弹琴,幼儿学唱儿歌。
2、游戏,农场找朋友
(1)出示ppt,引导幼儿按图卡仿编歌曲。
师:小猪找到了谁?它在哪?它是怎么叫的?教师弹琴,学唱仿编歌曲。
3、分角色演唱歌曲《在农场》
(1)自选角色轮流演唱师:你喜欢当什么小动物,请去小动物的家里。
师:小猪唱完小鸡唱,小鸡唱完小猫唱,小猫唱完小狗唱。每个小动物唱歌前请听前奏在唱歌。
(2)互换角色再次演唱师:你还想当什么小动物,请在一首歌的时间里互相交换角色。
4、自然结束师:农场里还会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又是怎么唱歌的?我们下次再去农场里看一看。
活动反思:
在农场里这首歌,其目标是学唱歌曲,并在学唱的基础上,进行动物和叫声的仿编,并感受音乐的前奏。由此,为了让孩子们直观的感受到歌词,我将图谱做成了显而易见的ppt,动物 农场 x x,动物 农场 xx x的形式。让幼儿对着相应的动物和节奏卡进行歌唱。
音乐只有小猪在农场,我以小猪在农场找朋友为线索,依次出示了小鸡、小猫、小狗。以三个简单的问题"它是谁?它在哪?他是怎么叫的?引出新歌词的仿编学习,最后请幼儿自选角色听前奏轮流演唱歌曲。
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1、幼儿对歌曲中x x,xx x,节奏掌握不好,在"小猪"部分时分析的不够细致。
2、在歌唱活动中幼儿声音小,整个活动歌唱时,都需要老师提示。
反思与改进:
1、把1课时教学调整为两课时,在活动前应预设活动的重难点,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2、让幼儿在歌唱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幼儿敢于学唱新歌。
3、在活动前应充分了解幼儿水平,抓住难点,想好解决难点的方法。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在农场》2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孩子都是农牧民的孩子,家里都有动物孩子们也基本上听见过他们的叫声。《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要本土化,利用当地的资源,对孩子进行教育更能贴近幼儿的生活,因此我选择了这个中班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按原歌词的格式和内容创编新歌词。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乐趣。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育幼儿学会领唱和齐唱方法演唱歌曲。
难点:教育幼儿创编新歌词。
活动准备
1、对农场(村)的动物及叫声有一定的认知经验(经验)
2、幼儿已学过歌曲《小猪睡觉》(经验)。
3、农场背景图一张,以及小鸡、小鸭、小猪等小动物的实物图片,和节奏卡两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表演《小猪睡觉》
1、幼儿复习歌表演《小猪睡觉》。提问:小猪住在那里?(引出歌词:小猪在农场里,同时出示农场背景图,以及小猪)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小猪的叫声:噜噜。
二、学唱新歌。
(1)幼儿学唱小猪的叫声。(出示节奏卡)
1、小猪吃饱了就睡,睡着了还要打呼噜,问:打呼噜时的叫声应该怎么样?引出节奏卡(×○×○),让幼儿学念其中的歌词:噜噜。
2、用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猪找食吃时的叫声,同时出示节奏卡(×××—),幼儿学念噜噜噜。
3、幼儿跟随教师学说其中的歌词,注意掌握休止节奏。
(2)通过领唱齐唱等方式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1、幼儿边看图,边听教师完整范唱歌曲。
2、用领唱齐唱方法幼儿学唱歌曲,并模仿相应的动作。
3、引出歌曲名称《在农场里》,同时出示“在农场里”四个字宝宝。
三、创编新歌词。
1、幼儿迁移经验,说出在农场的其他动物及其叫声,并编进歌曲里唱一唱。
2、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编的歌词唱出来,大家跟着学唱。
3、用新编的歌词进行领唱、齐唱。
四、结束谈话。
表扬幼儿能积极动脑,能用汉语表达歌曲。并给创编歌曲的幼儿奖一朵小红花,鼓励幼儿回家把歌曲编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而音乐活动都能为幼儿 提供发展创造 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在幼儿园中音乐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是“乐于参与即兴创造活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 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在农场里》这节歌唱活动,其活动目标是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结合歌曲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编创的歌词,并结合歌词进行即兴动作表演。我改变以往的图谱,换成了生动的背景图,以及相应小动物的图片和节奏卡,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各种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同时我将歌唱、体态律动、创编歌词等幼儿喜爱的活动融入《在农场里》。