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具五金 » 从古至今的计算工具有什么
扩展阅读
长春新大石油厂怎么样 2025-04-29 23:57:57
根据什么进行石油分馏 2025-04-29 23:52:48

从古至今的计算工具有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5-25 05:29:05

① 从古到今有哪些计算工具

1、手指

指算手指可算是最方便的计算工具。儿童学算,总是先扳动指头,成人表示数目也常常伸出手指。中国古代有“掐指一算”之说,欧洲直到15世纪还盛行着指算,现代有些地方的人还用手指来进行简单的计算,可见手指长期以来被用作计算工具。

2、算尺

算尺(slide rule),或计算尺,即对数计算尺,是一种模拟计算机,通常由三个互相锁定的有刻度的长条和一个滑动窗口(称为游标)组成。在1970年代之前使用广泛,之后被电子计算器所取代,成为过时技术。

3、算盘

算盘,又作祘盘,珠算盘是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珠算盘起源于北宋时代,北宋串档算珠。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

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柜就画有一架算盘。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盘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刚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4、机械计算机

机械计算机(英语:mechanical computer)由杠杆、齿轮等机械部件而非电子部件构成。最常见的例子是加法器和机械计数器,它们使用齿轮的转动来增加显示的输出。更复杂的例子可以进行乘法和除法。1960年代曾出售一个计算平方根的模型。

机械计算机在二战期间达到顶峰,它们构成了复杂投弹瞄准器的基础,包括Norden以及类似的船舶计算设备,诸如美国的Torpedo Data Computer和英国的海军部消防队。

5、计算器

计算器是现代人发明的可以进行数字运算的电子机器。

现代的电子计算器能进行数学运算的手持电子机器,拥有集成电路芯片,但结构比电脑简单得多,可以说是第一代的电子计算机(电脑),且功能也较弱,但较为方便与廉价,可广泛运用于商业交易中,是必备的办公用品之一。

除显示计算结果外,还常有溢出指示、错误指示等。计算器电源采用交流转换器或电池,电池可用交流转换器或太阳能转换器再充电。为节省电能,计算器都采用CMOS工艺制作的大规模集成电路。

② 从古到今的计时工具(7个以上)

1.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图片: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9%E7&in=7459&cl=2&cm=1&sc=0&lm=-1&pn=9&rn=1&di=65743642&ln=2000

2.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图片: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8%D5%EA%D0&in=21762&cl=2&cm=1&sc=0&lm=-1&pn=8&rn=1&di=2639945604&ln=1305

3.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图: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D%AD%BA%F8%B5%CE%C2%A9&in=14879&cl=2&cm=1&sc=0&lm=-1&pn=3&rn=1&di=23856520&ln=155

4.苏颂水运仪象台:
宋元佑年间(西元1088年),吏部尚书苏颂观察太史局与翰林两天文台不同构造之天文观测仪器后,兼采自汉唐以来诸家对于浑仪、浑象、激水运输之说法,将此三者合而为一,仪象装置分别置于一台中之上下隔,而枢机轮轴等隐藏于木台中;司辰、击鼓、摇铃、执牌等的报时设备连于轮轴之上且出没于五层木阁内,以水力激轮的方式使仪象运作。制成中国唯一有说明的自动水运天文(浑)仪(浑)象及自动报时天文台,名为“水运仪象台”。由此可知,水运仪象台是由三部份所构成,最上面的浑仪、然后是浑象,接着是推动运作的水力轮轴装置,并且在木阁内的轮轴上也连有报时的设备,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天文观测与计时报时装置,其构造之精巧细致使得在修复水运仪象台时遭到不少困难,而其发明用来控制运转稳定的“擒纵器”更比现代钟表内的“卡子”早一千年,实为中国天文方面的重大成就。 图片: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B%D5%CB%CC%CB%AE%D4%CB%D2%C7%CF%F3%CC%A8&in=1427&cl=2&cm=1&sc=0&lm=-1&pn=0&rn=1&di=2341078080&ln=16

5.浑天仪: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竖困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
浑仪模仿肉眼所见的天球形状,把仪器制成多个同心圆环,整体看犹如一个圆球,然后通过可绕中心旋转的窥管观测天体。浑仪的历史悠久,有人认为西汉落下闳、鲜于妄人、耿寿昌都造过圆仪,东汉贾逵、傅安等在圆仪上加黄道环,改称“黄道铜仪”。早期结构如何已没有记载。而最早有详细结构记载的是东晋史官丞南阳孔挺在光初六年,即公元323年所造的两重环铜浑仪,这架仪器由六合仪和四游仪组成。到了唐贞观七年,即公元633年,李淳风增加了三圾仪,把两重环改为三重仪,成为一架比较完备的浑仪,称为“浑天黄道仪”。唐朝以后所造的浑仪,基本上与李淳风的浑仪相似,只是圆环或零部件有所增减而已。随着浑仪环数的增加,观测时遮蔽的天区愈来愈多,因此,从北宋开始简化浑仪,到余模念了元朝郭守敬则对浑仪进行彻底改革码宏,创制出简仪。
浑象的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稳圈、恒显圈等,类似现今的天球仪。浑象又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在天球外围---地平圈,以象征地。天球转动时,球内的地仍然不动。现代着作中把这种地在天内的浑象专称为“浑天象”。通常认为浑象最初是由西汉耿寿昌创制。东汉张衡的浑象是他设计的漏水转浑天仪的演示部分。以后,天文学家还多次制造过浑象,并且和水力机械联系在一起,以取得和天球周日运动同步的效果。唐代的一行和梁令瓒,宋代苏颂和韩公廉等人,把浑象和自动极时装置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应该说是被张衡改进过。
图: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9%C5%B4%FA%B5%C4%BC%C6%CA%B1%C6%F7&in=8058&cl=2&cm=1&sc=0&lm=-1&pn=19&rn=1&di=1379566084&ln=21

