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如何对待资源的态度
扩展阅读
乳酸菌产品有多少 2025-01-11 19:22:33

如何对待资源的态度

发布时间: 2022-01-28 20:05:30

❶ 对于可再生资源,应采取怎样的态度()A.无论怎样用,都不会枯竭B.无论怎样用,都不会被破坏C.在

我国可再生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繁多,但人均不足,所以我们在利用过程中要做到节约、合理利用资源,注意保护和培育,以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❷ 应对资源危机

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应对资源危机
【课标与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

(1)了解当今中国的资源问题,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的资源形势。

(3)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要求

(1)通过具体数据和实例,了解中国资源状况及其问题,树立忧患意识。

(2)知道我国为解决资源问题的宏观措施及其取得的成就。

(三)本课主要讨论我国为解决资源问题的宏观措施

通过学习本课,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忧患意识,提高学生对资源的节约意识、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情分析】

(一)知识基础

(二)年龄特征

初三学生具有成人化意识,但依然具有儿童特征,表现欲望特别强。运用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和“新闻会客厅”等活动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懂得并能区分应对资源危机的措施,并能运用这些措施来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2.能力目标。

明确应对资源危机的四个宏观措施,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通过“探究苑”“新闻会客厅”和“共同行动”等系列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最终落实到保护和科学地利用资源的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我国资源问题的严重性,自觉关注自然,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责任意识。

【教学步骤(含教学策略)设计】

(一)课堂结构设计

本节课由感受危机、应对危机、共同行动三个版块组成,在教与学的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交叉组合运用。

设计意图:以知识为铺垫,集探索、活动、行动为一体,使整个学教活动形散而神不散,做到前因后果逻辑上的统一,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与知识等诸多学教目标。

(二)导入新课设计

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美丽的大脚》片段,从西部严重的水危机导入该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短片中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从而感受中国资源危机的“十面埋伏”,既合理地导入整个学教过程,又为整个学教过程定下基调、打下框架,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微观到宏观的认知规律。

(三)“感受危机”版块学教设计

基于学生对中国的资源国情有初步的认识,从资源危机和资源浪费两个角度,组织学生讲述、质疑、释疑,最后由教师进行点拨、归纳,进行该课的基础知识学教。

设计意图:既尊重了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又着眼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既让学生理性地掌握知识,又让学生从感性体验过程中去进行理性认知。

(四)“应对危机”版块学教设计

以应对资源危机的四个宏观措施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求知,并通过“新闻会客厅”的学教活动,让学生关注本地相关的措施和方法。

设计意图:从能力知识角度讲,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辩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从情感角度讲,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责任意识。

(五)“共同行动”版块学教设计

从联合国的节约倡议、国家领导人的节约倡议、明星的节约倡议到学生的节约倡议,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献计献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本课学教的中心思想,以活动为载体和主要渠道,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拓展。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上进一步唤起学生的节约意识和责任意识。

【教学检测设计】

设计“新闻会客厅”这一活动,围绕着“应对危机”这个问题,让学生课前收集台州应对危机的措施和办法(即应对危机学教设计第二部分)。

开源、节流、跨区域调配和立法是应对资源危机的宏观措施。通过“新闻会客厅”的检测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本地社区资源,增加感性的、体验式的认识,使内容更加丰富,让教材走向家乡,走向学生的情感实际。其前提必须是对相关的措施和方法有较深刻的理解,同时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感受危机

今天很高兴和武汉二中的同学一起来探讨如何“应对资源危机”。武汉真的是一座非常美丽的江城,当我第一次站在武汉长江大桥上,看着惊涛拍岸的长江水,让我想起一个发生在中国西部的真实的故事。(比赛在武汉进行,因此,结合当地实际对课程导入设计以及课件设计做了相应的调整,以体现本土化的特点。)

(展示录像:美丽的大脚)

师:看完短片,你内心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生:西部缺水。(2~4个学生回答)

师:短片反映的只是中国资源危机的一个小小缩影。但我们分明听到了片子里孩子们心的呼唤,那是生命对阳光的期盼;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片中的孩子们眼中的渴求,那是干涸对滋润的向往;我们似乎和片中的孩子一样承受着一份煎熬,那是希望破灭后的失落和忧虑。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事实上中国不仅严重缺水,还缺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资源,同学们说说看,我国还缺少哪些自然资源

生:石油、电、土地、森林等。

师:同学们的回答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国资源状况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展示幻灯与声音)──江河是大地的血液,但它却在日益地萎缩;能源是大地的奉献,但它却在日益地枯竭;森林是大地的根基,但它却在成片地消失;动物是大地的精灵,但它却在人类冰冷的枪口下倒下。如今的地球,早已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做,做什么?现在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就下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应对危机

1.探究苑。

四人一个合作小组,可以利用手中的教材,也可以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找一找应对危机的措施。

(幻灯显示问题)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哪些措施?在你看来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布置学生收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措施:开源──风能、核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节流──滴灌、节水、节材节能沼气等;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立法。尽管我国水资源短缺,但我国西南地区却蕴藏着我国最大的水能,可以设想开发利用西南地区的水力资源,兴建水电厂,实现西电东送。

刚才同学们了解了一些当前我国解决能源危机的措施,并为解决我国的能源危机提出了许多想法。尽管一些措施现在实现的条件还不成熟,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措施将为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作出贡献。

就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和回答,谁能把这些措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起来:

幻灯:应对危机的措施(四条)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讲述、质疑和释疑,最后由教师点拨,进行该课的基础知识教学。在此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让学生理性掌握知识,又让学生从感性体验过程中去进行理性认识。

承转:好,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出了应对危机的措施。据我所知,武汉在应对能源危机方面采取了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并且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今天我们来进行现场模拟,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首先有请武汉资源保护组的专家上场。(掌声)

