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管理 » 如何克服资源约束
扩展阅读
养两万只鸡要多少成本 2024-09-20 21:23:44
老人戴什么防走失工具好 2024-09-20 21:22:51

如何克服资源约束

发布时间: 2022-01-30 04:35:24

⑴ 如何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

激活自我约束力的策略 一、自我约束力生成于自主精神
自己是事务的决定者、发展的促进者、前途的把握者、命运的主宰者,要独立地去面对自己所遇到的一切问题,要独立承担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而有无自主精神、自主能力,可以决定一个人生命内涵意蕴开掘的深度,决定一个人人生价值意义展现的广度,一句话,决定一个人发展的程度和质量。这就需要对生命、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作深入思考,自我确立发展目标、定位人生境界、计划发展策略、选择发展道路、寻求发展动力、监控发展过程、矫正发展失误、评价发展结果,充分的发挥自主性和自主能力。这种自主精神一旦播种于心灵的土壤根深叶茂,就会产生对有利于发展进步的因素的张扬力和对阻碍、束缚发展进步的因素的抑制力,激发强大的自我约束力。
因此,要充分尊重独立人格,尊重自主发展,归还创造权利,解放生活时空,重视强化主体意识,宏扬其自主精神,养护好自我约束力产生的精神源头。
二、我约束力生成于对理想和愿望的追求
“信仰、理想、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的核心。”人有了一种心理需求,有了一种渴盼、一种希冀、一种信念,有了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在学习、生活、创造方面有了追求优秀追求卓越的良好愿望,那么,他时时刻刻会告诫自己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思考哪些是有利于理想和愿望达成的东西、哪些是有害于理想和愿望达成的东西,警示自己哪些是道德行为、哪些是不道德行为,严格的自我规范、自我矫正、自我发展,坚忍不拔的去追求,矢志不移的去付出,在逆境中沉着冷静、昂头挺胸,在顺境中也深沉稳健、不得意忘形。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维持一个好行,关键是要把人内在动机激发出来。在崇高理想的召唤下,在良好愿望的牵引下,就会拥有长盛不衰的进取意识,就会自觉的约束自己。相反,一个准备混一辈子、胸无大志的人,整天无所事事、不思进取,他就会无限的、无节制的放纵自己,浪费掉自己的时间、生命和才智。观察现实情况,我们发现,缺乏自我约束力的,往往是没有理想、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形象模糊的那部分人。所以,要激发学生内在动机,激活学生自我约束力,我们必须指导引领树立崇高的理想、远大志向,坚定立志做一个有抱负、有社会价值、展现生命意义的创造者的信念。这看来是一个老话题,其实,在新的社会背景、新的教育背景、新的个体心理背景下,还很值得我们下功夫去做细、做新、做实。

