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能够好好利用百度文库资源
文库中的资源 很大部分是用户上传的。如果大陆用户不感兴趣的内容,基本上是找不到的了。如果楼主有些什么文库中找不到的资料也可以上传共享,这样可以为自己搞些积分。
B. 如何更好地利用生活资源
1.水泥袋最常见
2.废旧钢筋、铝合金等回收再利用
3.橡胶回收再利用
4.模板粉碎后做成夹层板
5.塑料回收再利用
6.聚乙烯回收再利用
7.废纸回收打碎再利用
等等等等,不详细列举,找找生活中多得是
C. 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
勤快是关键,多动脑筋,不懂还是得多问,因为每个人的利用的东西,程度都不同,所以也得因地制宜。
D. 如何巧妙地运用身边的资源
老师们告诉我在确定教案前,首先想到的是这一课有没有现成的教案,身边有没有人上过这一课,如果有立马就拿过来,有一位老师听说临近的一所学校有一位老师刚上过同一教材的课,就千方百计托人把教案借过来,仿佛有了教案就吃了定心丸。我敢肯定,老师们对于教材钻研得很少,甚至连读都没读,就看别人的教案,看看这篇行,看看那篇也行,于是试教时今天用一套教案,发现效果不好;明天再改用另一套教案,结果效果又不好,老师感到很纳闷:为什么这么好的教案上出来的效果却不好呢?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学风格,即使是特级教师的教案也无法拿来即用,只有适合自己的教案才是最好的。对于别人的教案应该进行适当地取舍,要变成为我所用,而不是硬是拿自己去适应别人的教案。在备课时,我通常是自己先钻研,在钻研教材,钻研教参的基础上,上网找一些与教材相配套的资料:如作者的资料,本课的写作背景,文中主人公的其他资料,只有对文章的方方面面有了立体的了解,备起课来才能如鱼得水。在充分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再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开始备课。自己的教案出来后,再上网看一些别人的教案,把自己的教案跟别人的进行比较,揣摩哪一个环节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特点,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在自己的教案上进行调整、修改,这样的教案不但实用,也有利于记忆。在听老师们的试教课时,我发现老师们有一个通病:就是教案特别难记,因为教案不熟,操作起来特别不带劲,就像吃了夹生饭一样,分析其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理解,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同让你背别人的作文一样,当然容易忘记了。为了把课上好,当然要集众人的智慧,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没有错,不过必须建立在自己钻研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思考,取舍时才不至于丢失自己。如果一份教案再好,没有自己的思想就成了舍本逐末,是很难演绎成功的。对于课件更不能拿来即用,课件是为自己的教学服务的,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情况下需要都应根据自己的需要,而不能为使用而使用,这样的课件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的今天,我们有了更多无声的老师,如何让这些“老师”给自己指点迷津,就必须学会巧妙地为我所用,而不能一味地盲从,更不能因此而丢失了自己。
E. 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1、加强环境意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公众的环境意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有极大影响,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社会基础还相当薄弱,尽快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其意义十分重大。
必须大力加强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各种宣传舆论媒介应十分注意引导民众自觉地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逐步使保护资源与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每个社会组织和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2、把保护自然资源提到国策的高度来认识
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好环境就是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这是我们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应有的最基本认识。在生产力中,生产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自然资源,它是发展经济的物质基础。
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要大力保护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努力开展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
3、加快立法步伐,法律制定法典化,加强执法力度
为了避免自然资源和环境法律、法规和规章之间的交叉、重复和矛盾,要尽快着手制定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或基本法律,以构成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典。
在健全完善法制的同时,应彻底纠正目前较为普遍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继续加大力度对环境执法进行有效监督。
4、加快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损失的研究,并将其计入生产成本
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计算和统计上,应该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程度,以环境资本折旧的形式表现和反映出来。这种价值观念的转变,要求实现真正的价值和价格,即把在生产、消费和处理过程中,为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而消耗的全部费用真实地反映出来。
5、环境管理中的评价、“三同时”、限期治理等制度在实施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现有环境评价制度在某些方面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应加以完善,在环境评价工作中对资源消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应明确界限。
成立由掌握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分析方法的专业人员组成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评价队伍,对建设项目的自然资源利用率和生态环境影响作出评价和定价,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程度超过生态阈限的建设项目应坚决杜绝上马。
6、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利用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使我国经济社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如何更好的利用资源扩展阅读
自然资源特征
1、数量的有限性。资源的数量,与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相矛盾,故必须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2、分布的不平衡性。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着地域差异;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
3、资源间的联系性。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故必须强调综合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
4、利用的发展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将进一步拓展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F. 如何学会利用手中的资源
在19世纪80年代,搜索小行星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因为发现新的小行星的人不仅可以得到优厚的奖金,甚至可以荣获皇家的褒赏,从而成为社会的名流贤达。而且发现者还有一件令人羡慕的权利,那就是:为自己发现的小行星取名字。
就因为这个令人向往的权利,所以在小行星的发现史上,出现这样一件看来荒诞不经的事情:一个天文学家在报纸上登广告,要以250金镑的代价“出卖”他刚发现不久的一颗小行星的命名权。
难道这位天文学家是利欲熏心吗?不妨来看一下。
这位天文学家名叫帕里沙,是奥地利人。自幼才华横溢,大学一毕业就当上了一个海军天文台台长。在他从事研究的50个春秋中,一共发现了125颗小行星,是个不可多得的佼佼者。可是这位教授从不屑于对上司阿谀奉承,因而事业上的成就并没有为他带来名利地位,相反却丢了饭碗,被迫到了维也纳天文台。
帕里沙热心科学,对于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从不耿耿于怀,正因为这样,才使他成果累累,成为一个杰出的小行星问题权威。
为什么他要“出卖”小行星的命名权呢?
