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土资源的定义
从广义角度看,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领土主权范围内所有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总称。
1、对自然资源有多种定义,一般可以这样理解,即认为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如: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应该认识到,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自然资源的理解范围会不断扩大,过去被认为不能利用的自然环境因素,也会变为有一定经济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
2.经济资源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经济意义的各种固定资产,如:工业资源、农业资源、建筑资源等;
3.社会资源主要指人力资源以及为人力资源服务的教育、文化、科技等基础设施。 狭义的国土资源是一个主权国家管辖范围内的全部疆域的总称,包括领土、领海和领空。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场所和生产基地,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认为国土资源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理地域内一切自然资源的总称,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水、气候、生物和矿产资源。国土资源与自然资源最大区别之处在于国土资源有一定的空间地域的限定,也就是主权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即为狭义的国土资源。
在中国,国土资源一般取狭义的定义,即Land and resources,主要包括土地、矿产、海洋及测绘地理信息资源。 ①土地资源(农地、林地、牧地、城市用地和自然土地等);
②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等);
③矿物资源(固体矿物、液体矿物等);
④生物资源(作为劳动对象和科学研究对象的生物资源);
⑤海洋资源(滩涂、海岸带、大陆架、海洋经济区以及区域中的生物与矿物等);
⑥气候资源(日光能、平均气温、积温,以及自然降水等);
⑦其他基础设施(道路、港湾、水库等)和风景胜地、重要古迹等。 ①根据当前的技术和经济条件,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矿藏;
②可再生的资源,如日光能和各种用途的土地;
③可循环使用的资源,如水和空气中的氮、氧、碳等。 ①作为劳动对象的各种矿产和动植物等物料资源;②作为劳动手段的耕地、道路、水库等和人类生活空间的环境资源。
国土资源的各类之间及其各个层次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从而成为一个整体。 善用土地
一、耕地保护战略。有效保护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提高耕地的持续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未来中国人口增长和战略发展对耕地的需要,实现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目标,是我们未来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必须首先考虑的战略问题。
二、土地整理战略。土地整理是补充耕地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缓解用地矛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战略的必然选择。
三、“三个集中”战略。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三个集中”有利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集约高效用地。
四、生态保护和建设战略。土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的主体,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是我们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土地市场建设战略。在国家宏观调控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的配置作用,是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的基础。 一、实行鼓励节约和集约用地政策。
二、推进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三、制定和实施新的土地使用标准。
四、严禁闲置土地。
五、完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