三,自我约束力生成于对美好形象和荣誉的自爱自护
一个人要获得他人对自身形象的认可,赢得某一方面货真价实的荣誉是困难的,而维护、巩固和发展形象与荣誉,则是更困难的。人人都不愿意看到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荣誉,通过自己精心塑造而树立起来的形象被“摘牌”、被损毁、被否认。在对形象和荣誉的自爱自护的情感态度中孕育着可以引爆的自我约束力。
一位同学,一向不识大体,不知文雅,做事拖拉懒散,我行我素,是非正邪含混,缺乏起码的自我约束力,多次批评教育都不见成效。在学校举行的一次“风筝节”上,她制作的风筝出人意料的被评为“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制作奖”,被誉为“创造之星”。在班上同学们一片“创造者”的美称声中,她感到了什么才是荣耀,自己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于是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荣耀,留心自己的言行,在她身上产生了不曾有过的自我约束力,克制了以往的种种不良习气。很快,便成为一个明是非、知进退的严谨之人,向着真正的创造者形象进发。
从这位女生的转变过程中,我们领悟到,作为要经常变换着角度、变换着花样儿的去肯定、赞美、给以美誉,让时时既有成功感,又珍视自己的形象和荣誉,并在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教育中自觉追求真、善、美。
四、自我约束力生成于身边榜样的引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卓超是一位在学习、生活、道德品质、工作、体育锻炼、自我潜能开发等等方面都十分出色。:“人任何时候都要讲自我约束,没有自我约束力,就削弱了前进的动力。如果我不约束自己的话,可能在上课时出现迟到现象,做操时也就会动作不到位,课堂上可能走神、开小差、与人说话,对班务工作也有可能应付了事,还有可能看大自己、不尊重他人……或许这一切,我都还以为正常、自然、或者无所谓。其实,我是在自我约束中前进的,是在自我约束中成长的……我现在发展的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好。我感觉一个人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不是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所有活动才用到自身潜力的10%吗?所以,我觉得我还应该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中更多的开发自己潜在的能量,向更好的境界发展……”他的一席话,不仅深深的打动了在座的所有同学,而且也得到了所有同学的认可,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从此,同学们掀起了“向卓超学习,在自我约束中前进”的热潮。正是因为在榜样的引领下,同学们的自我约束力被激活了,个个拥有了改变现状、发展现状的动力。
当然,作为教育者,特别是德育主力军班主任,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的身上、心灵上、思想精神上留下痕迹。因此,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克己奉公,也要让自身“榜样”力量在各方面发生震撼作用,以引发学生启迪自我约束力,蓬蓬勃勃的开展自我教育活动。
五、自我约束力生成于相互间的竞争
竞争,是时代的主流机制,在各个领域,都算得上是最能启迪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的潜力、发展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的优势、扭转一个人或一个集体自身弱势的有效手段。同学与同学、小组与小组、班级与班级、学校与学校间开展竞争,会使每一个参与竞争的成员自觉展示自身的“美丽因子”,产生“扬善”、“求美”、“向上”的心向,激活自我约束力。
我班女生寝室的内务、卫生、纪律一度出现滑坡的现象,在整个年级比较起来,算得上是“后进室”了。针对这种状况,我在女生寝室之间开展了“争创明星寝室”的活动,明确指出,获得“明星寝室”称号的寝室成员,不仅可以奖励操行分20分,而且寝室还可以免检一学期。于是,同学们之间、寝室与寝室之间“命争暗竞”,每个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一下子增强了,大家都自觉的按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整个寝室管理很快提升了档次,同学们其他方面也随之得到改进与优化。
我们在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要尽量多的组织学生个体与个体间、小组与小组间、班级与班级间在学习、生活、活动、创造、日常行为、讲文明讲道德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等等方面展开竞争。在竞争中去激发学生潜力,在竞争中去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使其逐步发展得更全面、更健康、更充分、更具活力。
六、自我约束力生成于肩负的责任
“从来没有重大责任交付与他们担当,这就无法激发他们最伟大的内在力量。”这也就是说,当责任压上肩头,自我约束力也就会“压”出来。
我班马力,活泼好动,但安全意识淡薄,他时时不顾后果的行为举止,着实叫人为他的安全担忧,被同学们定义为“班上不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与班委会商议,把安全委员这一职务分派给了他,要他负责本班安全事务,开关教室门窗、开关灯扇、监督和规范同学们课间的休息娱乐行为等。结果,他不仅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而且自我言行管理也取得了极大成功,摘掉了头上那顶“不安全隐患”的帽子。这就是担当了责任,催生了自我约束力所带来的成果。
其实,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只是平时没大用心去关注去“大视”这些责任而已。教育要让每个学生明确他们肩负着的历史使命,肩负着祖国、民族的发展希望。要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负责,对今天对未来负责,对生命对人生负责,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对眼下自己正干着的事、正发生着的事负责,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强化他们的责任感。这样,他们才能产生克服惰性、积极进取、改进不足、奋发向上的勇气,生成强大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教育力。
七、自我约束力生成于外界的监督
活在世上,人人都离不开监督,人人都需要监督。没有监督,就会有放纵,就会有堕落,就会出现混乱局面,即使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出现了一定优势,也会被无监督带来的恶果给吞噬。从整个社会来看,制定法律、建设社会公众道德,就是用法律的威严和道德标准的评判来监督。对于一个班集体、学生个体,也离不开校纪校规、班纪班规以及道德力量的监督。所以,班集体要建立有效的“监督系统”,如组建强有力的班委会、制定奖惩标准、检查评比、科任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班主任随时到班调查了解学生情况给予及时指导点评等等。有了显性的、隐性的、刚性的、柔性的监督,就促使学生自我要求、自我改进,发挥自我约束力,最终养成自觉遵纪守法、自觉讲道德求美善的良好习惯。
八、自我约束力生成于自身的体验和感悟
人在一定氛围中,犹如进入一种“磁场”,会自觉的按照“惯性”运作。比如自习课,人人都在看书、写作业、搞创作、静思默想,十分投入,整个教室充满学习的氛围。处于其中,不仅能体会到“这氛围真好啊”,而且会暗暗产生谁破坏了这种氛围谁就在犯罪的想法。于是,自觉的对自己的言行、对自己的“邪念”进行管制约束,产生对这种氛围的维护之情。
体念和感悟不只来自正面的,也包括来自反面的。如组织学生观看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命丧车轮的实况录象,在鲜血淋淋的事实面前,学生会感悟到不走人行道的危险、不走人行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自觉反省、自我约束,过马路时不再随心所欲、想从哪里过就从哪里过了。
我们的教育要从空洞的说教的圈子中跳出来,多多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在事实面前体验和感悟,从正反两方面吸取经验和教训,不仅为理智的选择提供依据,而且为前进寻求动力。
总之,学生的自我约束力的产生,是各种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培养训练、启迪激发中,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辩证的对待和处理所出现的问题。如此,才会有可喜的“整合效应”。

