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此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你谈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点做法与同学交流。
1、节约用水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2、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
3、大力普及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5、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
6、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7、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8、坚持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9、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10、依法管水,科学用水,自觉节水。
11、强化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节约和保护城市水资源。
12、努力建立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
13、保护水资源,促进西部大开发;节约每滴水,共同创建节水城。
14、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5、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16、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
17、请珍惜每一滴水。
18、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
19、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20、水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21、节约用水,重在合理用水,科学用水。
22、树立人人珍惜、人人节约水的良好风尚。
23、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
24、为了人类和您自身的生命,请珍惜每一滴水!
25、树立人人珍惜水,人人节约水的良好风尚!
26、认真贯彻“开源节流并重,以节流为主”的方针!
27、深入开展创建节水型农业、工业、城市的活动,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28、滴水在指尖,节水在心田。
29、珍惜用水,别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
2. 关于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几点认识
一、资源(本文主要指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作为生产资料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配置方式影响生产力发展方式,资源配置方式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变化
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实力显着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造成这一突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资源配置的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科学合理配置资源。
二、在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要处理好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
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尚不统一。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东部和西部等,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所承担的社会义务的不同而对这一关系的理解上不尽一致,在行动上不尽统一,需要从理论上正本清源,在实践中统一步调。
——资源配置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保障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资源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配置的目的和首要任务就是保障发展。
——资源配置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保障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过渡开发资源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不可能全面、协调的发展,也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总体上讲是没有保障发展。
——资源配置方式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变化。人类开发自然资源,促进了经济增长,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同时,开发自然资源是一种反自然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目前,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气候频发,自然灾害骤增,生态环境恶化,物种逐年减少,人类共同的家园面临资源和环境的挑战。自然发展史,人类文明史是一部教科书。300多万年的人类进化史,5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200多年的工业化史,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的历史结论是:人类社会的“生存型”,“掠夺式”发展(人类掠夺自然,人类互相掠夺)已经到了极限。人类已经在处理各国间关系的同时,开始共同研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推进发展中如何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以求得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的课题。我国在当前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过程中,面对开发资源造成环境破坏,经济发展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要着力研究制定资源配置中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最佳结合点,研究建立开发与补偿的双向机制,研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战略措施,进而实现“补偿型”、“循环型”、“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要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确定不同类型、不同用途自然资源开发的限度,要使社会物质生产与自然物质生产协调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水平上,物质生产都包括社会物质生产和自然物质生产。但人们很容易忽略甚至不承认自然物质生产,常常以损害自然物质生产的形式进行社会物质生产,造成社会物质生产与自然物质生产的尖锐矛盾。然而,整个社会物质生产是以自然物质生产为基础的。我们不仅要承认社会物质生产,还要承认自然物质生产,不能以损害自然物质生产的形式进行社会物质生产,必须把人类活动控制在生态系统允许的范围内。因此,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要有限度,要确定不同类型、不同用途自然资源开发的限度,同时,在每一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社会必须投入保护资源的资金进行补偿,以维持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平衡,防止生态潜力的根本丧失。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资源是从根本上保障发展。只有克服“一时发展,长久停滞”、“局部发展,整体后退”短视行为,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基础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理论。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产生过的相关理论,曾经对资源配置产生过积极的指导作用。由于历史局限性,并没有完全反映客观规律,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用批判性思维反思、总结。地理环境决定论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人定胜天论也在实践中产生过巨大作用,但都具有一定片面性。我们不完全赞成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完全赞同人定胜天论,我们主张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论。
实践反复证明,如果违反自然规律,过度开发资源,必然遭到自然报复;而人类不去利用自然,只是保持原生的自然平衡,是自然主义价值观,同样是不可取的,而且自然生态系统对人而言不一定是最理想的。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统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出发点和归宿。遵循自然规律,有限度开发利用,建立补偿机制,形成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改变大自然旧有的平衡,建设一种螺旋式发展的大自然的动态平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
三、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要统筹兼顾,处理好人与自然、中央与地方、经济与社会、区域之间、国内与国外、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当前需要从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角度统筹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一是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平衡,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追求GDP),其结果是:一方面,资源环境代价太大,社会发展滞后;另一方面,医疗卫生、教育、社保等公益事业发展缓慢,影响民生,影响文明建设,影响社会稳定。二是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目前,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我国国土辽阔,资源分布不均一,区域发展不均衡,需要实施差别化政策。三是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如何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也是当前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要统筹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健全法规,完善政策,创新制度、加强监管,保障科学合理配置资源
——实施资源配置开源节流、集约节约战略。现阶段,土地资源开源主要是土地整理与复垦,节流主要是用途管理与提高利用率;矿产资源开源主要是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节流主要是限量开采,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差别化政策。在国家规划的不同功能区,分别确定不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指标,在城市和农村分别确定不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指标,分别确定不同的资源开发与补偿保护的指标体系。