这首歌旨在通过幼儿对农场里各种声音的模仿、想象与创造歌唱使幼儿的听觉、观察力、模仿力、创造力等诸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还能使幼儿拉近幼儿与小动物的距离。首先在创编歌曲《在农场里》根据歌曲内容,我以游戏的口吻告诉幼儿:“农场里还有那些动物朋友没有来,我们把他们也请到《在农场里》?”然后出示相应的小羊、小狗、公鸡等动物图片,并让幼儿讨论:如果小羊、小狗、公鸡在农场里,歌曲应该怎么唱?这是创编的准备阶段,为创编新的歌词内容作准备。本环节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时都很积极,都有创编的欲望,并且幼儿创编的也很好。本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是创编的练习阶段,请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前面指着图片分别领唱。此环节幼儿非常轻松、愉快地体验了创作成功的喜悦。最后活动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结束。
此次活动唯一不足的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儿对歌曲的最后一句有些混淆,虽然我纠正了一下,但效果并不很好,这也许是我班幼儿语言能力弱,又是全班幼儿一起上课的原因吧,我相信只要稍微个别辅导一下,那几个幼儿一定能改过来的。不过我觉得整个活动效果还好。
小网络:农场,指农业生产单位、生产组织或生产企业,以从事农业生产或畜牧养殖为主,经营各种农产品和畜牧产品,“大家种有机农场”。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在农场》3
活动目的:
1、 能用自然的声音、节拍准确地歌唱,并激发幼儿的欢快情绪。
2、能按歌中的句子形式缤纷对自己所熟悉的小动物编出新的歌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复习游戏《开火车》,能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农场背景图一张、各种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进活动室,要求动作合拍。
二、发音及节奏练习《加油干》,要求做动作有精神、有力度。
三、仿编歌曲《在农场里》
1、出示图片(背景图)
聪明的叔叔阿姨门造了一个现代化的科技农场,农场里面住着许多小动物,先请小朋友听一听,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范唱一遍。
2、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范唱一遍。
3、仿编歌曲。
(1)农场好大,好绿呀,小猪、小鸭想要请我们小朋友动动脑筋,猜一猜,农场里还住着那些小动物,他们是怎样叫的,并把它编到歌里去,唱给大家听。
(2)幼儿自由发挥讲清楚动物,并把编好的歌唱给大家,其余幼儿可做动物的动作,教师给予肯定、鼓励。
(3)集体个别练习,让幼儿学着唱,教师加以肯定。
四、复习游戏《开火车》
农场里的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这么爱动脑筋,心里真高兴,它们就请叔叔、阿姨们准备了一辆火车,让我们一起到农场里去做客,喜欢吗?集体做游戏一遍。
五、教师请火车头带着全体火车车厢听开火车音乐出活动室。
教师反思: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幼儿的欢快情绪。
能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遵守游戏规则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在农场》4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学习领唱和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尝试根据歌曲的结构创编歌词,提高创造想象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农场背景图,小动物图片,音乐,歌词图片,太阳、月亮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练声
1、"小朋友,今天我要邀请小朋友去参观一个非常漂亮、好玩的地方--农场,想去吗?我们乘着火车出发吧!"(播放音乐,进入场地)"农场到了!瞧!农场里有什么呀?"幼儿讲述。
2、练声"哇!农场里的东西真多呀、真有趣,有房子、大树、有栅栏,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呢!那这些小动物是怎么叫的,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带领幼儿唱《我爱我的小动物》。
二、学习新歌
1、"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轻轻地找个地方坐下来吧!""除了这些小动物,看还有谁来了?我们快跟它打声招呼吧!小猪是怎么叫的?"引导幼儿学习小猪的叫声。
2、"小猪看到小朋友们可开心了!听,它唱起了歌--"老师范唱歌曲。
3、"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幼儿讲述后出示汉字:在农场里。
4、"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出示相应图片。
5、"小朋友的耳朵真灵呀,我们一边看图一边来说一说,好吗?"带领幼儿念歌词。
6、"我们也来唱一唱吧!"幼儿演唱歌曲。
7、 "在农场里这首歌曲听去怎么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来听一听。"教师播放歌曲。
请幼儿讲述。
"这首歌很欢快,活泼,在唱的时候也要用快乐的声音来唱。"8、"唱的时候嘴巴要张得圆圆的,这样我们的声音才好听,我们再来唱一唱吧!"再次演唱。