⑵ 什么是资源均衡,在资源约束条件下,我们如何进行资源均衡

这里把两个概念混淆了。
资源均衡是用市场手段配置资源的结果。对于资源的需求和供给在资源交易市场上形成均衡价格和交易数量。这跟一般商品的市场均衡概念差别大。
但是资源约束则是商品市场均衡的条件。资源约束情况下,商品市场的均衡不能只考虑该商品本身的价格因素,而是需要引入资源约束条件。
通常资源约束情况下,商品市场的均衡数量低于不考虑资源约束情况下市场的均衡数量,价格则要高于不考虑资源约束情况下市场的均衡价格。
在确定了商品市场的均衡之后,再反过来考虑资源市场的供给需求情况,就可以实现资源市场的均衡了。

⑶ 不甘于资源约束就是创业者突破资源束缚,通过以下哪一途径来实现创业目

创业者突破资源束缚通过资源整合来实现创业目标。资源整合,是企业(如腾讯众创空间)战略调整的手段,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日常工作。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就是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就是要获得整体的最优。 资源整合是指企业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使其具有较强的柔性、条理性、系统性和价值性,并创造出新的资源的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介绍资源整合内涵的基础上, 提出了企业资源整合过程模型,分析了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旨在为企业提供如何提升资源整合能力,进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供建设性建议。
-

⑷ 怎样提高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

改变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拿出你的意志、魄力和自信,好习惯最终会属于你。

1、保持头脑不受种种杂念的干扰,不去想还有什么其他事应当去做等等从各方面不断轰击我们头脑的杂念。我们必须养成一种把那些对创造性过程没有好处的东西全部阻挡在外的习惯。

2、一个人的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主要来自于锻炼和平时的行为习惯,重要的是如何面对来自于各方面的“引诱”,锻炼主要是克服心理上的“意志品质”的薄弱,以提高专心致志的自制能力,习惯当然是经过锻炼养成的。

3、自己控制好自己就行了,时刻的提醒自己什么是自己要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能做的。

4、不过建议你使自己忙起来,尤其是做那种有成就感的事和自己感到充实的事!