——实施经济政策调节,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改革完善有关资源配置的体制、政策,协调中央、地方和企业的利益关系。当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矿产资源配置方面,协调处理好矿产资源国家所有、中央地方财政分灶吃饭关系,界定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类分级管理的事权,明确中央、地方、企业和当地民众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责权利;在土地资源配置方面,坚持城乡土地一个市场,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征收和经营性用地征购,解决土地收益在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合理分配。
——充分发挥市场在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资源价格形成的市场化进程。明确政府角色定位,一方面强化其公共服务者和市场监督者的职能,另一方面弱化、淡化直至取消政府作为资源直接经营者、交易者的角色。改变目前政府既是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市场管理者,又是市场中利益相关人的状况。
——对土地、矿产逐步实行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当前,土地资源管理重点和难点是集体土地产权问题,矿产资源管理重点和难点是完善矿业权管理问题。
——建立环境产权制度,形成生态补偿和环境付费机制,调整利益分配格局,逐步使资源型企业合理负担其资源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成本,形成资源“完全成本价格”。
——推进科技创新,开发新资源,发现新用途,提高资源利用率,潜力很大、前景广阔,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任务。要加大约束和激励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的科技含量。
——建立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健全完善干部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导向和干部从政作为的价值取向。
五、把完善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体制、机制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服务,管理方式从以堵为主转变为疏堵结合。把行使政府职责的“服务中管理,管理中服务”的运行机制体现在资源配置中的“保障中保护,保护中保障”。运用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区域差别化管理、发展阶段动态调整等综合手段,力求做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东部和西部等基本做到认识一致,行动一致,实施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资源保障。
(原载《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专家建议》2008年6月13日)
3. 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1、加强环境意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公众的环境意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有极大影响,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社会基础还相当薄弱,尽快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其意义十分重大。
必须大力加强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各种宣传舆论媒介应十分注意引导民众自觉地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逐步使保护资源与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每个社会组织和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2、把保护自然资源提到国策的高度来认识
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好环境就是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这是我们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应有的最基本认识。在生产力中,生产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自然资源,它是发展经济的物质基础。
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要大力保护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努力开展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
3、加快立法步伐,法律制定法典化,加强执法力度
为了避免自然资源和环境法律、法规和规章之间的交叉、重复和矛盾,要尽快着手制定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或基本法律,以构成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典。
在健全完善法制的同时,应彻底纠正目前较为普遍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继续加大力度对环境执法进行有效监督。
4、加快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损失的研究,并将其计入生产成本
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计算和统计上,应该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程度,以环境资本折旧的形式表现和反映出来。这种价值观念的转变,要求实现真正的价值和价格,即把在生产、消费和处理过程中,为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而消耗的全部费用真实地反映出来。
5、环境管理中的评价、“三同时”、限期治理等制度在实施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现有环境评价制度在某些方面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应加以完善,在环境评价工作中对资源消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应明确界限。
成立由掌握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分析方法的专业人员组成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评价队伍,对建设项目的自然资源利用率和生态环境影响作出评价和定价,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程度超过生态阈限的建设项目应坚决杜绝上马。
6、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利用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使我国经济社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一个国家要懂得如何利用资源扩展阅读
自然资源特征
1、数量的有限性。资源的数量,与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相矛盾,故必须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2、分布的不平衡性。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着地域差异;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
3、资源间的联系性。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故必须强调综合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
4、利用的发展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将进一步拓展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4.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原则
对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开荒”,它既有开垦荒地、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的含义,也有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及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变单层次利用为多层利用的内容,同时,还有改良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含义。根据石家庄市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
(1)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所必需的。它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有利于避免两极分化,使全体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因此,我们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制止有损害于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强化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而耕地又是土地资源的精华,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它不但为人类提供生存的立足之地,为一切生产、劳动和人民生活提供必要的场所,并为人类提供所必需的食物,原料及其他生活资料,所以,它是国家最宝贵的物质财富。然而,石家庄市的市情是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发展的回旋余地较小。回顾历史,人们在实际工作中,保护耕地并没有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某些领导干部还陶醉于我国“地大物博”的传统观念之中。如果任凭土地危机继续发展,势必又要重蹈人口问题严重的历史性错误。我们应该吸取这个历史性教训,必须清醒地看到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现有耕地面积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此,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警示和教育石家庄市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土地问题。要像抓计划生育那样,列为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实、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2)以全面和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为前提的原则。农业生产是社会生产中最根本和不可缺少的经济活动,在整个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中,又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方式,占有主导地位。但是先进的生产方式,若运用不当,反而会成为掠夺自然资源残酷的手段,结果造成土地退化、“愈广种愈薄收,愈薄收愈广种”的不良性循环。由于林、牧、副、渔业用地无限度的侵占,而打破了长期以来保持相对平衡的生态环境。这样就有可能会使整个农业生产走上“杀鸡取卵、饮鸩止渴”的路子。
