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具五金 » 徐汇区发展工具是什么
扩展阅读
酷狗音乐怎么转成本地 2025-02-14 00:55:00
广州复刻表拿货什么价格 2025-02-14 00:53:29
工地夯实属什么费用 2025-02-14 00:53:29

徐汇区发展工具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5-28 05:56:09

Ⅰ 徐汇区在上海什么水平

徐汇区属于上海中心城区,也是上海典型的富人区,发展水平很高。

徐汇区在过去来说算是新城区和文化区,除了两大块商业区,其他也都是宜居环境。尤其是肇嘉浜路以南地区如今更是日新月异,其发展的水平、层次还有未来的潜力甩开上海的穷人工业区闵行宝山区十几条横马路。

徐汇区是公认的上海最繁华地段之一,不但上海的交通要道,也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银悔还有交大等知名学府,神圣而庄严天的主教堂和文艺而浪漫武康路加持。



徐汇区综合评价:

徐汇区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大了对历史风貌的保护。花园住宅是徐汇区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是上海城碰皮市发展历史的产物和重锋吵正要组成部分。让历史与时代共存,让徐汇区别有一番韵味。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徐汇区

Ⅱ 徐汇区的经济发展

上海解放初,市人民政府继没收和接管官僚资本贸易企业和贸易机构后,建立了国营粮食、日用品、油脂等商业公司和供销合作总社,境内相应设立了国营零售商店20多家,工人消费合作社供应门店40多家。当时市场物资紧缺,特别是粮、棉、煤等生活必需品供应严重不足,价格急剧上涨。为确保供给、稳定物价,全国实行了物资统一调度制度。
1953年12月28日起,境内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私营米店全部改为国营粮食公司代销店。1954年3月和9月,又先后实行食油和棉布、食糖定量供应。从此,粮、油、糖、布的批发市场均由国营商业全部占领。在此同时,对境内私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以国营商业逐步替代私营批发商业,并与私营零售商店建立了批购、经销、代销等业务关系。
1956年,全区私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在市各国营商业专业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31个行业区店,对合营商亮桐店派驻了公方代表。个体小商店和摊贩除少数转入国营或合营商业外,也分别组成合作商店或合作小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撤并过多,经营过于集中的做法。
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全市不得不对严重匮乏的主副食品和部分日用品实行凭票、凭证、计划供应。1962年起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通过恢复部分城乡集市贸易,调整零售商业网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等措施,市场供应逐渐好转。“文化大革命”期间,商业人员思想被搞乱,服务质量下降,经营管理混乱,行业特色消失。加上供应网点收缩,集贸市场全部取缔,市场供应再度紧张。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贯彻改革开放方针,经过放权让利,拓宽国营商业购销渠道,扶持企事业单位经商,发展集体商业和个体摊贩,开放各类集贸市场等一系列改革,区内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990年,全区零售服务门店由1978年的1200家增加到30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5.6万人;网点使用面积由1978年的22.35万平方米增加到31.17万平方米;区属商业企业(含服务业)销售总额由1978年的4亿元左右上升到17.59亿元(含区属部分工厂、企事业单位自营商业)。列为上海市商业中心之一的徐家汇商城建设已初具规模,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2012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80.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住宿和餐返盯饮业实现增加值39.76亿元,下降2.1%。全年商品销售总额实现2470.55亿元,增长12.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40亿元,增长10.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85.61亿元,增长11.5%。徐家汇商圈继续推进业态调整和品牌升级,商圈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56亿元,增长0.3%。港汇广场仍是商圈销售的亮点,全年实现销售额34.85亿元,增长10.3%,其品牌结构的优化调整带动徐家汇商圈销售明显增长。 解放后,通过接管官僚资本和没收隐瞒日敌资产企业等措施,建立国营工业企业。对私营企业,采取委托加工、计划定货、统购包销等形式,向他们提供原材料和信贷资金,帮助克服困难,恢复和发展生产。1954~1956年,对私营企业主要以公私合营形式分批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手工业主要以合作社(组)形式实现合作化。60年代前后,调整工业门类结构,进行经济改组,一批小厂合并联合或并入中型企业,发展电子、仪表等新兴工业和以出口为主的工艺美术工业。与此同时,在里弄生产组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街道工厂,区属部门工业也开始发展,区属工业初具规模敬世坦。“文化大革命”期间,正常生产秩序被打乱,由于广大干部职工对错误路线的抵制,工业生产仍有所发展。
