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洛宁县国土资源局现在叫什么名字
扩展阅读
哪些体现了资源现代化 2025-02-20 19:28:09

洛宁县国土资源局现在叫什么名字

发布时间: 2025-02-18 00:36:25

❶ 陕县国土资源

陕县古称陕州,位于河南省西部,东与渑池县交界,西与灵宝市接壤,南依甘山与洛宁县毗邻,北临黄河与山西省平陆县隔岸相望。地处豫西地台区的华熊上元拗褶带上,是华北地台的组成部分,又在秦岭纬向构造带的延北支——崤山和黄河地堑之间,陕县在地质构造体系上还属“祁连山、吕清山、贺兰山”字形构造的前孤,又接中条山向东北偏转的地段。二种地质构造,即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境内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主要有太古界、下元古界、中元古界、上元古界、古生界、新生界。岩石类型以沉积岩和火山岩为主。岩浆岩以石英闪长玢岩最为发育,次为斑状花岗岩、花岗斑岩等。陕县地势南高北低,东峻西坦,呈东南向西北倾斜状。

房瑞民 党组书记、局长(正科级)

张宗俭 党组成员、副局长(正科级)

李绍轩 副局长(正科级)

水铁军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范英锋 党组成员、副局长

房瑞民简介:江苏省沛县人,1963年6月出生,汉族,198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11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1980年11月~1984年11月部队服役;1984年12月~1990年2月在三门峡市副食品公司工作;1990年2月~1993年9月,在三门峡市监察局工作;1993年9月~2000年8月,在三门峡市土地局工作,其中,1998年3月~1999年6月,任副所长(副科级),1999年7月~2000年8月,任所长(正科级);2000年8月~2001年11月,兼任地产交易管理中心主任;2001年12月~2008年9月,历任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局地价评估事务所所长、兼任市地产交易管理中心主任、办公室副主任、财务科科长;2008年10月至今,任陕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局内设办公室、执法监察室、信访办、财务股、规划科技股、耕保农宅股、用地审批股、土地利用股、土地储备中心、地籍测绘股、矿产开发及储量、勘查与地质环境股、信息中心、党办、纪检监察室、审批中心、土地开发中心、地产交易管理中心、执法检查大队、测绘大队、国土资源管理站21个股室。下辖大营、原店、张汴、张湾、西张村、菜园、张茅、硖石、王家后、观音堂、西李村、宫前、店子13个国土资源所。2010年,全局干部、职工总人数208人,行政人员12人,事业全供46人,自收自支130人,退休19人。局长1名,副局长3名,纪检组长1名。

【土地资源】据2010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显示,辖区总面积161078.94公顷。其中,耕地33022.08公顷,园地10703.22公顷,林地54173.63公顷,草地41767.03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775.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931.8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830.55公顷,其他4874.67公顷。

【耕地保护】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保有量稳定在35836公顷以上、30037公顷以上。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全面完成2007、2008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整理项目并通过验收,新增耕地面积335公顷,连续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2008—2020年陕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整合省定非煤矿区矿业权10个,经过矿产资源整合后非煤矿区矿业主体3个,有效促进该县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组织实施《陕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7—2020)》,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53处,落实监测责任人53名,全年未发生一起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土地利用】建成标准厂房25000平方米,入住企业9家。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盘活存量土地28宗,面积107.47公顷。

【地籍管理】加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土地登记165宗,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登记300宗,发证率100%。

【建设用地管理】上报省政府审批建设项目用地6个单选、4个批次,面积262.93公顷,其中:农用地197.9公顷(耕地118.95公顷),为34个项目提供了用地需要。

【土地市场】国有建设用地划拨7宗,面积367.7063亩,出让26宗,面积1777.2742亩,出让价款28297.2678万元,出让宗数、面积和出让金价款分别是去年同期的371%、379%、412%。土地二级市场受理土地使用权转让123宗,面积389.91亩,土地使用权转让宗数、面积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76%、208%;土地使用权抵押21宗,抵押面积2098.49亩,抵押金额21323万元,土地使用权抵押宗数、面积、贷款金额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50%、139%、12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依据《第一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规划》,3年内可拆除旧区面积20公顷,实现新增耕地面积15公顷。