⑸ 如何理解能源发展面临资源与环境的约束

能源资源约束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能源资源供给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可开发利用的难度提升,以及国家资源禀赋变化导致能源资源供需不均衡对经济增长的约束。这种约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源资源短缺,即供不应求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属于数量控制约束;二是由资源禀赋优越产生的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即所谓的资源诅咒,属于质量控制型约束。
形成能源资源约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矿产资源以及能源主要使用的化石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生长过程与人类社会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与其他资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二是经济的粗犷式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初期都依赖于对能源和资源的过度消耗,以美国为例,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70年代,在家电、食品、汽车、建筑等初级消费的拉动下,经济得以快速增长。而这些初级消费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都很强。

⑹ 如何克服资源约束

党的十七大强调:“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并提出经济发展要“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髙、管理创新转变。”(1)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资源供给的约束,这是我国宏观战略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又直接关系到民生。本文认为,缓解资源约束的基本战略路径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约束在强化
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近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居世界第10位,上升到2006年的世界第4位;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世界第27位,到2004年即已上升到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世界第40位,到2000年即已上升到第2位。钢、煤、水泥、化肥、谷物、肉类、籽棉、花生、油菜籽、水果等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到2000年均已跃居世界第1位。此外,科技文教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每10万人拥有的髙等学校在校学生数1990年为326人,2006年即上升到1816人。16年间,增加了4.57倍。与此同时,人民收入也有明显增长,如以1978年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0,到2006年则均已增长为671,增加了5.7倍。(2)上述各个方面的增长速度,不论横向与世界各国相比,还是纵向与自已已往的发展水平相比,都是十分罕见的。但就在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却遇到了资源供给的瓶颈。这是一个值得髙度重视的战略向题。
“资源”一词涵义宽泛,目前尚无确切界定,一般而言,泛指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种投入,其中包括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技术资源、人文资源、信息资源甚至政策资源等等。如果加以概括,从自然性来划分,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从物质性来划分,可分为物质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从再生性来划分,又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大类。一切资源对于经济发展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但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遇到的主要困挠而言,主要是指不可再生的物质资源,如矿物资源、土地和水等。
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为2.26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生产总值的5%左右,而为创造这些产值所投入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却比产出所占比例髙得多。这年,我国消耗石油3亿吨、原煤21.4亿吨、粗钢3.5亿吨、水泥10.5亿吨和氧化铝1561万吨,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7.8%、39.6%、31.8%、47.7%和24.4%。(3)农业灌溉用水则比国外先进水平髙出一倍,不管怎么说,我国为经济发展所付出的资源消耗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的资源消耗虽多,但我们的资源拥有量却并不多。有些资源的总量虽然不少,但由于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石化能源折合成标准油当量只占世界的11%;号称“煤炭大国”的中国煤炭储量也只占世界总量的16%;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1.8%;天然气只占0.7%;铁矿石占世界的比例不足9%;锰矿石约占18%;铜矿石占比不足5%;铝土矿占比不足2%;钾盐矿占比小于1%;铬矿石只占0.1%。(4)与占世界21%的人口比例而论,中国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都不算多。
在资源储量不多而又过度消耗引起国内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我们只好每年靠不断支付更多的外汇,大量进口各种资源来满足发展之需了。2003年以来,中国资源消耗对进口的依赖快速提升。例如,铁矿石和氧化铝50%要靠进口;铜矿资源60%要靠进口;原油近40%来自国外。据预测,到2020年,石油消费的60%以上将依赖进口。(5)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和资源供给的矛盾将不断加深。
二、造成资源约束强化的原因分析
造成资源供给紧张的原因很多,这里就若干主要方面作一简要分析。
(一)我国正处于高投入、髙消耗的工业化中期阶段。
除当年苏联以外,从世界主要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历史来看,工业化初期阶段,以发展轻纺工业和小型工业为主,资金投入较少、劳动投入较多,资源消耗较少,相应地污染也较少;工业化后期阶段包括后工业化时期,以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资金和技术投入多,资源消耗少,相应地污染也小;而工业化中期,以发展重化工业为主,资金和劳动投入多,资源消耗髙,环境污染也大。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强化,这就进一步加重了资源的压力。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02年以来不断攀升。由44.8%提高到2006年的48.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2年达到峰值以来一路走低,由41.5%减低到2006年的3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5.7%降低到38.6%。(6)由于重化工业资源消耗多,所以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虽然不过半,而其能源消耗在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中就占到70%。在全部工业的能源消耗中,钢铁、建材、化工、石油加工、有色等五大重化工行业的能耗又占了近70%(69%)。(7)