三、学习用领唱和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1、"小朋友唱得真好听呀,太阳和白云也跑来了,她们也想唱歌,在这里代表什么意思呢?"请幼儿讲述。
2、"小朋友真聪明,太阳在这里就是太阳唱的,白云在这就是白云唱的,最后在一起就是一起唱的,现在我来做太阳,你们做白云来唱一唱,好吗?""谁想来做太阳?剩下的小朋友做白云。"四、创编歌词"农场里除了小猪,还有很多小动物呢,请你选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和他的叫声编到这首歌曲里来唱一唱,好吗?
1、幼儿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2、个别幼儿答"你来做太阳,我们来做白云,好吗?"四、结束部分"小朋友真能干,编出了这么好听的歌曲,回家后把它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好吗?时间不早了,我们赶快回家吧!"听音乐离开场地。
③ 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和活动
近年来,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显示,儿童的年龄愈小,他们愈容易从非正式的,主动而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就涉及到了课程实施的“适宜的教学方法”。美国着名的幼教专家丽莲凯兹在《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中明确指出:“适宜的教学方法要提供幼儿足够的机会与各种成人、儿童、材料互动,并直接与真实的物品和环境互动”。也就是说,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应该大部分是非正式的、非结构性的,在这样的活动方式中,儿童可以和真实的环境、材料及教师、同伴互动。新《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区域这一具有低结构性、非正式性恰好满足条件并符合要求,在区域活动中孩子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自觉、自主、自由而快乐地学习着。
在《纲要》的指引下,我园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力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强调儿童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参与、互助的合作、积极的探索。从2007年我园着手市级课题《本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探索》研究,我们江安县幼儿园地处农村县城,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乡土资源,农村广阔的田野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乡土材料,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有着纯朴的人文风情,素有“长江之滨”、“橙竹之乡”、“中国戏剧之摇篮”等美称,幼儿可以最生动、最直观、最形象的从中吸取不少的知识与营养,它有利于促进孩子对生活的理解,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索精神,也更能培养幼儿从小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亲身去感受、去领略、体验作为小县城孩子的快乐,从小培养孩子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胸怀和能力。研究中我们发现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活动的价值除了传承本土文化外,由于本土文化资源对幼儿来说都是熟悉而亲切的直观而具体的,与幼儿本身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也是极易引起幼儿兴趣的,在园内外的教育环境相互渗透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快乐与激动,这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也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建一个个、充分渗透本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究创索,这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几年来 ,老师们对如何将本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有了一些感悟:
(一)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富有野趣的本土文化区域活动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应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他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和感受风、雪、雨、雷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显着性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精神,幼儿园要不断挖掘附近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周边自然环境的可锻炼因素,进行愉悦的户外区域活动。几年来,我们带孩子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风景名胜、田间、山头、各种特色水果基地、竹雕工艺厂等,例如:带孩子们“徒步”到长江边,宽阔的沙地成了孩子们天然的活动场地,江边的鹅卵石、河沙、路边的旧树枝成了活动材料,孩子们在里面尽情地垒城堡、做生日蛋糕、画画、奔跑乐此不疲;和孩子们一起来到“川南民俗文化活字典——夕佳山民居”,10056平方米、共有123间房、已有四百年历史的、其儒家耕读文化和民俗风情之完美的民居庄园,成了孩子们的活动区域,孩子们在里面亲身体验、感知、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民居的园林布局、建筑装饰、民风民俗以及园林生态等方面去看、去听、去想,去领略、感受民居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这样的天然活动区域在我们幼儿园周围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这些自然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空间里,新奇又陌生的物品引起幼儿兴趣,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孩子们畅快、自由的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拉近幼儿与大自然、历史与现代的距离,满足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渴望,使幼儿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自主性逐步提升、运动热情更加高涨,感受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充实了幼儿的内心世界。
另外,《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出:“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开展各种富有野趣的活动。”我们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打破了以前把孩子“关”在幼儿园甚至“关”在教室里“教”的局面,在充分考虑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生动活泼的户外区域活动。乡间的羊肠小道、田埂、石板路,李子成熟季节爬到树上去摘李子,夏橙成熟时摘夏橙,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自由地活动,在攀爬、钻、跑、跳、投、平衡等运动中使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在具有自然乡土气息的材料和空间里,体会和享受原汁原味的“野味”。
(二)利用本土文化开展纯真朴素的区域活动
独特的本土文化使得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区域内容。杜威曾经说过:“只有社会与儿童找到平衡点时,幼儿对于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在园内创设了“走进戏剧—橙乡小舞台”“民俗一条街”“农家小院”“奇石居”“美食一条街”“竹艺空间”等特色区域,大量投放了各类本土材料供幼儿欣赏与娱乐,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家乡小吃”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制作了“黄粑”、“红桥猪儿粑”、“竹筒饭”等等,在活动中津津有味地品尝家乡的美味小吃。在“国立剧专”中,幼儿从带来了在家里和爸妈一起收集的有关“国立剧专”的成立、为啥如何迁搬到我们江安,以及在此培养出的一些着名人物等等资料,再加上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到“国立剧专陈列馆”亲身看到、感受到一些知识经验,和老师共同创建了此活动区,在活动角中尽情模仿着、创造着、表演着……这些传统的本土文化游戏,蕴含着纯真、朴素的韵味,让孩子们百玩不厌。
(三)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作为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们丰富的自然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可以为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增添与众不同的课程。如每年春天我们幼儿园都组织“亲子春游活动”,家长同孩子一起走田埂、采野花、捉蝌蚪,捉蚱蜢、捉螃蟹,在活动中教会他们对自然的知识;秋天组织“亲子登山活动”;还不时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一些有编织特长的家长来幼儿园的编织区教孩子编织草鞭、花篮、昆虫等等;邀请会竹雕工艺的家长到幼儿园“竹工艺区”现场雕刻,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竹雕技术;邀请爱好收藏奇石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解相关的知识,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奇石文化。家长们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责任感,孩子也为自己的家长感到自豪,使家园形成合力。
