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看赵本山如何成功的整合资源
赵本山今天在圈内的地位,远非郭德纲和周立波所能及。在我看来,区别就在于这么多年来,赵本山并没有做“一枝独秀”,孤军奋战,而是让每个弟子都很强大。更使得本山传媒如日中天。能有今天,得要佩服赵本山除了营销搞得好,更懂得整合资源。 整合品牌资源 光靠“赵本山”这个一个主品牌是不行的,太过于单一,所以“本山大叔”马上想到要推出自己的子品牌。因为他知道只有品牌多了,本山传媒才能壮大。(北京德云社的郭德纲现在也开始明白这个道理了,我在郭德纲如何学赵本山管理徒弟一文中有讲过)把更多的子品牌整合在一起,是“本山大叔”最睿智的一面。从2005年让徒弟蔡维利、王小虎在春晚小品《功夫》中扮演“小忽悠”的双双登场,到陆续让小沈阳、王小利在央视春晚的高调亮相。小沈阳的一夜火爆、王小利的迅速走红以及旗下弟子的纷纷崭露头角,都充分显示出赵本山的子品牌战略是正确的,他们不仅为“本山大叔”脸上增了光,更为本山传媒挣了钱,可谓两全其美。 同时子品牌多了,就降低了某一个子“品牌”过于强大的问题。徒弟的翅膀硬了的时候,就难免要单飞。去年郭德纲的弟子纷纷退出德云社,让我们更佩服赵本山管理“团队”的能力。 整合媒体资源 一方面赵本山重视每个人的价值。每个徒弟,他都设法给他们戏演,每一次发展的机会都考虑到手下的徒弟们。这让每个人找到了发挥自身价值的平台 另一方面企业要发展,品牌要成长,尤其是娱乐圈没有媒体的参与是不行的,赵本山深谙此道。整合媒介不能单纯理解为打广告那么简单,得借势借力。 我们看到在对媒介的资源整合上,赵本山可谓招式娴熟,这与他在央视春晚混了二十几年不无关系。从央视、辽宁卫视、黑龙江卫视到网络传媒、地方影剧院,媒体提供的广阔平台是本山传媒艺人露脸的好机会。演员也怕酒香烂在巷子里,尤其是未成名之前,更是希望有在舞台上展现的机会。 媒体整合对于赵本山来说就是免费买了别人花巨资都不可能买到的黄金时段,一方面媒体需要赵本山和他的二人转团队的支持来增加收视率,另一方面他的徒弟们也需要机会在媒体上露脸。来不断的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娱乐圈你的收入和你的知名度是成正比的。有时候甚至不管你是形像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这在国外是不可理解的,比如像“广受好评”的“芙蓉姐姐”和“凤姐”,再比如令人烦不胜烦的脑白金广告。这都印证了“科技都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这句话的本质! 整合社会资源 本山传媒不仅在沈阳中街、沈阳工人会堂、沈阳沈铁建立了“刘老根大舞台”,还分别在北京、哈尔滨、长春、天津等地设立了“刘老根大舞台”剧场,整个东北三省及河北、北京一带几乎都有“本山大叔”的地盘。 赵本山对艺人的管理,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曾经说过:“管理艺人,你光用制度去约束是不好使的。那都是野马,你上来就给他上套,绳儿会拉断的。我和他们之间,首先是感情化的,就像他们父亲一样,有时候比父亲的责任还大。然后我给他们戏拍,让他们火,他就不敢得瑟了。最后把所有规矩形成制度,一条一条写出来,谁犯哪条,拿哪条钱。钱能治他们。罚款最多的,一下让他掏10万。” 除了公司内部也有完善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每次拜师仪式结束,他都向徒弟们赠送他亲笔写的“国法家规”为信物。镶嵌“国法家规”四个字的石头,上万块钱一块儿,是他亲自选的,以示这四个字的分量。对演出的质量的监控,以及每个演员演出走穴都有严格的规定,谁违反规定谁就受处罚。 整合人才资源 赵本山心中非常清楚仅凭自己的能力,是很难将东北二人转发展到一定的广度与高度的;与其孤军作战,不如将众多优秀的民间二人转艺人纳入旗下。在赵本山的众多弟子中,很多人并非是在拜“本山大叔”为师之后才学习二人转的,而是未加入“赵家班”之前就在一定的区域市场小有名气,如王小宝、王小利、刘小光、小沈阳等。 他融入个人情感的管理方式。他采用了传统的戏班式的师徒制,在企业内部,徒弟们都叫他师傅,甚至师父,有的直接叫老爸。这些年来,徒弟有任何困难,没钱了,家里出事儿了,有人浑犟犟地打媳妇了,他都管。这让徒弟们找到了归属感。
Ⅱ 赵本山的励志成功经历
作为一位草根艺人,赵本山连续19年登上春晚,演绎了中国小品界的传奇。在大众娱乐明星群体里,他在中国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几近无人可比。
现在,从“企业家”这个角度来解读大众眼中的娱乐明星赵本山,会让熟悉他的人觉得很“意外”。因为这颠覆了“小品之王”“春晚之子”赵本山的娱乐形象,让人们发现那个“土味”十足的赵本山的另一面:办学校,招弟子,推动造星活动,建立“刘老根大舞台”连锁表演平台,经营影视产业(《乡村爱情》《关东大先生》等),其旗下资产竟高达数亿元,已然成为一家集团公司。这一切不禁让人发问,赵本山是如何成功转型,又是如何做到的?