其他还有 千章铜漏 http://ke..com/view/604067.htm、延佑滴漏http://ke..com/view/157969.htm、龙舟香漏http://www.huaxiatech.com/html/astronomy18.html、火龙出水http://ke..com/view/591948.htm、赤道式日晷http://ke..com/view/764668.html、赤道经纬仪http://ke..com/view/41593.htm、,现代的计时器:http://ke..com/list-php/dispose/not_exists.php?word=%BC%C6%CA%B1%C6%F7

③ 古今有哪些计算工具呢

1、古今计算工具有:奇普、古希腊人的安提凯希拉装置、中国的算盘、中国古代的算筹、机械式计算器、电子计算器。
2、计算工具是指从事计算所使用的器具或辅助计算的实物。人们从数学产生之日,便不断寻求能方便进行和加速计算的工具。因此,计算和计算工具是息息相关的。
3、指算手指可算是最方便的计算工具。儿童学算,总是先扳动指头,成人表示数目也常常伸出手指。中国古代有"掐指一算"之说,欧洲直到15世纪还盛行着指算,现代有些地方的人还用手指来进行简单的计算,可见手指长期以来被用作计算工具。

④ 古代的计算工具有哪些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中国曾经在早期卖姿烂计册首算工具的发明创造方面写过光辉的一页.远在商中漏代,中国就创造了十进制记数方法,领先于世界千余年.到了周代,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筹.这是一种用竹、木或骨制...

⑤ 古人没有计算器,他们用什么工具来计算

算筹和算盘来计算。


与算筹相比,算盘拨珠方便,口诀也易学好记,利用它进行运算非常方便。算盘后来还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波兰和俄罗斯等一些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后:算筹和算盘是古代人的智慧结晶,虽然计算时间可能要比现代的计算器要长一些,但是其中的计算方法包含了古代人的智慧,也调动了人的脑力劳动。

⑥ 人类历史上曾发明过哪些计算工具

奇普,古代印加人的一种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来计数或者记录历史,由许多颜色的绳结编成的。

中国古代最早采用的一种计算工具叫筹策,又被叫做算筹,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充当材料,约二百七十枚一束,放在布袋里可随身携带。

古希腊人的安提凯希拉机械装置,世界上最为古老的计算机,能够计算出行星位置、恒星时以及日月食。

中国的算盘,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的"纳皮尔算筹"。

英国牧师奥却德发明了计圆柱型对数算尺,这种计算尺不仅能做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甚至可以计算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642年,年仅19岁的法国伟大科学家帕斯卡发明了第一部机械式计算器,只能做加减计算,1694年,莱布尼兹在德国将其改进成可以进行乘除的计算。

20世纪50年代末电子计算器的出现。

20世纪70年代开始,微处理器技术被吸纳进计算器制程,最初的微处理器是Intel于1971年为日本名为Busicom(ビジコン)的计算器公司生产的,1972年惠普推出第一款掌上科学计算器HP-35。

⑦ 计算工具有哪些

计算工具有算筹、算盘、计算尺、计算机等。计算工具是指从事计算所使用的器具或辅助计算的实物。人们从数学产生之日,便不断寻求能方便进行和加速计算的工具。因此,计算和计算工具是息息相关的。

古代的计算工具1900年,潜水员在安迪基提腊岛附近发现一个青铜器具,上有齿轮和刻度盘,是公元前65年左右古希腊人用来计算天体运行的工具。意大利的庞培城,公元79年被火山岩浆湮没,直到20世纪才大白于世,在遗物中发现罗马时代的比例规。这些都是古代计算工具的实物。

名词解释: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19世纪初,法国的J.M.雅卡尔,发明用穿孔卡片来控制纺织机。受此启发,英国的C.巴贝奇提出带有程序控制的完全自动计算机的思想。1822年他造出一台“差分机”的模型,1834年又设计一台“分析机”,由于机械技术等困难没有最后造成,然而已包含现代计算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组成部分。

⑧ 历史上有那些计算工具

1、摆耐皮树枝;
2、结绳子;清岁
3、出现文字,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计算;
4、算盘;
5、机械计算机;
6、电子计算器;
7、电子计算机;
8、半昌正差导体计算机;
9、集成电路计算机(从第一代到现在的巨型机,微型机)

⑨ 从古至今有哪些计算机

计算工具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例

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缺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饥穗陪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 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 硬件方面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 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着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 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由于集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更高,每块芯片可容纳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晶体管,并且可以把运算器和控制器都集中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处理器,并且可以用微处理器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微型计算机,就是我们常说的烂蠢微电脑或PC机。微型计算机体积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它的功能和运算速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过去的大型计算机。另一方面,利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各种逻辑芯片,已经制成了体积并不很大,但运算速度可达一亿甚至几十亿次的巨型计算机。我国继1983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一亿次的银河Ⅰ这型巨型机以后,又于1993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十亿次的银河Ⅱ型通用并行巨型计算机。这一时期还产生了新一代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软件等。

    随着物理元、器件的变化,不仅计算机主机经历了更新换代,它的外部设备也在不断地变革。比如外存储器,由最初的阴极射线显示管发展到磁芯、磁鼓,以后又发展为通用的磁盘,现又出现了体积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只读光盘(CD—ROM)。

    ⑩ 我国最早使用的至今仍然沿用的计算工具是

    算盘是我国最早使用,至今仍然在沿用的计算工具。

    然而,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算盘的呢?从清代起,就有许多算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日本的学者也对此投入了不少精力。但由于缺少足够的证据,算盘的起源问题直至今天仍是众说纷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