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具五金 » 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扩展阅读
圆形花盆用什么工具做 2024-12-23 15:05:54
决策重要信息资源是什么 2024-12-23 14:40:41

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2-04 06:43:42

⑴ 货币政策工具和目标有哪些

货币政策 :

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
调整法定准备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⑵ 货币政策工具有哪几种

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

1、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2、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款准备金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3、利率政策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依据客观经济条件和经济政策目标制订的关于利率方面的各种制度、法令和条例的总称。

4、汇率政策指一国政府利用本国货币汇率的升降来控制进出口及资本流动以达到国际收支均衡之目的。

(2)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6种,其作用与意义如下:

①公开业务

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

②存款准备金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③银行贷款

运用再贷款政策、再贴现政策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

④利率政策

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⑤汇率政策

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平衡国际收支。

⑥常备借贷便利工具

提高货币调控效果,有效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增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效力。

参考资料:网络-货币政策工具

⑶ 财政政策的工具有哪些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
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财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税收。支出政策工具分为购买性支出政策和转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购买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费性支出政策之别。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并正式发布今年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即所谓的“三大法宝”。
1、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制度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波士顿的苏弗克银行的改革。以解决乡村银行劣币驱逐城市银行良币,要求乡村银行在城市银行存入足额存款,城市银行则按面值收兑乡村银行的银行券,维持其面额十足流通,保持了银行券流通的稳定。这项制度成为1913年美国实行《联邦储备法》中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础。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其信用规模,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自1998年4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有过大幅度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比率。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是随着中央银行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英格兰银行曾在19世纪上半叶利用再贴现业务向票据经纪人进行短期资金的融通,并利用再贴现业务逐渐完成了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能,完成了其向中央银行的自然演化过程。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成立前的国民银行体系,主要问题之一是在紧急的时候没有“后备力量”没有“弹性”,此后,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将再贴现业务作为其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通过规定贴现票据的资格来控制资金投向的一种金融政策。当市场银根偏松时,中央银行则提高再贴现率,由于再贴现率提高,贴现成本增加,贴现金额减少;同时市场利率会相应的升高,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会受到抑制,从而使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相反,降低再贴现利率,会增加货币供应。
3、公开市场业务
利用买卖政府债券来调控经济则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偶然发现。当时的再贴现效果因为危机而遭削弱,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开始用政府债券的购买,降低利率扩张信用,这样一个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产生了。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借以回笼货币或投放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买卖对象一般为政府债券、国债、外汇。中央银行可以经常地,连续地买卖有价证券。中央银行运作公开市场业务的目的在于: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求关系和货币供应量有微调作用,一般在经济运行比较正常时使用得较多。以上供参考。

⑸ 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中央银行贷款

中央银行贷款又分为再贴现和再贷款

再贷款:就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央行希望企业跟银行借钱投入生产,然后央行就通过再贷款工具投放基础货币,给银行提供贷款资金。

经济过热那就减少再贷款余额,简单说就是央行分配信贷规模。

再贴现:企业为了急着套现,而将商业票据打折卖给银行的过程叫贴现。那当银行手上票据太多,钱不够周转,银行也可以将票据打折再卖给央行,这个就是再贴现。

利率政策

利率应该都比较熟悉,存款利率那是怎么调整的呢?经济不景气,那老百姓的消费意愿就会降低,当然,这两个关系也可以互换,当某些事件的影响,也可能影响老百姓的消费意愿,从而影响经济,比如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事件。

存款利率降低,老百姓就不再愿意把钱存银行,更愿意消费;通过降低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利率,央行可以降低LPR,也就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这样大家贷款的成本就降低了,也更愿意借钱消费或者投入生产。

相反,紧急过热的时候,央行就会提升利率了。

直接干预利率也是会有坏处的,利率本质其实是货币的价格,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如果和央行定的利率有差别的化,就会产生货币供不应求或者供过于求的情况;

所以我国慢慢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啥?

假如你要到银行存一万元存款,那银行拿着你存的钱做什么去了呢?放贷,然后收取利息,简单说就是赚利差,银行的产品就是钱。

那银行拿着你的存款,放贷给其他人,突然过几天你要急用,想取2000怎么办呢?所以央行就出台了一个工具,存款准备金,比如你存了1万在银行,那银行就必须拿出一定比率存央行,以备储户取钱。

今年疫情央行就有公布降准,就是降低法定准备金率,让银行有更多的钱放贷,向市场投钱,刺激经济。经济过热也会相应的升准,给经济降温。

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其实指的是银行间市场,银行缺钱就会找同行借钱,参与的银行多了,就形成一个市场利率。
央行主要通过正回购和逆回购来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正回购:央行把手上的债券(一般是国债)抵押给银行,同时承诺未来某天把债券给买回来(央行抵押债券给银行,向银行借钱)
逆回购:银行抵押债券给央行,央行借钱给银行。
正回购是回笼资金,逆回购是给市场放水。