其实,早在很久之前,赵本山在保持自己娱乐明星地位的同时,就已悄然向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转型。他成功利用一个小品演员的影响力,为自己捞到第一桶金,并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进行投资,构建起自己的商业帝国,进而完成从实业家到投资商的转型。此刻,了解赵本山的创业过程,对于每一个人学习如何利用身边的资源,形成自己的影响力,进而发展自己的事业,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春晚成就了诸多明星,但只有赵本山完成了从文化英雄到财富英雄的华丽转身。这让他有别于同是从辽宁走出来的潘长江、巩汉林,也让他超越了姜昆、冯巩等着名笑星。而赵丽蓉过早地驾鹤西游,陈佩斯与春晚舞台早早地分道扬镳,都是赵本山转变为财富英雄的绝好注脚。可以说,赵本山的每一步都契合了时代的脉搏,他的成功归功于他比一般明星看得远,会做人,也更是他历经艰辛、奋力打拼的结果。
现在看来,赵本山的创业之路与中国成百上千积累起可观财富的名人基本相似,只是他走得比较扎实。他早年将铁法(铁岭法库的煤矿)的`煤拉到本溪卖,后来筹办饮料厂没成功,入主辽足沾了一身腥而退出,最后锁定影视演艺事业。在赵本山那些CEO同学眼中,本山传媒能成功,主要归功于他的为人——非常低调、真诚和实在。
不论赵本山如何成功,最让人佩服的一点就是他并不忘本。在历届春晚上,他成功地把家乡铁岭推向全国,也带动了东北二人转的发展,他本人俨然成为沈阳展示给全国的一张名片。这是赵本山的一种营销手段,也是他的聪明之处。说起自己的生意经,赵本山用一句话来形容:“过去别人经营我,现在我经营别人,也经营自己。”
赵本山的经历,是一个小人物奋斗成功的典型。他的成长不仅仅是关东的传奇,也是中国的传奇。他的成长看似顺风顺水,实际上每一步都恰巧迎合了这个时代的需要。
多少年来,赵本山在春晚表演小品,让压抑了一年的芸芸众生得以释放,他把这个时代的神经拿捏得恰到好处,让观众欲罢不能。我想,这就是赵本山成功的秘密所在。
Ⅲ 赵本山除了拍电视还有什么盈利产业
在明星光环的笼罩下,赵本山的商业才华鲜为人知。他说,他只是在按照与市场比较吻合的方式往前走。
过去被别人经营的赵本山,如今在经营别人的同时也经营自己。“过去我是泰森,现在我是唐金”,这也许就是赵本山对其经营理念最形象的比喻。
在经过两场热身预演之后,赵本山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了郑州。
5月28日,他的《刘老根大舞台》全国巡演的第一场演出在这里上演。赵本山对这场演出相当重视,他不仅亲自带队,还带来了主要的骨干队员和强大的宣传攻势。
作为演员,赵本山在全国有着最为广泛的知名度,他的作品让人们领略到了最基层人民的幽默艺术,他甚至成了“小品”的代名词,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他的节目是亿万观众期待的亮点,而每次从他口中冒出的经典语句也往往会成为一个时期的口头禅。
今年已经48岁的赵本山,同时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这个只念过小学,自称为“农民”的艺术家,在“2006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上位居第15位,年收入为900万元。
赵本山并不缺乏经营天赋,正如他曾经宣称的那样:“我只是按照与市场比较吻合的方式往前走,但我每走一步都是成功的,在我做的事情中从来就没有过赔钱的时候。”
即便如此,他的商业才华依然被淹没在他的明星光环中。作为商人的赵本山,鲜为人知。
煤炭起家
出生在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县莲花乡莲花村的赵本山,曾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想离开农村,农村太苦了。”
当年,那个不到100口人的山村很穷,在赵本山的记忆中,“几乎没吃过整顿的饭”。
