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的灌溉工具有哪些﹖
龙骨水车,又名翻车,一直到解放初期全国各地都在广泛使用。根据动力的不同,龙骨水车分为:人力水车,是应用很广的农业灌溉机械。畜力水车,水转水车。
桔槔,长杆一端系重物,另一端系水桶,利用杠杆原理的人力提水的工具。
辘轳,利用轮轴原理,实际上是一种起重机械,用于提取井水,在今天的一些地方仍有使用。
筒车亦称“水转筒车”,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提水工具。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
戽斗,用柳条或竹、木制成的,两侧系有长绳的斗状的人力提水工具。
唧筒,又称“水龙”。古代唧筒也就是人力水泵。一种是水铳式唧筒,另一种是杠杆式唧筒。
㈡ 现在最先进浇水灌溉工具
喷洒灌溉技术,节水,充分吸收,有效利用。
一台潜水泵,管道,喷头,算好压力扬程,流量大小确定,然后就可以设计了
㈢ 古代的灌溉工具有哪些
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
着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等。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
着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等。曹魏时期有翻车。
唐朝时期有筒车。
宋朝时期有高转筒车(水力)。
明清时期有风力水车。
㈣ 古代灌溉工具
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着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龙骨车,古书上都叫翻车,据《后汉书》记载,这一灌溉机械是东汉末年发明的。最初是利用人力转动轮轴灌水,后来由于轮轴的发展和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发明了以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动力的龙骨水车,并且在全国各地广泛使用。根据动力的不同,龙骨水车有下列几种。
人力龙骨水车 人力龙骨水车是以人力做动力,多用脚踏,也有用手摇的。元代《王祯农书》和清代麟庆的《河工器具图说》中关于龙骨车的叙述比较详细。它的构造除压栏和列槛桩外,车身用木板作槽,长二丈,宽四寸到七寸不等,高约一尺,槽中架设行道板一条,和槽的宽窄一样,比槽板两端各短一尺,用来安置大小轮轴。在行道板上下,通周由一节一节的龙骨板叶用木销子连结起来,很像龙的骨架一样,所以名叫龙骨车。在上端的大轴的两端,各带四根拐木,作脚踏用,放在岸上的木架之间,人扶着木架,用脚踩动拐木,就带动下边的龙骨板叶沿木槽往上移动,把水刮上岸来,流入田间。龙骨板叶绕过上端大轴,又在行道板上边往下移动,绕过下端的轴,重新刮水。这样循环不已,水从低处源源不断地被车上岸来。这就是龙骨车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人力龙骨水车因为用人力,它的汲水量不够大,但是凡临水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可以两个人同踏或摇,也可以只一个人踏或摇,很方便,深受人们的欢迎,是应用很广的农业灌溉机械。
畜力龙骨水车 大约在南宋初年,龙骨水车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用畜力做动力的龙骨水车,这是龙骨水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的水车部分的构造和前面讲的相同,只是动力机械方面有了新的改进。在水车上端的横轴上装有一个竖齿轮,旁边立一根大立轴,立轴的中部装上一个大的卧齿轮,让卧齿轮和竖齿轮的齿相衔接。立轴上装一根大横杆,让牛拉着横杆转动,经过两个齿轮的传动,带动水车转动,把水刮上来。因为畜力比较大,能把水车上比较大的高度,汲水量也比较大。
水转龙骨水车 在元代《王祯农书》上还有水转龙骨水车的记载,可知这一机械的发明应该在《农书》成书之前,大约在元初,也有近七百年的历史了。它的装置,水车部分完全和以前的各种水车相同。它的动力机械装在水流湍急的河边,先树立一个大木架,大木架中央竖立一根转轴,轴上装有上、下两个大卧轮。下卧轮是水轮,在水轮上装有若干板叶,以便借水的冲击使水轮转动。上卧轮是一个大齿轮,和水车上端轴上的竖齿轮相衔接。把水车装在河岸边挖的一条深沟里,流水冲击水轮转动,卧齿轮带动水车轴上的竖齿轮转动,也就带动水车转动,把水从河中深沟里车上岸来,流入田间,灌溉庄稼。
如果水源比较高,可以作大的立式水轮,直接安装在水车的转轴上,带动水车转动,这样可以省去两个大齿轮。
在利用流水作动力的灌溉机械上应用了一对大的木齿轮,把水轮的转动传递到水车的轴上,来带动水车把水刮上来,进行灌溉,这是元代机械制造方面的一个巨大的进步,也是人们利用自然力造福于人类的一项重大成就。
㈤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灌溉工具有什么主要是农业的灌溉工具。还有,水利工程有哪些
约西周时期,桔槔(jiégāo)、辘轳等具有简单机械结构的提水工具开始出现.