(四)以本土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
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总体构思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在本土文化品牌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本土文化教育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进行归类整理。通过考察、访问、开展活动等形式,以主题探究活动为基本模式,构建五大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主题,形成了名为《娃娃游江安》系列园本课程。区域游戏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以本土文化主题教育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作为对主题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我们适时将区域活动纳人幼儿园课程体系,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时,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区域,投放一定材料,让孩子在集体活动后有机会进行个性化学习,既巩固已有学习经验,又让幼儿切身体验课程的自主性,也为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最终促进每个孩子快乐、均衡地发展。
1.从材料上去渗透本土文化
活动区围绕开展的主题探究活动,以及孩子的关注点和最近发展情况来投放材料。如:在特色主题《美丽的夕佳山》中我们创设了:
活
动
区
语言区
1、夕佳山民居画册、民间故事书、民间手工艺作品画册、民俗图书、VCD、谜语书等。
2、白鹭的各种图片资料。
美工区
1、投放麦杆、竹蔑、小树枝等以及其他的建构材料供幼儿编织、搭建。
2、投放剪刀、彩色纸学剪窗花。
3、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灯笼、狮子等 。
建构区
提供各种纸箱、纸盒、积木,小竹棍、木棒等材料供幼儿建构造型。
表演区
1、 提供自制的服饰、彩带、鼓,进行表演。
2、 提供各类戏曲音乐及面具、道具供幼儿欣赏、表演。
探索区
提供各种房子、民居的自制拼图,幼儿可进行拼摆和排序。
2.从内容上体现本土文化
为结合主题活动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废旧材料设计创设了“奇石馆”、“好吃一条街”、“小竹海”、“美丽的夕佳山”、“国立剧专”等蕴涵江安本土文化内容的区域。在活动区中我们根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设置具有代表性的能唤起孩子生活经验的情景,坚持感知体验、熏陶感染、形象趣味、浅显整合、具体操作等原则,以好玩、好看、好听、好吃的内容为活动的切入口,在做做、玩玩、看看、讲讲、画画、吃吃的活动中,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学会认知、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总之,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创建富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课题的研究给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本土特色区域活动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能让幼儿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对于这个领域的组织、开展与引导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
④ 幼儿园应怎样把本土教育运用到教学中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和实施,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要求幼儿园教育活动及环境的创设上要有自己的特色,这就要求幼儿园充分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本土资源,促进幼儿园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使幼儿活动充满生机。“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实际生活,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园地处黄河之滨,幼儿人数多、教玩具缺乏,给教育活动带来了极大不便。但是,周围有泥土、大海、田野……有幼儿唾手可得、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这些乡土资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娱乐性和可操作性。