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手工制作一般需要哪些工具
这个要看你做的是什么。
如果是布艺,基本上需要:布料、剪刀(最好是专门裁布的剪刀)、针、线。(其它的物品要看制作品的需要,这些材料是一定要的)
如果是纸工,需要:卡纸(卡纸分很多种,硬度上有硬的和软的,材料上有蜡纸、吹塑纸、海绵纸、普通卡纸等)、剪刀、双面胶、固体胶等。
② 生产复合材料制品需要哪些设备及工具
复合材料有很多种类,包括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
一般需要以下设备:
1、剪板机。被复合材料的尺寸可能不符合要求,需要用剪板机将其进行剪切。比如要加工复合钢带,钢板购买回来一般是一大块一大块,需要进行剪切。
2、校平机,用于校平被复合材料的平整度。经过剪切后的材料肯定出现弯曲,包括加工时也造成弯曲,这些都需要校平。
3、打磨机。两种材料复合之前需去除氧化皮或油等杂质。
4、除油工具。可以是槽,放入碱水。一般的金属材料,特别是钢铁,表面都是有油的(金属加工时冷却液,最后用油保护等)。其它的有色金属材料可能没有油。此步可以省去。
5、感应炉、烧结炉等。主要是指加温设备
6、轧机。最重要的设备。
上面的设备可以按最低要求制作出复合材料,但是,材料制作出来后,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测。
复合材料,原材料一般是粉末。需要检测粉末的成分、颗粒度(颗粒度分布)、颗粒形状
中间工序需要检测材料的尺寸
成品后不仅需要检测尺寸,还可能会检测成分、金相等。用于特别重要的产品,可能还需要进行机械力学性能测,比如硬度、疲劳强度、弯曲、延伸率(一般由基材决定)、粘结牢度、复合材料的均匀性等
③ 手工制作木剑,陶器的材料工具
陶器
我们常说全手工壶,全手工壶并非只依靠手来完成,是需要借助一些辅助工具,这些工具从最初的简易发展到现在的齐全,是经过了无数老艺人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后所得,现在留下的制壶工具都是各类繁多,适合做各式各样的款式,紫砂之家给大家介绍几款常用的制壶工具。
一、搭子
搭子是成型中的主要工具之一,主要用于打泥条,片子和捶嘴,把泥片等等。搭子的主要用材是榉树,檀树,枣树等,取材要干。搭子平时使用后用湿布擦净放在干燥处,不能在太阳下晒,不能用来打铁器等硬物
④ 制作景观建筑模型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有哪些
材料如下:
1、Sulphite Paper 亚硫酸盐纸:aka鸡皮纸,它非常薄,很容易弯曲折叠做出各种造型,非常适合制作有曲线的建筑模型。
⑤ 手工制作常用的工具有哪些
对于工具,个人的观点是:适合自己的,资金预算内,颜值嘛“五官端正”就行。下面提到的工具都是自用的,仅供参考。
工具好不好还要看什么人来使用,部分工具对于新手可能不太需要,对于我来说就是必备的,所以买什么工具看你想做到什么程度,看你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对于新手的另一个建议是,有条件的可以先到工作室学习基本的课程,了解各种工具的使用。没有条件的就多看看书吧,教程和视频也可以,现在网络分享的资源也不少。
【刀、尺、剪刀】
现在用的基本都是美工刀,裁皮也是用美工刀,也有专用的裁皮刀相对少用。另外还有削薄刀。备一把小剪刀剪线头。大剪刀可忽略。
常用的钢尺是30cm和15cm(做小件东西),60cm的可以备一把,L尺大小也可以各备一把。其他的看个人实际使用需求。
【斩】
斩是工具之中的重中之重,做手工皮具以来折腾了不少斩。个人觉得市面上许多斩都是参考日式、欧式斩,斩齿数据可能都是不加思考地照搬,有可能是觉得日式欧式斩已经足够成熟,在斩的外观改良下了很多心思,做出了很多所谓bi格很高的斩。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斩整体外形做得都非常好看,个人是实用派,对于斩的外形基本是免疫的,于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了中正斩和正雄斩,虽然也推荐了不少皮友买这两个斩,严格意义上说推荐皮友买到的斩和我手上现用的斩是有差别的,这点我表示深深的无奈和歉意。
最近也在捣鼓着自己法式斩。
齿数和齿型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的,自己手工打磨,会有不同程度的手工痕迹,可能不那么完美,可能满足不了每个人的使用需求,也不可能适合所有风格的皮具使用,属于自己的至简风格。
⑥ 原始人类制造工具的材料有哪些