(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和体制的等原因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低于工业化水平,更低于世界城镇化的平均水平。所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城镇化正在快速发展。1982年,我国城镇化率仅为21.1%;到2000年,城镇化率达到了36.2%,18年中城镇人口年递增1.23%。2000年后,城镇化速度加快,到2006年达到近44%,6年中城镇人口年递增3.89%。城镇的发展将增加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居民住宅建设以及二、三产业的发展等,这一切就要消耗远比农村发展为多的大量资源。单就能源而言,当前城镇人口年均消耗能源为农村人口的3.5倍。(8)到2020年预计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5%至60%,届时由于城镇人口的大量增加而扩大的资源消耗将更为可观。
(三)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由原来以满足“衣”、“食”为主的低耗能、低耗材型的消费向以满足“住”、“行”为主的高耗能、高耗材型的消费升级。这可以从下列数字看出。我国城乡居民住房面积1990年分别为13.7平方米和17.8平方米,到2005年则分别上升到26.1平方米和29.7平方米。汽车产量1990年仅为51.4万辆,2006年则上升到727.9万辆。(9)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在城镇表现得更实出。
(四)出口规模的扩大
出口产品等于出口资源,因为任何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能源和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的投入,也离不开水源和土地的占用。值得特别重视的是:第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出口的依赖较大,而且长期形成国际贸易顺差;第二,我国进口的是低消耗的高端产品,我国出口的则是高消耗的低端产品。所以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就加剧了我国的资源约束。例如,我国出口总额,1990年为620.9亿美元,2000年上升为2492亿美元,2006年则高达9096.7亿美元。16年间,出口增加了13.7倍。更有甚者,从眼前的比较利益出发,我国还不得不出口大量的能源产品。比如,我国焦炭出口从1991年的108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1450万吨。2006年净出口煤炭2500多万吨。同时,我国还间接出口了不少能源。2006年,我国净出口粗钢3434万吨、未锻轧铝70万吨、彩电及整套散件1.04亿台、机电产品1217亿美元。(10)这些产品的出口等于间接出口了大量能源和其它相关资源。
(五)经济发展方式粗放
由于历史的、科技的体制的和管理的等多种原因导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至今还比较粗放。其集中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中国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虽不丰富,如果能够节约使用,也可弥补数量之不足,但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资源投入多而利用效率却很低。火电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髙22%;吨钢可比能耗髙21%;水泥综合能耗高45%;乙烯综合能耗高31%;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比美国高10%;载重车百吨公里油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l倍;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同纬度发达国家的2---3倍。中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的1/4,而水资源浪费却很严重。城市供水管网损失率超过20%。(11)上述种种我国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资源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要高得多的状况,换一种表述方法就是,我国投入单位资源所能生产的产品,要比世界先进水平少得多。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再加上经济规模和社会事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提升,对资源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如无有效对策,资源对发展的约束将更加凸显。所以,如何缓解资源约束、消除资源瓶颈已成为一个廹切需要解决的战略问题。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缓解资源约束的基本战略路径
缓解资源约束的路径很多,可以粗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开源;一是节源。在开源方面又有各种路径:(1)发现资源新储量;(2)开发新资源;(3)从国外进口资源;(4)从国外进口本国所需要的高耗能、高耗材的产品;等等。在节流方面也有多种路径:(1)创新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提升资源利用效能,即提高单位资源的产出量;(2)调整产业结构,绝对或相对降低高消耗产业的比重(3)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生产---排放---再利用”,变废为宝,最大限度节约资源;(4)开发消耗低、产出多的新产品;等等。
上述缓解资源约束的路径都是可行的,认真实施都会取得一定的效果和效益。但是,这些举措大都只具有战术意义,要想从全局上和长远上改变资源约束的格局,就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调整、选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才是一种战略性抉择,它可以将上述种种对策性的举措涵盖其中。
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但概括地说主要有两类:一是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一是集约型的发展方式。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是一种:“髙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发展方式,因而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集约型的发展方式是一种“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效益”的发展方式,因而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因此,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发展方式;而集约型的发展方式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术的发展方式。所以,党的十七大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12)可见,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是有效缓解资源约束的基本战略路径。为此,须落实以下各项要求。