【矿产资源】陕县矿藏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地164个,其中中型矿床13处,已发现矿藏32种,探明储量的3种,保有储量居全市前三位的有2种,已开发利用的有8种。黄(黄金)、白(铝土)、黑(煤炭)、水(地热矿泉水)是本县的4大优势资源。黄金矿主要分部在陕县南部崤山腹地,矿产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市第二位,已探明储量30余吨,已知金矿床、矿点、矿化点总计17处;铝土矿已发现矿产地10处,总储量约1亿吨;煤炭有9个煤田,探明储量近3亿吨,保有储量约为2.2亿吨,年产量约200多万吨,居全市第3位;石灰石矿探明储量近2亿吨,年产量近200万吨。地热矿泉水分布区域面积约4.1平方公里,泉口水温65℃左右。

【矿产资源管理】加强矿山企业的年检工作,应检矿山企业59家,实检矿山企业59家,年检率100%,合格率100%。开展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工作,与各采矿权人签订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协议34份,辖区内应检测甲类矿山34个,实检测矿山34个,动态检测率达到100%。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加强山体恢复治理,成功申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3个。

【矿产资源整合】按照省、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总体方案要求,编制《陕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实施方案》,整合省定非煤矿区矿业权10个,经过矿产资源整合后非煤矿区矿业主体3个。

【执法监察】开展动态巡查530次,累计出动1500人次,发现违法占地行为35起,制止35起,总面积4800平方米;打击各类违法违规开采行为105起,取缔105起,并对其中情节严重的13起进行立案查处,全部处理到位。

【信访工作】受理信访事项40起,办结40起,结案率100%,办结案件40起,36起案件群众满意,群众满意率90%,全年无进京、赴省涉国土资源上访案件。

【“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将专项行动工作分解为7个大项,28项具体工作,落实到8名局领导成员和21个股室。做到了“五个明确”:即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方法明确、具体要求明确,使治理工作更具操作性。确保了“六个知道”,即知道“两整治一改革”的重要性和时间步骤、知道本职工作的政策依据、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知道岗位规范程序、知道岗位的风险点、知道风险点的防范措施,为我局专项行动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全局通过排查及“回头看”活动4轮认真排查,共排查出廉政风险点495个,其中:A级风险点89个,B级风险点178个,C级风险点228个。

(范恩茂)

❷ 关于加强我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思考

向世红 田立环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

矿产资源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支撑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随着经济形势的螺旋式发展,对资源的短期需求也时紧时缓,但从长远来讲,对资源的需求是刚性的、连续的。加强地质工作,尤其是加强深部找矿,提高矿产资源查明程度,加强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保障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对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进整装勘查,加强深部找矿,提高矿产资源查明程度

河南省是一个矿产资源大省。由于优越的地理、交通、水、电、气候等人文自然环境,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程度相对较高,以铝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的强势开发,我省煤、铝、金、银、铅锌等优势矿产资源的保障年限越来越低。目前我省勘查发现地表矿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但是以往我省地质工作勘查深度一般在300m以浅(部分矿种达到500m左右)。国外一些大型矿山勘查开发资料显示,一些重要成矿区带矿床深部往往存在多个赋存空间。为了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推进整装勘查,加强深部找矿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省一些重要成矿区带的深部找矿取得突破性进展,如渑池县曹窑深部铝土矿勘查,陕县支建深部铝土矿勘查,以及小秦岭危机矿山深部找矿等,显示我省深部找矿潜力巨大。我省深部找矿方向及部署,一是郑州—洛阳—三门峡—平顶山等地区的铝土矿,找矿深度可达500~700m;二是小秦岭、熊耳山、外方山及崤山的金、银、铅锌矿,其找矿深度可达1500~2000m;三是栾川、嵩县、卢氏、汝阳等地区的钼矿,其找矿深部可达800~1000m;四是北秦岭地区的金、银、铅锌矿,其找矿深部可达1000~1500m。

要推进整装勘查,加强深部找矿,必须重视地质规律,并破除管理制度上的障碍。通过几十年的地质工作,以及我省地质工作者的辛勤劳动,造就了我省特色鲜明的地质勘查队伍格局,培养了一大批各有专长的勘查与科研专家,积累了丰富的地质矿产资料。尊重成矿规律,一是要建立地质勘查工作长效投入机制,我局近年来在河南省洛宁县沙沟矿区深部找矿实践证明,要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必须依赖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投入;二是要充分发挥各局、各专业地勘队伍历史形成的专业技术优势与找矿勘查的地域优势,充分利用好地质专家在某方面、某矿种的专业优势及对某些成矿规律上的独到认识,使深部找矿更有针对性,从而少走弯路,降低勘查费用,有效缩短勘查周期。破除制度障碍,一是从全省利益出发,调整不同单位的利益取向,公开公益性地质勘查成果,公开矿业权设置成果,公开各级各类规划性成果;二是要调整、明确矿权设置,运用政府调控职能,整合重要成矿区带的矿业权,开展采矿权深部“空白区”找矿。