1978年以后,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通过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利润留成制度、两步利改税;逐步配套改革,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改革奖金制度;调整和改革所有制结构,在保持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集体经济,适当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建立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在原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的基础上,建立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1990年末,境内共有工业企业646家,职工24万多人,当年工业总产值达114.38亿元,比解放初2.6亿元增长43倍,居全市第三位。解放初以小型轻纺工业为主的格局,已发展成为具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以电子、仪表为主要门类的新兴工业。 解放前,财政由国民党市政府统一管理,区无专门机构。税收由市直接税局常熟区办事处、市货物税局第六管理区、市财政局马当区复兴西路分征所、沪西区徐漕分征所分别征收。
解放初,区内税收由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的市税务局和财政局分别征管。1950年3月,市货物税局建立徐家汇区稽征处。同年5月,成立徐家汇区工商业税普查分会,负责普查新开和漏报的纳税单位。6月,市税务局建立地方税徐汇区稽征所,负责区地方税征收。8月,成立市税务局常熟区、徐汇区分局。1952年9月,常熟区和徐汇区政府分别建立财政科。1956年3月,两区合并为徐汇区人民委员会财政科、市税务局徐汇区分局(简称区税务分局)。1959年,区财政科和区税务分局合并,1962年10月,财政与税务机构分设,恢复区财政科。1970年1月,再度合并。197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徐汇区办事处与区财政、税务部门合并。1972年成立徐汇区财政局革命委员会。1978年2月,财政与银行机构分设。1978年11月起,恢复区税务分局建制,对外挂区财政局和区税务分局两块牌子,内部为一套领导班子。1950年8月~1990年底,区财政累计收入56.06亿元,支出8.78亿元。区财政累计收入中税收占57.65%。
2012年徐汇区经济总量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06.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8%,增幅与上年同期持平(见图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71.40亿元,增长0.6%;第三产业增加值835.19亿元,增长9.3%,占全区GDP的比重为83.0%。
同年既2012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97.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09.08亿元,增长9.0%。全年完成税收收入286.00亿元,增长9.3%。现代服务业、商业、房地产业、工业四大行业税收占税收总量的比重达到91.3%。其中现代服务业完成税收110.47亿元,增长9.3%;商业完成税收56.61亿元,增长5.3%;房地产业完成税收54.18亿元,增长4.6%;工业完成税收39.80亿元,增长36.0%。全年区级财政支出125.40亿元,增长5.1%。 区内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的群众,信奉伊斯兰教,但境内无清真寺,也无教会组织。老年穆斯林约40人,经常去沪西清真寺和南市小桃园清真寺参加宗教活动。
民国时期,区境内已有回、满、蒙等少数民族。1953年常熟、徐汇两区合计有少数民族12个、1208人。解放后,少数民族生活安定,社会地位日益提高。1990年,全区少数民族增至34个、5613人。少数民族同胞在各自岗位上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Ⅲ 上海市区有什么交通工具

1、自行车

民国4年(1915年),上海有近20家自行车商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邮电事业发展,自行车成为邮差的交通工具,自行车需求激增,市区又新开一批自行车商店,形成了以老闸区(今黄浦区)为中心的自行车销售网络。

由于产业特性和如携劳动力成本因素,近15年来全球自行车制造产业向以中国为主的有工业制造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转移。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基地,整车生产厂、零配件生冲橡斗产厂分别达到500多家、700多家,世界前五大厂商主要基地均在中国。

2、摩托车

1951年8月,中国正式开始自行试制、生产摩托车,由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汽车制配六厂完成了5辆重型军用摩托车的试制任务,并由中央军委命名为井冈山牌。该车车速最高可达每小时110公里。到1953年,井冈山牌两轮摩托车年产量突破1000辆。井冈山牌摩托车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摩托车工业开辟了新纪元。

近10年来,中国摩托车工业发展速度更快。从产品产量上看,年产从1980年的4.9万辆发展到1990年的97万辆,直至今天的一千多万辆,中国一跃成为了世界摩托车生产量最大的国家,摩托车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汽车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火车