2.新闻会客厅。

挑选学生分别扮演武汉市市长、武汉市水利局局长、武汉市资源开发办公室主任和武汉市人大代表四个角色,在创设的记者招待会情境下,回答记者提出的关于武汉应对资源危机的相关措施和办法。教师提供相关的资料,学生可以运用这些资料,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找出相关措施,以此培养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各种意见和说法,专家组能自圆其说即可。

承转: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记者招待会到此为止,让我们用掌声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介绍。刚才,我们了解了武汉在应对资源危机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办法,受益匪浅。现如今,应对资源危机已成为全球化的热潮,节约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让我们全民节约,共同行动。

设计思路:通过“新闻会客厅”的学教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本地社区资源,增加感性的、体验式的认识,使内容更加丰富,让教材走向家乡,走向学生的情感实际。

共同行动

联合国的节约倡议──珍惜每一滴水就是爱全世界。

国家领导人的节约倡议──节约账本计算。

明星的节约倡议──“节约是传统,也是时尚”。

师:让我们一起共同参与,提出你的节约倡议。

你的节约倡议是什么?──节约就在身边,你在生活中是如何节约的?有什么锦囊妙计?

你认为作为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节约行为准则”?

“公民节约行为准则”征集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公民节约行为准则──播放Flash:同在蓝天下。

用再生纸剪成树叶形状发给学生,将节约倡议写在纸上并在全班张贴。

设计意图:以活动为载体和主要渠道,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拓展。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上进一步唤起学生的节约意识、责任意识。

【课堂小结】

节约是传统,也是时尚。真的希望有一天,当我们给朋友写信时,用的是再生纸,而你和朋友都对这种做法感到欣慰和支持;当我们看到节约用水的人,你的眼中对他会有一份别样的纯净和赞许。让我们从生活的细节做起,把节约变成一种自觉;让我们共同行动,共建节约型社会。

下课!

设计思路:前面通过感受危机──应对危机──共同行动三个版块的设计,围绕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未来发展去展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使之主动参与,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关注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最后的总结,是对本堂综合探究活动的理性的升华,目的是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❸ 人类对资源应该持怎么样的态度

事实上,我全家很早就开始环保活动了: 1、纸张双面写字利用,废纸一律收集起来,不能用的,就当废品卖,也算是对环保的贡献;节约用纸。 2、洗脸的水倒进一个大桶,专门用来冲马桶的,洗米洗碗的水,可以浇花。节约用水。 3、随手关灯,只要是不需要用电的,甚至用电少的,就用小电器或者小灯泡。节约用电。 4、电话长话短说,尽量利用晚间挂电话、挂手机。节约电话费。 5、购物尽量刷卡,刷卡可以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礼物。节约人民币。 6、积极参加环保活动的捐款、捐物。也是节约的表现。 一切以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相信,只要人人坚持环保,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❹ 如何正确对待和利用网络资源的正确态度,网上有很多好的教案

选择公道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如何公道地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呢?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行数学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其次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把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为准。

❺ 对于石油资源的开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正确态度才有利社会的长期发展

答:应该采取可持续开采的态度,不应过度无间歇的开采,因为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但是面对资源用量过大,我们应积极的研发新能源,来减少对石油的过度依赖,这样一来,石油的开采量自然就减少了!

❻ 对待资源的态度(1)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______,并且注意保护和______,便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2)对

(1)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对于再生速度受到自身繁殖能力和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
(2)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由于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周期极为漫长,在人类历史时期几乎不能再生,因而对于这类自然资源,应尽可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故答案为:(1)利用合理;培育;(2)避免浪费和破坏.

❼ 如何看待资源的有限性,对乐观和悲观两种观点的看法如何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已探明自然资源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三五十年以后会进入困境是不争的事实,考虑到三五十年内会有新的探索发现和节约替代技术出现,【突然崩溃】倒不至于那么快的成为现实。技术进步需要时间,问题是时间会不会允许人们以目前的速度去消耗资源?时间给不给技术以足够的成熟度?
所以,我们既要有危机感,更要有使命感。在危机中寻求转机,避免在物欲贪求中遗祸子孙。

❽ 现在网上有许多做好的教案,作为教师,你认为对待和利用网络资源的正确态度是()

正确态度是选择公道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如何公道地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呢?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行数学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

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其次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

教案编写依据: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❾ 教育资源带来的差距,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不管赞成还是反对这种观点,优越的教育资源的限制,决定了只能有一部分人享受,必然会有各种措施,选出一些幸运的学生来享受资源。能通过选拔的学生在某些方面会比其他学生更优秀,通常会被认为是优质学生。除非对所有学生进行编号,随机抽取一部分人享受优越的教育资源,否则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优质学生享受优越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不足是地方差异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地区之间的不公平是由不同省份和地区不同的教育经费支撑的,不同省份在高考分数线上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国内还有很多省份统一出题,但国内外的分数相差很大,有的甚至达到50分左右。这也造成了我国高考特有的移民情况。完全以城市学生的学业能力为基础,完全忽视了城乡儿童在教育环境和资源上的巨大差异。

❿ 孟子对自然资源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1. 孟子很重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将自然界视为人类生存条件的最亲近的保障和来
    源。孟子还认识到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的问题,他用夏禹治水的故事阐述了这个道理。

  2. 孟子对自然界的生态环境和各种资源是非常重视的。他清楚地认识到,人类的一切生活资源
    都来源于自然界,人类是依靠自然界所提供的资源生活的。孟子提倡“仁政”、“王道”,人们
    只注意到社会政治层面的内容,即统治者对人民要实行仁道。其实,它还包括对自然界的所有生
    命的爱护,对自然生命法则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