在原始社会,因为使用的工具比较粗糙,所以当时的生产力是比较低的,主要使用了石器。其实当年也有一些医疗的器具,到底有哪些呢?通过下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具体相关的知识吧。
原始人类最早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石器和骨器,但这是从现代考古发掘所见的遗存而言,一些当时可能起过重要作用的竹木器具则未必能保存至今。原始人类的工具;不可能象后代那样专门,既是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同时也作为医疗用具来使用。
一、石器和砭石
石器是人类早期最重要的一种生产工具。因其资源丰富、容易加工、硬度较高等优点,在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生产活动中,一直扮演着不可轻视的角色。考古学上,根据加工方式的进步程度分为旧石器,中石器和新石器三个阶段,旧石器从选材到制作都很简略,只是稍作一些加工;到了新石器,琢、磨、钻孔等技术逐渐产生,制出了比较精致适用的石器,包括生产工具、生活器物与妆饰品等。
砭石是石器的一种,是原始人类最初使用的医疗工具,有锐利的尖端或锋面。后世的医疗上常用的刀、针等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它主要被用来切开痈肿、排脓放血,或用以刺激身体的某些部位以消除病痛。
砭石,即能治病的石头,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砭石中又以泗滨砭石疗效为最佳。泗滨砭石:原指《尚书.禹贡》泗滨浮磬料泗滨浮石;产于山东泗水之滨,故名泗滨砭石。现在江苏徐州吕梁石、安徽灵壁石均不是砭石。古时有名的磬种有《尚书.禹贡》泗滨浮磬、徐州吕梁磬、太湖磬、安徽灵壁磬;还有华原磬、贵州河滩磬等数十种磬。中医认为上品砭石有安神、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是加工制作医疗器械的上品(主要用来制作刮痧板、砭锥、砭砧等,近来被加工成各类饰品,但依然属于中医健康保健类范畴,而并非纯饰品或珠宝)砭石是通过微晶、红外和脉冲的波段来达到一些治疗和保健效果的。脉冲是通过摩擦起热的感应成为波浪走型,而砭石不单是作为一个简单的刮痧工具来应用那么简单。古人在没有获得炼铁术前就是靠砭来治疗伤痛、疾患,古有砭针、砭刀等医疗工具。用现代医学手段检测,泗滨砭石可以发出许多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射线和超声波脉冲,促进血液微循环、调理新陈代谢,相当于远红外治疗仪 + 超声波治疗仪。因单靠颜色或外观无法辨别是否为上品砭石,所以未经国家批准的不明成分的砭石佩戴或使用后并不一定有疗效,还有对身体有害的可能。
砭石的功效与作用也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点:
1、按摩作用。即超声波可对人体的细胞产生一定的压力,使细胞出现微小的运动,从而改变病变细胞的状态,达到治病的目的;
2、热作用。即人体吸收超声波的能量后,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快,可在组织内出现发热反应,所产生的热量具有镇痛,解除肌肉痉挛,改善组织微循环状态等作用;
3、生物学作用。即超声波可影响人体内某些化学或生物学的变化过程,改变酶的活性等,从而改变人体内的代谢环境和状态,使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
4、对神经系统作用。神经系统具有对超声波敏感的特性,小剂量的超声波对神经有抑制作用,可使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从而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5、其他作用。超声波可使胃肠道蠕动增加,胃肠分泌增加;可使心脏的冠状动脉扩张,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可使肾脏的血管扩张,增加肾脏血流量。