(3)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石家庄市地形复杂,地貌类型比较齐全,气候、水分条件各异,土壤类型繁多。以上的差异造成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土地资源特点。资源特点不同,土地开发利用方式也必然有所差异。如果忽视这种差异,而强求一律进行开发利用,不但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土地的永续利用,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因此,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依据当地的土地资源特点为前提,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使农、林、牧、副、渔业有主有次地结合起来,全面发展。要注意发挥资源优势,克服不利因素,做到扬长避短,达到提高劳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4)坚持土地资源不断更新和改善的原则。土地资源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管理得以不断地更新和改善。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地是能量转移、物质循环的一个重要链节。从资源的角度观察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过程就是对包括土壤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利用和改造。我们所从事的种植业,就是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而耕地、施肥以及改良土壤等农业技术措施,就是对土地资源的改造。对土地的利用和改造必然引起土地内部物质和能量的不断流动,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都是经常变动的。当输入大于输出时,土地的肥力提高,土地资源就不断得到更新和改善。反之,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低水平条件下的输入和输出的平衡,表现为土地的产量不高、收益不大,这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从事农业,希望土壤中被作物吸收消耗的物质多,同时补充到土壤中的物质多,输入和输出都在高水平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这种在高水平条件下输入和输出的积极平衡,对我们是更有利的。因此,我们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要做到科学合理,使土地质量越来越好,土地的生产力越来越高,使土地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和改善。
(5)以种植业为基础的原则。种植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生产人们需要的各种农产品,包括粮、棉、油以及其他农副产品。农产品的种类尽管多种多样,但我们以生态学的理论来观察和分析农业生产,其本质是生产和转变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潜能”。能量是不能创造的,人类全部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太阳能。而目前人们又不能大规模地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其他形态的能量,只有加强种植业,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潜能并贮存起来加以利用。所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必须以种植业为基础。
(6)维持生态平衡的原则。自然界生态系统内部多因素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保持着一定的相对平衡,进行着正常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这就是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在这个平衡里,只要有一个生态因素发生变化或受到破坏,则生态系统的其他因素也就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使生态平衡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并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相应的变化。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因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也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人类本身参与着农业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在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中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影响是来自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几十年来,我们在土地开发利用中,由于对自然规律认识不那么深刻,对生态系统理论研究不够,自觉或不自觉地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在某些地区农业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农业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应吸取历史教训,在未来的开发利用上,应注意保持农业系统平衡。
5.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只要三点。节约利用。合理开发。寻找新能源代替
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西部的自然资源
以资源禀赋为依托,优化产业布局。能源的开发利用应充分考虑资源赋存条件,实现产业布局与资源赋存相协调。目前,国家规划了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西南地区和新疆五大综合能源基地,重点围绕五大基地进行科学布局,依托自身资源条件,建立不同的开发时序和发展层次,形成差异化发展。以山西为例,虽然煤炭资源富集,但煤种各异。晋中、晋东南以优质炼焦煤、无烟煤为主,应重点发展焦炉煤气、冶金或化工产业;若用于发电,不仅成本高,且难以体现资源的稀缺性。晋北煤炭资源均为动力煤,更适宜建设大型煤电基地,特别是煤矸石发电。而现实情况是,晋南电厂面临地处资源富集区却烧不起煤的尴尬局面,必须下大气力改变这种不合理的产业布局。
建立以产业集聚区为节点的产业布局体系。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点轴”系统是典型的产业布局形式。通过基础设施,将快速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点”连线形成“轴”,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从而形成区域发展的“经济带”。比如,内蒙古沿黄经济带发挥鄂尔多斯盆地的资源优势和沿黄城市临近水源的区位优势,将能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辐射能力向周边扩散,形成相应的能源加工、转化、消费和服务市场,呈现出以能源工业为轴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既推动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更提供了科学利用资源的范例。
以最优的输能方式支撑产业布局的优化。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呈逆向分布,“西能东送”的总体局面不会改变。近年来,远距离先进输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产业布局优化创造了条件。以特高压输电为例,鄂尔多斯煤炭产区输电到京津冀鲁、华东、华中四省的落地电价,均低于输煤在当地建厂的上网电价,因此,鄂尔多斯的能源输出应优先鼓励输电。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什么开发
合理开发 在不严重破坏自然环境与地质环境的前提下以尽量清洁,安静,浪费少点方式
我国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采取的态度是()①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②要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③
①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种类繁多,但人均不足,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①正确;②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种类繁多,但人均不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②正确;③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种类繁多,但人均不足,为子孙后代的利益,要可持续使用,③正确;④我国自然资源的人均不足,因此我国资源人均量少,应节约使用,④正确.故选:D.
应当怎样处理发展经济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せ
您好,新疆 *** 尔自治区应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种植长绒棉,瓜果以及相关的加工工业;利用雪山、冰峰、自然保护区、草原、干旱地区资源发展探险、干旱地区旅游业;利用草场资源发展畜牧业;利用与多国接壤和欧亚第二陆桥的优势发展边境对外贸易等。希望对你有帮助
怎样节约并利用自然资源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资源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子孙万代利益,矿山企业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中,不断强化节约集约利用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二、坚持履行好主体责任。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是我们矿山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矿山企业作为社会公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切实履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主力军和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以身作则,将珍惜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变成我们自觉的行动,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平。
三、坚持技术创新。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是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我们要依靠科技进步,强化自主创新,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装置,做研发、推广先进技术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志愿者,积极促进矿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提高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平,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用英语怎么说
develop and utilize natural resources in a rational m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