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潜在资源量是什么意思
扩展阅读
怎么查停产酒原来的价格 2025-04-13 06:14:22
人力成本低怎么办 2025-04-13 06:12:46

潜在资源量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5-04-12 04:06:58

Ⅰ 基本术语与资源储量体系

一、基本术语

(一)油页岩基本术语

1.油页岩定义

刘招君等(2005)把油页岩定义为: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是一种高灰分的固体可燃有机矿产,低温干馏可获得页岩油,含油率>3.5%,有机质含量较高,主要为腐泥质、腐殖腐泥型和腐泥腐殖型,其发热量一般≥4.19KJ/g。

2. 油页岩资源储量

油页岩资源是指在地壳内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固体自然富集物,根据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其位置、数量、品位/质量、地质特征是根据特定的地质依据和地质知识计算和估算的。油页岩资源储量是指在特定时间估算的已查明的(包括已采出的)和潜在的,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可以探明的各级各类油页岩的资源总量。

3. 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

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是指经勘查工作已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量的总和[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修改]。

4. 油页岩潜在资源量

油页岩潜在资源量是指根据地质依据等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量[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修改]。

5. 油页岩剩余查明资源储量

油页岩剩余查明资源储量是指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中扣除注销量(包括采出量和损失量)剩余的部分。

6. 油页岩探明的资源储量

油页岩探明的资源储量是指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油页岩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7. 油页岩技术可采资源储量

是指油页岩资源储量中,在现有和未来可预见的技术条件下可以采出的油页岩的总量(包括已经采出的),等于油页岩资源储量乘以油页岩技术可采系数(油页岩资源评价实施方案,2004)。

8. 油页岩技术可采系数

是指油页岩资源储量中,在现有和未来可预见的技术条件下可以采出部分所占的百分比(油页岩资源评价实施方案,2004)。

9. 含油率

油页岩含油率是指油页岩中页岩油所占的重量百分比(油页岩资源评价实施方案,2004)。

(二)页岩油基本术语

1. 页岩油定义

页岩油是油页岩低温干馏时有机质热分解的产物,类似天然石油,页岩油加氢裂解精制后,可获得汽油、煤油、柴油、石蜡、石焦油等多种化工产品。

2. 页岩油资源储量

页岩油资源储量等于油页岩资源储量乘以相应含油率(油页岩资源评价实施方案,2004)。

3. 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储量

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储量等于油页岩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乘以相应含油率(油页岩资源评价实施方案,2004)。

4. 页岩油可回收资源储量

是指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中,在现有和未来可预见的技术条件下可以干馏出的页岩油的总量,等于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乘以页岩油可回收系数。

5. 页岩油可回收系数

是指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中,在现有和未来可预见的技术条件下可以干馏出部分所占的百分比。

(三)边界指标

1. 边界品位

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用来划分矿与非矿界线的最低品位,本次评价边界品位(含油率)定为>3.5%。

2.最小可采厚度

矿石质量符合要求时,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单层矿体最小厚度为0.7m。

二、资源储量体系

(一)资料特点

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收集的资料主要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的勘查成果,最早有30年代的资料,最新的是2003年勘查成果。提交勘查成果的单位也不同,有地质部门、煤炭部门、石油部门、冶金部门、化工部门、建材部门等。由于时间跨度大,部门多,采用的勘查规范标准、资源储量类型不同。这就需要把不同规范标准、不同资源储量类型统一到新标准———2002年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国家掌握的34个油页岩含矿区(63个勘查区)虽然经行了套改,但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统一了计算指标,大部分资源储量进行了重新估算,对原套改结果按新规范标准进行了核实。本次评价收集到国家没有掌握的新增46个油页岩含矿区(41个勘查区)资料,没有进行资源储量套改,本次评价进行了资源储量套改,并按新规范标准,进行了核实估算。

(二)勘查规范沿革

(1)1954年苏联的《总则》。

(2)1959年版《总则》。

(3)1977年版《总则》。

(4)1987年三委《三分总则》。

(5)1992年版《总则》。

(6)煤炭行业《四分总则》。

(7)2002年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三)资源储量类型沿革

(1)20世纪50年代前资源储量类型使用过甲、乙、丙地质储量。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使用过A1、A2、B1、C1、C2