二、积极实施“走出去”工作

世界上矿产资源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中国有着自己的优势矿产,但是,石油、天然气、富铁、铜、镍等大宗矿产资源短缺却是不争的事实。前两年石油、富铁矿价格飙升,对我国的经济安全产生了较大影响,究其原因,在矿产资源全球化配置的今天,中国却在全球矿产资源中占有极低的份额有着很大的关系。“走出去”工作重点要考虑的是“干什么去,到哪里去,怎样去”的问题。各地勘单位在“走出去”过程中,应加强调研在先、科学选择国别与矿区、重视风险、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工作。“区域规划、集团作战,大企业跟进”的勘查战略模式,是我局近年来在境外找矿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套规避风险、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河南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在全省地勘单位“走出去”过程中加强管理,并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避免工作重复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相互间的恶性竞争等。

我省在鼓励地勘单位积极开展“走出去”地质找矿工作时,首选地区国内应是西部工作程度较低的省(区),国外应是亚洲周边国家、非洲及南美洲;目标矿种应是国家紧缺或国家鼓励勘查开发的矿种;最终目的是通过获取矿业权来占有矿产资源,实现矿业开发,保障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矿产资源供应。

三、鼓励科技创新工作,提倡节约利用矿产资源

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一方面,我省推进整装勘查,加强深部找矿,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依赖于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和使用,重点是以成矿模型为指导,加强物探技术及钻探技术等综合手段在生产中的应用,关键是充分调动创新性技术专家的积极性。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勘查开采项目收益分配新机制,奖励找矿有功人员。另一方面,现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回收率低,采矿贫化率高,资源浪费严重问题十分突出。应鼓励矿山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联合技术攻关,一是研究煤、铝、铁、钼、金、银、铅锌等主要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回收率的最佳指标,寻求节约利用我省主要矿产资源的最佳途径;二是开展新类型、低品位、多组分、难选冶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开发可替代资源;三是加强铝、铁、金、钼、银铅锌等主要矿产资源的尾矿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变废为宝,充分利用矿产资源。

地质工作的基础属性决定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工作必须坚持长期稳定的投入。根据河南省当前地质工作现状,科研项目应逐步转向深部找矿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研究,项目费用从河南省地质勘查基金中拿出专项资金进行安排。

四、加强矿产资源(矿产地)战略储备

加强矿产资源的储备,尤其是大宗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对于稳定市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意义十分重大。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在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上的超前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作用。

就河南省而言,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可以按矿种、分梯次进行。首先是短缺矿种矿产品的战略储备,如石油、铜、镍等,在保障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积极储备各级矿产品,根据我省财政实力状况,现阶段储备规模可以在90天左右的需求量。其次是查明矿产资源(矿产地)的战略储备,我省资源量大、储量丰富的优势矿种有煤、铝土矿、金、银、铅、锌、钼等,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突出的贡献作用,由于成矿区带有利,在已知矿山的深部和外围还有很大的找矿潜力,在安排省两权价款地质勘查项目时,这些矿种要优先安排、重点安排,查明矿产资源(矿产地),分期次向社会公开出让。第三,在一些重要成矿区带上还应以各级政府规划区的形式,储备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勘查基地,保障重要矿产资源后续供应。此外,一些低品位、多组分,采选难度大、成本高的矿产地也要储备起来,待日后经济、技术条件许可时再开发。

矿产资源战略储备,政府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并以立法形式,明确政府与企业职能,建立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与使用机制。首先各级政府要出资建立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库。其次是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开展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例如从财政资金上支持矿山企业储备各级矿产品;鼓励一些有实力的大型矿山企业整合那些规模小、开发能力落后的小型矿山企业,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对主动勘查增加矿山储量的企业应实行税收减免的政策;鼓励企业和地勘单位联合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国外去勘查开发矿产资源,从源头上占有矿产资源等。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国家石油资源储备机制,其他短缺矿种的战略储备可以比照进行。

从管理制度上讲,一是要鼓励矿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加强低品位、难选冶等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节约矿产资源,同时,鼓励矿山企业研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拉长产业链条;二是通过政府调解和市场调控,加强矿产资源整合,将优势矿产资源向大型矿山企业积聚,并鼓励其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严厉打击滥采乱挖,采富弃贫等浪费资源行为;三是加强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规划开采规模,避免过度开采,造成竞相压价,优势资源不具优势的局面,真正发挥战略矿产资源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