大秦铁路建于1985—1997年,是中国唯一一条煤炭运输专线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重载单元铁路。铁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岛市,纵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653千米,平均不到15分钟,就有一列运煤列车呼啸而过,将上万吨煤炭运至数百公里之外的秦皇岛港装船南运。

京九铁路,又称京九线,是一条从北京通往广东深圳的铁路,起于北京西站,至深圳站,再经香港境内的东铁线,终至九龙(红磡)站。1994年京九铁路各段开始动工,1996年9月1日京九铁路提前实现全线开通。

4、轮船

轮船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轮船推进方式的发展经历了两种方式,一种是原始的以人力踩踏木轮推进,一种是现代的以机械化螺旋浆推进。现代轮船指用机械发动机推动的船只,多用钢铁制造。原始的轮船是以人力踩踏木轮推进,近代轮船是以蒸汽推动外部明轮轮桨的蒸汽船,现代轮船多用涡轮发动机。

5、公交车

1975年12月01日,上海最后一散磨条有轨电车线3路(虹口公园-五角场)拆除,改行93路汽车。1990年04月30日,国内第一条隧道无轨电车线路隧道五线(淡水路-梅园新村)通车。全市无轨电车线路达到22条。1993年年初,双层公共汽车投入运行。淮海路运行双层1路(老西门-虹桥路),共和新路运行双层2路(上海站-彭浦新村)。1993年,地铁1号线部分路段试运行,拉开了上海轨道交通高速建设发展的帷幕。

Ⅳ 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最常用的工具是什么

社区发展工具包主要包括五大类工具:关系工具,支持和约束所有其他社区发展活动的重要部分;规划工具,规划人力和财力资源,通常是承担社区开发业务、扩张或采用新项目需要的;评估工具,这些工具帮助人们轿饥理解矿产对周围社区和其他利益关键人的潜在风险和影响;管理工具,减轻潜在负面采矿影响和最大化社区发展利益的方法;监控和评估工具,监控和评估社区发展项目活动和项目目标的进程(表6-1)。

1.关系工具

关系是任何成功社区发展项目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利益相关人之间没有充分的信任,最好的设计方案也会失败。因此,各方应当知道,其他利益相关方是谁、他们为何加入该项目以及所有人都应当相互了解,以便一起工作,参与发展项目。咨询是理解其他利益相关人和构建良好关系的重要途径。

表6-1 采矿项目周期社区发展工具

关系工具包含以下五类:

工具1——利益相关人确认。确认与该项目有利益关系的全部人员,或哪些人会受到该项目的影响。

工具2——利益相关人分析。确认项目的利益相关人,有益于分析他们对该项目的兴趣,以及他们是如何涉及该项目的。

工具3——咨询矩阵。当您对利益相关人进行分析后,非常重要的是,形成一种体系,确保他们能够对受到项目影响的问题进行定期咨询。

工具4——合作伙伴关系评估。分析潜在合作伙伴、在您的组织范围内成为合作伙伴的适合性以及在您区域社区发展项目内具有共同兴趣的领域。

工具5——申诉机制。社区成员或其他利益相关人登记与该采矿项目的实际问题或可预见问题的途径,目的是在问题升级前解决问题。

为使工具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些工具可用于全部采矿项目(但不包括合作伙伴评估项目),但是可以非常容易地用于特定的项目。

作为采矿公司和社区发展人员,可以在新的采矿或金属项目中开始您的工作,需要知道谁是槐渣该项目的关键利益人。需要找到是否有以前矿主的记录或该区域早期的相互关系,确保能够改善关系和促进良好的关系发展。与全部利益相关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工作职责的重要部分。铅帆悄同时,建立关系是职责,许多其他团队建立与社区利益相关人的关系(比如采购、物流、政府关系、人力资源等)。

采矿区域的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和社区成员发现这些工具有用。比如,在该区域开发的一个新的采矿项目,了解谁是关键利益人,如何从事该项目有利于所有人员。类似地,这些工具帮助有兴趣的团体理解与社区开发项目合作的潜在好处和调节各方的资源。

2.规划工具

工具6——战略规划框架。理解的过程是为什么想对社区发展做出贡献、确定发展目标、如何实现目标、需要的资源和如何知道已经取得成功。这对于社区规划其发展目标是十分有效的,因为它可以用于公司规划社区投资项目。