原来,根据计算,在1886年8月29日将要发生一次日全食,最理想的观测地点在非洲。作为一个天文学家,帕里沙怎么能放弃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呢?当时帕里沙也决心要远渡重洋去非洲观测,可是生活清贫的他却连路费都凑不齐,哪来的供观测研究的经费呢?开始时他去求助于政府,他向政府机关大力呼吁,可是皇家认为研究日全食又不能掠夺到新的殖民地,所以一份份的申请报告、观测计划都石沉大海。不得已,帕里沙只有转向社会,为了科学的需要,他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违心地去拜访社会名流、富绅巨商。然而几个月下来,帕里沙没有一次不是满怀希望而去,双手空空而归。
时间一天天过去。帕里沙不免心灰意懒,可是他仍然不想放弃这个大好的机会,他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有一天,由于心情太坏,他来到了公园散心,一直到晚上他都没有回去。走在满天繁星的夜空下,看着头上点点星光,他对着天空想:那么多星星有什么用,又不能换来钱,唉!突然,有一个想法窜进了他的大脑,用星星换钱。接着他又想到了前几个月刚刚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于是他在报上登出了上文提到的那个广告:为了要到非洲去观测日全食,他愿意把刚发现不久的(250)号小行星的命名权转让他人,代价是250金镑。
广告刊出后,一位名门贵族阿尔拔·冯罗捷欣德男爵便欣然前来求见,双方寒暄儿句后,立即言归正转,三言两语,交易马上拍板。阿尔拔·冯罗捷欣德男爵一面掏出金币,一面交给帕里沙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他妻子的芳名——贝蒂娜。他希望让他的爱妻能在天空中神游。
如果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时。不要太早放弃,只要用心去想就一定会有答案。想想自己手中都有哪些可利用的资源?想清楚了。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感悟财富》
G. 怎么有效利用资源
中国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国家保护整个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避免侵害脆弱的生态系统;发展森林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环境破坏和污染,积极治理和恢复已遭破坏和污染的环境;同时积极参与保护全球环境、生态方面的国际合作活动。到2000年,使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提高,自然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逐步使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互协调。到2000年的具体目标如下:(a)工业废水排放量控制在300亿吨左右,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84%,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20%左右;(b)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2100~2300万吨,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90%,城市居民燃气化率达60%,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7亿平方米;(c)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5%-50%,控制有毒有害废物污染;(d)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维持1990年水平,城市环境噪声达标率比1990年提高15~20个百分点;(e)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大力植树造林,1991~2000年净增有林地面积1900万公顷左右,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5%~16%左右;(f)预防和控制荒漠化扩展;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今后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万平方公里;(g)保护耕地资源,控制建设占用耕地,2000年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22亿公顷,扩大耕地面积,1991~2000年新增耕地面积330万公顷;(h)全国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同时注意保护所有自然生态系统。2.4保证上述目标实现的主要对策应包括:(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特别是规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政策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战略目标指标体系的建设,以及资源环境、生态综合动态监测和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统计系统,信息支撑系统,以及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施能力在内的能力建设;(c)实行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结构;(d)因地制宜,有步骤地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e)重点开发清洁煤技术,大力发展可再生和清洁能源;(f)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产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压力;(g)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努力实现废物产出最小量化和再资源化,节约资源、能源,提高效率;(h)加速“小康住宅”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条件;(i)组织开发、推广重大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j)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污水处理,保护、扩大植被资源,以生物资源合理利用支持物种保护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努力提高土地生产力,减少自然灾害。
H. 为了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我们平时需要怎么做
矿产资源保护的广泛含义:
(1)、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矿产资源的最优耗竭;
(2、)限制或禁止不合理的乱采滥挖, 防止矿产资源的损失, 浪费或破坏;
(3)、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全过程控制, 将环境代价减小到最低限度;
(4)、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防止矿山寿命终结时沦为荒芜不毛之地。
I. 在学校中怎样更好的利用大学资源
师者是大学的灵魂
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大学新生要善于向老师请教,勇于提出问题。不论是学习方法、技巧上的问题,还是课程本身内容上的问题,师者研究领域方面的问题,与老师熟悉了以后甚至还可以提出有关做人道理方面的问题。不要为自己的问题是否太幼稚而担忧,只要这一问题是你经过深思,四处寻答案而“百思不得其解”的,就可以提出来。
在大学听讲座
每到周末晚上,某着名大学的讲座场所路边就停满了首尾相接的轿车,前来听免费讲座的不少是普通市民,他们或全家或邀朋引类或独自前来,称这种活动是“吸氧”。市民们说,到大学听讲座,是为了“吸取最先进的思想,涤荡脑中的陈词滥调”,享受“思维盛宴”。大学汇聚了大批的社会精英,是开社会风气之先的所在,其他地方很难办到。
图书馆是丰富的知识海洋
对于大学新生的学习来说,图书馆是第二课堂。与中学不同,大学的学习更多地要靠你的自觉性。单单掌握一本教材,背诵一门课的笔记,是远远不够的。
J. 一个人如何更好的利用自己的资源
扬长避短。多发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