(一)先要转变思想观念。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工业化道路的转变和发展观的转变是同向紧密相关联的。所以,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首先转变思想观念。把思想观念从对传统发展观的认同转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从对传统工业化道路的认同转向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认同上来。要彻底摈弃那种认为“只要发展就是好的”的粗浅看法,必须关注发展的导向和路径,不能盲目发展,也不能为发展而发展;还要扭转认为“搞工业化就是要发展重化工业”的简单看法,要懂得优化产业结构对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更要改变那种早应改变的“先污染、再治理,先粗放、再集约”的想法和做法,在发展的起点上就要定位在集约型的发展方式上。
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认识上都必须明确,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低效率的浪费的发展方式,也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可见,向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力争实现可持续发展,则是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唯一正确的战略选择。
(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这是需求结构的整体调整和优化问题,包括内外需求,内需中又包括消费与投资需求。国内需求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1979---2005年,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2.6%。问题在于国内需求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过快,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下降过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0年尚为21.7%,2006年则增加到40.7%。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由2000年的63.8%,下降到2006年的38.9%。(13)问题还在于在消费需求中,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的需求增长过慢;投资需求和高收入层需求增长过快。这种消费结构及其发展趋势,必然导致对资源的需求过旺,造成资源过度消耗。所以,要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这是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调整和优化问题。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摆正了,进一步才可调整和优化行业之间的关系。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我国当前三次产业的基本状态。
要实现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增长,就要提升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和强化第三产业。我国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今后的任务是要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优化经营组织模式,逐步改变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状态。2005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0.3%。OECD国家这一比重则高达70%以上,发展中国家巴西为75.1%,另一发展中大国印度也有51.2%。据有人测算,如果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增加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降低1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就可相应降低l个百分点。我国第二产业中高能耗工业比重过大,以致高能耗的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14)
(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这是经济发展中要素投入结构的调整优化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过多依赖物质资源的投入和简单劳动的增加,而科学技术、复杂劳动和管理创新的贡献不大,这就造成了“高投入、低产出”的结局。2005年,我国投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资源占世界消费量的比例:原煤为39.6%、粗钢为31.8%、水泥为47.7%、氧化铝为24.4%、石油为7.8%,而我国产出的GDP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才5%。如果我们的科技水平提高了、科技投入增加了;如果我们的劳动者素质提高了,复杂劳动投入增加了,管理效率更高了,自主创新能力也增强了;并且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那么,在国际贸易中,我国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就不必支付给外国专利持有者,而归我们自己所有了。(15)
还有,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0.3%。如果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提高1个百分点,而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则万元GDP能耗就可相应降低1.3个百分点。(16)
(五)全社会都要厉行节约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行资源开发与资源节约并举而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资源战略。全体社会成员对于资源的短缺要有忧患意识。在全社会要实行全方位的节约,包括建设过程的节约、生产过程的节约、生活过程的节约和管理过程的节约等。要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创新资源节约的途径。要把对资源的节约落实到国家决策、政府行政、企业管理、社会交往和百姓家庭度日等各个方面。要建立和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
要使每个社会成员不论是老人、成人和儿童都认识到,节约不仅是一种社会行为,而且是一种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大家都要以厉行节约为荣、奢侈浪费为耻。要树立节约每一寸耕地、每一升油、每一滴水、每一粒米和每一分钱,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坚信,只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也一定能够完成。但是,在战术上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前进道路上的每一个障碍。我国发展中的资源约束问题就是一个重大的现实困挠。但是,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办法是同时存在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缓解和克服资源约束的有效路径。不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从理念上、体制上、法律上、技术上、管理上等各个方面做出“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限于篇幅,本文在具体运作层面上未作进一步论述,留待以后再作深入探讨。