常备借贷便利(SLF)
银行有时候没钱了,借也借不到,央行就推出了常备借贷便利,以解银行燃眉之急,期限比较短,一般有三个月,7天、1天。
SLF和抵押贷款类似,银行拿着债券类资产或信贷资产抵押给央行,和央行借钱。这是银行最后一个借钱渠道,利率也是比较高,一般是银行实在借不到钱了,才会申请SLF。
银行也不会随便申请SLF,这样会造成外界以为银行缺钱。其他货币工具都是被动,等着央行实行,但SLF主动性比较强,银行可以主动和央行申请。

中期借贷便利(MLF)
MLF是逆回购与SLF的补充,贷款期较长,期限一般是3个月、6个月、一年不等。
MLF导向性比较强,刚推出的时候,主要会用在三农和小微企业上。银行要想通过MLF借钱,必须用优质资产抵押。
现在MLF的利率也是LPR的基准,央行通过调整MLF的利率传导到LPR上,最后影响到企业或居民的贷款利率。

抵押补充贷款(PSL)
这个工具是为了棚户区改造而推行的货币工具,政府要拆迁,那就必须要补偿棚户区的居民,所以为了支持地方政府促进棚改城镇化,央行推出PSL。
央行先把钱借给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政策性银行就把钱借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就拿钱赔给棚户区居民。
PSL期限在3-5年。

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
为了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推出了TMLF,期限比MLF要长,一般是1-3年。
TMLF利率要比MLF要低。

⑹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中国人民银行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有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第二十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
(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
(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三)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
(四)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
(六)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运用前款所列货币政策工具时,可以规定具体的条件和程序。
【拓展资料】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根据本法第三条的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要控制一般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从而控制货币供应,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了调节金融,稳定货币,中央银行要运用经济手段,同时辅之以行政手段,控制和调节市场的信贷数量。
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按规定的比率在其吸收的存款总额中提取一定的金融缴存中央银行,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提取的金额被称为存款准备金,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率称为存款准备率或存款准备金率。
1.存款准备金制度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法定准备金。
二是超额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其运作的原理是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上缴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借以扩张或收缩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从而达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比如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由一定的货币基数所支持的存贷款规模就会减少,从而使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则会使货币供应量增加。
超额准备金是银行为应付可能的提款所安排的除法定准备金之外的准备金,它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一部分资产。
2.我国的超额准备金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存入中央银行。
二是商业银行营运资金中的。
前者主要用于银行间的结算和清算,以及用于补充现金准备,而后者是用于满足客户的现金需要。

⑺ 属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有哪些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迅速改变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倍数和货币乘数,以调控货币供给量。但该工具的效果过于猛烈,不宜经常使用。
◆调整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商业银行对社会提供的信用量→ 货币供给总量;改变再贴现资格的条件→改变资金流向→抑制或扶持部门经济。但该工具的主动性差、调节作用有限。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有价证券:一方面直接增减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 影响有价证券价格→调节社会信用量。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主动性强、灵活性高、调控效果和缓、告示效应好、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公开市场业务作用的有效发挥是有条件的 。
(2) 选择性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
◆消费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和信用交易的保证金比率进行限制,并随时根据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目的在于控制金融市场的交易总量,抑制过度的投机。
◆不动产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房地产投机和泡沫。
◆优惠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如出口工业、农业等,所采取的鼓励性措施。
◆预缴进口保证金:是指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
(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一类是属于直接信用控制,主要手段包括规定利率限制及信用配额、规定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一类属于间接信用控制,如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⑻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中央银行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
1.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
2.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是指各种有价证券自由成交,自由议价,其交易量和价格都必须公开显示的市场。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办法来调节信用规模、贷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是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工具。
3.再贴现
贴现,是票据持票人在票据到期之前,为获取现款而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的票据转让。再贴现,是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作的票据转让。
拓展资料: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
中央银行产生背景:
(1)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18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商品经济的迅速扩大,促使货币经营业越来越普遍,而且日益有利可图,由此产生了对货币财富进行控制的欲望。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资本主义经济自身的固有矛盾必然导致连续不断的经济危机。面对当时状况,资产阶级政府开始从货币制度上寻找原因,企图通过发行银行券来控制、避免和挽救频繁的经济危机。
(3)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也逐步兴盛起来。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在推动欧洲大陆的货币兑换商转变成商业银行的同时也加速了新银行的涌现。
(4)货币信用与经济关系普遍化。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促使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力的提高又促使资本主义银行信用业蓬勃发展。
(5)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既为中央银行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又为中央银行的产生提供了客观要求。

⑼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以及临时流动性便利(TLF)等。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以及临时流动性便利(TLF)等。
①SLO是中国人民银行在2013年初创设的政策工具,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SLO以7天期内短期回购为主,遇节假日可适当延长操作期限,采用市场化利率招标方式开展操作。
②SLF是中国人民银行在2013年初创设的中央银行借贷便利类工具,最长期限为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调控需要、发放方式等综合确定。
③PSL于2014年4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创设,PSL期限相对较长,操作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
④MLF于2014年9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创设,是央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_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MLF起到了补充流动性缺口的作用,有利于保持中性适度的流动性水平。
⑤TLF于2017年1月20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创设,向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临时性流动性支持,以满足春节前后现金投放的集中需求。

货币政策工具
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
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窗口指导、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中期借贷便利(MLF)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并正式发布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