要深挖本土教育资源,立足本园实际,以五彩缤纷的农村生活为背景,探索出具有本土特色、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一、本土资源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幼儿常常被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所吸引,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关注、跟踪、操作、观察、提问等,而好奇心又驱使幼儿去探索、发现、了解周围事物,形成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态度。种子就是一种乡土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把各种各样的种子投放在区角内,孩子们立刻对形状、颜色、大小不同的种子产生极大的兴趣:“老师,种子怎么不一样?种子有什么用?种子从哪里来?种子长在哪里?种子会发芽吗?”……面对孩子们的提问,教师启发幼儿探索,带着孩子到田边采集种子。孩子们还从家里收集了各类种子:菜籽、黄豆、扁豆、蚕豆、红豆、黑豆、豌豆、小麦、稻子、苦荞、玉米、花生、芝麻、西瓜子、南瓜子、葵花籽……面对种类繁多的种子,孩子们边观察边交流:“它们的颜色不同,有红色的,黑色的,黄色的,绿色的……菜籽是最小的,丝瓜子是扁扁的,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哪些种子会发芽,哪些种子不发芽……”从孩子们的交流中可知,种子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能主动探求知识。
二、本土资源陶冶幼儿的情操
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幼儿在大自然中可以感受欢快的鸟鸣、柔柔的风、泥土的芬芳、大海的声音,感受人们的辛勤劳动以及家乡的变化,等等。孩子们耳濡目染着:小兔的耳朵竖着在听什么呢?小兔的眼睛都是红色的吗?大公鸡摆弄着姿势在和谁比美?鱼没脚怎么会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孔雀为什么会开屏……这一切,都在幼儿脑中留下美好的印象,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带给他们无比快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设的区域游戏中,有孩子、家长、老师共同收集的各种自然材料,如:用采集来的柳条编小辫子、帽子、小花篮,用稻草做小草人,用棕榈叶编织小蚱蜢,用芦叶编织口哨、小风车,用泥做月饼、糖块。让幼儿边做边玩,在游戏中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提高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
三、本土资源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区角,让幼儿与材料进行互动,尽情表达,大胆想象。如:提供薯仔、番芋、洋葱、生姜、南瓜、金瓜、丝瓜、毛豆等,让幼儿进行观察、想象。经过他们的充分观察和想象,这些材料便成为一件件生动活泼的物体。如孩子想象出洋葱像娃娃、番芋像小猪、生姜像大山等。在想象的基础上,再为幼儿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牙签、橡皮泥、彩纸等,让幼儿与这些材料进行互动,自由探索,制成各种有趣的造型,如:对蚕豆,孩子们用牙签制成了不同动态的小人;对番芋,孩子们给变成了小胖猪;对萝卜,变成了小老鼠。把这些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展示在自然角,给孩子提供了展示的空间,增强了孩子对区角活动的兴趣,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本土资源使幼儿增强自信心
孩子们在操作本土材料的过程中,通过玩、想、做,能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把棕榈叶编织成的蚱蜢、花篮、青蛙、手链等投放到区域时,幼儿们立刻被这些棕榈叶制品吸引了。然后,教师再提供干净的棕榈叶,引导孩子们积极地与棕榈叶互动。不久,各种各样的棕榈叶制品成了班级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棕榈叶风车、棕榈叶项链、棕榈叶地毯、棕榈叶扇子……然后,把孩子们的作品布置在教室里,孩子们激动不已,自豪地向同伴介绍,向客人老师介绍,向家长介绍,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要,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和快乐,在快乐中增强了自信心。
五、本土资源美化了幼儿园环境
环境的创设彰显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采用丰富的本土资源:稻草、麻袋、竹片、草席、贝壳、麦秆、草绳,进行主题墙和班级特色的创设。如:用贝壳拼成各种各样、不同姿态的鱼、虾、螃蟹、水草等,来创设美丽的大海;用草席创设森林;用麻袋做火车的一节节车厢并装满果实,体现丰收的秋天。幼儿园的西北侧用稻草制作了一男一女的稻草人,每天迎接着进园的每一位朋友。草绳、草垫制成各种小动物贴在走廊的墙壁上,麦秆编成一个个的蝈蝈笼,棕榈叶编成的蚱蜢、青蛙,以及芦苇叶编成的风车等都悬挂在活动室。幼儿园到处散发着浓浓的本土气息。
六、本土资源使区域活动丰富多彩