⑺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 环境污染严重必须坚持

(1)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不断扩大。(2)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②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得资源与环境保护做到依法维护与治理 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坚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⑤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第六,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3)①我们青少年应该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分 析: (1)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分析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环境问题严重。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不断扩大。(2)建设美丽中国。我国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注意答题的角度是从国家的角度。从观念上,从方法和措施上:从战略、决策等方面。(3)承接第二问,再从青少年个人的角度来分析怎样为保护环境做贡献:还是从观念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要求;包括向群众宣传,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考点: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⑻ 如何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当社会资源比较匮乏,人民劳动水平有限的时候,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就有一种优势,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当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计划经济不能适应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复杂的劳动力环境,所以市场经济相对可以更快的实现经济的发展,但是市场经济有其不足之处,所以当社会发展到更高一级阶段的时候,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劳动效率极高的时候,计划经济就会成为主导. 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反对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选拔使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贯彻落实。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必须集中精力领导经济建设,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党必须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党必须加强对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党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完善领导体制,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执政能力。共产党员必须同党外群众亲密合作,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⑼ 有资源约束的独立方案有哪些评价方法应如何选择

独立方案互斥化法和效率指标排序法。当方案的个数增加时其组合数将成倍增加。所以独立方案互斥化方法比较适用于方案数比较小的情况。当方案数目较多时可采效率指标排序法。

但用内部收益率或净现值指数排序来评选独立方案并不一定能保证获得最佳组合方案。只有当各方案投资占总投资比例很小或者入选方案正好分配完总投资时才能保证获得最佳组合方案因此没有分配的投资无法产生效益。

(9)如何克服资源约束扩展阅读:

采用独立方案互斥化法来进行投资决策,其步骤如下:

首先,列出不超过总投资限额的所有组合投资方案,则这些组合方案之间具有互斥的关系。

其次,将各组合方案按投资额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分别计算各组合方案的净现值,以净现值最大的组合方案为最佳方案。

