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的榨油
从北到南,按照榨油的程序依次是一个大碾槽,碾槽是用来碾碎炒熟的茶籽。碾槽是用熟铁打制成环形,槽口宽,槽底窄。碾子像一个砂轮,边缘处薄薄的。炒熟的茶油仔就这么乘热倒进大碾槽中,乘着热乎劲开磨。
北方磨槽使用毛驴,但我们这里干活出力的都是水牛。水牛就那么一圈一圈围着大碾槽转。虽没犁田要花那么大的力,“活”粗看没那么累,但一圈圈转下来,也要七荤八素吧了,所以磨槽的牛,有时也能近水楼台先得月,能吃到点油渣饼,那油渣饼养牛着呢。
中间空出一块空地用于将磨碎的茶籽用稻草包裹在精钢打制成的铁箍里,做成一个个的油饼。这道工序是由榨油郎用脚完成。先把地上打扫干净,用整理好的稻草铺在用精钢打制成的铁环内,倒上磨好的茶籽,榨油郎光着脚,一面将茶籽踩实,一面用脚灵活的把稻草一层层覆盖在茶籽上踩紧,制成一个个用铁环箍成四周包裹着稻草的环状油饼。看着榨油郎那双灵活的双脚,上下飞舞,扭动着那个腰肢一上一下踩油饼,那才叫阳刚中的阴柔美呢,也只有用榨油郎的那双光脚踩过的油饼,那榨出的油才叫香呢。
最南面就是榨油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主要的工具榨油机了。
大概这是最原始的榨油机吧?那是用一段硕大的树木做成(可能是用檀木制成),中间镂空,用来码放叫榨油郎用脚包裹成的油饼;前面开一条槽,用来插木锲,木锲用檀木做成,尾部用精钢打制的铁箍箍紧。铁箍吃饱了油,精光瓦亮的。树干横放在离地20—30厘米的地上。屋顶的横梁上悬挂着一根檀木做成的悬杆,下面悬挂着一根用檀木做成粗大沉重的撞杆,撞杆头部也用精钢打制的铁箍箍紧。由于撞杆用了很久,也一直浸淫在油气中,摸上去光滑油亮。
参考:http://www.zhayou.info/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