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具五金 » 古代常用时间记录工具有什么
扩展阅读
产品详情多少一套 2025-02-07 11:58:25
铜工具产品品种有哪些 2025-02-07 11:46:44

古代常用时间记录工具有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06 22:05:50

⑴ 古代四大计时工具是什么

古代四大计时工具是日晷,刻漏,沙漏,香篆钟。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间的。刻漏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受水型精确度更高。沙漏在冬天时使用广泛,在明朝的时候就记载有五轮沙漏。香篆钟是流行于12世纪中叶的古代计时器。

日晷,刻漏,沙漏,香篆钟特点

日晷在古代汉语中本意指的是太阳的影子,后来人们利用太阳的影子测得时刻,并成功得到了一种计时仪器,也由此命名,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间。日晷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刻漏又被称为漏刻,它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刚开始的刻漏大多都是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出来,遇到格叉和关舌时上升,让服饰在水面上的漏箭随着水面下降,再从漏箭上面的刻度来表示时间。受水型则是将水从漏壶里面用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让漏箭随水面上升来表示时间,这种方法其泄水型精确度更高。

沙漏特点,刻漏虽然计时准确,但是到了冬天温度比较低容易结冰,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改用流沙驱动,《明史天文志》中记载早在明初的时候詹希元就创造了五轮沙漏,后来又改成了六个轮子。

根据记载,香篆钟是一种在12世纪中叶时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计时器,在《狄仁杰断案传奇》中记载了唐朝宫廷内使用香篆钟计时的情况,香篆钟是一个梅花形状的黄铜盘子,盘子里面有梅花五瓣,每瓣梅花上都缭绕了一圈盘香,焚烧后可以根据盘香的烧没程度计时。

⑵ 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古代计时工具包括日晷、圭表、漏刻、浑仪、天体仪、水运仪象台等

⑶ 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古代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滴漏和线香。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更夫打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都成更夫的代名词了,打更其实就是报时,晚上七点打落更,二更为晚上九点,三更为晚上十一点,四更为凌晨一点,五更为凌晨三点。除了通过滴漏,燃香等来计时,古人还发明了日晷,圭表,水运浑动仪,水运仪象台等。这些计时器相辅相成,与时俱进,为古人提供更为准确的时间。

日晷详情

日晷是一种由视太阳位置告知每天时间的装置,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沿用时间长达千年。日晷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日晷有两层含义,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

⑷ 古代有什么计时工具

图七,挂表,小时候家家都有着种表,不过现在好多人家都换上了电子表。

⑸ 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刻漏、沙漏、圭表、水运浑天仪、水运仪象台、大明灯漏等。刻漏:又称漏刻、漏壶,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刻漏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已出土的文物中最古老的刻漏是西汉遗物,共3件,均为泄水型。刻漏的原理是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

沙漏: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希元创造了“五轮沙漏”。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个轮子。宋濂着《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

圭表:又称,日晷,日规,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

水运浑天仪:其是一具依靠水力而使其运转,能模仿天体运行的仪器,并可以测定时间。这个浑天仪改进了汉代科学家张衡的设计,注水激轮,令其自转,昼夜一周,除了表现星宿的运动以外,还能表现日升月落。

⑹ 古人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

1、圭表: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

2、刻漏: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3、沙漏:宋濂(1310~1381)着《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

4、水运浑天仪:《新唐书·天文志》对唐开元十三年(725)僧一行和梁令瓒设计的浑天仪有较详细的记述。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浑象每天转一周,日环转1/365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报刻,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

(6)古代常用时间记录工具有什么扩展阅读

人类最早的计时器是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类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

中国古代计时器的创始时间不晚于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前222)。应用机械原理设计的计时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后来出现的沙漏;一类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此外,还有应用天文原理(大都根据日影方向测定时间)计时的日晷,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

⑺ 古代计时工具有那些

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计时方法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方法来计时。
最早的:人类最早的计时工具: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