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如何应用质量管理七大工具
首先你说的七大工具是有“新和旧”之分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每种方法都有相互协作的使用情况,因此与其说新旧QC七大工具,不如看成是QC14种统计分析管理工具。具体的工作应用就要看实际上所处生产的复杂性与可行性了。
本人从事LED芯片生产制造行业的品质管理工作,鉴于公司生产规模,能使用到的QC手法也仅限于旧手法里的检查表、柏拉图表、直方图、管制图,制定质检计划与方案,我们会使用检查表规划,在统计异常比重与异常量时会用到柏拉图表,直方图和管制图主要用于SPC,对产品的一些特定尺寸、温湿度、测试数值等进行监控与分析,这些都很有实际用途。这些简要的叙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⑵ 如何利用工具高效管理自己的知识
在技术条件下,个人知识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随手可得的主流软硬件工具,结合使用其他方便的辅助小工具。例如微软Office、MS Outlook、Lotus Notes与ICQ、MSN等常用软件,以及概念地图、心智地图、网络日志weblog 和维基网络wiki等辅助小工具。硬件有手机、笔记型计算机、PDA等个人数字工具。基于简单有效和经济实用的原则,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构架,包括两个部分:信息网络和知识系统。
1、三维信息网络架构获取大量的有用信息是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基础。信息网络代表了收集信息的能力,数据的多少与品质的好坏,成为决定知识产出品质的第一影响因素。一般而言,PKM应该建立至少三个方面的信息网络:人际网络、媒体网络和Internet资源网络。(1)人际网络人际网络是一种无形的网络,也是个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人际网络的建立和维持并不容易,一旦 个人知识管理建立,往往成为可以获得最直接最深入问题信息的来源。人际交往中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软件中学不到的知识——隐性知识。人际圈子越广,交往的人员的素质越好,可以学到的知识越多。因此,要扩大自己的交往圈子,充分利用各种软硬件工具,如ICQ、MSN、Email和手机、PDA等,多与“柏拉图”为友,多与朋友交流,沟通和讨论,提高自己。
(2)媒体网络媒体是一种实时与广度的信息来源,通过电视广播杂志与报纸,往往可以获得最新的讯息与来自不同角落的新闻。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的需要,将经常用到的媒体信息进行分类、鉴别。对那些主要的媒体长期密切关注,让信息的收集成为系统,而非随机性的临时行为。使主要媒体来源的数据讯息及时到达自己的工作桌前,促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良性发展。
(3)互联网络Internet是人们进行学习的重要工具,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进行学习是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不论网站还是电子报,不管质量还是数量,Internet的资源都已经超过现有的单一图书馆与媒体。有效的建立网络资源清单,熟悉相关资源所在,将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必须善用搜索引擎工具,充分利用IE的收藏夹,定期备份信息。此外,Blog、Wiki等网络工具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作为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所使用。
2、个人的知识系统架构收集数据只是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系统架构。知识系统架构,简单说就是储藏知识的架构。知识架构的系统化,有助于将收集到的数据有效储存和未来的快速索取。
(1)对所需管理的知识进行分类 从个人的角度讲,需要管理的知识资源无外乎以下内容:人际交往资源(如联系人的通讯录、每个人的特点与特长等)、 通讯管理(书信、电子信件、传真等)、个人时间管理工具(事务提醒、待办事宜、个人备忘录)、 网络资源管理(网站管理与连接)、文件档案管理等。对知识的分类,应根据自身需求,按照“我需要什么信息,如何最快找到它”的原则进行操作。知识的专业分类可以根据学习的专业科目来划分,也可参照图书馆文献的分类方法。对于分类学无需深究,只要根据个人情况,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自己知识库的最佳分类方法。