幼儿园的区域是幼儿学习和游戏的主要场所。玩具与材料是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游戏的物质基础。教师们收集各种材料,进行制作与创新,把它投放到各个区角内,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尽情玩耍,自得其乐。比如:设立了农家乐、工艺坊、五谷丰登、海边人家、娃娃家、豆腐坊、养鸡场等主题场所。大一班是以“农家乐”为主题创设的:墙面上挂着斗笠、蒸笼、竹篮等;用纸箱制成锅灶、风箱、毛房;把葫芦劈开制成舀水的瓢;蒸笼里是用海绵制成的栩栩如生的饺子、馒头等;老师们亲手编织的绳网上悬挂着许多农作物与水果。柜子里摆满了操作材料,充分体现了农家一派丰收的景象。中三班的“工艺坊”,用几块网搭成一个大框架,架顶上挂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制作的工艺品:凉帽衬和中国结制成的小灯笼,编织的手套、袜子,纳好的鞋底,织出花纹的布,弹好的棉絮,编织的篮子,等等。柜里摆满了供幼儿绘画、雕刻、编织、制作的材料。小一班的“海边人家”,有体现海边生活的渔网、渔船、紫菜、鱼、虾等,孩子们扮成渔民在海边织网,航船在海边捕鱼。豆腐坊里的豆腐是用白纱布做的,白白嫩嫩;炒米机里爆出白白的炒米、玉米花,还有香香的蚕豆,让人回味无穷。挤满了客人的海鲜特色小吃更是丰富多彩:文蛤、海螺、海蛏、虾、梭子蟹、鱼等,应有尽有;吊桥游戏,孩子们玩得可欢了:用收集来的直筒进行垒高,加上辅助材料纸板,拼搭出吊桥,在桥的一端用滑轮控制,孩子用手拉滑轮绳,能将吊桥高高地悬在空中;海上迪斯科,孩子们光着脚在沙坑里踩贝壳,随着欢快的音乐不停地扭动着身体……这些丰富多彩的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赋予了孩子们奇思妙想,让孩子们学会了与同伴合作,提高了大胆表达的能力。
同时,在各个区域投放不同的本土材料,丰富多样的玩法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孩子。根据材料的特性,使用同种材料在各个区角活动中创造出丰富的玩法。比如,(1)贝壳:巧手区中幼儿用贝壳做蜗牛;数学区中用贝壳数数,为贝壳配对以及利用贝壳进行大小排列;音乐区中有贝壳打击乐器;益智区中有贝壳拼图、贝壳棋、贝壳转转;体育区中有跳贝壳格子、过贝壳河;美工角中有贝壳黏贴、用水彩笔在贝壳上画画;自然角中有花束插在贝壳里。(2)豆类、谷类:把它们放进瓶子或布袋里,制成沙球,投进音乐区,幼儿就能持着“乐器”敲出欢乐的节奏;体育区可以玩沙袋,抛、接、投掷、夹沙袋跳、顶沙袋、运沙袋;把豆类投入数学区,幼儿可以进行分类、数数、排序等;把豆类投入科学区,孩子们即沉迷在“沉与浮”“种子发芽”的探索中;把豆类、谷类投入美工区,孩子能用它们拼出一幅幅富有童趣的画。(3)玉米棒:益智区用玉米棒拼成鸟巢,制成金鱼、长颈鹿、青蛙、鳄鱼、兔子等各种动物;数学区用玉米棒数数、拼图、高矮排序;体育区用玉米棒投掷、跳格子。(4)麦秆、稻秆:编织区可以用来编织、做风车;益智区做游戏棒、拼图;体育区做草桩、草垫、草绳、草尾巴。(5)芦苇叶、棕榈叶、玉米叶:编织区可以编蚱蜢、青蛙、凉席、手链、风车、口哨;表演区可以用这些叶子制成时装,进行时装表演。这些活生生的本土资源,极大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区角游戏更丰富了:编织的、制作的、剪贴的、刺绣的、交往的……各种游戏油然而生。孩子们的艺术创作生动了,创意、造型、用色、布局变得更有想象力,更有创意和童趣。平面的、立体的艺术品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不仅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也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实现了多领域的整合。
七、本土资源充实了园本课程
教材中,有部分内容和农村幼儿园存在差异。为了立足幼儿园实际,研发园本课程,应以本土课程开发为切入口,利用周围的乡土资源,设计一些贴近农村幼儿生活的教学活动,以丰富幼儿园课程。比如:教师共同设计了园本课程——“有趣的渔网”。活动中,用网和锏带制成大小不同的渔网(大小不同的方块,四周是锏带,中间是网,锏带可以弯曲,可平放,也可立着放),引导幼儿体验渔网的多种玩法。同时,教师与幼儿一起探索游戏规则,不断创新和拓展新的玩法,相继开发多种游戏:有“钻山洞”“跳圈”“过障碍物”“车轮滚滚”“跨栏”“走小路”“过独木桥”“过小河”“梅花桩”等。又如:各班自制打击乐器,都是用贝壳、废旧的空盒子做的,为开展音乐活动提供了材料。还有,在活动室和走廊上为幼儿摆放了滚筒、独轮车、毽子、扁担、水桶、梅花桩、沙包、高跷、草绳、草垫、筛子、铁环、轿子、皮筋等。这些自制玩具,都是教师和家长共同收集本土资源制作而成的,它们既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增强幼儿的体质和技能,使幼儿在玩中学到本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资源能让传统游戏得以传承与发展。而且,这些本土资源都是孩子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把这些乡土资源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给了幼儿以“活”的知识,且促进了幼儿园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从而推动园本课程的发展。
八、结束语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让农村的本土资源走进了幼儿园,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去感受本土资源带来的无穷魅力,让幼儿在大自然中主动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从而丰富自己的感性经验,激发探索的欲望,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同时,拓宽了教师教学改革的思路。因此,要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合理运用本土资源开展活动,让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使每个幼儿在充满探索与快乐的自然环境中主动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