工具7——社区路径图。这是一项当地人员描述其社区物理布局的训练。使人们认识到他们是了解这个社区的专家,可以就此进行讨论和持续的合作。

工具8——机构分析。这是评估社区内和其附近机构类别、规模和联系的训练。

工具9——发展机会评级。允许全部参与人员确定社区发展问题的优先顺序。工场过程允许大量的社区参与人,包括妇女、年轻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确定和解释其所在社区的状态。发展机会评级帮助社区成员根据优先级和可行性确定首先实施的项目。考虑当地可用的资源、技术和能力。

工具10——财务评估工具。公司通过评估这项项目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提供的价值保护规划可持续投资项目的过程。可持续投资的质量确定风险和机会的最大化或最小化。因此,质量必须作为财务评估的准确输入来源。财务评估工具:可持续性项目质量框架用于评估公司可持续性投资概况的质量。

确定社区发展项目的战略定位和核心目标是对公司和社区非常重要的基础步骤。确保公司政策、程序和信息收集方法能够获得很好的协调,确保持续监控进程,以对需要的资源进行调整。清晰地陈述需要的人力和财力资源,因为实施项目和政策对社区和公司规划和管理预算和人员都是十分关键的。与关系工具相比,这些规划工具用于实现社区发展项目,而不是更广泛的采矿和金属业务。

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CBO人员和社区成员发现这些工具有用。参与公司涉及的项目更多,越能表现社区人员、非政府组织/CBO使用该工具评估竞争力以获得优先发展、积极致力于公司和政府监控和评估社区方案的兴趣。

3.评估工具

评估工具满足社区、共同利益方、管理者和其他共同利益方对为开展项目而进行的评估的需求,为项目的监督和评价提供足够的背景资料。

工具11——社会基线研究。绘制项目区域周围的社区概况,以及区域和国家环境。

工具12——社会影响和机会评估。评估项目对主社区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以及如何管理它们。

工具13——竞争力评估。确定团队的性质,不论是公司、社区、非政府组织或政府,其是否具备要求的其他技能、知识和理解,即额外的人力资源。

4.管理工具

工具14——社区发展协议。公司和社区达成自愿协议的灵活方法,确保社区发展项目或主动权获得成功。

工具15——管理系统。一体式管理系统是一整套政策和程序,记录和报告是使用和实施的传统硬拷贝记录本,或是一套现代的电子系统用于实施相同的任务。使用一体式管理系统帮助公司确定在适当的时间是否具有足够的资源分配到相应的位置。

工具16——社区行动方案。社区行动方案是实施在参与规划过程已经确认问题的解决方案。它是适用社区和其发展合作伙伴的管理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更以满足环境和变化的社区优先级的要求。

工具17——当地经济投资。就长期的社区和经济可行性和可持续社区发展而言,非常重要的是,努力使当地经济多样化。采矿业务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确保公司购买当地的货物和产品,同时鼓励当地经济的多样化。通过向妇女、弱势群体和/或边缘群体提供机会,公司促进煤矿既得利益的平等分配。

工具18——安置规划。在大多数管辖区域,通过良好惯例的各种措施,有必要确保所有因采矿在物质或经济上受到影响的人员获得等同或者更好的财产和生活条件。它包括受影响的公有地、社区和公共财产。这是非常复杂、专业化的领域,采矿项目考虑聘用专业和有经验的顾问管理任何较大项目的安置过程。

5.监管和评估工具

工具19——发展指标。发展指标是一种过程,用于挑选项目评估的指标,以符合任何季度的透明审查。这些指标尤其适用于目标实现程度测量工具,并且也适用于GRI报告。寻找用于监控和评估的合适指标的最佳地方,是在社会底线研究报告中。

工具20——目标实现程度测量。目标实现程度测量(GAS)对于测量产出和结果满足程度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尤其适用于社会投资和社区发展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且可能进行各种不同的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估。该测量可允许利益相关者和观察人员进行评估,而不仅仅是所谓的专家。本测量的另一个优点在于,测量结果可以通过简单的图表形式呈现,易于对量化、社会科学测量不熟悉的人员理解,例如,采矿或金属项目的财务和技术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