(2)选择合适的知识管理工具对个人来说,针对不同的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工具,不需要采用统一的入口,只要简单易用,适合自己就行。比如邮件管理,通讯录管理,这是最常见的个人知识管理的一部分。还有就是知识内容的管理,可以采用WIKI和BLOG。
(3)建立个人知识库在知识库中,所有知识都以目录结构分类存放。可以设置一个临时目录来存储那些无法及时处理的信息,待以后再分类,从而保持知识库的干净。此外,文件命名应该简单明了、见名知义,辅以数字编码、时间、来源等为原则。同时,也要建立文件安全、资源删除与更新、交流与共享的规则,以文件的形式妥善地保存下来,并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扩展和完善,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样可以方便信息资源的分类存储、查找和操作,也可避免因时间推移和遗忘而导致的混乱管理,造成大量资源浪费。选择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对所有资源进行分类、命名以后,就可以将知识分批放入个人知识库。个人知识库建立起来之后,快速而方便的访问至关重要。一个可以借鉴的方案是网络日志。这种个人发布系统现在越来越多的被用作个人知识管理系统。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能力增强,也要持续不断对个人知识库进行维护和管理。一般而言,个人应主要作好以下工作:增添新的学习资源和知识类别;删除、修改和更新部分资源;进一步完善个人知识管理准则;协作学习以交流和共享知识;在知识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个人知识结构。个人知识管理目的
(4)应用已有的知识在个人知识管理上,我们不能只关注知识积累,而不注重知识能量的释放。知识学习和积累的出发点就是对知识的使用,并在知识的利用、交流中创造新的知识。在知识的利用上,一些传统的方法可能对个人知识管理有所帮助,例如归纳和演绎。想要利用已有的知识,既可以在个人占有的大量知识基础上进行归纳,找出事物间的规律,然后应用于实践从而对这种归纳结果进行检验,然后再从实践中修正归纳出的知识;也可以对原有知识进行演绎,帮助新的实践。知识管理中知识的利用方法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因为它涉及不同个体的知识背景、生活环境、价值观等因素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应用知识可以遵循下面的规则进行。首先是进行知识收集,把与问题有关的知识找到,在互联网时代这一点并不难做到;然后进行消化吸收,也就是阅读有关资料,包括向专家请教;建立可比较的模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设计出比较及评价方案;评估报告将完成知识应用过程,在这些模型中挑选出支持决策或得出结论的便是完成知识应用。头脑风暴、专业论坛、沙盘模拟甚至聊天谈话,也都是知识应用的准备阶段,可以帮助个人进行知识加工,形成应用知识的规则意识。
⑶ 我是如何运用各种工具进行目标管理的
曾经,我也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那时,每天为自己安排的时间很满,似乎每周净工作时间(除去喝水吃饭上洗手间接打电话等等)不超过50个小时就要被别人甩在后面。
于是那时会刻意追求小时数,有时坐在桌边已经完全没有思路,却因时间没到而继续保持无效的工作状态,只是为了在周总结时让数字看上去更漂亮一些。
曾经有一年,给自己设定的年阅读目标是50本书,圆满完成后,发现别人一年要读100-200本。于是第二年的目标改为100本。
后来发现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要读完100本书,很大程度上只能是翻阅一遍,笔记做得很潦草,还不能阅读大部头需要深度思考的书,因为这样的书认真读完至少要半个月。
为了完成目标,那一年读了十几本文学作品,因为这类书我的阅读速度是很快的,不需要深度思考,不需要笔记,纯属享受。
结果那年也只读完了85本。只是在年底自我总结时,发现这些书读的似乎只是走马观花,能够记住并运用的很少。
于是不再将数量作为每年的读书目标,而是放慢速度,开始做思维导图笔记,开始不断回顾各种学到的知识点,开始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有时读完一段内容要深入思考很长时间。
这样做的结果是,读书的数量少了,一年不过五六十本,但书中的知识更多被我运用在工作中和生活中。
通过制定年度阅读目标这件事,我开始对其他方面的目标管理进行了思考。
如何才能高效工作和学习?如何将学到的各种工具运用到目标管理中?如何才能终结“低水平勤奋”陷阱?
