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商业银行如何做到资金的优化配置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发挥着关键的中介作用。金融资源将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技术资源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通常处于正相关或负相关状态。在经济要素正相关时,我们称之为经济协调运行;反之,称之为经济运行失衡。经济失衡最明显的表现是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因此,商业银行资源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运行,是社会经济资源各要素之间协调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资源的协调运行,以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其目标是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首先是资源配置的绩效性原则,商业银行资源配置的业绩和效果最终体现在效益上,没有效益的资源配置和经营管理只能原地踏步。绩效性原则是商业银行资源配置的内在要求,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本源因素,是商业银行经营动力机制的核心。
其次是社会经济效益原则。商业银行属于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的第三产业,其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必须考虑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原则是由商业银行与经济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体现的是社会、经济运行各要素之间的依存性特征,体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结构性特征。
再次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不应竭泽而渔,也不应寅吃卯粮,而应树立长远观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最后是系统性开发原则。从结构上来看,商业银行的系统具有复杂的层级结构。商业银行的资源系统是由各种资源要素以一定方式、按一定组织结构组成的复合体。每一个要素自身又是一个子系统,由其下一层次要素构成。商业银行资源系统是多级梯阶系统,决定了商业银行是复杂敏感的社会经济资源系统的功能。因此,在开发利用资源时,一定要注重系统性。
处在市场经济中的商业银行,其宏观层次的资源配置重于微观层次的资源配置,基础资源的配置重于经营资源的配置,增量资源配置重于存量资源配置。商业银行的经营布局、经营资源的配置和经营成本以及整个资源配置的效率,都是通过基础资源的不断优化来实现的。
坚持上述资源配置原则,正确把握考评杠杆的着力点,从宏观上改进资源配置工作,从基础资源配置调整入手解决好资源配置,把握好增量资源的配置,避免重蹈资源误配置的覆辙,重视从存量中挖掘资源配置调整的潜力,就能使资源配置不断得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