(桔槔使用杠杆原理,用于提取地表水.辘轳则利用轮轴原理,实际上是一种起重机械,用于提取井水,在今天的一些地方仍有使用.)三国时,魏国马均发明了灌溉工具翻车; 唐朝,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和曲辕犁
,翻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是我国古代最着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后汉书》记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运方便,还可及时转移取水点.我国古代链传动的最早应用就是在翻车上,是农业灌溉机械的一项重大改进.
㈥ 列举中国水利灌溉工具
水车(用人脚蹅的那种)--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灌溉工具
㈦ 灌溉工具
筒车 翻车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注意“选用良吏”。建武七年(31),杜诗出任南阳太守。他提倡节俭,兴利除害,为政清平。杜诗在做南阳太守期间,注意节省民力。为了提高冶金技术,他发明了水排(一种水力鼓风机)。
水排应用水力机械轮轴带动鼓风囊,使皮囊不断伸缩,给冶金高炉加氧。这种装置,用力少,见功多,是我国冶金史上的一大改革。三国时期的钏暨曾加以改进推广,使其效果提高了三倍。
杜诗发明水排,一改中国冶炼鼓风装置靠人力和畜力为动力的善,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比欧洲早了1100年,在中国古代冶炼工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㈧ 古代灌溉工具有哪些.
最初,人们用各种陶制容器盛水。小小的容器凝聚了祖先非凡的智慧。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宝鸡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一只小口尖底陶瓶。这是用于盛水的陶瓶,令人惊奇的是,似乎当初设计这个陶瓶时,古人已考虑到了力学上的重心问题,从而使提水操作更加便捷。大约西周时期,桔槔(jiégāo)、辘轳等具有简单机械结构的提水工具开始出现。桔槔使用杠杆原理,用于提取地表水。辘轳则利用轮轴原理,实际上是一种起重机械,用于提取井水,在今天的一些地方仍有使用。
东汉时,出现了提水效率更高的翻车。翻车又称龙骨水车,由木板制成长槽,槽中放置数十块与木槽等宽的刮水板。刮水板之间由铰关依次连接,首尾衔接成环状。木槽上下两端各有一带齿木轴。转动上轴,带动刮水板循环运转,同时将板间的水自下而上带出。翻车最初多用人力驱动,后来出现了以风能或水能驱动的翻车。唐代时,出现了轮式的筒车。筒车多以水力驱动,在水流湍急处建一水轮,水轮底部没入水中,顶部超出河岸,轮上倾斜绑置若干竹筒。水流冲动水轮,竹筒临流取水并随水轮转至轮顶时,将水自动倾入木槽,最后再流入田间。元代《王祯农书》中还提到一种高转筒车,可将水提至更高的地方。由于高度增加,在水槽倾斜角度不变的情况下,水就能被输送到更远的田间。
上述各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北方黄河流域。随着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这些工具逐渐普及到长江和珠江流域。今天,一些偏远山村仍在使用这些工具。
㈨ 列举古代水利灌溉工具
约西周时期,桔槔、辘轳等具有简单机械结构的提水工具开始出现三国时,魏国马均发明了灌溉工具翻车;
唐朝,发明了灌溉工具车和曲辕犁
追问:老师完了吗
追答:恩,说完了
追问:好的,谢谢老师
㈩ 水利设施是什么 灌溉工具是什么 有什么不同
相同:都能起到灌溉作用
不同:水利设施一般指固定的,永久的,水利设施还可以防涝,防水灾
灌溉工具一般指可移动,灌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