没有目的的旅行是流浪,没有目标的工作是盲从。高效工作的前提是对预期目标的设定。
下面分享几种我使用的目标管理方法与工具:平衡轮、SMART、黄金思维圈自我提问法、九宫格、甘特图、双轮矩阵。
① 目标的量化管理
一、运用平衡轮进行目标的细分
平衡轮是一个可以帮助你平衡工作与家庭的非常好用的教练工具。它可以在八个维度帮助你达成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分别填写:个 人成长、自我实现、职业规划、家庭(夫妻与未成家子女)、财务状况、健康美丽、关系(父母、亲人、已成家子女、朋友)、休闲娱乐。
将横轴与纵轴十等分,每格一分,用来寻找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并在轮子外围分别标注要达成的具体目标。
举例:
健康美丽:努力增强体质
现实:每周1-2天跑步锻炼,很少吃水果
现状满意度打分:1分
目标:每周6天跑步锻炼,每天一个苹果。
预计完成分值:8分。
二、运用SMART制定具体目标
举例:
丨个人成长:每年培养1-2个硬本领。
丨2018年要培养的硬本领是:写一手好字。
丨练字的SMART:截止2018年9月30日,可以在课堂上写出板书(对标:某讲师的漂亮板书);并自10月1日至12月31日,每日抄写一篇诗词,发到朋友圈打卡。
三、 运用黄金思维圈进行自我提问,探索自己的深层需求
黄金思维圈最早由是西蒙·斯涅克在TED演讲中提到的,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也是我们看问题的三个层面:
丨What层面,即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
丨How层面:我们如何实现想要做的事情;
丨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西蒙建议我们,如果想要更好地看透问题的本质,应该培养问“为什么”的习惯。
通过问自己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你可以挖掘到自己最深层次的需求,在坚持目标的过程中就不会轻易放弃。
例:
为什么要练字(why) :因为字太丑,无法在课堂上写板书;曾有学员请我为他们签字,推脱不成签下的字令我至今羞愧不已。
如何实现(how) :购买字帖与硬笔书法课程,每晚练字;
具体做的事(what) :
1.每晚练字30-60分;
2.学习硬笔书法课程,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练习和作业;
3.先用薄纸摹,再于米字格上临,最后在白纸上练;
4.日常收集书写漂亮的字,研究其架构及书写方法。
② 立即行动,对目标实施全天候管理
四、用九宫格记录每一天所做与目标有关的事
(中间的格子我加入了一项:小确幸。它用来记录每一天生活中小小的幸运与美好,提高你的幸福度。)
a.每周周日下午用1个小时的时间制定下周计划;
b.将九宫格画在本子上,填写好每一项任务预计所用时间及计划完成内容;
c.每晚睡觉前打开笔记本,为每一项任务打勾,检查完成情况:是否足够专注、是否按计划如期完成、如没有完成原因是什么、哪些时间是没必要浪费的、第二天如何做得更好。
五、用甘特图记录进度
在我的课程开发与课程精进,以及自己想要培养的好习惯方面会使用。如:每次练字后会在甘特图上做标注。
③进行反思与总结
六、使用双轮矩阵来进行自我剖析与总结
双轮矩阵是大师级教练Paul博士研发出来的一个教练工具。可以帮助你通过对上一周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下一周的行动计划。
丨第一个轮子:
为本周所做的事情打分,并用不同颜色标注,可迅速清晰自己的完成情况;
建议你去买一盒彩笔,每个维度的分数用不同颜色标注,形成视觉冲击的同时结合左右脑优势,让你对自己有比较深的觉察。
同时也建议你用手写,写写画画不仅是缓解压力的方式之一,同时据TOPPAN FORMS株式会社实验得出的结论:手写时与看电子设备时大脑的作用方式不同,理解信息的部位——前额皮层的反应更强烈。
丨第二个轮子:
下周要做什么事?哪些事要打分在9分以上?