1987年,赵本山和潘长江搭档表演《瞎子观灯》时一炮走红,在沈阳演了五六百场。这一年,他终于调入了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得到了盼望已久的“铁饭碗”。
1993年,赵本山开始经营公司,主要做文化、广告、影视和煤炭。据媒体报道,当时赵本山经营公司的盈利主要靠煤炭。在东北这个我国传统的重工业基地,谁都明白做煤炭生意就意味着财源滚滚。但赵本山究竟靠煤炭赚了多少钱,并没有确切的说法。
赵本山周围的很多人,对此也都是讳莫如深。曾有和赵本山相熟的记者私下说:“赵本山希望艺术以外的东西媒体少报道。”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煤炭生意赚到的钱为赵本山玩转文化产业积累了必需的资金。煤炭和文化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在赵本山的“忽悠”下,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1997年的一天,赵本山和几个老板去二人转剧场看演出,几个老板非常喜欢,“光小费就给了几十万元”。
这一下子让赵本山找到了感觉:“这才是最宝贵的艺术,但当时没有人意识到。”而且,东北地区有着为数众多的二人转艺人,如果把这块资源开发出来,肯定大有市场。于是,赵本山又把二人转纳入了自己的产业。
于是,这个“小品大王”开始利用每次上春节联欢晚会演小品的机会推广二人转。二人转在全国出名了,于是有了《刘老根大舞台》的出炉,有了300年来二人转首次尝试走出东北的梦想。赵本山《刘老根大舞台》的全国巡演计划,也在郑州拉开了序幕。
Ⅳ 赵本山个人资料简介 是什么出身怎么出名的
1. 赵本山简介:赵本山,1957年10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开原市,是一位喜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小品演员、东北二人转教授。他还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全国青联委员和本山传媒集团董事长。
2. 赵本山的出身与成名:赵本山年幼时成为孤儿,家境贫寒,失学后以表演传统东北民间曲艺二人转”为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在表演上逐渐崭露头角。到了90年代,他开始参加央视春晚,通过表演小品而一举成名,成为家喻户晓的小品表演艺术家,被誉为东方卓别林”。他还连续十几年获得春晚最受欢迎作品奖。
3. 赵本山的商业帝国:借助央视春晚的平台,赵本山不仅获得了小品王的称号,还建立了一个拥有现代商业模式的娱乐帝国,身家超过50亿元人民币。他走红后,涉足多个行业,包括煤炭、运输、果茶、木材和钢材,赚取了第一桶金。随后,他将赵家戏班子从东北带入京城,甚至闯进毗连香港的深圳,并在多个地方建立影视基地。
4. 赵本山近年来的挑战:近年来,赵本山艺术生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他的作品被指低俗”,人品也受到质疑。他穿名牌、买私人飞机、住豪宅的行为,使他受到了一些批评。然而,许多大牌明星也有类似的生活方式,因此这种批评受到了一些质疑。
5. 赵本山的干爹问题:近日,知名博主长春国贸”曝光了赵本山的发迹史。1982年秋,辽宁省文化厅举办农村小戏调演,李忠堂决定拿《摔三弦》参赛,并选择赵本山作为主演。赵本山对李忠堂的相助和赏识一直满怀感激。然而,是否李忠堂是赵本山唯一的干爹,以及他是否与赵本山之后的作品有关,目前尚不得而知。
6. 赵本山在娱乐圈的影响力:赵本山在戏曲界有很强的影响力,这为他在娱乐圈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刚出道时,他的很多机会都是通过这位干爹得到的。尽管有这样一个背景,但赵本山的成功也离不开他自己的努力,因为如果一个人不上进,即使有再好的资源也是徒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