(3)1987~1999年,参照苏联制定的《煤炭储量分类总则》探明矿产储量(分A、B、C、D四级)及预测矿产储量(分E、F、G三级)。

(4)《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新国标[《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图4-1;表4-1)利用联合国分类框架中三维的概念,对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进行了分类。

图4-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三维关系图

表4-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说明:表中所用编码(111-334)

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M=边界经济的,2S=次边界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

?=经济意义未定的;

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

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

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基础储量。

(四)资源储量套改

1. 勘查阶段套改

将不同时期,不同部门提交的勘查报告的勘查阶段套改为2002年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标准(表4-2)。

表4-2 不同勘查规范的勘查阶段的对应关系表

2. 资源储量套改

先将不同时代的资源储量标准套改为1987年参照苏联制定的《煤炭储量分类总则》的分类标准(探明矿产储量分A、B、C、D四级,预测矿产储量分E、F、G三级)(表4-3);再按国家套改方案统一套改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表4-4)。

表4-3 不同时期资源储量类型套改表

(五)资源储量类型

本次评价资源储量体系分5大系列,每个系列按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又各细分为2个层次,细划13种类型(表4-1)。

1. 资源储量体系5大系列

资源储量体系5大系列中,油页岩有2大系列,页岩油有3大系列。

油页岩2大系列为油页岩资源储量系列、油页岩技术可采资源储量系列。

表4-4 资源储量套改表

页岩油3大系列为页岩油资源储量系列、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储量系列、页岩油可回收资源储量系列。

2. 按地质可靠程度细分

资源储量体系5大系列中,每个系列按地质可靠程度细分2个层次,多种类型,都是相互一一对应的。资源储量分查明资源储量、潜在资源量;查明资源储量按地质可靠程度分探明的、控制的和推断的;潜在资源量按地质可靠程度是指预测的;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又细分为111b、121b、334?等13种类型(表4-1)。

3. 按经济意义细分

资源储量体系5大系列中,每个系列按经济意义细分为2个层次,多种类型,都是相互一一对应的。资源储量分基础储量、资源量;基础储量按经济意义分经济的和边际经济的;资源量按经济意义分次边际经济的和内蕴经济的;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和内蕴经济又细分为111b、121b、334?等13种类型(表4-1)。

4. 按动用情况细分

资源储量体系5大系列中,每个系列查明资源储量按动用情况细分为剩余查明资源储量和注销量,每个系列剩余查明资源储量中又统计出剩余探明的资源储量(图4-2)。

图4-2 6种资源储量类型相互关系图

5. 资源储量体系5大系列间的关系

图4-3 5大资源量系列相互关系图

(六)与常规油气资源类型对应关系

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是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项目的一部分,为了与常规油气资源类型相对应,把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4-1)与新一轮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的分类(表4-5)进行对照,其中固体查明资源储量与油气已发现资源量(储量)相对应、固体潜在资源量与油气未发现资源量相对应。因此,页岩油资源储量与油气地质资源量大体对应、页岩油可回收资源储量与油气可采资源量大体对应(表4-6)。

表4-5 常规油气资源分类表

表4-6 页岩油资源储量类型与常规油气资源类型对应表

Ⅱ 我国储量概念及分级

储量分级、分类贯穿于整个勘探开发过程,从区域勘探、预探、评价钻探以至油田开发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级别的储量。每一级储量既反映所处勘探阶段的工作成果,又是指导下一步勘探、开发部署的依据。由于勘探阶段大量储量参数未落实,因此该阶段计算的储量称为资源量。下面分别介绍资源量和储量分类和命名。

1. 远景资源量

远景资源量是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统计或类比估算的尚未发现的资源量。它可推测今后油 (气) 田被发现的可能性和规模的大小,要求概率曲线上反映出的估算值具有一定合理范围。

远景资源量按普查勘探程度可分为以下两类:

(1) 潜在资源量或称为圈闭法远景资源量

根据地质、物探、地震等资料,对具有含油远景的各种圈闭逐个逐项类比统计所得出的远景资源量范围值。潜在资源量可作为编制预探部署的依据。

(2) 推测资源量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与邻区同类型沉积盆地进行类比,结合盆地或凹陷初步物探普查资料,或参数井的储层物性和生油岩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可估算总资源量;或者是根据盆地模拟估算可能存在的油气资源量为总资源量。这两种方法估算的总资源量,是在不同参数条件下,利用概率统计法给出的一个范围值,在扣除已发现的储量和潜在资源量后即可得出推测资源量。推测资源量是提供编制区域勘探部署或长远规划的依据。

2. 储量

油气田从发现起,大体经历预探、评价钻探及开发3个阶段。根据勘探、开发各个阶段对油气藏的认识程度,可将油气储量划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及探明储量3级。

(1) 预测储量

在地震详查以及其他方法提供的圈闭内,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油气流、油气层或油气显示后,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对有利地区按容积法估算的储量。该圈闭内的油气层变化、油-气-水关系尚未查明,储量参数是由类比法确定的,因此可估算一个储量范围值。预测储量是制定评价钻探方案的依据。

(2) 控制储量

在某一圈闭预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在评价钻探过程中钻了少数评价井后所计算的储量。该级储量通过地震和综合勘探新技术查明了圈闭形态,对所钻的评价井已作详细的单井评价。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已初步确定油气藏类型和储层的沉积类型,并大体控制了含油气面积和储层厚度的变化趋势,对油气藏复杂程度、产能大小及油气质量已作出初步评价。所计算的储量相对误差不超过±50%。

(3) 探明储量

在油气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探明储量是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进行油气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和油气田开发分析的依据。

探明储量按勘探开发程度和油气藏复杂程度分为以下3类:

◎已开发探明储量 (简称Ⅰ类):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开发方案的实施,已完成开发井钻井和开发设施建设,并已投入开采的储量。该储量是提供开发分析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各级储量误差对比的标准。新油气田在开发井网钻完后,即应计算已开发探明储量,并在开发过程中定期进行复核。对于新油气田还必须取得计算动态储量的有关参数,用动态法核算储量。当提高采收率的设施建成后,应计算所增加的可采储量。

◎未开发探明储量 (简称Ⅱ类):指已完成评价钻探,并取得可靠的储量参数后所计算的储量。它是编制开发方案和进行开发建设投资决策的依据,其相对误差,不得超过±20%。

◎基本探明储量 (简称Ⅲ类):对于复杂断块、岩性圈闭及裂缝型储层油气藏,在完成地震详查、精查或三维地震,并在钻了评价井后,在基本取得储量计算参数和含油面积基本控制的情况下所计算的储量为基本探明储量。按油气藏构造的复杂性和储层的非均质性将基本探明储量分为两类,Ⅲ1类指一般的断块、岩性油气藏;Ⅲ2类指油气水关系极为复杂的复杂断块油气藏、储层变化非常剧烈的透镜体岩性油气藏或断块岩性油气藏,以及裂缝型油气藏。

我国储量和资源量分级、分类关系见表7-1。

表7-1 我国油气储量及资源量分级、分类表

注:表中英文字母是我国其他矿产资源的分级符号。

Ⅲ 请问:内蕴经济资源量是什么意思

1、资源量是指所有查明与潜在的矿产资源中,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经济意义仍不确定的或属次边际经济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分为内蕴经济资源量、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及预测资源量。
2、内蕴经济资源量是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挂钩,区分不出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可细分为3个类型: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Ⅳ 潜在资源量和推测资源量是什么

潜在资源量是按圈闭法预测的远景资源量,是根据地质、物探、地震等资料,对具有含油气远景的各种圈闭逐项类比统计所得出的远景资源量范围值。潜在资源量可作为编制预探部署的依据。
推测资源量主要是指在区域普查阶段或其他勘探阶段,对有含油气远景的盆地、坳陷、凹陷或区带等推测的油气储集体,根据地质、物化探及区域探井等资料所估算的原地油气总量。推测原地资源量一般可用总原地资源量减去地质储量和潜在原地资源量的差值来求得。
以上两者,构成远景资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