独立方案互斥化法的优点是在各种情况下均能保证获得最佳组合方案;缺点是在方案数目较多时,其计算比较繁琐。

⑽ 资源优化原则的优点和缺点

优化配置网络信息资源遵循的原则
2.1 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目标,高校图书馆却很少有人去思索成本与效益的关系,这就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据统计,我国图书馆、情报单位所收藏的中文文献70%以上在书库里“睡觉”,这不仅浪费有限的书库空间,而且也浪费国家财产。由数据费、通讯传输费以及其他相关设备费等成本构成的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相比,其成本更为昂贵,因此在配置网络信息资源时,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选择价格性能比较高的网络信息资源,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整体原则
在以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经常会出现高校图书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缺乏协调而造成整体资源布局不合理、重复收藏等一系列问题。在进行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时,各高校图书馆应在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所提出的“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联合保障”的指导下,进行整体战略思考,各司其职,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又相互配合,以避免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重复配置,这样既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又提高工作效率。
2.3 合法原则
网络空间给我们自由,但绝不是非法使用版权作品的天堂。现行着作权法中的某些条项,有识之士对知识产权的探讨,尤其是国内外知识产权案例已反映出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趋势,为合法使用网络信息资源、防止侵权提供了依据。因而,我们在将网络上的信息下载至传统媒体上,例如印刷成报刊、刻录成光盘、磁盘或从图书馆主页上链接其他网站进行网间转载等时都需要考虑是否合法。为了合法地使用网络信息资源,我们有必要了解《着作权法》,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侵权形式和合法使用。
2.4 质量优先原则
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质量与信息本身的质量休戚相关,所以高校图书馆必须重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质量,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会赢得更多的利用率,随之会产生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优化配置网络信息资源的初步设想
3.1 成立网络信息资源选择小组
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做法。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设立了一个馆藏建设委员会,统一领导资源建设工作,委员会由图书馆最高决策层组成,定期开会,讨论制定当前的资源建设方针策略,而且还组成了一个因特网资源选择小组,该小组的每个成员维护一个网页,任务是利用各种资源发现识别因特网资源,并将其记录下来。一般说来,图书情报人员常用的资源发现工具包括邮件列表、新闻信件、搜索引擎、目录、网址大全、报刊杂志介绍、相关广播电视介绍等等。
3.2 充分利用免费网络资源
在internet 中,有一些数据库可提供免费检索,如美国uncover公司有17 000种期刊的论文目次可提供网上免费检索服务,其中约1/3附有论文摘要;有些电子期刊和工程技术文献可免费使用,如美国ibm公司主页中收集了自1971年以来的全部美国专利文献,可免费下载;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七所大学的教职工、研究生、学生可免费访问isi web of science, 检索所需文献;calis已经开通了免费数据库:science online 、oclc firstsearch的13个数据库、umi、ebsco。这些既不花钱又方便共享的网络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配置网络信息资源的首选对象,要精心收集、充分利用。
3.3 建“镜像站点”
基于读者能够方便快捷地寻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和减少通信费用的考虑,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镜像站点”。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作为全国性工程文献中心,已开始与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合作,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该公司网页的镜像站点;清华大学图书馆主页上还有“211”工程镜像资源,目前建设已经取得部分成果,如华北地区网络中心北大主节点——提供美国西海岸着名大学网站镜像,厦门大学——物理化学与应用化学信息系统,南开大学——数学信息镜像服务系统;很多高校也建立了“中国期刊网”的镜像站点。
3.4 馆际协作,合作采购网络版文献和数据库
美国学者贝克(s. k. baker)指出:“今天的图书馆正存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进一步讲,每一个图书馆都必须把自己视为世界图书馆体系的一部分,必须摆脱自给自足的状态,必须迅速而合算地从世界图书馆体系中获取资料并送到自己用户手中,必须随时准备将自己所收藏的资料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其他图书馆。”在我国,高校图书馆馆际协作正日益增强。1994年起步的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建设和1999年启动的calis更为高校图书馆进行馆际协作,合作采购网络版文献和数据库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指导思想。因而,在实际配置网络数据库和网络电子文献时,要打破以前那种“各自为政”的状态,应依据自己的重点配置网络信息资源,然后逐步实现共享。
3.5 建立网络资源导航
前面提到网络资源目前还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凭借自己的优势,将无序的网络资源组织起来,让读者方便快捷地查找到所需信息,其途径之一就是建立网络资源导航。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网页上有清华大学学科网络导航、calis工程中心重点学科导航库、calis文理中心重点学科导航库、calis重点学科导航库、电子资源/数据库导航系统、全文电子期刊导航系统及一些重要站点;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的网络导航罗列一些着名财经网站、网上图书馆、上海财经大学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搜索引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