砭石一方面靠其自身蕴涵的能量来激发人体的潜能,另外还要靠我们自己合理的加以运用,也就是会使用它。也只有合理的运用到适合的位置,方法上才能起到砭石的功效,所以并不是所有人描述的那样,佩戴上就能立刻见效,起到净化肝肾等脏器,排除多余的毒素,全面增强人的免疫能力的作用等等。对于颈椎病、腰椎病、偏头疼、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效果尤为显着。此外,通过砭石疗法可有效预防感冒,对于老年人和病重患者疗效更佳,真是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近年研究认为考古发现的一些遗物当是古代记载中的砭石。内蒙古多伦旗头道洼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一根磨制石针;河南郑州商代遗址出土的一枚玉质小剑形器等,是文献记载的有力佐证,实际上砭石除了在石器时代应用外,其后的数千年间,在人群中一直沿用着。
二、骨器及其在医疗上的应用
原始先民在使用石器的同时,骨器也较普遍,山顶洞人遗址就发现了精致的骨针。骨器的普遍使用是在新石器时代。在考古发掘出土的骨制品中,生活用具占很大比重,我们很难确指哪些是用于医疗的。但是,其中的骨针、骨锥、骨刀等都有可能同时用于医疗活动。加之在制作上比制品容易,其锋利也优于石制品,用于医疗的可能性也大。后世的针灸,浅刺用针的形制就和石器时代的骨针很相象。山东曲阜孔庙的东汉画像中,有一幅鹊身人首神医治病图,手执之医疗器具很可能就是砭针。
三、原始社会的人工致畸技术
在人体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对身体的特定部位,人为的改变人体骨骼的正常形态,或对身体的某些部位施以人为的损伤,这就是人工致畸或人工取形术。这种致畸,一方面是对人体的损伤,一方面也是一种与医疗相关的技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居民约有人工拔牙、头骨枕部畸形和口颊含球致使颌骨变形等三种特殊风俗习惯。人工拔牙风俗分布很广,以山东、苏北一带新石器遗址发现最为普遍。这种风俗最早发现在大汶口文化的早期居民中。据31个个体头骨观察,男性11例中之7例已拔去左上第二齿和右上第二齿,女性20例中之16例已拔左上第二齿和右上第二齿,其拔牙率分别为64%和80%,其年龄在12~13岁以上和青年期。大墩子遗址之拔牙习俗与上述相同,《淮南子·本经训》谓:“逮至尧之时,……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汉书·杨雄传》“凿齿之徒,相与摩牙而争”;《博物志·异俗》记西南少数民族“生儿……即长,皆拔去上齿各一,以为身饰”。我国台湾原住民等新石器时期之墓葬,也发现有拔除左上第二齿和右上第二齿或左上第三齿和右上第三齿的风俗,一直延续到清光绪年间。《新唐书·南蛮传》所述“僚地多瘴(泛指恶性疟疾),中者不能饮药,古自凿齿”。因为恶性疟疾发作多牙关紧闭,不能启齿饮药,预凿齿可以方便给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头骨的枕部变形是人为地改变头部形状的一种风俗,在山东苏北大汶口文化中最为普遍,早期的出现率高于晚期,且男女两性中都有。变形的部位主要在后枕部,属于变形头骨中比较简单的枕形。至于这种枕部畸形的确切涵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或与变态心理的美感有关。
颌骨的异常变形也发现于山东王因和苏北大墩子等大汶口文化遗址,主要是口颊内含一小石球奇特风俗造成的。据大墩子及王因地区出土的口腔含球个体为18具,其中石球15,陶球3,直径15~20毫米,多系女性,其年龄大者40~50岁,最小者仅约6岁。我们今天尚不知其真正的动机,但或许与爱美的某种变态心理有关。
涅齿:是新石时代已出现的以某种染料使牙变黑的一种风俗。《淮南子·修务训》曰:“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西教沃民,东至黑齿”。台湾《风山县志》有:“拔去前齿,齿皆染黑”的记载,云南布郎族也有染齿的习俗。学者有据以制成“氟化双氨银”,防龋取得效果(周大成:《中国口腔医学史考》1991,民卫生出版社24~25页)。
拔牙和头骨的枕部变形等均是原始社会的特殊风俗,若抛开其特定的涵义,其技术和方法与我国外科之发展不无关系。
结语:上面这篇文章主要给大家介绍了关于原始人类生产工具与医疗器具的相关知识,我们能够从中知道在原始社会就存在医疗活动了,当时的砭石在现在还用来治疗疾病呢,而且效果非常好。
⑦ 如何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科学小仪器
选用材料:废旧的一次性纸杯,卡纸的边角料。
制作工具:剪刀,美工刀,水彩笔,水粉颜料,双面胶。
制作方法:
1、将纸杯外面涂上合适的底色作为小动物的身体。
2、用笔在卡纸上画出小动物的主要身体部件,然后用剪刀剪下。
3、将小动物的各身体部件粘贴在身体(纸杯)的适当位置即可。