用双轮矩阵进行月度、季度、年度汇总,你就可以随时觉察自己在这一年中不同的时间段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在哪些地方浪费了多少时间,并及时进行自我调整。
以上是我近几年通过向高手学习并实践,逐步摸索出的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仍在不断调整与更新中。学会运用各种工具进行目标和时间管理,是摆脱无效或低效努力的方法之一。
功不唐捐,愿我们都能通过高效努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⑷ 管理工具和方法有哪些
项目管理常用工具和方法有:SWOT、PDCA、6W2H、SMART、WBS、时间管理、二八原则。
1、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在现在的战略规划报告里,SWOT分析应该算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工具。来
2、PDCA。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个PDCA循环,都需要计划、实施、检查结果,并进一步进行改进,同时进入下一个循环,
3、6W2H。做任何工作都应该从6W2H来思考,这有助于我们的思路的条理化,杜绝盲目性。
4、SMART。人们在制定工作目标或者任务目标时,考虑一下目标与计划是不是SMART化的。
5、WBS。即WorkBreakdownStructure,如何进行WBS分解:目标→任务→工作→活动。
6、时间管理。优先顺序=重要性*紧迫性,在进行时间安排时,应权衡各种事情的优先顺序。
7、二八原则。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编排事务优先次序的准则是建立在“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的原理的基础上。
⑸ 简单说明后续工作中你将如何使用质量管理七大工具急急急,谢谢!
在工作中简单使用质量管理工具的安排:
1.以点检表关注关键动作
2.以层析图收集问题点显示严重性
3.以柏拉图分析问题
4.以鱼骨图分解要因
5.以关联图导果为因
6.以控制图抓紧过提变化
7.以扩散或散布图追踪成果。
⑹ 如何利用绩效管理等考核工具,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绩效管理等考核工具的利用,自然是有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功效的。
如何利用则要看具体的工作,只要工作阶段性的确定目标,并且可测量,则就可以用,并且应该一视同仁,则对工作质量和效率有促进作用。
⑺ 哪些精益思想及工具适用于实际工作如何运用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精益生产工具简介如下
1、5S与目视管理
“5S”是整理(Seiri) 、整顿(Seiton) 、清扫(Seiso) 、清洁(Seike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 ”5S” ,起源于日本。5S是创建和保持组织化,整洁和高效工作场地的过程和方法,可以教育、启发和养成良好“人性”习惯,目视管理可以在瞬间识别正常和异常状态,又能快速、正确的传递讯息。
2、准时化生产(JIT)
准时生产方式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其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3、看板管理( Kanban )
看板是可以作为交流厂内生产管理信息的手段。看板卡片包含相当多的信息并且可以反复使用。常用的看板有两种:生产看板和运送看板 。
4、零库存管理
工厂的库存 管理是供应链的一环,也是最基本的一环。就制造业而言,加强库存管理,可缩短并逐步消除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滞留时间,减少无效作业和等待时间,防止缺货,提高客户对 “ 质量、成本、交期 ” 三大要素的满意度。
5、全面生产维护( TPM )
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创建设计优良的设备系统,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实现安全性和高质量,防止故障发生,从而使企业达到降低成本和全面生产效率的提高。
6、运用价值流图来识别浪费
生产过程中到处充斥着惊人的浪费现象,价值流图(Value Stream Mapping)是实施精益系统、消除过程浪费的基础与关键点。
7、生产线平衡设计
由于流水线布局不合理导致生产工人无谓地移动,从而降低生产效率;由于动作安排不合理、工艺路线不合理,导致工人三番五次地拿起或放下工件。
8、拉系统与补充拉系统
所谓拉动生产是以看板管理为手段,采用“取料制”即后道工序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对本工序在制品短缺的量从前道工序取相同的在制品量,从而形成全过程的拉动控制系统,绝不多生产一件产品 。 JIT需要以拉动生产为基础,而 拉系统操作是精益生产的典型特征。精益追求的零库存,主要通过拉系统的作业方式实现的。
9、降低设置时间 (Setup Rection)
为了使停线等待浪费减为最少,缩短设置时间的过程就是逐步去除和减少所有的非增值作业,并将其转变为非停线时间完成的过程。 精益生产是通过不断消除浪费、降低库存、减少不良、缩短制造周期时间等具体要求来实现的,降低设置时间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法之一。
10、单件流
JIT是精益生产的终极目标,它是通过不断消除浪费、降低库存、减少不良、缩短制造周期时间等具体要求来实现的。单件流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法之一。
11、持续改善 (Kaizen)
当开始精确地确定价值,识别价值流,使为特定产品创造的价值的各个步骤连续流动起来,并让客户从企业拉动价值时,奇迹就开始出现了。
虽然精益生产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改善的过程,但是熟悉这些工具对精益生产的实施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